当下中国人6大“劣根性”分析
1、非常聪明,但却非常相信谣言;
一方面,中国人“不再相信”很多东西,一方面,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却充满了谣言。
所谓不相信即是指中国人吃饭不相信食品的安全性,出行不相信铁路行业解决买票难的能力和诚意,上医院不相信医生没有给自己多开药……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社交媒体甚至主流媒体上也充斥了”假新闻”。从非典到日本地震到世界末日,中国人出现了全民性的”信谣“,为此出现了抢水、抢盐、抢蜡烛等全民行为。
调查数据显示,世界上10%的人相信末日谣言,其中中国人比例较高。去年所谓的“世界末日”来临时,一名浙江义乌商人和一名河北香河农民也不约而同地制造了球形方舟。
有点评称,中国人有从众心理,而且很容易放弃自己去思考,最后被人骗是必然的。这是中国谣言四起的深厚背景。
2、凡事喜欢抢,从出生抢床位,到临终抢坟地,从头抢到尾;
中国人的抢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日常生活环节。“抢座”这两个字去年来便成为中国网上议论的热点,也成为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海轨交3号线车厢内的持械伤人案,北京地铁内老人与年轻人争吵后猝死,广州地铁老人与小伙子互殴“血洒车厢”,原因之一都是为了抢座。
德国电视1台驻华记者特别体验了中国的公交。报道称,在中国大城市的公交、地铁站台总能看到排队候车的队伍,但一旦车进了站,情况大不相同,甚至会变得“恐怖”:刹那间,所有人会一起冲向车门,也不管车里的人能否先下车。没有“抢挤”经验的人,恐被这排山倒海的阵势吓倒。
实际上,中国人“抢”的不仅仅有地铁或公交车上的座位,还有紧俏商品,限额录取的名牌中小学入学指标,以及价格上涨的各类楼盘。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的网页上,记者用英文输入“中国人”,“急躁”等关键词之后,立刻弹出了近2000条报道和评论。
3、在大事上能忍气吞声,在小便宜上却斤斤计较;
中国人在不公平的法律环境、社保、垄断国企等大事上忍气吞声,对于私利却总是斤斤计较,绝不肯吃一点亏,象公共汽车座位这样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利,大家也要拼命去争抢。
为了一部白色iPhone 4,你会做什么?去年,大批顾客在北京苹果专卖店门前排队购买最近发布的白色iPhone 4,部分顾客与店员发生冲突,导致专卖店关门数小时。
在苹果三里屯旗舰店门前,一扇玻璃门被打碎,有4人被送往医院。苹果发言人称,人群“开始失去控制”,员工们“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顾客,关上店门并阻止人群进入”。这并非北京首次出现争相购买iPhone导致冲突的事件,但这肯定最能展示出中国苹果旗舰店门外对苹果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
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写照:可以容忍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歧视政策,却可以为争夺他们的一个产品而大打出手。
4、能通过关系办的事,绝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
“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是有关系”,这句有点绕的台词是中国人关系学的写真。中国人办事,一般不是想着遵章循法去开展,而是先想想自己认识的人中有没有跟这事有关系的,然后通过这种关系去办。老实的人在找不到关系后就死心塌地地从前门进去遵章循法地等着办,“聪明”的中国人则会通过关系网寻着“蛛丝马迹” 地去拉关系走后门。
任何一个单位,谁掌握了用人权和财权,谁就拥有了真正的权力,成为真正的一把手。仅仅是名义上的第一把手,往往是徒有虚名的。真正的一把手有了用人权和财权,往往会把此看作自己手中的“私权”,在提拔人和分配财物时,竭力使“自己人”受益,而“自己人”也知晓事成“背后”是谁真正“使了劲”、“起了作用”。其结果是,一方面让对方莫忘自己的恩典,服从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一把手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心甘情愿的回报。就这样,所谓的“公权”,变成了自己进财谋利的“摇钱树”,国家选拔的人才就成了自己的“家奴”。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关系”的重要、以及人们对“关系”的信赖和依附,把“关系”推在高于组织、法律和各种规定的层次上。有了“关系”就可以得到真正的权力和好处,没有“关系”,充其量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棋子,或者是一种名义上摆设。
在中石油腐败案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个腐败网络其实就是一个关系网。
5、计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不是受益者;
中国人鄙视“拼爹”,却又“恨爹不成刚”;恨贪官,却又想“当官发财”;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起事来却忙着找关系。
我们身边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人:工作有爹安排,房子老爹给买,车子从爹那儿开,票子说来就来。他们撞人了,对受害者说“我爸是李刚”;他们考试挂科了,对老师说“我爸是局长”。当身边的这些人在我们面前炫耀自己爹的威风、自己爹的厉害、有爹万事皆小菜时,我们总会在心里严重地鄙视之:有爹有啥了不起,又不是自己的本事!其实,转过身,你心里还是会泛起这样的感慨:我怎么没有这样的爹呢?
一提起贪官,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气得眉头皱,恨得牙痒痒,愤得脚跺地。确实,当“巨贪许三多”“五毒书记”等“明星”贪官冲击着这个社会的法律底线与道德底线时,我们很愤怒。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又向往着当官,不仅报考公务员拼得你死我活,而且认为“当官”可以“发财”。
6、动辄批判外界,却很少反思自己。
中国的愤青现象在国内已经成了常见的、普遍的现象,我们对这种现象已经不觉得奇怪。而在国际上,中国的愤青现象已蜚声海外,甚至成了一些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课题。其中以美国人对于中国愤青现象最为关注。
茅于轼分析称,从个体来看,中国愤青现象之所以风起云涌,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中国具有有利于愤青生长的土壤,那就是中国人普遍的思辨力不足。部分青年不善思辨、缺乏理性,思维情绪化、简单化、片面化、表面化。
茅于轼还称,在互联网上对外国的攻击与谩骂除了情绪的宣泄,不会起到什么实质作用,更不会对外国人产生什么影响,影响的反而是中国人自己的声誉。埋头做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比口头上的攻击与谩骂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