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java NIO之Channel(通道)

通道(Channel)是java.nio的第二个主要创新。它们既不是一个扩展也不是一项增强,而是全新、极好的Java I/O示例,提供与I/O服务的直接连接。Channel用于在字节缓冲区和位于通道另一侧的实体(通常是一个文件或套接字)之间有效地传输数据。

channel介绍

通道是访问I/O服务的导管。I/O可以分为广义的两大类别:File I/O和Stream I/O。那么相应地有两种类型的通道也就不足为怪了,它们是文件(file)通道和套接字(socket)通道。我们看到在api里有一个FileChannel类和三个socket通道类:SocketChannel、ServerSocketChannel和DatagramChannel。

通道可以以多种方式创建。Socket通道有可以直接创建新socket通道的工厂方法。但是一个FileChannel对象却只能通过在一个打开的RandomAccessFile、FileInputStream或FileOutputStream对象上调用getChannel( )方法来获取。你不能直接创建一个FileChannel对象。

我们先来看一下FileChannel的用法:

 // 创建文件输出字节流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data.txt");
 //得到文件通道
 FileChannel fc = fos.getChannel();
 //往通道写入ByteBuffer
 fc.write(ByteBuffer.wrap("Some text ".getBytes()));
 //关闭流
 fos.close();

 //随机访问文件
 RandomAccessFile raf = new RandomAccessFile("data.txt", "rw");
 //得到文件通道
 fc = raf.getChannel();
 //设置通道的文件位置 为末尾
 fc.position(fc.size());
 //往通道写入ByteBuffer
 fc.write(ByteBuffer.wrap("Some more".getBytes()));
 //关闭
 raf.close();

 //创建文件输入流
 FileInputStream fs = new FileInputStream("data.txt");
 //得到文件通道
 fc = fs.getChannel();
 //分配ByteBuffer空间大小
 ByteBuffer buff = ByteBuffer.allocate(BSIZE);
 //从通道中读取ByteBuffer
 fc.read(buff);
 //调用此方法为一系列通道写入或相对获取 操作做好准备
 buff.flip();
 //从ByteBuffer从依次读取字节并打印
 while (buff.hasRemaining()){
  System.out.print((char) buff.get());
 }
 fs.close();

再来看一下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sc = SocketChannel.open( );
 sc.connect (new InetSocketAddress ("somehost", someport));
 ServerSocketChannel ssc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
 ssc.socket( ).bind (new InetSocketAddress (somelocalport));
 DatagramChannel dc = DatagramChannel.open( );

可以设置 SocketChannel 为非阻塞模式(non-blocking mode).设置之后,就可以在异步模式下调用connect(), read() 和write()了。如果SocketChannel在非阻塞模式下,此时调用connect(),该方法可能在连接建立之前就返回了。为了确定连接是否建立,可以调用finishConnect()的方法。像这样: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socketChannel.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http://jenkov.com", 80));

while(! socketChannel.finishConnect() ){
 //wait, or do something else...
}

服务器端的使用经常会考虑到非阻塞socket通道,因为它们使同时管理很多socket通道变得更容易。但是,在客户端使用一个或几个非阻塞模式的socket通道也是有益处的,例如,借助非阻塞socket通道,GUI程序可以专注于用户请求并且同时维护与一个或多个服务器的会话。在很多程序上,非阻塞模式都是有用的。

调用finishConnect( )方法来完成连接过程,该方法任何时候都可以安全地进行调用。假如在一个非阻塞模式的SocketChannel对象上调用finishConnect( )方法,将可能出现下列情形之一:

  • connect( )方法尚未被调用。那么将产生NoConnectionPendingException异常。
  • 连接建立过程正在进行,尚未完成。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finishConnect( )方法会立即返回false值。
  • 在非阻塞模式下调用connect( )方法之后,SocketChannel又被切换回了阻塞模式。那么如果有必要的话,调用线程会阻塞直到连接建立完成,finishConnect( )方法接着就会返回true值。在初次调用connect( )或最后一次调用finishConnect( )之后,连接建立过程已经完成。那么SocketChannel对象的内部状态将被更新到已连接状态,finishConnect( )方法会返回true值,然后SocketChannel对象就可以被用来传输数据了。
  • 连接已经建立。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finishConnect( )方法会返回true值。

Socket通道是线程安全的。并发访问时无需特别措施来保护发起访问的多个线程,不过任何时候都只有一个读操作和一个写操作在进行中。请记住,sockets是面向流的而非包导向的。它们可以保证发送的字节会按照顺序到达但无法承诺维持字节分组。某个发送器可能给一个socket写入了20个字节而接收器调用read( )方法时却只收到了其中的3个字节。剩下的17个字节还是传输中。由于这个原因,让多个不配合的线程共享某个流socket的同一侧绝非一个好的设计选择。

最后再看一下DatagramChannel:

最后一个socket通道是DatagramChannel。正如SocketChannel对应Socket,ServerSocketChannel对应ServerSocket,每一个DatagramChannel对象也有一个关联的DatagramSocket对象。不过原命名模式在此并未适用:“DatagramSocketChannel”显得有点笨拙,因此采用了简洁的“DatagramChannel”名称。

正如SocketChannel模拟连接导向的流协议(如TCP/IP),DatagramChannel则模拟包导向的无连接协议(如UDP/IP):

创建DatagramChannel的模式和创建其他socket通道是一样的:调用静态的open( )方法来创建一个新实例。新DatagramChannel会有一个可以通过调用socket( )方法获取的对等DatagramSocket对象。DatagramChannel对象既可以充当服务器(监听者)也可以充当客户端(发送者)。如果你希望新创建的通道负责监听,那么通道必须首先被绑定到一个端口或地址/端口组合上。绑定DatagramChannel同绑定一个常规的DatagramSocket没什么区别,都是委托对等socket对象上的API实现的:

 DatagramChannel channel = DatagramChannel.open( );
 DatagramSocket socket = channel.socket( );
 socket.bind (new InetSocketAddress (portNumber));

DatagramChannel是无连接的。每个数据报(datagram)都是一个自包含的实体,拥有它自己的目的地址及不依赖其他数据报的数据净荷。与面向流的的socket不同,DatagramChannel可以发送单独的数据报给不同的目的地址。同样,DatagramChannel对象也可以接收来自任意地址的数据包。每个到达的数据报都含有关于它来自何处的信息(源地址)。

一个未绑定的DatagramChannel仍能接收数据包。当一个底层socket被创建时,一个动态生成的端口号就会分配给它。绑定行为要求通道关联的端口被设置为一个特定的值(此过程可能涉及安全检查或其他验证)。不论通道是否绑定,所有发送的包都含有DatagramChannel的源地址(带端口号)。未绑定的DatagramChannel可以接收发送给它的端口的包,通常是来回应该通道之前发出的一个包。已绑定的通道接收发送给它们所绑定的熟知端口(wellknown port)的包。数据的实际发送或接收是通过send( )和receive( )方法来实现的。

注意:假如您提供的ByteBuffer没有足够的剩余空间来存放您正在接收的数据包,没有被填充的字节都会被悄悄地丢弃。

Scatter/Gather

通道提供了一种被称为Scatter/Gather的重要新功能(有时也被称为矢量I/O)。它是指在多个缓冲区上实现一个简单的I/O操作。对于一个write操作而言,数据是从几个缓冲区按顺序抽取(称为gather)并沿着通道发送的。缓冲区本身并不需要具备这种gather的能力(通常它们也没有此能力)。该gather过程的效果就好比全部缓冲区的内容被连结起来,并在发送数据前存放到一个大的缓冲区中。对于read操作而言,从通道读取的数据会按顺序被散布(称为scatter)到多个缓冲区,将每个缓冲区填满直至通道中的数据或者缓冲区的最大空间被消耗完。

scatter / gather经常用于需要将传输的数据分开处理的场合,例如传输一个由消息头和消息体组成的消息,你可能会将消息体和消息头分散到不同的buffer中,这样你可以方便的处理消息头和消息体。

Scattering Reads是指数据从一个channel读取到多个buffer中。如下图描述:

代码示例如下:

ByteBuffer header =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 (10);
ByteBuffer body =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 (80);
ByteBuffer [] buffers = { header, body };
int bytesRead = channel.read (buffers);

Gathering Writes是指数据从多个buffer写入到同一个channel。如下图描述:

代码示例如下:

 ByteBuffer header =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 (10);
 ByteBuffer body =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 (80);
 ByteBuffer [] buffers = { header, body };
 channel.write(bufferArray);

使用得当的话,Scatter/Gather会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工具。它允许你委托操作系统来完成辛苦活:将读取到的数据分开存放到多个存储桶(bucket)或者将不同的数据区块合并成一个整体。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因为操作系统已经被高度优化来完成此类工作了。它节省了您来回移动数据的工作,也就避免了缓冲区拷贝和减少了您需要编写、调试的代码数量。既然您基本上通过提供数据容器引用来组合数据,那么按照不同的组合构建多个缓冲区阵列引用,各种数据区块就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组合了。下面的例子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public class Gathering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EMOGRAPHIC = "output.tx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 argv) throws Exception {
  int reps = 10;
  if (argv.length > 0) {
   reps = Integer.parseInt(argv[0]);
  }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DEMOGRAPHIC);
  GatheringByteChannel gatherChannel = fos.getChannel();

  ByteBuffer[] bs = utterBS(reps);

  while (gatherChannel.write(bs) > 0) {
   // 不做操作,让通道把数据输出到文件写完
  }
  System.out.println("Mindshare paradigms synergized to " + DEMOGRAPHIC);
  fos.close();
 }
 private static String [] col1 = { "Aggregate", "Enable", "Leverage",
          "Facilitate", "Synergize", "Repurpose",
          "Strategize", "Reinvent", "Harness"
         };

 private static String [] col2 = { "cross-platform", "best-of-breed", "frictionless",
          "ubiquitous", "extensible", "compelling",
          "mission-critical", "collaborative", "integrated"
         };

 private static String [] col3 = { "methodologies", "infomediaries", "platforms", "schemas", "mindshare", "paradigms", "functionalities", "web services", "infrastructures" };

 private static String newline = System.getProperty ("line.separator");

 private static ByteBuffer [] utterBS (int howMany) throws Exception {
  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for (int i = 0; i < howMany; i++) {
   list.add(pickRandom(col1, " "));
   list.add(pickRandom(col2, " "));
   list.add(pickRandom(col3, newline));
  }
  ByteBuffer[] bufs = new ByteBuffer[list.size()];
  list.toArray(bufs);
  return (bufs);
 }
 private static Random rand = new Random( );

 /**
  * 随机生成字符
  * @param strings
  * @param suffix
  * @return
  * @throws Exception
  */
 private static ByteBuffer pickRandom (String [] strings, String suffix)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string = strings [rand.nextInt (strings.length)];
  int total = string.length() + suffix.length( );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 (total);
  buf.put (string.getBytes ("US-ASCII"));
  buf.put (suffix.getBytes ("US-ASCII"));
  buf.flip( );
  return (buf);
 }
}

输出为:

Reinvent integrated web services
 Aggregate best-of-breed platforms
 Harness frictionless platforms
 Repurpose extensible paradigms
 Facilitate ubiquitous methodologies
 Repurpose integrated methodologies
 Facilitate mission-critical paradigms
 Synergize compelling methodologies
 Reinvent compelling functionalities
 Facilitate extensible platforms

虽然这种输出没有什么意义,但是gather确是很容易的让我们把它输出出来。

Pipe

java.nio.channels包中含有一个名为Pipe(管道)的类。广义上讲,管道就是一个用来在两个实体之间单向传输数据的导管。
Java NIO 管道是2个线程之间的单向数据连接。Pipe有一个source通道和一个sink通道。数据会被写到sink通道,从source通道读取。Pipe类创建一对提供环回机制的Channel对象。这两个通道的远端是连接起来的,以便任何写在SinkChannel对象上的数据都能出现在SourceChannel对象上。

下面我们来创建一条Pipe,并向Pipe中写数据:

//通过Pipe.open()方法打开管道
Pipe pipe = Pipe.open();

//要向管道写数据,需要访问sink通道
Pipe.SinkChannel sinkChannel = pipe.sink();

//通过调用SinkChannel的write()方法,将数据写入SinkChannel
String newData = "New String to write to fil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48);
buf.clear();
buf.put(newData.getBytes());
buf.flip();
while(buf.hasRemaining()) {
 sinkChannel.write(buf);
}

再看如何从管道中读取数据:

读取管道的数据,需要访问source通道:

Pipe.SourceChannel sourceChannel = pipe.source();

调用source通道的read()方法来读取数据: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48);
int bytesRead = sourceChannel.read(buf);

read()方法返回的int值会告诉我们多少字节被读进了缓冲区。

到此我们就把通道的简单用法讲完了,要想会用还是得多去练习,多模拟使用,这样才知道什么时候用以及怎么用,下节我们来讲选择器-Selectors。

以上就是详解java NIO之Channel(通道)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JAVA NIO channel(通道)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

  • 简单了解JAVA NIO

    I/O简介 在 Java 编程中,直到最近一直使用 流 的方式完成 I/O.所有 I/O 都被视为单个的字节的移动,通过一个称为 Stream 的对象一次移动一个字节.流 I/O 用于与外部世界接触.它也在内部使用,用于将对象转换为字节,然后再转换回对象. Java NIO即Java Non-blocking IO(Java非阻塞I/O),因为是在Jdk1.4之后增加的一套新的操作I/O工具包,所以一般会被叫做Java New IO.NIO是为提供I/O吞吐量而专门设计,其卓越的性能甚至可以与C

  • 深入了解java NIO之Selector(选择器)

    这一节我们将探索选择器(selectors).选择器提供选择执行已经就绪的任务的能力,这使得多元 I/O 成为可能.就像在第一章中描述的那样,就绪选择和多元执行使得单线程能够有效率地同时管理多个 I/O 通道(channels).C/C++代码的工具箱中,许多年前就已经有 select()和 poll()这两个POSIX(可移植性操作系统接口)系统调用可供使用了.许过操作系统也提供相似的功能,但对Java 程序员来说,就绪选择功能直到 JDK 1.4 才成为可行的方案. 下面我们来使用选择器:

  • 详细了解JAVA NIO之Buffer(缓冲区)

    当我们需要与 NIO Channel 进行交互时, 我们就需要使用到 NIO Buffer, 即数据从 Buffer读取到 Channel 中, 并且从 Channel 中写入到 Buffer 中.缓冲区本质上是一块可以写入数据,然后可以从中读取数据的内存.这块内存被包装成NIO Buffer对象,并提供了一组方法,用来方便的访问该块内存. 缓冲区基础 Buffer 类型有: 缓冲区是包在一个对象内的基础数据的数组,Buffer类相比一般简单数组而言其优点是将数据的内容和相关信息放在一个对象里面

  • 详解java NIO之Channel(通道)

    通道(Channel)是java.nio的第二个主要创新.它们既不是一个扩展也不是一项增强,而是全新.极好的Java I/O示例,提供与I/O服务的直接连接.Channel用于在字节缓冲区和位于通道另一侧的实体(通常是一个文件或套接字)之间有效地传输数据. channel介绍 通道是访问I/O服务的导管.I/O可以分为广义的两大类别:File I/O和Stream I/O.那么相应地有两种类型的通道也就不足为怪了,它们是文件(file)通道和套接字(socket)通道.我们看到在api里有一个F

  • 详解java nio中的select和channel

    什么是NIO? 线程在处理数据时,如果线程还处于将数据从channel读到buffer的这段时间内,线程可以去做别的事情,等数据都读到buffer了,线程再回来处理读到的数据 channel是什么? 类比流的概念.与流的区别在于 1.channel是可读可写的,但是一个流要么写要么读 2.chanel可以异步的读和写 3.数据总是从channel中读到buffer,或者从buffer中写到channel 流的读取或写一般是一次性的操作,数据在读取过程中不会有缓存,这也就意味着没有办法自己随便移动

  • 详解Java的内存模型

    JVM的内存模型 Java "一次运行,到处编译" 的真面目 说JVM内存模型之前,先聊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Java可以 "一次编译,到处运行",这个话题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因为Java有JVM啊,解释这个答案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下一个语言被编译的过程: 一般编程语言的编译过程大抵就是,编译--连接--执行,这里的编译就是,把我们写的源代码,根据语义语法进行翻译,形成目标代码,即汇编码.再由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可以理解为直接运行于硬件上的01语言):然后进行连

  • 详解Java Socket通信封装MIna框架

    核心类 IoService :Mina中将服务端和客户端都看成是服务,这里提供统一接口IoService,这个接口的作用就是用来处理套接字机制.也正是IoService来监听消息返回消息这些步骤,可以说IoService就是我们Mina中核心 IoProcessor:这个接口在另一个线程上,负责检查是否有数据在通道上读写,也就是说它也拥有自己的Selector,这是与我们使用JAVA NIO 编码时的一个不同之处,通常在JAVA NIO 编码中,我们都是使用一个Selector,也就是不区分Io

  • 一文详解Java etcd的应用场景及编码实战

    目录 一.白话etcd与zookeeper 二.etcd的4个核心机制 三.Leader选举与客户端交互 四.etcd的应用场景 4.1. kubernetes大脑 4.2. 服务注册与发现 4.3. 健康检查与状态变更通知 4.4.分布式锁 4.5.实现消息队列(纯扯淡) 五.etcd安装 六.jetcd的编码实现配置管理 本文首先用大白话给大家介绍一下etcd是什么?这部分内容网上已经有很多了. etcd有哪些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的核心原理是什么? 最后不能光动嘴不动手.先搭建一个etcd

  • 详解java调用python的几种用法(看这篇就够了)

    java调用python的几种用法如下: 在java类中直接执行python语句 在java类中直接调用本地python脚本 使用Runtime.getRuntime()执行python脚本文件(推荐) 调用python脚本中的函数 准备工作: 创建maven工程,结构如下: 到官网https://www.jython.org/download.html下载Jython的jar包或者在maven的pom.xml文件中加入如下代码: <dependency> <groupId>org

  • 详解Java的Exception异常机制

    一.前言 在Java中,我们在执行代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错误与Exception异常,可是我们一直都是锤头Coding而忽略了学习Exception这个东西!我们只是知道在发生Exception的地方让代码自动生成throw exception或者是使用try-catch括起来处理,那你了解Java的Exception吗?今天就让我们把一起来看看Java的Exception吧! 在Java中,我们的代码再出现错误的时候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Error,一是异常Exception.如果是Error,

  • 详解Java动态字节码技术

    对 Debug 的好奇 初学 Java 时,我对 IDEA 的 Debug 非常好奇,不止是它能查看断点的上下文环境,更神奇的是我可以在断点处使用它的 Evaluate 功能直接执行某些命令,进行一些计算或改变当前变量. 刚开始语法不熟经常写错代码,重新打包部署一次代码耗时很长,我就直接面向 Debug 开发.在要编写的方法开始处打一个断点,在 Evaluate 框内一次次地执行方法函数不停地调整代码,没问题后再将代码复制出来放到 IDEA 里,再进行下一个方法的编写,这样就跟写 PHP 类似的

  • 详解Java ES多节点任务的高效分发与收集实现

    目录 一.概述 二.请求分发的简单思路 三.es中search的多节点分发收集 3.1.多节点响应结果处理 3.2.异步提交请求实现 一.概述 我们知道,当我们对es发起search请求或其他操作时,往往都是随机选择一个coordinator发起请求.而这请求,可能是该节点能处理,也可能是该节点不能处理的,也可能是需要多节点共同处理的,可以说是情况比较复杂. 所以,coordinator的重要工作是,做请求分发与结果收集.那么,如何高性能和安全准确地实现这一功能则至关重要. 二.请求分发的简单思

  • 详解Java MD5二次加密的应用

    MD5二次加密的应用 当前端传送密码到后端时候,需要进行两次MD5加密,登录和注册时的加解密流程是怎么样的? 前端和后端加密都可以规定使用密码的某几位作为盐进行加解密操作,而这种约定俗成的盐选取操作只有程序员自己知道,所以安全性较高,不需要前后端传送盐. 或者是前端和后端开发人员在开发的时候商量好这个第一层加密的盐,分别在前端和后端存储起来,这样前端在每次发送密码的时候都使用md5配合盐进行加密,服务器因为知道盐,所以可以自然的解密出来. 答: 无论是注册还是登录,密码的第一次md5加密是在前端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