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装饰器深入学习
什么是装饰器
在我们的软件产品升级时,常常需要给各个函数新增功能,而在我们的软件产品中,相同的函数可能会被调用上百次,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如果我们一个个的修改,那我们的码农岂不要挂掉了(有人就说了 ,你笨呀,修改函数定义不就行了!同学,你醒醒吧,如果要新加的功能会修改参数,或者返回值呢?)。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装饰器大显神通的时候了。装饰器就可以实现,在不改变原函数的调用形式下(即函数的透明化处理),给函数新增功能的作用。如何实现,以及实现原理,下文会详解。
装饰器遵循的原则
装饰器,顾名思义就是起装饰的作用,既然是装饰,那么被装饰的对象是啥样就是啥样,不能有丝毫改变。在这里,我们写装饰器就是必须把握不能修改被修饰函数的源代码这条铁律。如何遵循这条铁律,我们还需还需做一些铺垫,必须先要了解三个概念,如下:
函数名即“变量”
在python中,函数名其实就像是c语言的函数指针,代表的是我们的函数地址,只有解释器获取到这个地址,它才会去执行这块内存的代码。因此,本质上,函数名就和不同变量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函数名和普通变量所指代的那块内存的使用方式不同罢了,这些都是底层解释器的机制所决定的,对于程序猿来说,都是透明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两者是没有区别的。
高阶函数
什么是高阶函数其实很简单,把握两个原则就好:
- 形式参数有函数名
- 返回值有函数名
只要满足这两个原则之一,就可以称之为是高阶函数。翻回头来看,这里出现了我们上面说的函数名,仔细体会一下,我们在这里不就是把其当成实参看待的吗?
嵌套函数
什么是嵌套函数其实也非常简单,把握一个原则就好:
- 在一个函数的函数体中去定义另一个函数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函数定义时是不会执行函数体的,就和定义变量是不会去读取变量里的内容一样。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于我们理解装饰器实现原理非常有帮助。
如何写装饰器
有了上文的铺垫,在现在来详解一下如何写装饰器,就好理解多了。
装饰器本质
其实装饰器本质上就是一个函数,它也具有函数名,参数和返回值。但在python中,我们用“@auth”来表示。
@auth # 其等价于:func = auth(func) def func(): print("func called")
这个示例就是python中如何修饰func函数的格式,当然我们还没有实现我们的装饰器函数。我们要注意的是注释里写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
- 装饰器函数其实是一个高阶函数(参数和返回值都为函数名)。
- “auth(func)”是在调用我们的装饰器函数,即装饰器函数的函数体会被执行,一定要记好这一点。
设计思路
装饰器即然是个函数,又有上述介绍的等价关系,那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我们的装饰器:
- 在我们装饰器的函数体内去定义一个新的函数,在这个新定义的函数内去调用被修饰的函数,与此同时,在被修饰的函数的上下文去添加新功能。最后,利用装饰器函数的返回值返回我们新定义函数的函数名。
- 由此可以知道,“func = auth(func)”中的返回值func表示的就是在装饰器中新定义的函数的函数名。
前面做了大量的铺垫,就是想在这里揭示装饰器的实现机制,其实没什么什么的,很简单:
- 装饰器机制改变了被修饰函数的函数名表示的地址数据。说白了就是,被修饰前,函数名代表的是A内存块;被修饰后,函数名代表的是B内存块;只不过,在执行B内存块时,会调用A内存块罢了。B内存块中的代码就是我们新加的功能。而这种机制的实现,使用了“高阶函数”和“嵌套函数”的机制。
- 最终的效果就是,但在调用被修饰过的函数时,其实调用的不是原来的内存块,而是修饰器新申请的内存块。
第一步:设计装饰器函数
装饰器函数定义跟普通函数定义没什么区别,关键是函数体怎么写的问题。这里,为了便于理解,先用无参数的装饰器函数说明。
#装饰器函数定义格式 def deco(func): '''函数体...''' return func
这里说的无参数,指的是没有除了“func”之外的参数
难点是函数体的编写,下面的示例先告诉你为什么要有第二步:
#使用语法糖@来装饰函数,相当于“myfunc = deco(myfunc)” def deco(func): print("before myfunc() called.") func() print("after myfunc() called.") return func @deco def myfunc(): print("myfunc() called.") myfunc() myfunc() #output: before myfunc() called. myfunc() called. after myfunc() called. myfunc() called. myfunc() called.
由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装饰器并没有生效。别跟我说装饰器只生效了一次,那是大家忽略了“@deco”的等效机制。解释到“@deco”时,会解释成“myfunc = deco(myfunc)”。注意了,前面我提到了,这里其实在调用deco函数的,因此,deco的函数体会被执行。所以output的前三行并不是调用myfunc函数时产生的效果,那有怎能说装饰器生效了一次呢?第二步就是解决装饰器没生效的问题的。
第二步:包装被修饰函数
#基本格式 def deco(func): def _deco() #新增功能 #... #... func() #别修饰函数调用 return_deco
下面给出个示例:
#使用内嵌包装函数来确保每次新函数都被调用, #内嵌包装函数的形参和返回值与原函数相同,装饰函数返回内嵌包装函数对象 def deco(func): def _deco(): print("before myfunc() called.") func() print("after myfunc() called.") # 不需要返回func,实际上应返回原函数的返回值 return _deco @deco def myfunc(): print("myfunc() called.") return 'ok' myfunc() #output: before myfunc() called. myfunc() called. after myfunc() called.
第三步:被修饰函数参数和返回值透明化处理
当完成了第二步时,其实装饰器已经完成了主要部分,下面就是对被修饰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的处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装饰器的铁律。话不多说,直接上代码:
#基本格式 def deco(func): def _deco(*args, **kwargs) #参数透明化 #新增功能 #... #... res = func(*args, **kwargs) #别修饰函数调用 return res #返回值透明化 return_deco
通过上面的分析知:
参数透明化:当我们在调用被装饰后的函数时,其实调用的时这里的_deco函数。那么,我们就给_deco函数加上可变参数,并把得到的可变参数传递给func函数不就可以了。
返回值透明化:和参数透明化同理,给_deco函数定义返回值,并返回func的返回值就可以了。
透明化处理就是这么简单!至此,我们的装饰器编写完成。给个示例吧:
#对带参数的函数进行装饰, #内嵌包装函数的形参和返回值与原函数相同,装饰函数返回内嵌包装函数对象 def deco(func): def _deco(*agrs, **kwagrs): print("before myfunc() called.") ret = func(*agrs, **kwagrs) print(" after myfunc() called. result: %s" % ret) return ret return _deco @deco def myfunc(a, b): print(" myfunc(%s,%s) called." % (a, b)) return a + b print("sum=",myfunc(1, 2)) print("sum=",myfunc(3, 4)) #output: before myfunc() called. myfunc(1,2) called. after myfunc() called. result: 3 sum= 3 before myfunc() called. myfunc(3,4) called. after myfunc() called. result: 7 sum= 7
装饰器进阶
带参数装饰器
装饰器即然也是函数,那么我们也可以给其传递参数。我这里说的是:“@auth(auth_type = 'type1')”这中形式哟。先上个代码吧:
#基本格式 def deco(deco_type) def _deco(func): def __deco(*args, **kwargs) #参数透明化 #新增功能 #... #... print("deco_type:",deco_type) #使用装饰器参数 res = func(*args, **kwargs) #别修饰函数调用 return res #返回值透明化 return __deco return_deco
说白了,就是在原来的装饰器的基础上再在最外层套一个deco函数,并用其来接收装饰器参数。由于是在最外层套了一个函数,那么这个函数的形参的作用范围就是函数体内部,所以里面的函数定义中随便用啦,就这么任性。
那怎么理解解释器的解析过程呢?在这里,只要我们明白一点就好,那就是: “@auth(auth_type = 'type1')”等价于“func = auth(auth_type = 'type1')(func)” 。解释器会先翻译“auth(auth_type = 'type1')”,再将其返回值(假设给了_func这个不存在的函数名)当作函数指针,这里的_func函数名代表的是_deco,然后再去执行“func = _func(func)”,而这个func函数名代表的其实就是__deco。
至此,就达到了通过装饰器来传参的目的。给个示例吧:
#示例7: 在示例4的基础上,让装饰器带参数, #和上一示例相比在外层多了一层包装。 #装饰函数名实际上应更有意义些 def deco(deco_type): def _deco(func): def __deco(*args, **kwagrs): print("before %s called [%s]." % (func.__name__, deco_type)) func(*args, **kwagrs) print(" after %s called [%s]." % (func.__name__, deco_type)) return __deco return _deco @deco("mymodule") def myfunc(): print(" myfunc() called.") @deco("module2") def myfunc2(): print(" myfunc2() called.") myfunc() myfunc2() #output: before myfunc called [mymodule]. myfunc() called. after myfunc called [mymodule]. before myfunc2 called [module2]. myfunc2() called. after myfunc2 called [module2].
多重装饰器修饰函数
如果说,我上面说的内容都理解了,那么这个东东,就太简单不过了。不就是把我们的是装饰器当中被修饰的函数,对它进行装饰吗?但我在这里还想说的是,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的关注点放在原来的被修饰的函数上,就会发现,NB呀,我可以给它添加若干个功能撒。给个示例吧:
def deco(deco_type): def _deco(func): def __deco(*args, **kwagrs): print("before %s called [%s]." % (func.__name__, deco_type)) func(*args, **kwagrs) print(" after %s called [%s]." % (func.__name__, deco_type)) return __deco return _deco @deco("module1") @deco("mymodule") def myfunc(): print(" myfunc() called.") @deco("module2") def myfunc2(): print(" myfunc2() called.") myfunc() #output: before __deco called [module1]. before myfunc called [mymodule]. myfunc() called. after myfunc called [mymodule]. after __deco called [module1].
注意结果哟,@deco("module1"),来修饰的deco("mymdule")的,和我们想的是一样的,完美!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介绍Python的@property装饰器的用法
- Python中的各种装饰器详解
- Python中的装饰器用法详解
- 深入理解python中的闭包和装饰器
- Python装饰器的函数式编程详解
- 详解Python中的装饰器、闭包和functools的教程
- 巧用Python装饰器 免去调用父类构造函数的麻烦
- python 装饰器功能以及函数参数使用介绍
- python如何修改装饰器中参数
- python如何定义带参数的装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