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谈Vue中的diff算法

目录
  • 概述
  • 虚拟Dom(virtual dom)
  • 原理
  • 实现过程
    • patch方法
    • sameVnode函数
    • patchVnode函数
    • updateChildren函数
  • 结语

概述

diff算法,可以说是Vue的一个比较核心的内容,之前只会用Vue来进行一些开发,具体的核心的内容其实涉猎不多,最近正好看了下这方面的内容,简单聊下Vue2.0的diff算法的实现吧,具体从几个实现的函数来进行分析

虚拟Dom(virtual dom)

virtual DOM是将真实的DOM的数据抽取出来,以对象的形式模拟树形结构

比如以下是我们的真实DOM

<div>
   <p>1234</p>
   <div>
       <span>1111</span>
   </div>
</div>

根据真实DOM生成的虚拟DOM如下

 var Vnode = {
     tag: 'div',
     children: [
         {
             tag: 'p',
             text: '1234'
         },
         {
             tag: 'div',
             children:[
                 {
                     tag: 'span',
                     text: '1111'
                 }
             ]
         }
     ]
 }

原理

diff的原理就是当前的真实的dom生成一颗virtual DOM也就是虚拟DOM,当虚拟DOM的某个节点的数据发生改变会生成一个新的Vnode, 然后这个Vnode和旧的oldVnode对比,发现有不同,直接修改在真实DOM上

实现过程

diff算法的实现过程核心的就是patch,其中的patchVnode, sameVnode以及updateChildren方法值得我们去关注一下,下面依次说明

patch方法

patch的核心逻辑是比较两个Vnode节点,然后将差异更新到视图上, 比对的方式是同级比较, 而不是每个层级的循环遍历,如果比对之后得到差异,就将这些差异更新到视图上,比对方式示例图如下

sameVnode函数

sameVnode的作用是判断两个节点是否相同,判断相同的根据是key值,tag(标签),isCommit(注释),是否input的type一致等等,这种方法有点瑕疵,面对v-for下的key值使用index的情况,可能也会判断是可复用节点。

建议别使用index来作为key值。

patchVnode函数

//传入几个参数, oldVnode代表旧节点, vnode代表新节点, readOnly代表是否是只读节点
function patchVnode (
    oldVnode,
    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ownerArray,
    index,
    removeOnly
  ) {
    if (oldVnode === vnode) {         //当旧节点和新节点一致时,无需比较,返回
      return
    }

    if (isDef(vnode.elm) && isDef(ownerArray)) {
      // clone reused vnode
      vnode = ownerArray[index] = cloneVNode(vnode)
    }

    const elm = vnode.elm = oldVnode.elm

    if (isTrue(oldVnode.isAsyncPlaceholder)) {
      if (isDef(vnode.asyncFactory.resolved)) {
        hydrate(oldVnode.elm, 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 else {
        vnode.isAsyncPlaceholder = true
      }
      return
    }

    //静态树的重用元素

//如果vnode是克隆的,我们才会这样做

//如果新节点没有被克隆,则表示呈现函数已经被克隆

//通过hot-reload-api重置,我们需要做一个适当的重新渲染。
    if (isTrue(vnode.isStatic) &&
      isTrue(oldVnode.isStatic) &&
      vnode.key === oldVnode.key &&
      (isTrue(vnode.isCloned) || isTrue(vnode.isOnce))
    ) {
      vnode.componentInstance = oldVnode.componentInstance
      return
    }

    let i
    const data = vnode.data
    if (isDef(data) && isDef(i = data.hook) && isDef(i = i.prepatch)) {
      i(oldVnode, vnode)
    }

    const oldCh = oldVnode.children
    const ch = vnode.children
    if (isDef(data) && isPatchable(vnode)) {
      for (i = 0; i < cbs.update.length; ++i) cbs.update[i](oldVnode, vnode)
      if (isDef(i = data.hook) && isDef(i = i.update)) i(oldVnode, vnode)
    }
    if (isUndef(vnode.text)) {
      if (isDef(oldCh) && isDef(ch)) {
        if (oldCh !== ch) updateChildren(elm, oldCh, ch, insertedVnodeQueue, removeOnly)
      } else if (isDef(ch))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heckDuplicateKeys(ch)
        }
        if (isDef(oldVnode.text)) nodeOps.setTextContent(elm, '')
        addVnodes(elm, null, ch, 0, ch.length - 1, insertedVnodeQueue)
      } else if (isDef(oldCh)) {
        removeVnodes(oldCh, 0, oldCh.length - 1)
      } else if (isDef(oldVnode.text)) {
        nodeOps.setTextContent(elm, '')
      }
    } else if (oldVnode.text !== vnode.text) {
      nodeOps.setTextContent(elm, vnode.text)
    }
    if (isDef(data)) {
      if (isDef(i = data.hook) && isDef(i = i.postpatch)) i(oldVnode, vnode)
    }
  }

具体的实现逻辑是:

  1. 新旧节点一样的时候,不需要做改变,直接返回
  2. 如果新旧都是静态节点,并且具有相同的key,当vnode是克隆节点或是v-once指令控制的节点时,只需要把oldVnode.elm和oldVnode.child都复制到vnode上
  3. 判断vnode是否是注释节点或者文本节点,从而做出以下处理
    1. 当vnode是文本节点或者注释节点的时候,当vnode.text!== oldVnode.text的时候,只需要更新vnode的文本内容;
    2. oldVnode和vndoe都有子节点, 如果子节点不相同,就调用updateChildren方法,具体咋实现,下文有
    3. 如果只有vnode有子节点,判断环境,如果不是生产环境,调用checkDuplicateKeys方法,判断key值是否重复。之后在oldVnode上添加当前的ch
    4. 如果只有oldVnode上有子节点,那就调用方法删除当前的节点

updateChildren函数

updateChildren,顾名思义,就是更新子节点的方法,从以上的patchVnode的方法,可以看出,当新旧节点都有子节点的时候,会执行这个方法。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它的实现逻辑,也会有一些大家可能有看到过类似的示例图,先看下代码

function updateChildren (parentElm, oldCh, newCh, insertedVnodeQueue, removeOnly) {
    let oldStartIdx = 0
    let newStartIdx = 0
    let oldEndIdx = oldCh.length - 1
    let oldStartVnode = oldCh[0]
    let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let newEndIdx = newCh.length - 1
    let newStartVnode = newCh[0]
    let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let oldKeyToIdx, idxInOld, vnodeToMove, refElm

    // removeOnly is a special flag used only by <transition-group>
    // to ensure removed elements stay in correct relative positions
    // during leaving transitions
    const canMove = !removeOnly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heckDuplicateKeys(newCh)
    }

    while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if (isUndef(oldStartVnode)) {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 Vnode has been moved left
      } else if (isUndef(oldEndVnode)) {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
        patch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EndIdx)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 // Vnode moved right
        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EndIdx)
        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nodeOps.nextSibling(oldEndVnode.elm))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 // Vnode moved left
        patch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
        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parentElm, oldEndVnode.elm, oldStartVnode.elm)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 else {
        if (isUndef(oldKeyToIdx)) oldKeyToIdx = createKeyToOldIdx(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idxInOld = isDef(newStartVnode.key)
          ? oldKeyToIdx[newStartVnode.key]
          : findIdxInOld(newStartVnode, 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if (isUndef(idxInOld)) { // New element
          createElm(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false, newCh, newStartIdx)
        } else {
          vnodeToMove = oldCh[idxInOld]
          if (sameVnode(vnodeToMove, newStartVnode)) {
            patchVnode(vnodeToMov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
            oldCh[idxInOld] = undefined
            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parentElm, vnodeToMove.elm, oldStartVnode.elm)
          } else {
            // same key but different element. treat as new element
            createElm(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false, newCh, newStartIdx)
          }
        }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
    }
    if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refElm = isUndef(newCh[newEndIdx + 1]) ? null : newCh[newEndIdx + 1].elm
      addVnodes(parentElm, refElm, newCh, newStartIdx, newEndIdx, insertedVnodeQueue)
    } else if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removeVnodes(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
  }

在这里我们先定义几个参数,oldStartIdx(旧节点首索引),oldEndIdx(旧节点尾索引),oldStartVnode(旧节点首元素), oldEndVnode(旧节点尾元素);同理,newStartIdx等四项即为新节点首索引等。

看下while循环里面的操作,也是核心内容

在判断是同一节点之后,节点也需要继续进行patchVnode方法

  • 如果旧首元素和新首元素是相同节点,旧首索引和新首索引同时右移
  • 如果旧尾元素和新尾元素是相同节点,旧尾索引和新尾索引同时左移
  • 如果旧首元素点跟新尾元素是同一节点,根据方法上传过来的readonly判断,如果是false, 那就把旧首元素移到旧节点的尾索引的后一位,同时旧首索引右移,新尾索引左移
  • 如果旧尾元素点跟新首元素是同一节点,根据方法上传过来的readonly判断,如果是false, 那就把旧尾元素移到旧节点的首索引前一位,同时旧尾索引左移,新首索引右移
  • 如果以上都不符合
    判断是否oldCh中有和newStartVnode的具有相同的key的Vnode,如果没有找到,说明是新的节点,创建一个新的节点,插入即可

如果找到了和newStartVnode具有相同的key的Vnode,命名为vnodeToMove,然后vnodeToMove和newStartVnode对比,如果相同,那就两者再去patchVnode, 如果removeOnly是false,则将找到的和newStartVnode具有相同的key的Vnode,叫vnodeToMove.elm, 移动到oldStartVnode.elm之前
如果key值相同,但是节点不相同,则创建一个新的节点

在经过了While循环之后,如果发现新节点数组或者旧节点数组里面还有剩余的节点,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删除或者新增的操作

当oldStartIdx > oldEndIdx的时候,表明,oldCh先遍历完成,那就说明还有新的节点多余,新增新的节点

当newStartIdx > newEndIdx的时候,说明新节点最先遍历完,旧节点还有剩余,于是删除剩余的节点

下面来看下示例图

原始节点(以oldVnode为旧节点, Vnode为新节点, diff为最后经过diff算法之后生成的节点数组)

循环第一次, 这里我们发现旧尾元素跟新首元素一致,于是,旧尾元素D移动到旧首索引的前面,也就是在A的前面,同时,旧尾索引左移,新首索引右移

循环第二次,新首元素和旧首元素一致,这时候两元素位置不动,新旧首索引同时往右移动

循环第三次,发现旧元素里发现没有与当前元素相同的节点,于是新增,将F放在旧首元素之前,同理,第四次循环一致,两次循环之后生成的新的示例图

循环第五次,如同第二次循环

循环第六次,newStartIdx再次右移

7. 经过上次移动,newStartIdx > newEndIdx, 已经退出while循环,证明那就是newCh先遍历完成, oldCh还有多余的节点,多余的直接删除,于是最后的出来的节点

以上就是几个diff算法相关的函数,以及diff算法的实现过程

结语

diff算法是虚拟DOM的核心一部分,同层比较,通过新老节点的对比,将改动的地方更新到真实DOM上。

具体实现的方法是patch, patchVnode以及updateChildren

patch的核心是,如果新节点有,旧节点没有,新增; 旧节点有,新节点没有, 删除;如果都存在,判断是否是相同,相同则调用patchVnode进行下一步比较

patchVnode核心是:如果新旧节点不是注释或者文本节点,新节点有子节点,而旧节点没有子节点,则新增子节点;新节点没有子节点,而旧节点有子节点,则删除旧节点下的子节点;如果二者都有子节点,则调用updateChildren方法
updateChildren的核心则是,新旧节点对比,进行新增,删除或者更新。

这里只是初步的解释了Vue2.0版本的diff算法,其中的更加深层的原理以及Vue3.0的diff算法有没有什么改变还有待学习。

到此这篇关于Vue中diff算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Vue的diff算法内容请搜索我们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详解vue3.0 diff算法的使用(超详细)

    前言:随之vue3.0beta版本的发布,vue3.0正式版本相信不久就会与我们相遇.尤玉溪在直播中也说了vue3.0的新特性typescript强烈支持,proxy响应式原理,重新虚拟dom,优化diff算法性能提升等等.小编在这里仔细研究了vue3.0beta版本diff算法的源码,并希望把其中的细节和奥妙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些大中厂面试中,很容易问到的问题: 1 什么时候用到diff算法,diff算法作用域在哪里? 2 diff算法是怎么运作的,到底有什么作用? 3 在v-f

  • 详解Vue2的diff算法

    前言 双端比较算法是vue2.x采用的diff算法,本篇文章只是对双端比较算法粗略的过程进行了一下分析,具体细节还是得Vue源码,Vue的源码在这 过程 假设当前有两个数组arr1和arr2 let arr1 = [1,2,3,4,5] let arr2 = [4,3,5,1,2] 那么其过程有五步 arr1[0] 和 arr2[0]比较 arr1[ arr1.length-1 ] 和 arr2[ arr2.length-1 ] 比较 arr1[0] 和 arr2[ arr2.length-1

  • 详解为什么Vue中不要用index作为key(diff算法)

    前言 Vue 中的 key 是用来做什么的?为什么不推荐使用 index 作为 key?常常听说这样的问题,本篇文章带你从原理来一探究竟. 另外本文的结论对于性能的毁灭是针对列表子元素顺序会交换.或者子元素被删除的特殊情况,提前说明清楚,喷子绕道. 本篇已经收录在 Github 仓库,欢迎 Star: https://github.com/sl1673495/blogs/issues/39 示例 以这样一个列表为例: <ul> <li>1</li> <li>

  • 解析Vue 2.5的Diff算法

    DOM"天生就慢",所以前端各大框架都提供了对DOM操作进行优化的办法,Angular中的是脏值检查,React首先提出了Virtual Dom,Vue2.0也加入了Virtual Dom,与React类似. 本文将对于Vue 2.5.3版本中使用的Virtual Dom进行分析. updataChildren是Diff算法的核心,所以本文对updataChildren进行了图文的分析. 1.VNode对象 一个VNode的实例包含了以下属性,这部分代码在src/core/vdom/v

  • vue的diff算法知识点总结

    源码:https://github.com/vuejs/vue/blob/dev/src/core/vdom/patch.js 虚拟dom diff算法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diff的对象是虚拟dom,更新真实dom则是diff算法的结果 Vnode基类 constructor ( ... ) { this.tag = tag this.data = data this.children = children this.text = text this.elm = elm this.ns = u

  • Vue的transition-group与Virtual Dom Diff算法的使用

    开始 这次的题目看上去好像有点奇怪:把两个没有什么关联的名词放在了一起,正如大家所知道的,transition-group就是Vue的内置组件之一主要用在列表的动画上,但是会跟Virtual Dom Diff算法有什么特别的联系吗?答案明显是有的,所以接下来就是代码分解. 缘起 主要是最近对Vue的Virtual Dom Diff算法有点模糊了,然后顺手就打开了电脑准备温故知新:但是很快就留意到代码: // removeOnly is a special flag used only by <t

  • 详解vue的diff算法原理

    我的目标是写一个非常详细的关于diff的干货,所以本文有点长.也会用到大量的图片以及代码举例,目的让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弄明白diff的边边角角. 先来了解几个点... 1.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vue是怎么更新节点的? 要知道渲染真实DOM的开销是很大的,比如有时候我们修改了某个数据,如果直接渲染到真实dom上会引起整个dom树的重绘和重排,有没有可能我们只更新我们修改的那一小块dom而不要更新整个dom呢?diff算法能够帮助我们. 我们先根据真实DOM生成一颗 virtual DOM ,当

  • vue diff算法全解析

    前言 我们知道 Vue 使用的是虚拟 DOM 去减少对真实 DOM 的操作次数,来提升页面运行的效率.今天我们来看看当页面的数据改变的时候,Vue 是如何来更新 DOM 的.Vue和React在更新dom时,使用的算法基本相同,都是基于 snabbdom. 当页面上的数据发生变化时,Vue 不会立即渲染.而是经过 diff 算法,判断出哪些是不需要变化的,哪些是需要变化更新的,只需要更新那些需要更新的 DOM 就可以了,这样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 DOM 操作,大大提升了性能. Vue就使用了这样

  • 一篇文章带你搞懂Vue虚拟Dom与diff算法

    前言 使用过Vue和React的小伙伴肯定对虚拟Dom和diff算法很熟悉,它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由于小编接触Vue比较多,React只是浅学,所以本篇主要针对Vue来展开介绍,带你一步一步搞懂它. 虚拟DOM 什么是虚拟DOM? 虚拟DOM(Virtual   Do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拟节点,是用JS对象来模拟真实DOM中的节点,该对象包含了真实DOM的结构及其属性,用于对比虚拟DOM和真实DOM的差异,从而进行局部渲染来达到优化性能的目的. 真实的元素节点: <div id="wr

  • 简单谈谈Vue中的diff算法

    目录 概述 虚拟Dom(virtual dom) 原理 实现过程 patch方法 sameVnode函数 patchVnode函数 updateChildren函数 结语 概述 diff算法,可以说是Vue的一个比较核心的内容,之前只会用Vue来进行一些开发,具体的核心的内容其实涉猎不多,最近正好看了下这方面的内容,简单聊下Vue2.0的diff算法的实现吧,具体从几个实现的函数来进行分析 虚拟Dom(virtual dom) virtual DOM是将真实的DOM的数据抽取出来,以对象的形式模

  • 简单谈谈vue的过渡动画(推荐)

    在vue中,实现过渡动画一般是下面这样: <transition name="fade"> <div></div> </transition> 用一个transition对元素或者组件进行封装. 在过渡的时候,会有 4 个(CSS)类名在 enter/leave 的过渡中切换. 1.v-enter: 定义进入过渡的开始状态.在元素被插入时生效,在下一个帧移除. 2.v-enter-active: 定义进入过渡的结束状态.在元素被插入时生效

  • 简单谈谈axios中的get,post方法

    学习vue和nodejs的过程当中,涉及到了axios,今天为了测试,写了get和post两个方法来跟node服务端交互,结果因为header和参数弄了好久,在此记录一下,同时分享: 由于刚接触axios,在测试方法中,写的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不过能够实现基础功能,大神看到的话..非常欢迎指导.. //GET方法 axios.get(url, { params: { 'key': 'value' } }).then(function (response) { alert(''.concat(res

  • 简单谈谈React中的路由系统

    React中的路由系统 提起路由,首先想到的就是 ASPNET MVC 里面的路由系统--通过事先定义一组路由规则,程序运行时就能自动根据我们输入的URL来返回相对应的页面.前端中的路由与之类似,前端中的路由是根据你定义的路由规则来渲染不同的页面/组件,同时也会更新地址栏的URL.本篇文章要介绍的是React中经常使用到的路由,react-router主要使用HTML5的history API来同步你的UI和URL. react-router的最新版本是v4.1.1,由于4.0版本和之间的版本A

  • 简单谈谈JS中的正则表达式

    1.正则表达式包括两部分 ①定义正则表达式的规则: ②正则表达式的模式(i/g/m): 2.声明正则表达式 ① 字面量声明: var reg = /表达式规则/表达式模式: eg:var reg = /white/g: ② 使用new关键字: var reg = new RegExp("表达式规则","表达式模式") eg: var reg = new RegExp("white","g"): 3.正则表达式的三种模式 ① g

  • 简单谈谈Python中的json与pickle

    这是用于序列化的两个模块: • json: 用于字符串和python数据类型间进行转换 • pickle: 用于python特有的类型和python的数据类型间进行转换 Json 模块提供了四个功能:dumps.dump.loads.load pickle 模块提供了四个功能:dumps.dump.loads.load import pickle data = {'k1':123, 'k2':888} #dumps可以将数据类型转换成只有python才认识的字符串 p_str = pickle.

  • 简单谈谈python中的语句和语法

    python程序结构 python"一切皆对象",这是接触python听到最多的总结了.在python中最基层的单位应该就是对象了,对象需要靠表达式建立处理,而表达式往往存在于语句中,多条语句组成代码块,多个代码块再组成一整个程序.python的核心其实是由语句和表达式组成.所以在这里简单探讨一下python中的语句和表达式. 因为以后可能会接触到两个版本的python,所以这里讲一讲python2与python3的语句差异: 1.python2中没有nolocal语句. 2.prin

  • 简单谈谈Java中的方法和方法重载

    今天我们就讲一点内容,来说说Java中的方法和方法重载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方法: Java的方法类似与其他语言的函数,是一段用来完成特定功能的代码片段, 声明格式: [修饰符1 修饰符2 ....]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 (形式参数列表) { Java语句: - - -} 形式参数:在方法被调用时用于接受外界输入的数据: 实参: 调用方法时世界传给方法的数据: 返回值: 方法在执行完毕后返回给调用他的环境的数据: 返回值类型: 事先约定好的返回值的数据类型,如无返回值必须给出返回值类型vo

  • React中的Diff算法你了解吗

    目录 一.Diff算法的作用 二.React的Diff算法 1.什么是调和? 2.什么是Reactdiff算法? 3.diff策略 4.treediff: 5.componentdiff: 6.elementdiff 三.基于Diff的开发建议 总结 一.Diff算法的作用 渲染真实DOM的开销很大,有时候我们修改了某个数据,直接渲染到真实dom上会引起整个dom树的重绘和重排.我们希望只更新我们修改的那一小块dom,而不是整个dom,diff算法就帮我们实现了这点. diff算法的本质就是:找

  • 简单理解Vue中的nextTick方法

    Vue中的nextTick涉及到Vue中DOM的异步更新,感觉很有意思,特意了解了一下.其中关于nextTick的源码涉及到不少知识,很多不太理解,暂且根据自己的一些感悟介绍下nextTick. 一.示例 先来一个示例了解下关于Vue中的DOM更新以及nextTick的作用. 模板 <div class="app"> <div ref="msgDiv">{{msg}}</div> <div v-if="msg1&q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