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至2008中国互联网年度调查10大亮点
2007-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及第三方机构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在组织了三届中国互联网年度调查后又一次最大规模的调查,将继续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利用有效的抽样方式,运用最严谨的技术手段采样,获取最大的样本量,对互联网55个细分领域从市场和受众两大角度深入全景式调研。
与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以往调查及现有调查相比,2007-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呈现十大亮点:
一科学的抽样方法及技术手段,保证了调查样本的有效性,极大程度地减少调研的误差。
2007-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主要采用网上调查的方式实施,而网上调查的误差来源有四方面:第一是抽样误差,第二是无回复误差,第三是回复误差,第四为数据处理误差。
中国互联网调查课题组在最大程度减少调查误差方面采取了以下方法:
第一,通过最新的互联网用户结构数据作为分层抽样的依据,在调查过程中动态调整样本结构,并采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样本量来最大程度的减少抽样误差。
第二,通过缓冲样本的方式来减少无回复误差。
第三,通过采取严格的技术、人工手段来减少回复误差,包括:数据前台JS验证+验证码+后台来源、提交方式、数据完整性验证+后期数据分析验证,答题时间过长或过短者以及不拥有真实用户名、地址、邮件、电话等完整问卷填写人个人信息的问卷都将被剔除。
第四,通过多位不同的数据分析师对同一数据进行多次重复处理及分析,以减少数据处理中的误差。
二科学的研究体系及研究方法,全面的研究内容,保证了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从研究内容方面,中国互联网调查对55种细分的互联网服务从市场和用户/受众两大层面多种维度等进行全景式深入调查。
从研究体系方法方面,中国互联网调查对55细分领域从规模、格局、趋势、疑问、提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利用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独创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中国互联网第一个市场规模调查统计流程与数学模型,进行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利用产业经济学结合相关市场研究模型,对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发展疑问、发展提示进行深入分析。
三统一的样本及持续的跟踪,实现了调查的持续性,实现调查数据的横向及纵向比较。
今年的年度调查在问卷调查基础上,还加入了调查软件客户端记录上网行为,实现了统一样本的持续跟踪,实现了调查的持续性,使得调查具有了连续性对比的意义,实现了统一样本的横向对比。
四中国互联网首次大范围的互联网用户访问网站时长等指标的调查。
大部分机构对互联网媒介价值评价仅通过访问量指标的单一维度衡量,无法真正、全面体现互联网作为媒介的价值。网站访问时长是衡量互联网媒介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以往对互联网媒介的评估恰恰缺少了这一方面的数据。因为对于每个受众,时间是稀缺资源,其花费在某种媒介上的时间长短能够反映该受众对该媒介的重视和偏好,反过来更能体现该媒介的价值。本届调查,通过调查软件客户端准确记录用户访问互联网各细分领域网站的访问时长,当然还包括到达率、页面访问量等系统媒介价值指标的测量。
五中国互联网首次大范围的互联网用户消费与需求的调查。
大多数调查机构及其他商业机构对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调查研究仅仅局限于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行为调研,而缺少对用户在个人消费支出及全面的消费构成、产品服务的拥有情况、拥有的品牌以及对相应品牌的满意度的调查;缺少对未来产品服务的预购倾向、预购品牌、预购价格等方面的调研。中国互联网调查将系统的对互联网用户在消费支出构成、产品品牌拥有及评价、产品和品牌预购倾向及预算进行调查和分析。
六中国互联网首次大范围的关于媒介与广告接触的调查。
大多数调查机构及其他商业机构对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调查研究往往不能深入调查用户的媒介与广告接触情况。中国互联网调查将深入调查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包括互联网媒介在内的各种媒介与广告的接触程度、购买影响力进行深入调查。
七中国互联网首次大范围的关于互联网用户消费态度及个人爱好的调查。
中国互联网调查深入、细致的调查互联网用户关于购物考虑因素、互联网在用户消费购物中起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用户的各种个人爱好。
八中国互联网首次大范围的关于500家网站受众价值的全景调查。
通过技术手段,中国互联网调查能够深入交叉分析互联网55细分领域典型的互联网服务的受众价值,包括受众到达率、受众访问时长、受众人口统计学特征、受众消费能力、受众消费产品/服务需求、受众品牌喜好度、受众预购倾向以及受众预购价格等指标。
九中国互联网首次大范围的关于500家网站用户行为的全景调查。
通过技术手段,中国互联网调查能够深入交叉分析互联网55细分领域典型的互联网服务的用户行为,包括受众访问页面数量、受众访问频次、受众重合度等指标。
十200多位互联网业内专家以及分析师的亲身指导与参与,使得调查分析更具深度。
本次调查得到了200多位来自互联网企业、研究机构、投资机构、广告代理机构等相关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的亲身参与与指导,为调查提供了最新的观点、分析及判断。
本篇文章来源于 站长资讯网 原文链接:http://news.chinahtml.com/6/2007/1196133551172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