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Linux 系统中手动滚动日志的方法

日志滚动log rotation在 Linux 系统上是再常见不过的一个功能了,它为系统监控和故障排查保留必要的日志内容,同时又防止过多的日志造成单个日志文件太大。

日志滚动的过程是这样的:在一组日志文件之中,编号最大的(最旧的)一个日志文件会被删除,其余的日志文件编号则依次增大并取代较旧的日志文件,而较新的文件则取代它作为当前的日志文件。这一个过程很容易就可以实现自动化,在细节上还能按需作出微调。

使用 logrotate 命令可以手动执行日志滚动的操作。本文将要介绍的就是手动进行日志滚动的方法,以及预期产生的结果。

文中出现的示例适用于 Ubuntu 等 Linux 系统,对于其它类型的系统,日志文件和配置文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日志滚动的过程是大同小异的。

为什么需要滚动日志

一般情况下,无需手动旋转日志文件。Linux 系统会每隔一天(或间隔更长的时间)或根据日志文件的大小自动进行一次日志滚动。如果你需要滚动日志以释放存储空间,又或者将某一部分日志从当前的活动中分割出来,这很容易做到,具体要取决于文件滚动规则。

一点背景介绍

在 Linux 系统安装完成后就已经有很多日志文件被纳入到日志滚动的范围内了。另外,一些应用程序在安装时也会为自己产生的日志文件设置滚动规则。一般来说,日志滚动的配置文件会放置在 /etc/logrotate.d。如果你想了解日志滚动的详细实现,可以参考这篇以前的文章

在日志滚动的过程中,活动日志会以一个新名称命名,例如 log.1,之前被命名为 log.1 的文件则会被重命名为 log.2,依此类推。在这一组文件中,最旧的日志文件(假如名为 log.7)会从系统中删除。日志滚动时文件的命名方式、保留日志文件的数量等参数是由 /etc/logrotate.d 目录中的配置文件决定的,因此你可能会看到有些日志文件只保留少数几次滚动,而有些日志文件的滚动次数会到 7 次或更多。

例如 syslog 在经过日志滚动之后可能会如下所示(注意,行尾的注释部分只是说明滚动过程是如何对文件名产生影响的):

$ ls -l /var/log/syslog*
-rw-r----- 1 syslog adm 128674 Mar 10 08:00 /var/log/syslog <== 新文件
-rw-r----- 1 syslog adm 2405968 Mar 9 16:09 /var/log/syslog.1 <== 之前的 syslog
-rw-r----- 1 syslog adm 206451 Mar 9 00:00 /var/log/syslog.2.gz <== 之前的 syslog.1
-rw-r----- 1 syslog adm 216852 Mar 8 00:00 /var/log/syslog.3.gz <== 之前的 syslog.2.gz
-rw-r----- 1 syslog adm 212889 Mar 7 00:00 /var/log/syslog.4.gz <== 之前的 syslog.3.gz
-rw-r----- 1 syslog adm 219106 Mar 6 00:00 /var/log/syslog.5.gz <== 之前的 syslog.4.gz
-rw-r----- 1 syslog adm 218596 Mar 5 00:00 /var/log/syslog.6.gz <== 之前的 syslog.5.gz
-rw-r----- 1 syslog adm 211074 Mar 4 00:00 /var/log/syslog.7.gz <== 之前的 syslog.6.gz

你可能会发现,除了当前活动的日志和最新一次滚动的日志文件之外,其余的文件都已经被压缩以节省存储空间。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大部分系统管理员都只需要查阅最新的日志文件,其余的日志文件压缩起来,需要的时候可以解压查阅,这是一个很好的折中方案。

手动日志滚动

你可以这样执行 logrotate 命令进行手动日志滚动:

$ sudo logrotate -f /etc/logrotate.d/rsyslog

值得一提的是,logrotate 命令使用 /etc/logrotate.d/rsyslog 这个配置文件,并通过了 -f 参数实行“强制滚动”。因此,整个过程将会是:

  • 删除 syslog.7.gz,
  • 将原来的 syslog.6.gz 命名为 syslog.7.gz,
  • 将原来的 syslog.5.gz 命名为 syslog.6.gz,
  • 将原来的 syslog.4.gz 命名为 syslog.5.gz,
  • 将原来的 syslog.3.gz 命名为 syslog.4.gz,
  • 将原来的 syslog.2.gz 命名为 syslog.3.gz,
  • 将原来的 syslog.1.gz 命名为 syslog.2.gz,
  • 但新的 syslog 文件不一定必须创建。

你可以按照下面的几条命令执行操作,以确保文件的属主和权限正确:

$ sudo touch /var/log/syslog
$ sudo chown syslog:adm /var/log/syslog
$ sudo chmod 640 /var/log/syslog

你也可以把以下这一行内容添加到 /etc/logrotate.d/rsyslog 当中,由 logrotate 来帮你完成上面三条命令的操作:

create 0640 syslog adm

整个配置文件的内容是这样的:

/var/log/syslog
{
rotate 7
daily
missingok
notifempty
create 0640 syslog adm <==
delaycompress
compress
postrotate
/usr/lib/rsyslog/rsyslog-rotate
endscript
}

下面是手动滚动记录用户登录信息的 wtmp 日志的示例。由于 /etc/logrotate.d/wtmp 中有 rotate 2 的配置,因此系统中只保留了两份 wtmp 日志文件。

滚动前:

$ ls -l wtmp*
-rw-r----- 1 root utmp 1152 Mar 12 11:49 wtmp
-rw-r----- 1 root utmp 768 Mar 11 17:04 wtmp.1

执行滚动命令:

$ sudo logrotate -f /etc/logrotate.d/wtmp

滚动后:

$ ls -l /var/log/wtmp*
-rw-r----- 1 root utmp 0 Mar 12 11:52 /var/log/wtmp
-rw-r----- 1 root utmp 1152 Mar 12 11:49 /var/log/wtmp.1
-rw-r----- 1 root adm 99726 Feb 21 07:46 /var/log/wtmp.report

需要知道的是,无论发生的日志滚动是自动滚动还是手动滚动,最近一次的滚动时间都会记录在 logrorate 的状态文件中。

$ grep wtmp /var/lib/logrotate/status
"/var/log/wtmp" 2020-3-12-11:52:57

总结

到此这篇关于在 Linux 系统中手动滚动日志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linux 滚动日志内容请搜索我们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Linux中logrotate日志轮询操作总结

    前言 对于Linux系统安全来说,日志文件是极其重要的工具.不知为何,我发现很多运维同学的服务器上都运行着一些诸如每天切分Nginx日志之类的CRON脚本,大家似乎遗忘了Logrotate,争相发明自己的轮子,这真是让人沮丧啊!就好比明明身边躺着现成的性感美女,大家却忙着自娱自乐,罪过!logrotate程序是一个日志文件管理工具.用于分割日志文件,删除旧的日志文件,并创建新的日志文件,起到"转储"作用.可以节省磁盘空间. 下面就对logrotate日志轮转操作做一梳理记录: 1)配置

  • Linux下定时切割Tomcat日志并删除指定天数前的日志记录

    System.out和System.err都被打印到catalina.out.catalina.out不会rotate.一般在部署Tomcat后,运行久了,catalina.out文件会越来越大,对系统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可通过修改conf/logging.properties日志配置文件来屏蔽掉这部分的日志信息. [root@localhost conf]# pwd /usr/local/tomcat/conf [root@localhost conf]# cp logging.pr

  • Linux使用定时任务每周定时清理45天以前日志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Linux使用定时任务每周定时清理45天以前日志.服务器每天会产生很大的日志文件,为了不使硬盘被日志文件塞满,因此需要定期清理日志文件.这时我们可以写一个shell脚本用来清理某个路径下45天以前的日志,然后再设置一个定时任务每周定时执行这个脚本即可. ①清理某个路径下的日志脚本delOldLogs.sh: [root@prx01 cleanlog]# vim /usr/local/cleanlog/delOldLogs.sh #!/bin/sh #删除输入路径下的修改时间在45

  • Linux服务器nginx访问日志里出现大量http 400错误的请求分析

    服务器中的错误记录类似于这种: 124.65.133.242 – – [27/Oct/2014:14:30:51 +0800] "-" 400 0 "-" "-" 124.65.133.242 – – [27/Oct/2014:14:31:45 +0800] "-" 400 0 "-" "-" 124.65.133.242 – – [27/Oct/2014:14:31:45 +0800]

  • Linux shell脚本输出日志笔记整理(必看篇)

    1.日志方法简介: #日志名称 log="./upgrade.log" #操作日志存放路径 fsize=2000000 #如果日志大小超过上限,则保存旧日志,重新生成日志文件 exec 2>>$log #如果执行过程中有错误信息均输出到日志文件中 #日志函数 #参数 #参数一,级别,INFO ,WARN,ERROR #参数二,内容 #返回值 function zc_log() { #判断格式 if [ 2 -gt $# ] then echo "parameter

  • Linux自动删除n天前日志及实例命令

    1.删除文件命令: find 对应目录 -mtime +天数 -name "文件名" -exec rm -rf {} \; 实例命令: find /opt/soft/log/ -mtime +30 -name "*.log" -exec rm -rf {} \; 说明: 将/opt/soft/log/目录下所有30天前带".log"的文件删除.具体参数说明如下: find:linux的查找命令,用户查找指定条件的文件: /opt/soft/log

  • linux下C语言实现写日志功能

    先上程序,该程序经过测试能够很好的实现写日志要求 /************************************************************************* > File Name: log.c > Author: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

  • Shell+Linux命令实现日志分析

    一.列出当天访问次数最多的IP 命令: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cut -d- -f 1 /usr/local/apache2/logs/access_log |uniq -c | sort -rn | head -20 原理: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cut        -d, --delimiter=DELIM               use DELIM instead of TAB for field delimiter               表示用-分割,然后-f 1      

  • linux tail 查看日志文件方法

    tail 命令从指定点开始将文件写到标准输出.使用tail命令的-f选项可以方便的查阅正在改变的日志文件,tail -f filename会把filename里最尾部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并且不但刷新,使你看到最新的文件内容. 1.命令格式; tail[必要参数][选择参数][文件] 2.命令功能: 用于显示指定文件末尾内容,不指定文件时,作为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常用查看日志文件. -f 循环读取 -q 不显示处理信息 -v 显示详细的处理信息 -c<数目> 显示的字节数 -n<行数>

  • LINUX 查找tomcat日志关键词命令

    #查询catalina.out日志文件中的关键词为2016-04-13 11:26:00的日志信息 grep -C 10 '2016-04-13 11:26:00' catalina.out |more 解释: grep :查询,筛选 -C : grep的-A, -B, -C选项分别可以显示匹配行的后,前,后前多少行内容: 10 :是前后多少行 '2016-04-13 11:26:00' :关键词,注意是单引号包裹 catalina.out : 检索的文件 可以是目录 ./ |more : 这个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