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种设计模式(4) java生成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四篇:java生成器模式

定义: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生成器模式利用一个导演者对象和具体建造者对象一个一个地建造出所有的零件,从而建造出完整的对象。

四个要素:

Builder:生成器接口,定义创建一个Product对象所需要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ConcreteBuilder:具体的生成器实现,实现各个部件的创建,并负责组装Product对象的各个部件,同时还提供一个让用户获取组装完成后的产品对象的方法。
        Director:指导者,也被称导向者,主要用来使用Builder接口,以一个统一的过程来构建所需要的Product对象。
        Product:产品,表示被生成器构建的复杂对象,包含多个部件。

示例:

网上有用KFC的例子来描述生成器模式,比较通俗易懂。
        假设KFC推出两种套餐:奥尔良鸡腿堡套餐和香辣鸡腿堡套餐。
        奥尔良套餐包括:一个奥尔良鸡腿堡、一个炸鸡翅、一杯雪碧。
        鸡腿堡套餐包括:一个香辣鸡腿堡、一份薯条、一杯可乐。
        每份套餐都是:主食、副食、饮料。

KFC服务员要根据顾客的要求来提供套餐,那这个需求里面什么是固定的,什么是变化的呢?很明显顾客都是要的套餐,顾客的目的是一样的。 套餐里面都是主食、副食、饮料,这也是固定的。至于主食是什么、副食是什么、饮料是什么,这个是变化的。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有时候面临着“一个复杂对象”的创建工作,其通常由各个部分的子对象采用一定的组合构成,由于需求的变化,这个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或者其子对象经常要变化(例如,鸡腿堡套餐的顾客不喜欢可乐,要换奶茶),但是他们的结构却相对稳定(套餐都得是一份主食,副食及饮料)。当遇到这种场景时,使用生成器模式比较合适。

定义一个产品类:

public class Entity1{...}
public class Entity2{...}
public class Entity3{...}
public class Product{
   Entity1 entity1;
   Entity2 entity2;
   Entity3 entity3;
}

产品类中的各个小模块是不一样的,由他们建造组成产品。
根据具体场景要求,定义n个生成器类:

public interface IBuild{
  public void createEntity1();
  public void createEntity2();
  public void createEntity3();
  public Product composite();
  public Product create();
}
public class BuildProduct implements IBuild{
   Product p = new Product();
   public void createEntity1(){
   //p.entity1 = ...
   }
   public Product create(){
     return composite();
   }
   ......
}
public class BuildProduct1 implements IBuild{
   Product p = new Product();
   public void createEntity1(){
        //p.entity1 = ...
   }
   ......
}

定义一个指挥者类,统一调度project:

public class Director{
   private IBuild build;
   public Director(IBuild build){
      this.build = buid;
   }
   public Product build(){
      build.creat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IBuild build = new BuildProduct();
     Director direcotr = new Director(build);
     Prodcut p = director.build();
   }
}

优点:

1、使用生成器模式可以使客户端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
        2、具体的建造者类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对系统的扩展非常有利。
        3、由于具体的建造者是独立的,因此可以对建造过程逐步细化,而不对其他的模块产生任何影响。

缺点:

建造者模式的“加工工艺”是暴露的,这样使得建造者模式更加灵活,也使得工艺变得对客户不透明。(待考证,笔者这里不是很理解,欢迎说自己的见解)

应用场景:

1、需要生成一个产品对象有复杂的内部结构。每一个内部成分本身可以是对象,也可以使一个对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2、需要生成的产品对象的属性相互依赖。建造模式可以强制实行一种分步骤进行的建造过程。
        3、在对象创建过程中会使用到系统中的其他一些对象,这些对象在产品对象的创建过程中不易得到

转自:java知音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23种设计模式(2) java工厂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二篇:java工厂模式 定义: 工厂模式是 Java 中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 工厂模式主要是为创建对象提供过渡接口,以便将创建对象的具体过程屏蔽隔离起来,达到提高灵活性的目的. 工厂模式根据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种: 简单工厂模式(也叫静态工厂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也叫多形性工厂) 抽象工厂模式(也叫工具箱) 简单工厂模式 实质是由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数,动态决定应该创建哪一个产品类(这些产品类继承自一个父类或接

  • 23种设计模式(10)java组合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四篇:java组合模式 介绍 组合模式又叫做部分-整体模式,它使我们树型结构的问题中,模糊了简单元素和复杂元素的概念,客户程序可以向处理简单元素一样来处理复杂元素,从而使得客户程序与复杂元素的内部结构解藕. 组合模式可以优化处理递归或分级数据结构.有许多关于分级数据结构的例子,使得组合模式非常有用武之地. 类图 组成部分: Component: 为参加组合的对象声明一个公共接口, 不管是组合还是叶结点. Leaf: 在组合中表示叶子结点对象,叶子结点没有子结点. Composit

  • 23种设计模式(6) java装饰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六篇:java装饰者模式 定义: 在不必改变原类文件和原类使用的继承的情况下,动态地扩展一个对象的功能.     它是通过创建一个包装对象,也就是用装饰来包裹真实的对象来实现. 角色: 抽象构件角色(Project):给出一个接口,以规范准备接收附加责任的对象.     具体构件角色(Employe):定义一个将要接收附加责任的类.     装饰角色(Manager):持有一个构件对象的实例,并定义一个与抽象构件接口一致的接口.     具体装饰角色(ManagerA.Manag

  • 23种设计模式(5) java适配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五篇:java适配器模式 定义: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角色: 目标(Target)角色:这就是所期待得到的接口,也就是这类的接口是符合我们要求的. 源(Adapee)角色:我们要使用的接口,但是这个接口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也就是现在需要适配的接口. 适配器(Adaper)角色:适配器类是适配器模式的核心.适配器把源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显然,这一角色不可以是接口,而必须是具体类. 分类: 1

  • 23种设计模式(3) java原型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三篇:java原型模式 定义: 通过复制现有的对象实例来创建新的对象实例. 实现: 实现Cloneable接口: Cloneable接口的作用是在运行时通知虚拟机可以安全地在实现了此接口的类上使用clone方法.在java虚拟机中,只有实现了这个接口的类才可以被拷贝,否则在运行时会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异常. 重写Object类中的clone方法: Java中,所有类的父类都是Object类,Object类中有一个clone方法,作用是返回对象的

  • 23种设计模式(7) java代理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七篇:java代理模式 定义: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引用另一个对象,而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 角色: 1.抽象角色:声明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 2.代理角色:代理对象角色内部含有对真实对象的引用,从而可以操作真实对象,同时代理对象提供与真实对象相同的接口以便在任何时刻都能代替真实对象.同时,代理对象可以在执行真实对象操作时,附加其他的操作,相当于对真实对象进行封装. 3.真实角色:

  • 23种设计模式(1) java单例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四篇:java单例模式 定义: 单例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在它的核心结构中只包含一个被称为单例的特殊类.通过单例模式可以保证系统中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即一个类只有一个对象实例. 特点: 1.单例类只能有一个实例. 2.单例类必须自己自己创建自己的唯一实例. 3.单例类必须给所有其他对象提供这一实例 单例模式的要点: 1.私有的构造方法     2.指向自己实例的私有静态引用     3.以自己实例为返回值的静态的公有的方法 单例模式根据实例化对象时机的不同分为两种: 一

  • 23种设计模式(9) java桥接模式

    介绍 桥接模式 (Bridge)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的变化. 桥接模式是一种结构式模式. 结构 代码实现 Implementor : 定义实现接口. interface Implementor { // 实现抽象部分需要的某些具体功能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Abstraction : 定义抽象接口. abstract class Abstraction { // 持有一个 Implementor 对象,形成聚合关系 protected

  • 23种设计模式(8) java外观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八篇:java外观模式 定义: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Facade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角色: 1.外观(Facade)角色 :客户端可以调用这个角色的方法.此角色知晓相关子系统的功能和责任.在正常情况下,本角色会将所有从客户端发来的请求委派到相应的子系统去. 2.子系统(SubSystem)角色 :可以同时有一个或者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不是一个单独的类,而是一个类的集合.每个子系统都可以被客户端直接调用,或者被外观角

  • 23种设计模式(4) java生成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四篇:java生成器模式 定义: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生成器模式利用一个导演者对象和具体建造者对象一个一个地建造出所有的零件,从而建造出完整的对象. 四个要素: Builder:生成器接口,定义创建一个Product对象所需要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ConcreteBuilder:具体的生成器实现,实现各个部件的创建,并负责组装Product对象的各个部件,同时还提供一个让用户获取组装完成后的产品对象的方法.   

  • 23种设计模式(12)java模版方法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四篇:java模版方法模式 定义:定义一个操作中算法的框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中的某些特定步骤.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事实上,模版方法是编程中一个经常用到的模式.先来看一个例子,某日,程序员A拿到一个任务:给定一个整数数组,把数组中的数由小到大排序,然后把排序之后的结果打印出来.经过分析之后,这个任务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排序和打印,打印功能好实现,排序就有点麻烦了.但是A有办法,先把打印功能完成,排序功能另找人做. abs

  • 23种设计模式(14)java迭代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十四篇:java迭代器模式 定义: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如果要问java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答案不是单例模式,也不是工厂模式,更不是策略模式,而是迭代器模式,先来看一段代码吧: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Collection coll){ Iterator it = coll.iterator(); while(it.hasNext()){ String str = (String

  • 23种设计模式(19)java责任链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第十九篇:java责任链模式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public void test(int i, Request request){ if(i==1){ Handler1.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2){ Handler2.response(request); }els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