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使用三种方法实现PCA算法

主成分分析,即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多元统计中的重要内容,也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和其它领域。它的主要作用是对高维数据进行降维。PCA把原先的n个特征用数目更少的k个特征取代,新特征是旧特征的线性组合,这些线性组合最大化样本方差,尽量使新的k个特征互不相关。关于PCA的更多介绍,请参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incipal_component_analysis.

主成分分析(PCA) vs 多元判别式分析(MDA)

PCA和MDA都是线性变换的方法,二者关系密切。在PCA中,我们寻找数据集中最大化方差的成分,在MDA中,我们对类间最大散布的方向更感兴趣。

一句话,通过PCA,我们将整个数据集(不带类别标签)映射到一个子空间中,在MDA中,我们致力于找到一个能够最好区分各类的最佳子集。粗略来讲,PCA是通过寻找方差最大的轴(在一类中,因为PCA把整个数据集当做一类),在MDA中,我们还需要最大化类间散布。

在通常的模式识别问题中,MDA往往在PCA后面。

PCA的主要算法如下:

  1. 组织数据形式,以便于模型使用;
  2. 计算样本每个特征的平均值;
  3. 每个样本数据减去该特征的平均值(归一化处理);
  4. 求协方差矩阵;
  5. 找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6. 对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重新排列(特征值从大到小排列);
  7. 对特征值求取累计贡献率;
  8. 对累计贡献率按照某个特定比例,选取特征向量集的字迹合;
  9. 对原始数据(第三步后)。

其中协方差矩阵的分解可以通过按对称矩阵的特征向量来,也可以通过分解矩阵的SVD来实现,而在Scikit-learn中,也是采用SVD来实现PCA算法的。

本文将用三种方法来实现PCA算法,一种是原始算法,即上面所描述的算法过程,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可以参考:A tutorial on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Lindsay I Smith. 一种是带SVD的原始算法,在Python的Numpy模块中已经实现了SVD算法,并且将特征值从大从小排列,省去了对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重新排列这一步。最后一种方法是用Python的Scikit-learn模块实现的PCA类直接进行计算,来验证前面两种方法的正确性。

用以上三种方法来实现PCA的完整的Python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import sys
#returns choosing how many main factors
def index_lst(lst, component=0, rate=0):
  #component: numbers of main factors
  #rate: rate of sum(main factors)/sum(all factors)
  #rate range suggest: (0.8,1)
  #if you choose rate parameter, return index = 0 or less than len(lst)
  if component and rate:
    print('Component and rate must choose only one!')
    sys.exit(0)
  if not component and not rate:
    print('Invalid parameter for numbers of components!')
    sys.exit(0)
  elif component:
    print('Choosing by component, components are %s......'%component)
    return component
  else:
    print('Choosing by rate, rate is %s ......'%rate)
    for i in range(1, len(lst)):
      if sum(lst[:i])/sum(lst) >= rate:
        return i
    return 0

def main():
  # test data
  mat = [[-1,-1,0,2,1],[2,0,0,-1,-1],[2,0,1,1,0]]

  # simple transform of test data
  Mat = np.array(mat, dtype='float64')
  print('Before PCA transforMation, data is:\n', Mat)
  print('\nMethod 1: PCA by original algorithm:')
  p,n = np.shape(Mat) # shape of Mat
  t = np.mean(Mat, 0) # mean of each column

  # substract the mean of each column
  for i in range(p):
    for j in range(n):
      Mat[i,j] = float(Mat[i,j]-t[j])

  # covariance Matrix
  cov_Mat = np.dot(Mat.T, Mat)/(p-1)

  # PCA by original algorithm
  # eigvalues and eigenvectors of covariance Matrix with eigvalues descending
  U,V = np.linalg.eigh(cov_Mat)
  # Rearrange the eigenvectors and eigenvalues
  U = U[::-1]
  for i in range(n):
    V[i,:] = V[i,:][::-1]
  # choose eigenvalue by component or rate, not both of them euqal to 0
  Index = index_lst(U, component=2) # choose how many main factors
  if Index:
    v = V[:,:Index] # subset of Unitary matrix
  else: # improper rate choice may return Index=0
    print('Invalid rate choice.\nPlease adjust the rate.')
    print('Rate distribute follows:')
    print([sum(U[:i])/sum(U) for i in range(1, len(U)+1)])
    sys.exit(0)
  # data transformation
  T1 = np.dot(Mat, v)
  # print the transformed data
  print('We choose %d main factors.'%Index)
  print('After PCA transformation, data becomes:\n',T1)

  # PCA by original algorithm using SVD
  print('\nMethod 2: PCA by original algorithm using SVD:')
  # u: Unitary matrix, eigenvectors in columns
  # d: list of the singular values, sorted in descending order
  u,d,v = np.linalg.svd(cov_Mat)
  Index = index_lst(d, rate=0.95) # choose how many main factors
  T2 = np.dot(Mat, u[:,:Index]) # transformed data
  print('We choose %d main factors.'%Index)
  print('After PCA transformation, data becomes:\n',T2)

  # PCA by Scikit-learn
  pca = PCA(n_components=2) # n_components can be integer or float in (0,1)
  pca.fit(mat) # fit the model
  print('\nMethod 3: PCA by Scikit-learn:')
  print('After PCA transformation, data becomes:')
  print(pca.fit_transform(mat)) # transformed data
main()

运行以上代码,输出结果为:

这说明用以上三种方法来实现PCA都是可行的。这样我们就能理解PCA的具体实现过程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用其它语言实现一下哈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Python使用三种方法实现PCA算法

    主成分分析,即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多元统计中的重要内容,也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和其它领域.它的主要作用是对高维数据进行降维.PCA把原先的n个特征用数目更少的k个特征取代,新特征是旧特征的线性组合,这些线性组合最大化样本方差,尽量使新的k个特征互不相关.关于PCA的更多介绍,请参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incipal_component_analysis. 主成分分析(PCA) vs 多元判别式分析(MD

  • Redis删除策略的三种方法及逐出算法

    目录 一.前言 二.Redis中的数据特征 三.时效性数据储存结构 四.数据删除策略 1.定时删除 2.惰性删除 3.定期删除 五.删除策略对比 六.逐出算法 1.概念引入 2.八种配置 一.前言 在文章开始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我们使用指令:expire key second给一个key设置过期时间,过期时间一到,这个key对应的过期数据真的被服务器立即删除了吗?答案是并不会立即删除.知道了这个答案,就来看看Redis中如何处理过期的数据. 二.Redis中的数据特征 Redis是一种内

  • Python实现重建二叉树的三种方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实现重建二叉树的三种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学习算法中,探寻重建二叉树的方法: 用input 前序遍历顺序输入字符重建 前序遍历顺序字符串递归解析重建 前序遍历顺序字符串堆栈解析重建 如果懒得去看后面的内容,可以直接点击此处本站下载完整实例代码. 思路 学习算法中,python 算法方面的资料相对较少,二叉树解析重建更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通过不同方式遍历二叉树,可以得出不同节点的排序.那么,在已知节点排序的前提下,通过某种遍历方式,可以将排序进行解析

  • Python 中导入csv数据的三种方法

    Python 中导入csv数据的三种方法,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通过标准的Python库导入CSV文件: Python提供了一个标准的类库CSV文件.这个类库中的reader()函数用来导入CSV文件.当CSV文件被读入后,可以利用这些数据生成一个NumPy数组,用来训练算法模型.: from csv importreader import numpy as np filename=input("请输入文件名: ") withopen(filename,'rt',encoding='

  • Python实现矩阵相乘的三种方法小结

    问题描述 分别实现矩阵相乘的3种算法,比较三种算法在矩阵大小分别为22∗2222∗22, 23∗2323∗23, 24∗2424∗24, 25∗2525∗25, 26∗2626∗26, 27∗2727∗27, 28∗2828∗28, 29∗2929∗29时的运行时间与MATLAB自带的矩阵相乘的运行时间,绘制时间对比图. 解题方法 本文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求值:矩阵计算法.定义法.分治法和Strassen方法.这里我们使用Matlab以及Python对这个问题进行处理,比较两种语言在一样的条件下,

  • python读取并显示图片的三种方法(opencv、matplotlib、PIL库)

    前言 在进行图像处理时,经常会用到读取图片并显示出来这样的操作,所以本文总结了python中读取并显示图片的3种方式,分别基于opencv.matplotlib.PIL库实现,并给出了示例代码,介绍如下. OpenCV OpenCV是一个基于BSD许可(开源)发行的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软件库,可以运行在Linux.Windows.Android和Mac OS操作系统上. 它轻量级而且高效--由一系列 C 函数和少量 C++ 类构成,同时提供了Python.Ruby.MATLAB等语言的接口

  • Python中提取人脸特征的三种方法详解

    目录 1.直接使用dlib 2.使用深度学习方法查找人脸,dlib提取特征 3.使用insightface提取人脸特征 安装InsightFace 提取特征 1.直接使用dlib 安装dlib方法: Win10安装dlib GPU过程详解 思路: 1.使用dlib.get_frontal_face_detector()方法检测人脸的位置. 2.使用 dlib.shape_predictor()方法得到人脸的关键点. 3.使用dlib.face_recognition_model_v1()方法提取

  • python记录程序运行时间的三种方法

    python记录程序运行时间的三种方法              这里提供了python记录程序运行时间的三种方法,并附有实现代码,最后进行比较,大家参考下: 方法1 import datetime starttime = datetime.datetime.now() #long running endtime = datetime.datetime.now() print (endtime - starttime).seconds 方法 2 start = time.time() run_f

  • Python列表删除的三种方法代码分享

    1.使用del语句删除元素 >>> i1 = ["a",'b','c','d'] >>> del i1[0] >>> print(i1) ['b', 'c', 'd'] >>> del语句将值从列表中删除后,就再也无法访问它了. 2.使用pop()删除元素 pop()可删除列表末尾的元素,并让你能够接着使用它.食欲弹出(pop)源自这样的类比:列表就是一个栈,而删除列表末尾的元素相当于弹出栈顶元素. >>

  • Python判断文件或文件夹是否存在的三种方法

    常在读写文件之前,需要判断文件或目录是否存在,不然某些处理方法可能会使程序出错.所以最好在做任何操作之前,先判断文件是否存在. 这里将介绍三种判断文件或文件夹是否存在的方法,分别使用os模块.Try语句.pathlib模块. 1.使用os模块 os模块中的os.path.exists()方法用于检验文件是否存在. 判断文件是否存在 import os os.path.exists(test_file.txt) #True os.path.exists(no_exist_file.txt) #Fa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