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vue-router实现原理及两种模式

之前用Vue开发单页应用,发现不管路由怎么变化,浏览器地址栏总是会有一个'#'号。

当时检查自己的代码,没有发现请求的地址带'#',当时也很纳闷,但是由于没有影响页面的渲染以及向后台发送请求,当时也没有在意。最近看了一下vue-router的实现原理,才逐渐揭开了这个谜题。

vue-router 的两种方式(浏览器环境下)

1. Hash (对应HashHistory)

hash(“#”)符号的本来作用是加在URL中指示网页中的位置:

http://www.example.com/index.html#print

#符号本身以及它后面的字符称之为hash(也就是我之前为什么地址栏都会有一个‘#'),可通过window.location.hash属性读取。它具有如下特点:

hash虽然出现在URL中,但不会被包括在HTTP请求中。它是用来指导浏览器动作的,对服务器端完全无用,因此,改变hash不会重新加载页面

2.可以为hash的改变添加监听事件: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funcRef, false)

每一次改变hash(window.location.hash),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

利用hash的以上特点,就可以来实现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的功能了。

2. History (对应HTML5History)

History接口 是浏览器历史记录栈提供的接口,通过back(), forward(), go()等方法,我们可以读取浏览器历史记录栈的信息,进行各种跳转操作。

从HTML5开始,History interface提供了两个新的方法:pushState(), replaceState()使得我们可以对浏览器历史记录栈进行修改:

window.history.pushState(stateObject, title, URL)
window.history.replaceState(stateObject, title, URL)

stateObject: 当浏览器跳转到新的状态时,将触发popState事件,该事件将携带这个stateObject参数的副本 title: 所添加记录的标题 URL: 所添加记录的URL

这两个方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当调用他们修改浏览器历史记录栈后,虽然当前URL改变了,但浏览器不会刷新页面,这就为单页应用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提供了基础。 浏览器历史记录可以看作一个「栈」。栈是一种后进先出的结构,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摞盘子,用户每点开一个新网页,都会在上面加一个新盘子,叫「入栈」。用户每次点击「后退」按钮都会取走最上面的那个盘子,叫做「出栈」。而每次浏览器显示的自然是最顶端的盘子的内容。

vue-router 的作用

vue-router的作用就是通过改变URL,在不重新请求页面的情况下,更新页面视图。简单的说就是,虽然地址栏的地址改变了,但是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页面,而是之前的页面某些部分进行了修改。

export default new Router({
 // mode: 'history', //后端支持可开
 routes: constantRouterMap
})

这是Vue项目中常见的一段初始化vue-router的代码,之前没仔细研究过vue-router,不知道还有一个mode属性,后来看了相关文章后了解到,mode属性用来指定vue-router使用哪一种模式。在没有指定mode的值,则使用hash模式。

源码分析

首先看一下vue-router的构造函数

constructor (options: RouterOptions = {}) {
 this.app = null
 this.apps = []
 this.options = options
 this.beforeHooks = []
 this.resolveHooks = []
 this.afterHooks = []
 this.matcher = createMatcher(options.routes || [], this)

 let mode = options.mode || 'hash'
 this.fallback = mode === 'history' && !supportsPushState && options.fallback !== false
 if (this.fallback) {
 mode = 'hash'
 }
 if (!inBrowser) {
 mode = 'abstract'
 }
 this.mode = mode

 switch (mode) {
 case 'history':
 this.history = new HTML5History(this, options.base)
 break
 case 'hash':
 this.history = new HashHistory(this, options.base, this.fallback)
 break
 case 'abstract': //非浏览器环境下
 this.history = new AbstractHistory(this, options.base)
 break
 default: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assert(false, `invalid mode: ${mode}`)
 }
 }
 }

主要是先获取mode的值,如果mode的值为 history 但是浏览器不支持 history 模式,那么就强制设置mode值为 hash 。如果支持则为 history 。接下来,根据mode的值,来选择vue-router使用哪种模式。

case 'history':
 this.history = new HTML5History(this, options.base)
 break
case 'hash':
 this.history = new HashHistory(this, options.base, this.fallback)
 break

这样就有了两种模式。确定好了vue-router使用哪种模式后,就到了init。 先来看看router 的 init 方法就干了哪些事情,在 src/index.js 中

init (app: any /* Vue component instance */) {
// ....
 const history = this.history

 if (history instanceof HTML5History) {
 history.transitionTo(history.getCurrentLocation())
 } else if (history instanceof HashHistory) {
 const setupHashListener = () => {
 history.setupListeners()
 }
 history.transitionTo(
 history.getCurrentLocation(),
 setupHashListener,
 setupHashListener
 )
 }

 history.listen(route => {
 this.apps.forEach((app) => {
 app._route = route
 })
 })
 }
// ....
// VueRouter类暴露的以下方法实际是调用具体history对象的方法
 push (location: RawLocation, onComplete?: Function, onAbort?: Function) {
 this.history.push(location, onComplete, onAbort)
 }

 replace (location: RawLocation, onComplete?: Function, onAbort?: Function) {
 this.history.replace(location, onComplete, onAbort)
 }
}

如果是HTML5History,则执行

history.transitionTo(history.getCurrentLocation())

如果是Hash模式,则执行

const setupHashListener = () => {
 history.setupListeners()
 }
 history.transitionTo(
 history.getCurrentLocation(),
 setupHashListener,
 setupHashListener
 )

可以看出,两种模式都执行了transitionTo( )函数。 接下来看一下两种模式分别是怎么执行的,首先看一下Hash模式

HashHistory.push()

我们来看HashHistory中的push()方法:

push (location: RawLocation, onComplete?: Function, onAbort?: Function) {
 this.transitionTo(location, route => {
 pushHash(route.fullPath)
 onComplete && onComplete(route)
 }, onAbort)
}

function pushHash (path) {
 window.location.hash = path
}

transitionTo()方法是父类中定义的是用来处理路由变化中的基础逻辑的,push()方法最主要的是对window的hash进行了直接赋值:

window.location.hash = route.fullPath hash的改变会自动添加到浏览器的访问历史记录中。

那么视图的更新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来看父类History中transitionTo()方法的这么一段:

transitionTo (location: RawLocation, onComplete?: Function, onAbort?: Function) {
 // 调用 match 得到匹配的 route 对象
 const route = this.router.match(location, this.current)
 this.confirmTransition(route, () => {
 this.updateRoute(route)
 ...
 })
}
updateRoute (route: Route) {
 this.cb && this.cb(route)
}
listen (cb: Function) {
 this.cb = cb
}

可以看到,当路由变化时,调用了History中的this.cb方法,而this.cb方法是通过History.listen(cb)进行设置的。回到VueRouter类定义中,找到了在init()方法中对其进行了设置:

init (app: any /* Vue component instance */) {

 this.apps.push(app)

 history.listen(route => {
 this.apps.forEach((app) => {
 app._route = route
 })
 })
}

代码中的app指的是Vue的实例,._route本不是本身的组件中定义的内置属性,而是在Vue.use(Router)加载vue-router插件的时候,通过Vue.mixin()方法,全局注册一个混合,影响注册之后所有创建的每个 Vue 实例,该混合在beforeCreate钩子中通过Vue.util.defineReactive()定义了响应式的_route。所谓响应式属性,即当_route值改变时,会自动调用Vue实例的render()方法,更新视图。vm.render()是根据当前的 _route 的path,name等属性,来将路由对应的组件渲染到. 所以总结下来,从路由改变到视图的更新流程如下:

this.$router.push(path)
 -->
HashHistory.push()
-->
History.transitionTo()
-->
const route = this.router.match(location, this.current)会进行地址匹配,得到一个对应当前地址的route(路由信息对象)
-->
History.updateRoute(route)
 -->
 app._route=route (Vue实例的_route改变) 由于_route属性是采用vue的数据劫持,当_route的值改变时,会执行响应的render( )
-- >
vm.render() 具体是在<router-view></router-view> 中render
 -->
window.location.hash = route.fullpath (浏览器地址栏显示新的路由的path)

HashHistory.replace()

说完了HashHistory.push(),该说HashHistory.replace()了。

replace (location: RawLocation, onComplete?: Function, onAbort?: Function) {
 this.transitionTo(location, route => {
 replaceHash(route.fullPath)
 onComplete && onComplete(route)
 }, onAbort)
}

function replaceHash (path) {
 const i = 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
 window.location.replace(
 window.location.href.slice(0, i >= 0 ? i : 0) + '#' + path
 )
}

可以看出来,HashHistory.replace它与push()的实现结构上基本相似,不同点在于它不是直接对window.location.hash进行赋值,而是调用window.location.replace方法将路由进行替换。这样不会将新路由添加到浏览器访问历史的栈顶,而是替换掉当前的路由。

监听地址栏

可以看出来,上面的过程都是在代码内部进行路由的改变的,比如项目中常见的this.$router.push(), 等方法。然后将浏览器的地址栏置为新的hash值。那么如果直接在地址栏中输入URL从而改变路由呢,例如

我将dashboadr删除,然后置为article/hotSpot,然后回车,vue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setupListeners () {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 => {
 if (!ensureSlash()) {
 return
 }
 this.transitionTo(getHash(), route => {
 replaceHash(route.fullPath)
 })
 })
}

该方法设置监听了浏览器事件hashchange,调用的函数为replaceHash,即在浏览器地址栏中直接输入路由相当于代码调用了replace()方法.后面的步骤自然与HashHistory.replace()相同,一样实现页面渲染。

HTML5History

HTML5History模式的vue-router 代码结构以及更新视图的逻辑与hash模式基本类似,和HashHistory的步骤基本一致,只是HashHistory的push和replace()变成了HTML5History.pushState()和HTML5History.replaceState()

在HTML5History中添加对修改浏览器地址栏URL的监听是直接在构造函数中执行的,对HTML5History的popstate 事件进行监听:

constructor (router: Router, base: ?string) {

 window.addEventListener('popstate', e => {
 const current = this.current
 this.transitionTo(getLocation(this.base), route => {
 if (expectScroll) {
 handleScroll(router, route, current, true)
 }
 })
 })
}

以上就是vue-router hash模式与history模式不同模式下处理逻辑的分析了。

总结

以上所述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vue-router实现原理及两种模式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

相关推荐

  • Vue-router 中hash模式和history模式的区别

    Vue-router 中hash模式和history模式的关系 在vue的路由配置中有mode选项 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在url中 hash 带了一个很丑的 # 而history是没有#的 mode:"hash";   mode:"history"; hash模式和history模式的不同 对于vue这类渐进式前端开发框架,为了构建 SPA(单页面应用),需要引入前端路由系统,这也就是 Vue-Router 存在的意义.前端路由的核心,就在于 -- 改变视图的同时不会向

  • 一文了解vue-router之hash模式和history模式

    当前版本: 3.0.3 类目录: src/history/base.js hash模式 即地址栏 URL 中的 # 符号(此 hash 不是密码学里的散列运算).比如这个 URL: http://www.abc.com/#/hello ,hash 的值为 #/hello.它的特点在于:hash 虽然出现在 URL 中,但不会被包括在 HTTP 请求中,对后端完全没有影响,因此改变 hash 不会重新加载页面. history模式 利用了 HTML5 History Interface 中新增的

  • vue vue-Router默认hash模式修改为history需要做的修改详解

    主要是因为活动页会存在pc端的时候未登录的用户也需要访问的问题,因为未登录用户在活动页面进行操作的时候会触发到登录事件,然后我们实现的方式是通过接口来判断,该接口标记的是一个upn的值 然后登录的时候是单点登录,不知道是否回调地址不支持vue形式下hash模式的路由,因而自动忽视了后面的#路径 然后我查了一下一般回调以后#后都会默认为书签,我转义了然而还是只能职别#之前的路径 由于不是很清楚登录单点那一块而且他们暂时实现没有什么业务问题(当然开始~~就是不稳定,现在有时候还是会有不稳定的问题)所

  • vue-router中的hash和history两种模式的区别

    众所周知,vue-router有两种模式,hash模式和history模式,这里来谈谈两者的区别. hash模式 hash模式背后的原理是onhashchange事件,可以在window对象上监听这个事件: window.onhashchange = function(event){ console.log(event.oldURL, event.newURL); let hash = location.hash.slice(1); document.body.style.color = has

  • vue前端路由以及vue-router两种模式实例详解

    目录 前言 1.什么是前端路由 (1)后端路由阶段 (2)前后端分离路由阶段 (3)单页面应用阶段 2.vue-router提供了hash和history两种路由模式 (1)hash模式 (2)history模式 (3)两种模式的比较 补充:路由模式解析 总结 前言 路由这个概念最早在后端出现,随后前后端分离,直至当今的单页面应用,路由也在一直发生变化.本文来总结一下路由变化和vue-router中的路由模式区别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前端路由 (1)后端路由阶段 早期的页面都是由html页面在

  • 浅析vue-router实现原理及两种模式

    之前用Vue开发单页应用,发现不管路由怎么变化,浏览器地址栏总是会有一个'#'号. 当时检查自己的代码,没有发现请求的地址带'#',当时也很纳闷,但是由于没有影响页面的渲染以及向后台发送请求,当时也没有在意.最近看了一下vue-router的实现原理,才逐渐揭开了这个谜题. vue-router 的两种方式(浏览器环境下) 1. Hash (对应HashHistory) hash("#")符号的本来作用是加在URL中指示网页中的位置: http://www.example.com/in

  • Vue中Router路由两种模式hash与history详解

    hash 模式 (默认) 工作原理: 监听网页的hash值变化 -> onhashchange事件, 获取location.hash 使用 URL 的 hash 来模拟一个完整的 URL,于是当 URL 改变时,页面不会重新加载. 会给用户好像跳转了网页一样的感觉, 但是实际上没有跳转 主要用在单页面应用(SPA) // 模拟原理 // 监听页面hash值变化 window.onhashchange = function(){ // 获取当前url的哈希值 const _hash = locat

  • vue中使用WX-JSSDK的两种方法(推荐)

    公司最近有微信公众号的需求,那么微信登录授权和如何使用WX-JSSDk实现分享等等肯定是最头疼的问题.本人也是第一次开发微信公众号,在网上看了很多篇博客,最终选定了两种方法,并且亲测有效. 一.通过全局,在router.afterEach中定义 1.首先通过yarn add weixin-js-sdk/ npm i weixin-js-sdk 2.将微信jsdk挂载到全局上 在utils目录下新建WechatPlugin.js WechatPlugin.js import wx from 'we

  • 详解Vue路由传参的两种方式query和params

    Vue路由传参的两种方式query和params 一.router-link 1. 不带参数 <router-link :to="{name:'home'}"> <router-link :to="{path:'/home'}"> //name,path都行, 建议用name // 注意:router-link中链接如果是'/'开始就是从根路由开始,如果开始不带'/',则从当前路由开始. 2.带参数 <router-link :to=&

  • 浅析JS动态创建元素【两种方法】

    前言: 创建元素有两种方法 1)将需要创建的元素,以字符串的形式拼接:找到父级元素,直接对父级元素的innnerHTML进行赋值. 2)使用Document.Element对象自带的一些函数,来实现动态创建元素(创建元素 => 找到父级元素 => 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一.字符串拼接形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设定一个应用场景. 随机生成一组数字,将这组数据渲染为条形图的形式,放在div[id="container"]中,如下图 <div id="containe

  • SSH原理及两种登录方法图文详解

    SSH(Secure Shell)是一套协议标准,可以用来实现两台机器之间的安全登录以及安全的数据传送,其保证数据安全的原理是非对称加密. 传统的对称加密使用的是一套秘钥,数据的加密以及解密用的都是这一套秘钥,可想而知所有的客户端以及服务端都需要保存这套秘钥,泄露的风险很高,而一旦秘钥便泄露便保证不了数据安全. 非对称加密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它包含两套秘钥 - 公钥以及私钥,其中公钥用来加密,私钥用来解密,并且通过公钥计算不出私钥,因此私钥谨慎保存在服务端,而公钥可以随便传递,即使泄露也无风险.

  • vue实现打印功能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通过npm 安装插件 1,安装  npm install vue-print-nb --save 2,引入  安装好以后在main.js文件中引入 import Print from 'vue-print-nb' Vue.use(Print); //注册 3,现在就可以使用了 <div id="printTest" > <p>锄禾日当午</p> <p>汗滴禾下土 </p> <p>谁知盘中餐</p&

  • 使vue实现jQuery调用的两种方法

    引言 如果说vue是前端工程化使用较多的骨架,那么JavaScript就是我们的前端的细胞.MVVM模式让我们体验到前端开发的便携,无需再过多的考虑DOM的操作.而vue的渐进式开发(逐步引用组件,按需引入),也让许多新手前端开发人员逐步绕过对jQuery的学习.jQuery需要记忆的内容颇多,这也让jQuery变得不那么受新入行开发者喜欢. 在前端工程化的需求没有普及的时候,许多公司使用的是后端渲染技术,为了能够实现友好的前端交互效果,需要写好大量的jQuery.JavaScript和CSS,

  • vue项目中使用AES实现密码加密解密(ECB和CBC两种模式)

    vue项目中使用AES实现密码加密解密 区别 ECB:是一种基础的加密方式,密文被分割成分组长度相等的块(不足补齐),然后单独一个个加密,一个个输出组成密文. CBC:是一种循环模式,前一个分组的密文和当前分组的明文异或或操作后再加密,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破解难度.(不容易主动攻击,安全性好于ECB,是SSL.IPSec的标准) 代码实现 先安装 crypto-js npm install crypto-js --save-dev ECB模式: import CryptoJS from "cryp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