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客户分群的实现

一、背景

1.项目描述

  • 你拥有一个超市(Supermarket Mall)。通过会员卡,你用有一些关于你的客户的基本数据,如客户ID,年龄,性别,年收入和消费分数。
  • 消费分数是根据客户行为和购买数据等定义的参数分配给客户的。
  • 问题陈述:你拥有这个商场。想要了解怎么样的顾客可以很容易地聚集在一起(目标顾客),以便可以给营销团队以灵感并相应地计划策略。

2.数据描述

字段名 描述
CustomerID 客户编号
Gender 性别
Age 年龄
Annual Income (k$) 年收入,单位为千美元
Spending Score (1-100) 消费分数,范围在1~100

二、相关模块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pandas import plotting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eaborn as sns
import plotly.graph_objs as go
import plotly.offline as py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warnings
warnings.filterwarnings('ignore')

三、数据可视化

1.数据读取

io = '.../Mall_Customers.csv'
df = pd.DataFrame(pd.read_csv(io))
# 修改列名
df.rename(columns={'Annual Income (k$)': 'Annual Income', 'Spending Score (1-100)': 'Spending Score'}, inplace=True)
print(df.head())
print(df.describe())
print(df.shape)
print(df.count())
print(df.dtypes)

输出如下。

CustomerID Gender Age Annual Income Spending Score
0 1 Male 19 15 39
1 2 Male 21 15 81
2 3 Female 20 16 6
3 4 Female 23 16 77
4 5 Female 31 17 40
-----------------------------------------------------------------
CustomerID Age Annual Income Spending Score
count 200.000000 200.000000 200.000000 200.000000
mean 100.500000 38.850000 60.560000 50.200000
std 57.879185 13.969007 26.264721 25.823522
min 1.000000 18.000000 15.000000 1.000000
25% 50.750000 28.750000 41.500000 34.750000
50% 100.500000 36.000000 61.500000 50.000000
75% 150.250000 49.000000 78.000000 73.000000
max 200.000000 70.000000 137.000000 99.000000
-----------------------------------------------------------------
(200, 5)
CustomerID 200
Gender 200
Age 200
Annual Income 200
Spending Score 200
dtype: int64
-----------------------------------------------------------------
CustomerID int64
Gender object
Age int64
Annual Income int64
Spending Score int64
dtype: object

2.数据可视化

2.1 平行坐标图

  • 平行坐标图(Parallel coordinates plot)用于多元数据的可视化,将高维数据的各个属性(变量)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坐标轴表示, 纵向是属性值,横向是属性类别。
  • 若在某个属性上相同颜色折线较为集中,不同颜色有一定的间距,则说明该属性对于预标签类别判定有较大的帮助。
  • 若某个属性上线条混乱,颜色混杂,则可能该属性对于标签类别判定没有价值。
plotting.parallel_coordinates(df.drop('CustomerID', axis=1), 'Gender')
plt.title('平行坐标图', fontsize=12)
plt.grid(linestyle='-.')
plt.show()

2.2 年龄/年收入/消费分数的分布

这里用了直方图和核密度图。(注:核密度图看的是(x<X)的面积,而不是高度)

sns.set(palette="muted", color_codes=True)  # seaborn样式
# 配置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 解决无法显示符号的问题
sns.set(font='SimHei', font_scale=0.8)    # 解决Seaborn中文显示问题
# 绘图
plt.figure(1, figsize=(13, 6))
n = 0
for x in ['Age', 'Annual Income', 'Spending Score']:
  n += 1
  plt.subplot(1, 3, n)
  plt.subplots_adjust(hspace=0.5, wspace=0.5)
  sns.distplot(df[x], bins=16, kde=True)  # kde 密度曲线
  plt.title('{}分布情况'.format(x))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如下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年龄、年收入和消费能力的分布情况。发现:

  • 年龄方面:[30,36]范围的客户是最多的另外,在[20,21]也不少,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最不常来消费的。
  • 年收入方面:大部分的客户集中在[53,83]范围里,在15以下和105以上的很少。
  • 消费分数方面:消费分数在[40,55]的占了大多数,在[70,80]范围的次之。

2.3年龄/年收入/消费分数的柱状图

这里使用的是柱状图,和直方图不同的是:xxx轴上的每一个刻度对应的是一个离散点,而不是一个区间。

plt.figure(1, figsize=(13, 6))
k = 0
for x in ['Age', 'Annual Income', 'Spending Score']:
  k += 1
  plt.subplot(3, 1, k)
  plt.subplots_adjust(hspace=0.5, wspace=0.5)
  sns.countplot(df[x], palette='rainbow', alpha=0.8)
  plt.title('{}分布情况'.format(x))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如下图。从上到下分别是年龄、年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柱状图。发现:

  • 年龄方面:[27,40]范围的客户居多。其中,32岁的客户是商城的常客,55,、56、64、69岁的用户却很少。总的来说,年龄较大的人群较少,年龄较少的人群较多。
  • 年收入方面:年收入在54和78的频数是最多的。其他在各个收入的客户频数看起来相差不太大。
  • 消费分数方面:消费分数在42的客户数是最多的,56次之。有的客户的分数甚至达到了99,而分数为1的客户也存在,没有分数为0的客户。

2.4不同性别用户占比

df_gender_c = df['Gender'].value_counts()
p_lables = ['Female', 'Male']
p_color = ['lightcoral', 'lightskyblue']
p_explode = [0, 0.05]
# 绘图
plt.pie(df_gender_c, labels=p_lables, colors=p_color, explode=p_explode, shadow=True, autopct='%.2f%%')
plt.axis('off')
plt.legend()
plt.show()

如下饼图。女性以56%的份额居于领先地位,而男性则占整体的44%。特别是当男性人口相对高于女性时,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差距。

2.5 两两特征之间的关系

# df_a_a_s = df.drop(['CustomerID'], axis=1)
sns.pairplot(df, vars=['Age', 'Annual Income', 'Spending Score'], hue='Gender', aspect=1.5, kind='reg')
plt.show()

pairplot主要展现的是属性(变量)两两之间的关系(线性或非线性,有无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注意,我对男、女性的数据点进行了区分(但是感觉数据在性别上的差异不大呀?)。如下组图所示:

  • 对角线上的图是各个属性的核密度分布图。
  • 非对角线的图是两个不同属性之间的相关图。看得出年收入和消费能力之间有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
  • kind 参数设置为 reg 会为非对角线上的散点图拟合出一条回归直线,更直观地显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6 两两特征之间的分布

# 根据分类变量分组绘制一个纵向的增强箱型图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 解决无法显示符号的问题
sns.set(font='SimHei', font_scale=0.8)    # 解决Seaborn中文显示问题
sns.boxenplot(df['Gender'], df['Spending Score'], palette='Blues')
# x:设置分组统计字段,y:数据分布统计字段
sns.swarmplot(x=df['Gender'], y=df['Spending Score'], data=df, palette='dark', alpha=0.5, size=6)
plt.title('男女性的消费能力比较', fontsize=12)
plt.show()
  • 如下图使用了增强箱图,可以通过绘制更多的分位数来提供数据分布的信息,适用于大数据。
  • 男性的消费得分集中在[25,70],而女性的消费得分集中在[35,75],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性在购物方面表现得比男性好。

# 根据分类变量分组绘制一个纵向的增强箱型图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 解决无法显示符号的问题
sns.set(font='SimHei', font_scale=0.8)    # 解决Seaborn中文显示问题
sns.boxenplot(df['Gender'], df['Spending Score'], palette='Blues')
# x:设置分组统计字段,y:数据分布统计字段
sns.swarmplot(x=df['Gender'], y=df['Spending Score'], data=df, palette='dark', alpha=0.5, size=6)
plt.title('男女性的消费能力比较', fontsize=12)
plt.show()

其实,下面这一部分也包含了上面的信息。

  • 年龄方面:男性分布较为均匀,20多岁的比较多;女性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20+~30+这个范围,整体上较为年轻?
  • 收入方面:男性略胜一筹

四、K-means聚类分析

0.手肘法简介

核心指标

误差平方和(sum of the squared errors,SSE)是所有样本的聚类误差反映了聚类效果的好坏,公式如下:

核心思想

  • 随着聚类数k 的增大,样本划分会更加精细,每个簇的聚合程度会逐渐提高,那么SSE会逐渐变小。
  • 当k 小于真实聚类数时,由于k 的增大会大幅增加每个簇的聚合程度,故SSE的下降幅度会很大。
  • 当k到达真实聚类数时,再增加k所得到的聚合程度回报会迅速变小,所以SSE的下降幅度会骤减。然后随着k值的继续增大而趋于平缓,也就是说SSE和k的关系图是一个手肘的形状,而这个肘部对应的k值就是数据的真实聚类数。

1.基于年龄和消费分数的聚类

所需要的数据有‘Age'和‘Spending Score'。

df_a_sc = df[['Age', 'Spending Score']].values
# 存放每次聚类结果的误差平方和
inertia1 = []

使用手肘法确定最合适的kkk值。

for n in range(1, 11):
  # 构造聚类器
  km1 = (KMeans(n_clusters=n,    # 要分成的簇数,int类型,默认值为8
         init='k-means++',  # 初始化质心,k-means++是一种生成初始质心的算法
         n_init=10,      # 设置选择质心种子次数,默认为10次。返回质心最好的一次结果(好是指计算时长短)
         max_iter=300,    # 每次迭代的最大次数
         tol=0.0001,     # 容忍的最小误差,当误差小于tol就会退出迭代
         random_state=111,  # 随机生成器的种子 ,和初始化中心有关
         algorithm='elkan')) # 'full'是传统的K-Means算法,'elkan'是采用elkan K-Means算法
  # 用训练数据拟合聚类器模型
  km1.fit(df_a_sc)
  # 获取聚类标签
  inertia1.append(km1.inertia_)

绘图确定kkk值,这里将kkk确定为4。

plt.figure(1, figsize=(15, 6))
plt.plot(np.arange(1, 11), inertia1, 'o')
plt.plot(np.arange(1, 11), inertia1, '-', alpha=0.7)
plt.title('手肘法图', fontsize=12)
plt.xlabel('聚类数'), plt.ylabel('SSE')
plt.grid(linestyle='-.')
plt.show()

通过如下图,确定kkk=4。

确定kkk=4后。重新构建kkk=4的K-means模型,并且绘制聚类图。

km1_result = (KMeans(n_clusters=4, init='k-means++', n_init=10, max_iter=300,
           tol=0.0001, random_state=111, algorithm='elkan'))
# 先fit()再predict(),一次性得到聚类预测之后的标签
y1_means = km1_result.fit_predict(df_a_sc)
# 绘制结果图
plt.scatter(df_a_sc[y1_means == 0][:, 0], df_a_sc[y1_means == 0][:, 1], s=70, c='blue', label='1', alpha=0.6)
plt.scatter(df_a_sc[y1_means == 1][:, 0], df_a_sc[y1_means == 1][:, 1], s=70, c='orange', label='2', alpha=0.6)
plt.scatter(df_a_sc[y1_means == 2][:, 0], df_a_sc[y1_means == 2][:, 1], s=70, c='pink', label='3', alpha=0.6)
plt.scatter(df_a_sc[y1_means == 3][:, 0], df_a_sc[y1_means == 3][:, 1], s=70, c='purple', label='4', alpha=0.6)
plt.scatter(km1_result.cluster_centers_[:, 0], km1_result.cluster_centers_[:, 1], s=260, c='gold', label='质心')
plt.title('聚类图(K=4)', fontsize=12)
plt.xlabel('年收入(k$)')
plt.ylabel('消费分数(1-100)')
plt.legend()
plt.grid(linestyle='-.')
plt.show()

效果如下,基于年龄和消费能力这两个参数,可以将用户划分成4类。

2.基于年收入和消费分数的聚类

所需要的数据

df_ai_sc = df[['Annual Income', 'Spending Score']].values
# 存放每次聚类结果的误差平方和
inertia2 = []

同理,使用手肘法确定合适的kkk值。

for n in range(1, 11):
  # 构造聚类器
  km2 = (KMeans(n_clusters=n, init='k-means++', n_init=10, max_iter=300, tol=0.0001, random_state=111, algorithm='elkan'))
  # 用训练数据拟合聚类器模型
  km2.fit(df_ai_sc)
  # 获取聚类标签
  inertia2.append(km2.inertia_)
# 绘制手肘图确定K值
plt.figure(1, figsize=(15, 6))
plt.plot(np.arange(1, 11), inertia1, 'o')
plt.plot(np.arange(1, 11), inertia1, '-', alpha=0.7)
plt.title('手肘法图', fontsize=12)
plt.xlabel('聚类数'), plt.ylabel('SSE')
plt.grid(linestyle='-.')
plt.show()

通过如下图,确定kkk=5。

确定kkk=5后。重新构建kkk=5的K-means模型,并且绘制聚类图

km2_result = (KMeans(n_clusters=5, init='k-means++', n_init=10, max_iter=300,
           tol=0.0001, random_state=111, algorithm='elkan'))
# 先fit()再predict(),一次性得到聚类预测之后的标签
y2_means = km2_result.fit_predict(df_ai_sc)
# 绘制结果图
plt.scatter(df_ai_sc[y2_means == 0][:, 0], df_ai_sc[y2_means == 0][:, 1], s=70, c='blue', label='1', alpha=0.6)
plt.scatter(df_ai_sc[y2_means == 1][:, 0], df_ai_sc[y2_means == 1][:, 1], s=70, c='orange', label='2', alpha=0.6)
plt.scatter(df_ai_sc[y2_means == 2][:, 0], df_ai_sc[y2_means == 2][:, 1], s=70, c='pink', label='3', alpha=0.6)
plt.scatter(df_ai_sc[y2_means == 3][:, 0], df_ai_sc[y2_means == 3][:, 1], s=70, c='purple', label='4', alpha=0.6)
plt.scatter(df_ai_sc[y2_means == 4][:, 0], df_ai_sc[y2_means == 4][:, 1], s=70, c='green', label='5', alpha=0.6)
plt.scatter(km2_result.cluster_centers_[:, 0], km2_result.cluster_centers_[:, 1], s=260, c='gold', label='质心')
plt.title('聚类图(K=5)', fontsize=12)
plt.xlabel('年收入(k$)')
plt.ylabel('消费分数(1-100)')
plt.legend()
plt.grid(linestyle='-.')
plt.show()

效果如下,基于年收入和消费能力这两个参数,可以将用户划分成如下5类:

  • 群体1 ⇒\Rightarrow⇒目标用户:这类客户年收入高,而且高消费。
  • 群体2 ⇒\Rightarrow⇒普通用户:年收入与消费得分中等水平。
  • 群体3 ⇒\Rightarrow⇒高消费用户:年收入水平较低,但是却有较强烈的消费意愿,舍得花钱。
  • 群体4 ⇒\Rightarrow⇒节俭用户:年收入高但是消费意愿不强烈。群体5 ⇒\Rightarrow⇒谨慎用户:年收入和消费意愿都较低。

3.基于年龄、收入和消费分数的聚类所需要的数据

df_a_ai_sc = df[['Age', 'Annual Income', 'Spending Score']].values

聚类,kkk=5。

km3 = KMeans(n_clusters=5, init='k-means++', max_iter=300, n_init=10, random_state=0)
km3.fit(df_a_ai_sc)

绘图。

df['labels'] = km3.labels_
# 绘制3D图
trace1 = go.Scatter3d(
  x=df['Age'],
  y=df['Spending Score'],
  z=df['Annual Income'],
  mode='markers',
   marker=dict(
    color=df['labels'],
    size=10,
    line=dict(
      color=df['labels'],
      width=12
    ),
    opacity=0.8
   )
)
df_3dfid = [trace1]

layout = go.Layout(
  margin=dict(
    l=0,
    r=0,
    b=0,
    t=0
  ),
  scene=dict(
      xaxis=dict(title='年龄'),
      yaxis=dict(title='消费分数(1-100)'),
      zaxis=dict(title='年收入(k$)')
    )
)

fig = go.Figure(data=df_3dfid, layout=layout)
py.offline.plot(fig)

效果如下。

五、小结

  • 主要是为了记录下K-means学习过程,而且之前也参与了一个项目用到了K-means算法。
  • 如何进行特征旋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我这里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方案。然后,确定k 值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这个用了“手肘法”,但是可以配合“轮廓系数”综合判断。
  • 还有许多地方不够详细。另外,如果有考虑不严谨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到此这篇关于Python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客户分群的实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Python K-means客户分群内容请搜索我们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python中学习K-Means和图片压缩

    大家在学习python中,经常会使用到K-Means和图片压缩的,我们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K-Means和图片压缩的方法和原理,喜欢的朋友收藏一下吧. 通俗的介绍这种压缩方式,就是将原来很多的颜色用少量的颜色去表示,这样就可以减小图片大小了.下面首先我先介绍下K-Means,当你了解了K-Means那么你也很容易的可以去理解图片压缩了,最后附上图片压缩的核心代码. K-Means的核心思想 k-means的核心算法也就上面寥寥几句,下面将分三个部分来讲解:初始化簇中心.簇分配.簇中心移动. 初始化

  • Python实现k-means算法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Python实现k-means算法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这也是周志华<机器学习>的习题9.4. 数据集是西瓜数据集4.0,如下 编号,密度,含糖率 1,0.697,0.46 2,0.774,0.376 3,0.634,0.264 4,0.608,0.318 5,0.556,0.215 6,0.403,0.237 7,0.481,0.149 8,0.437,0.211 9,0.666,0.091 10,0.243,0.267 11,0.245,0.057 12

  • 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是发现给定数据集的k个簇的算法,也就是将数据集聚合为k类的算法. 算法过程如下: 1)从N个文档随机选取K个文档作为质心 2)对剩余的每个文档测量其到每个质心的距离,并把它归到最近的质心的类,我们一般取欧几里得距离 3)重新计算已经得到的各个类的质心 4)迭代步骤(2).(3)直至新的质心与原质心相等或迭代次数大于指定阈值,算法结束 算法实现 随机初始化k个质心,用dict保存质心的值以及被聚类到该簇中的所有data. def initCent(dataSe

  • 详解K-means算法在Python中的实现

    K-means算法简介 K-means是机器学习中一个比较常用的算法,属于无监督学习算法,其常被用于数据的聚类,只需为它指定簇的数量即可自动将数据聚合到多类中,相同簇中的数据相似度较高,不同簇中数据相似度较低. K-MEANS算法是输入聚类个数k,以及包含 n个数据对象的数据库,输出满足方差最小标准k个聚类的一种算法.k-means 算法接受输入量 k :然后将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 k个聚类以便使得所获得的聚类满足:同一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小. 核心思想 通过迭代寻找

  • Python机器学习之K-Means聚类实现详解

    本文为大家分享了Python机器学习之K-Means聚类的实现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K-Means聚类原理 K-means算法是很典型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其基本思想是:以空间中k个点为中心进行聚类,对最靠近他们的对象归类.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各聚类本身尽可能的紧凑,而各聚类之间尽可能的分开. 算法大致流程为:(1)随机选取k个点作为种子点(这k个点不一定属于数据集)

  • k-means 聚类算法与Python实现代码

    k-means 聚类算法思想先随机选择k个聚类中心,把集合里的元素与最近的聚类中心聚为一类,得到一次聚类,再把每一个类的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重新聚类,迭代n次得到最终结果分步解析 一.初始化聚类中心 首先随机选择集合里的一个元素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放入容器,选择距离第一个聚类中心最远的一个元素作为第二个聚类中心放入容器,第三.四...N个同理,为了优化可以选择距离开方做为评判标准 二.迭代聚类 依次把集合里的元素与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分为一类,放到对应该聚类中心的新的容器,一次聚类完成后求出新容器里

  • python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图像分割

    1 K-means算法 实际上,无论是从算法思想,还是具体实现上,K-means算法是一种很简单的算法.它属于无监督分类,通过按照一定的方式度量样本之间的相似度,通过迭代更新聚类中心,当聚类中心不再移动或移动差值小于阈值时,则就样本分为不同的类别. 1.1 算法思路 随机选取聚类中心 根据当前聚类中心,利用选定的度量方式,分类所有样本点 计算当前每一类的样本点的均值,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聚类中心 计算下一次迭代的聚类中心与当前聚类中心的差距 如4中的差距小于给定迭代阈值时,迭代结束.反之,至2继续下

  • Python机器学习算法之k均值聚类(k-means)

    一开始的目的是学习十大挖掘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并用编码实现一遍,但越往后学习,越往后实现编码,越发现自己的编码水平低下,学习能力低.这一个k-means算法用Python实现竟用了三天时间,可见编码水平之低,而且在编码的过程中看了别人的编码,才发现自己对numpy认识和运用的不足,在自己的代码中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求均值的地方可以用mean直接对数组求均值,再比如去最小值的下标,我用的是argsort排序再取列表第一个,但是有argmin可以直接用啊.下面的代码中这些可以优化的并没有改,

  • Python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客户分群的实现

    一.背景 1.项目描述 你拥有一个超市(Supermarket Mall).通过会员卡,你用有一些关于你的客户的基本数据,如客户ID,年龄,性别,年收入和消费分数. 消费分数是根据客户行为和购买数据等定义的参数分配给客户的. 问题陈述:你拥有这个商场.想要了解怎么样的顾客可以很容易地聚集在一起(目标顾客),以便可以给营销团队以灵感并相应地计划策略. 2.数据描述 字段名 描述 CustomerID 客户编号 Gender 性别 Age 年龄 Annual Income (k$) 年收入,单位为千

  • python中实现k-means聚类算法详解

    算法优缺点: 优点:容易实现 缺点:可能收敛到局部最小值,在大规模数据集上收敛较慢 使用数据类型:数值型数据 算法思想 k-means算法实际上就是通过计算不同样本间的距离来判断他们的相近关系的,相近的就会放到同一个类别中去. 1.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k值,也就是我们希望把数据分成多少类,这里k值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很大,Ng的课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elbow method,简单的说就是根据聚类的结果和k的函数关系判断k为多少的时候效果最好.另一种则是根据具体的需求确定,比如说进行衬衫尺寸的聚

  • Python实现的KMeans聚类算法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实现的KMeans聚类算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菜鸟一枚,编程初学者,最近想使用Python3实现几个简单的机器学习分析方法,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 关于KMeans算法本身就不做介绍了,下面记录一下自己遇到的问题. 一 .关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 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一般有: (1)随机选取 (2)随机选取样本中一个点作为中心点,在通过这个点选取距离其较大的点作为第二个中心点,以此类推. (3)使用层次聚类等算法更新出初始聚类中心 我一开始是使用numpy

  • 利用Python如何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目录 前言 算法原理 目标函数 算法流程 Python实现 总结 前言 K-Means 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聚类算法(聚类算法都属于无监督学习).给定固定数量的聚类和输入数据集,该算法试图将数据划分为聚类,使得聚类内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聚类与聚类之间具有较低的相似性. 算法原理 1. 初始化聚类中心,或者在输入数据范围内随机选择,或者使用一些现有的训练样本(推荐) 2. 直到收敛 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点与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是通过欧几里德距离测量得到的. 通过将聚类中心的当前估计值设置为属于

  • K均值聚类算法的Java版实现代码示例

    1.简介 K均值聚类算法是先随机选取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对象与各个种子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把每个对象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聚类中心以及分配给它们的对象就代表一个聚类.一旦全部对象都被分配了,每个聚类的聚类中心会根据聚类中现有的对象被重新计算.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终止条件可以是没有(或最小数目)对象被重新分配给不同的聚类,没有(或最小数目)聚类中心再发生变化,误差平方和局部最小. 2.什么是聚类 聚类是一个将数据集中在某些方面相似的数据成员进行分类组织

  • Python实现简单层次聚类算法以及可视化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Python实现简单层次聚类算法,以及可视化,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基本的算法思路就是:把当前组间距离最小的两组合并成一组. 算法的差异在算法如何确定组件的距离,一般有最大距离,最小距离,平均距离,马氏距离等等. 代码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data_helper np.random.seed(1) def get_raw_data(n): _data=np.random.rand(n,2) #生成数据的格式是n个(x,y) _grou

  • python实现k均值算法示例(k均值聚类算法)

    简单实现平面的点K均值分析,使用欧几里得距离,并用pylab展示.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import pylab as pl #calc Euclid squiredef calc_e_squire(a, b):    return (a[0]- b[0]) ** 2 + (a[1] - b[1]) **2 #init the 20 pointa = [2,4,3,6,7,8,2,3,5,6,12,10,15,16,11,10,19,17,16,13]b = [5,6,1,4,2,4,3,1,

  • python机器学习实战之K均值聚类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python K均值聚类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 coding:utf-8 -*- #!/usr/bin/python ''''' k Means K均值聚类 ''' # 测试 # K均值聚类 import kMeans as KM KM.kMeansTest() # 二分K均值聚类 import kMeans as KM KM.biKMeansTest() # 地理位置 二分K均值聚类 import kMeans as KM KM.clusterClu

  • 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本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根据上学期所上的模式识别课程的作业整理而来,第一道题目是Kmeans聚类算法,数据集是Iris(鸢尾花的数据集),分类数k是3,数据维数是4. 关于聚类 聚类算法是这样的一种算法:给定样本数据Sample,要求将样本Sample中相似的数据聚到一类.有了这个认识之后,就应该了解了聚类算法要干什么了吧.说白了,就是归类.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衡量数据之间的相似程度?比如说,有一群说不同语言的人,我们一般是根据他们的方言来聚类的(当然,你也可以指定以身高来聚类).

  • python实现聚类算法原理

    本文主要内容: 聚类算法的特点 聚类算法样本间的属性(包括,有序属性.无序属性)度量标准 聚类的常见算法,原型聚类(主要论述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密度聚类 K均值聚类算法的python实现,以及聚类算法与EM最大算法的关系 参考引用 先上一张gif的k均值聚类算法动态图片,让大家对算法有个感性认识: 其中:N=200代表有200个样本,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簇(其中 3种颜色为3个簇),星星代表每个簇的簇心.算法通过25次迭代找到收敛的簇心,以及对应的簇. 每次迭代的过程中,簇心和对应的簇都在变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