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聚类算法介绍与利用python实现的代码示例

聚类

今天说K-means聚类算法,但是必须要先理解聚类和分类的区别,很多业务人员在日常分析时候不是很严谨,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分类其实是从特定的数据中挖掘模式,作出判断的过程。比如Gmail邮箱里有垃圾邮件分类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什么都不过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我人工对于每一封邮件点选“垃圾”或“不是垃圾”,过一段时间,Gmail就体现出一定的智能,能够自动过滤掉一些垃圾邮件了。这是因为在点选的过程中,其实是给每一条邮件打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只有两个值,要么是“垃圾”,要么“不是垃圾”,Gmail就会不断研究哪些特点的邮件是垃圾,哪些特点的不是垃圾,形成一些判别的模式,这样当一封信的邮件到来,就可以自动把邮件分到“垃圾”和“不是垃圾”这两个我们人工设定的分类的其中一个。

聚类的的目的也是把数据分类,但是事先我是不知道如何去分的,完全是算法自己来判断各条数据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的就放在一起。在聚类的结论出来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每一类有什么特点,一定要根据聚类的结果通过人的经验来分析,看看聚成的这一类大概有什么特点。

1、概述

k-mean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聚类算法,在处理聚类任务中经常使用。K-means算法是集简单和经典于一身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

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

该算法认为类簇是由距离靠近的对象组成的,因此把得到紧凑且独立的簇作为最终目标。

2、核心思想

通过迭代寻找k个类簇的一种划分方案,使得用这k个类簇的均值来代表相应各类样本时所得的总体误差最小。

k个聚类具有以下特点:各聚类本身尽可能的紧凑,而各聚类之间尽可能的分开。

k-means算法的基础是最小误差平方和准则,

其代价函数是:

式中,μc(i)表示第i个聚类的均值。

各类簇内的样本越相似,其与该类均值间的误差平方越小,对所有类所得到的误差平方求和,即可验证分为k类时,各聚类是否是最优的。

上式的代价函数无法用解析的方法最小化,只能有迭代的方法。

3、算法步骤图解

下图展示了对n个样本点进行K-means聚类的效果,这里k取2。

4、算法实现步骤

k-means算法是将样本聚类成 k个簇(cluster),其中k是用户给定的,其求解过程非常直观简单,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1)随机选取 k个聚类质心点

2)重复下面过程直到收敛 {

对于每一个样例 i,计算其应该属于的类:

对于每一个类 j,重新计算该类的质心:

}

其伪代码如下:

******************************************************************************

创建k个点作为初始的质心点(随机选择)

当任意一个点的簇分配结果发生改变时

对数据集中的每一个数据点

对每一个质心

计算质心与数据点的距离

将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簇

对每一个簇,计算簇中所有点的均值,并将均值作为质心

********************************************************

5、K-means聚类算法python实战

需求:

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聚类

本案例采用二维数据集,共80个样本,有4个类。

#!/usr/bin/python
# coding=utf-8
from numpy import *
# 加载数据
def loadDataSet(fileName): # 解析文件,按tab分割字段,得到一个浮点数字类型的矩阵
  dataMat = []       # 文件的最后一个字段是类别标签
  fr = open(fileName)
  for line in fr.readlines():
    curLine = line.strip().split('\t')
    fltLine = map(float, curLine)  # 将每个元素转成float类型
    dataMat.append(fltLine)
  return dataMat

# 计算欧几里得距离
def distEclud(vecA, vecB):
  return sqrt(sum(power(vecA - vecB, 2))) # 求两个向量之间的距离

# 构建聚簇中心,取k个(此例中为4)随机质心
def randCent(dataSet, k):
  n = shape(dataSet)[1]
  centroids = mat(zeros((k,n)))  # 每个质心有n个坐标值,总共要k个质心
  for j in range(n):
    minJ = min(dataSet[:,j])
    maxJ = max(dataSet[:,j])
    rangeJ = float(maxJ - minJ)
    centroids[:,j] = minJ + rangeJ * random.rand(k, 1)
  return centroids

# k-means 聚类算法
def kMeans(dataSet, k, distMeans =distEclud, createCent = randCent):
  m = shape(dataSet)[0]
  clusterAssment = mat(zeros((m,2)))  # 用于存放该样本属于哪类及质心距离
  # clusterAssment第一列存放该数据所属的中心点,第二列是该数据到中心点的距离
  centroids = createCent(dataSet, k)
  clusterChanged = True  # 用来判断聚类是否已经收敛
  while clusterChanged:
    clusterChanged = False;
    for i in range(m): # 把每一个数据点划分到离它最近的中心点
      minDist = inf; minIndex = -1;
      for j in range(k):
        distJI = distMeans(centroids[j,:], dataSet[i,:])
        if distJI < minDist:
          minDist = distJI; minIndex = j # 如果第i个数据点到第j个中心点更近,则将i归属为j
      if clusterAssment[i,0] != minIndex: clusterChanged = True; # 如果分配发生变化,则需要继续迭代
      clusterAssment[i,:] = minIndex,minDist**2  # 并将第i个数据点的分配情况存入字典
    print centroids
    for cent in range(k):  # 重新计算中心点
      ptsInClust = dataSet[nonzero(clusterAssment[:,0].A == cent)[0]]  # 去第一列等于cent的所有列
      centroids[cent,:] = mean(ptsInClust, axis = 0) # 算出这些数据的中心点
  return centroids, clusterAssment
# --------------------测试----------------------------------------------------
# 用测试数据及测试kmeans算法
datMat = mat(loadDataSet('testSet.txt'))
myCentroids,clustAssing = kMeans(datMat,4)
print myCentroids
print clustAssing

运行结果:

6、K-means算法补充

K-means算法的缺点及改进方法

(1)k值的选择是用户指定的,不同的k得到的结果会有挺大的不同,如下图所示,左边是k=3的结果,这个就太稀疏了,蓝色的那个簇其实是可以再划分成两个簇的。而右图是k=5的结果,可以看到红色菱形和蓝色菱形这两个簇应该是可以合并成一个簇的:

改进:

对k的选择可以先用一些算法分析数据的分布,如重心和密度等,然后选择合适的k

(2)对k个初始质心的选择比较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例如,我们上面的算法运行的时候,有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如下面这两种情况。K-means也是收敛了,只是收敛到了局部最小值:

改进:

有人提出了另一个成为二分k均值(bisecting k-means)算法,它对初始的k个质心的选择就不太敏感

(3)存在局限性,如下面这种非球状的数据分布就搞不定了:

(4)数据集比较大的时候,收敛会比较慢。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

(0)

相关推荐

  • Python聚类算法之DBSACN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聚类算法之DBSACN.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DBSCAN:是一种简单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本次实现中,DBSCAN使用了基于中心的方法.在基于中心的方法中,每个数据点的密度通过对以该点为中心以边长为2*EPs的网格(邻域)内的其他数据点的个数来度量.根据数据点的密度分为三类点: 核心点:该点在邻域内的密度超过给定的阀值MinPs. 边界点:该点不是核心点,但是其邻域内包含至少一个核心点. 噪音点:不是核心点,也不是边界点. 有了以上对数据点的划分,聚合可

  • Python聚类算法之凝聚层次聚类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聚类算法之凝聚层次聚类.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凝聚层次聚类:所谓凝聚的,指的是该算法初始时,将每个点作为一个簇,每一步合并两个最接近的簇.另外即使到最后,对于噪音点或是离群点也往往还是各占一簇的,除非过度合并.对于这里的"最接近",有下面三种定义.我在实现是使用了MIN,该方法在合并时,只要依次取当前最近的点对,如果这个点对当前不在一个簇中,将所在的两个簇合并就行: 单链(MIN):定义簇的邻近度为不同两个簇的两个最近的点之间的距离. 全链(MAX

  • Python聚类算法之基本K均值实例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聚类算法之基本K均值运算技巧.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基本K均值 :选择 K 个初始质心,其中 K 是用户指定的参数,即所期望的簇的个数.每次循环中,每个点被指派到最近的质心,指派到同一个质心的点集构成一个.然后,根据指派到簇的点,更新每个簇的质心.重复指派和更新操作,直到质心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 scoding=utf-8 import pylab as pl points = [[int(eachpoint.split("#")[0]), in

  • python中实现k-means聚类算法详解

    算法优缺点: 优点:容易实现 缺点:可能收敛到局部最小值,在大规模数据集上收敛较慢 使用数据类型:数值型数据 算法思想 k-means算法实际上就是通过计算不同样本间的距离来判断他们的相近关系的,相近的就会放到同一个类别中去. 1.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k值,也就是我们希望把数据分成多少类,这里k值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很大,Ng的课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elbow method,简单的说就是根据聚类的结果和k的函数关系判断k为多少的时候效果最好.另一种则是根据具体的需求确定,比如说进行衬衫尺寸的聚

  • Python实现的Kmeans++算法实例

    1.从Kmeans说起 Kmeans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聚类算法,使用了迭代的思想,关于其原理这里不说了.下面说一下如何在matlab中使用kmeans算法. 创建7个二维的数据点: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x=[randn(3,2)*.4;randn(4,2)*.5+ones(4,1)*[4 4]]; 使用kmeans函数: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class = kmeans(x, 2); x是数据点,x的每一行代表一个数据:2指定要有2个中心点,也就是聚类结果要有2个簇. class将是一个具有7

  • python实现k均值算法示例(k均值聚类算法)

    简单实现平面的点K均值分析,使用欧几里得距离,并用pylab展示.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import pylab as pl #calc Euclid squiredef calc_e_squire(a, b):    return (a[0]- b[0]) ** 2 + (a[1] - b[1]) **2 #init the 20 pointa = [2,4,3,6,7,8,2,3,5,6,12,10,15,16,11,10,19,17,16,13]b = [5,6,1,4,2,4,3,1,

  • K-means聚类算法介绍与利用python实现的代码示例

    聚类 今天说K-means聚类算法,但是必须要先理解聚类和分类的区别,很多业务人员在日常分析时候不是很严谨,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分类其实是从特定的数据中挖掘模式,作出判断的过程.比如Gmail邮箱里有垃圾邮件分类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什么都不过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我人工对于每一封邮件点选"垃圾"或"不是垃圾",过一段时间,Gmail就体现出一定的智能,能够自动过滤掉一些垃圾邮件了.这是因为在点选的过程中,其实是给每一条邮件打了一个"标签&qu

  • 梯度下降法介绍及利用Python实现的方法示例

    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了梯度下降法及利用Python实现的相关内容,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下面话不多说,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梯度下降法介绍 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又名最速下降法(steepest descent)是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一种迭代方法,每一步主要的操作是求解目标函数的梯度向量,将当前位置的负梯度方向作为搜索方向(因为在该方向上目标函数下降最快,这也是最速下降法名称的由来). 梯度下降法特点:越接近目标值,步长越小,下降速度越慢. 直观上

  • KMP算法精解及其Python版的代码示例

    KMP算法是经典的字符串匹配算法,解决从字符串S,查找模式字符串M的问题.算法名称来源于发明者Knuth,Morris,Pratt. 假定从字符串S中查找M,S的长度ls,M的长度lm,且(ls > lm). 朴素的字符串查找方法 从字符串S的第一个字符开始与M进行比较,如果匹配失败.从下一字符开始,重新比较.指导第 (ls - lm) 个字符. 这种方法容易想到并且容易理解,效率不高. 问题在于每次匹配失败后,移动的步伐固定为 1,其实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些. KMP的字符串查找方法 假定在模式

  • K均值聚类算法的Java版实现代码示例

    1.简介 K均值聚类算法是先随机选取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对象与各个种子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把每个对象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聚类中心以及分配给它们的对象就代表一个聚类.一旦全部对象都被分配了,每个聚类的聚类中心会根据聚类中现有的对象被重新计算.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终止条件可以是没有(或最小数目)对象被重新分配给不同的聚类,没有(或最小数目)聚类中心再发生变化,误差平方和局部最小. 2.什么是聚类 聚类是一个将数据集中在某些方面相似的数据成员进行分类组织

  • 利用python生成照片墙的示例代码

    PIL(Python Image Library)是python的第三方图像处理库,但是由于其强大的功能与众多的使用人数,几乎已经被认为是python官方图像处理库了.其官方主页为:PIL. PIL历史悠久,原来是只支持python2.x的版本的,后来出现了移植到python3的库pillow,pillow号称是friendly fork for PIL,其功能和PIL差不多,但是支持python3.本文只使用了PIL那些最常用的特性与用法,主要参考自:http://www.effbot.org

  • 利用Python实现网络测试的示例代码

    Speedtest CLI 专为软件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和计算机爱好者等打造,是 Ookla® 提供技术支持的首款正式 Linux 本机 Speedtest 应用程序. Speedtest CLI是使用python语言开发的,不仅可以直接在命令行运行.也可以作为python模块在python IDE中直接调用. 首先,看一下如何在python应用中进行调用,使用pip直接安装. pip install speedtest-cli 将该模块直接导入到我们当前的代码块中. import speedt

  • python编程线性回归代码示例

    用python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非常方便,有现成的库可以使用比如:numpy.linalog.lstsq例子.scipy.stats.linregress例子.pandas.ols例子等. 不过本文使用sklearn库的linear_model.LinearRegression,支持任意维度,非常好用. 一.二维直线的例子 预备知识:线性方程y=a∗x+b.y=a∗x+b表示平面一直线 下面的例子中,我们根据房屋面积.房屋价格的历史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然后,根据给出的房屋面积,来预测房屋价格

  • 用Python画圣诞树代码示例

    拿去给自己所思所念之人 from turtle import * import time setup(500, 500, startx=None, starty=None) speed(0) pencolor("pink") pensize(10) penup() hideturtle() goto(0, 150) showturtle() pendown() shape(name="classic") # 1 seth(-120) for i in range(1

  • 利用python获取Ping结果示例代码

    前言 本文主要跟大家分享了关于利用python获取Ping结果的相关内容,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下面话不多说,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示例代码: # -*- coding: utf-8 -*-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re def get_ping_result(ip_address): p = subprocess.Popen(["ping.exe", ip_address], stdin = subprocess.PIPE, stdout = subp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