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KNN算法实现鸢尾花数据集分类

一、knn算法描述

1.基本概述

knn算法,又叫k-近邻算法。属于一个分类算法,主要思想如下:
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近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都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其中k表示最近邻居的个数。

用二维的图例,说明knn算法,如下:

二维空间下数据之间的距离计算:

在n维空间两个数据之间:

2.具体步骤:
(1)计算待测试数据与各训练数据的距离
(2)将计算的距离进行由小到大排序
(3)找出距离最小的k个值
(4)计算找出的值中每个类别的频次
(5)返回频次最高的类别

二、鸢尾花数据集

Iris 鸢尾花数据集内包含 3 类分别为山鸢尾(Iris-setosa)、变色鸢尾(Iris-versicolor)和维吉尼亚鸢尾(Iris-virginica),共 150 条记录,每类各 50 个数据,每条记录都有 4 项特征: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可以通过这4个特征预测鸢尾花卉属于哪一品种。

iris数据集包含在sklearn库当中,具体在sklearn\datasets\data文件夹下,文件名为iris.csv。以本机为例。其路径如下:
D:\python\lib\site-packages\sklearn\datasets\data\iris.csv

其中数据如下格式:

第一行数据意义如下:
150:数据集中数据的总条数
4:特征值的类别数,即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
setosa、versicolor、virginica:三种鸢尾花名

从第二行开始:
第一列为花萼长度值
第二列为花萼宽度值
第三列为花瓣长度值
第四列为花瓣宽度值
第五列对应是种类(三类鸢尾花分别用0,1,2表示)

三、算法实现

1.算法流程图:

从以上流程图可以看出,knn算法包含后四步操作,所以将整个程序分为三个模块。

2.具体实现

(1)方法一
①利用slearn库中的load_iris()导入iris数据集 
②使用train_test_split()对数据集进行划分
③KNeighborsClassifier()设置邻居数
④利用fit()构建基于训练集的模型
⑤使用predict()进行预测
⑥使用score()进行模型评估
说明:本代码来源于《Python机器学习基础教程》在此仅供学习使用。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import numpy as np

# 载入数据集
iris_dataset = load_iris()

# 数据划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iris_dataset['data'], iris_dataset['target'], random_state=0)

# 设置邻居数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1)

# 构建基于训练集的模型
knn.fit(X_train, y_train)

# 一条测试数据
X_new = np.array([[5, 2.9, 1, 0.2]])

# 对X_new预测结果
prediction = knn.predict(X_new)
print("预测值%d" % prediction)

# 得出测试集X_test测试集的分数
print("score:{:.2f}".format(knn.score(X_test,y_test)))

(2)方法二
①使用读取文件的方式,使用open、以及csv中的相关方法载入数据
②输入测试集和训练集的比率,对载入的数据使用shuffle()打乱后,计算训练集及测试集个数对特征值数据和对应的标签数据进行分割。
③将分割后的数据,计算测试集数据与每一个训练集的距离,使用norm()函数直接求二范数,或者载入数据使用np.sqrt(sum((test - train) ** 2))求得距离,使用argsort()将距离进行排序,并返回索引值,
④取出值最小的k个,获得其标签值,存进一个字典,标签值为键,出现次数为值,对字典进行按值的大小递减排序,将字典第一个键的值存入预测结果的列表中,计算完所有测试集数据后,返回一个列表。
⑤将预测结果与测试集本身的标签进行对比,得出分数。

import csv
import random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operator

def openfile(filename):

  """
  打开数据集,进行数据处理
  :param filename: 数据集的路径
  :return: 返回数据集的数据,标签,以及标签名
  """

  with open(filename) as csv_file:
    data_file = csv.reader(csv_file)
    temp = next(data_file)

    # 数据集中数据的总数量
    n_samples = int(temp[0])

    # 数据集中特征值的种类个数
    n_features = int(temp[1])

    # 标签名
    target_names = np.array(temp[2:])

    # empty()函数构造一个未初始化的矩阵,行数为数据集数量,列数为特征值的种类个数
    data = np.empty((n_samples, n_features))

    # empty()函数构造一个未初始化的矩阵,行数为数据集数量,1列,数据格式为int
    target = np.empty((n_samples,), dtype=np.int)

    for i, j in enumerate(data_file):

      # 将数据集中的将数据转化为矩阵,数据格式为float
      # 将数据中从第一列到倒数第二列中的数据保存在data中
      data[i] = np.asarray(j[:-1], dtype=np.float64)

      # 将数据集中的将数据转化为矩阵,数据格式为int
      # 将数据集中倒数第一列中的数据保存在target中
      target[i] = np.asarray(j[-1], dtype=np.int)

  # 返回 数据,标签 和标签名
  return data, target, target_names

def random_number(data_size):
  """
  该函数使用shuffle()打乱一个包含从0到数据集大小的整数列表。因此每次运行程序划分不同,导致结果不同

  改进:
  可使用random设置随机种子,随机一个包含从0到数据集大小的整数列表,保证每次的划分结果相同。

  :param data_size: 数据集大小
  :return: 返回一个列表
  """

  number_set = []
  for i in range(data_size):
    number_set.append(i)

  random.shuffle(number_set)

  return number_set

def split_data_set(data_set, target_data, rate=0.25):
  """
  说明:分割数据集,默认数据集的25%是测试集

  :param data_set: 数据集
  :param target_data: 标签数据
  :param rate: 测试集所占的比率
  :return: 返回训练集数据、训练集标签、训练集数据、训练集标签
  """

  # 计算训练集的数据个数
  train_size = int((1-rate) * len(data_set))

  # 获得数据
  data_index = random_number(len(data_set))

  # 分割数据集(X表示数据,y表示标签),以返回的index为下标
  x_train = data_set[data_index[:train_size]]

  x_test = data_set[data_index[train_size:]]

  y_train = target_data[data_index[:train_size]]

  y_test = target_data[data_index[train_size:]]
  return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def data_diatance(x_test, x_train):
  """
  :param x_test: 测试集
  :param x_train: 训练集
  :return: 返回计算的距离
  """

  # sqrt_x = np.linalg.norm(test-train) # 使用norm求二范数(距离)
  distances = np.sqrt(sum((x_test - x_train) ** 2))
  return distances

def knn(x_test, x_train, y_train, k):
  """
  :param x_test: 测试集数据
  :param x_train: 训练集数据
  :param y_train: 测试集标签
  :param k: 邻居数
  :return: 返回一个列表包含预测结果
  """

  # 预测结果列表,用于存储测试集预测出来的结果
  predict_result_set=[]

  # 训练集的长度
  train_set_size = len(x_train)

  # 创建一个全零的矩阵,长度为训练集的长度
  distances = np.array(np.zeros(train_set_size))

  # 计算每一个测试集与每一个训练集的距离
  for i in x_test:
    for indx in range(train_set_size):

      # 计算数据之间的距离
      distances[indx] = data_diatance(i, x_train[indx])

    # 排序后的距离的下标
    sorted_dist = np.argsort(distances)

    class_count = {}

    # 取出k个最短距离
    for i in range(k):

      # 获得下标所对应的标签值
      sort_label = y_train[sorted_dist[i]]

      # 将标签存入字典之中并存入个数
      class_count[sort_label]=class_count.get(sort_label, 0) + 1

    # 对标签进行排序
    sorted_class_count = sorted(class_count.items(), key=operator.itemgetter(1), reverse=True)

    # 将出现频次最高的放入预测结果列表
    predict_result_set.append(sorted_class_count[0][0])

  # 返回预测结果列表
  return predict_result_set

def score(predict_result_set, y_test):
  """

  :param predict_result_set: 预测结果列表
  :param y_test: 测试集标签
  :return: 返回测试集精度
  """
  count = 0
  for i in range(0, len(predict_result_set)):
    if predict_result_set[i] == y_test[i]:
      count += 1

  score = count / len(predict_result_set)

  return score

if __name__ == "__main__":

  iris_dataset = openfile('iris.csv')
  # x_new = np.array([[5, 2.9, 1, 0.2]])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split_data_set(iris_dataset[0], iris_dataset[1])
  result = knn(x_test,x_train, y_train, 6)
  print("原有标签:", y_test)

  # 为了方便对比查看,此处将预测结果转化为array,可直接打印结果
  print("预测结果:", np.array(result))
  score = score(result, y_test)
  print("测试集的精度:%.2f" % score)

四、运行结果

结果不同,因为每次划分的训练集和测试集不同,具体见random_number()方法。

五、总结

在本次使用python实现knn算法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数据集的加载,数据的格式不能满足后续需要,因此阅读了sklearn库中的一部分代码,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复用。数据与标签无法分离,或是数据与标签排序后后无法对应的情况,查询许多资料后使用argsort()完美解决该问题。出现了n多错误,通过多次调试之后最终完成。

附:本次实验参考 :

①*郑捷《机器学习算法原理与编程实践》
②《Python机器学习基础教程》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Python实现简单层次聚类算法以及可视化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Python实现简单层次聚类算法,以及可视化,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基本的算法思路就是:把当前组间距离最小的两组合并成一组. 算法的差异在算法如何确定组件的距离,一般有最大距离,最小距离,平均距离,马氏距离等等. 代码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data_helper np.random.seed(1) def get_raw_data(n): _data=np.random.rand(n,2) #生成数据的格式是n个(x,y) _grou

  • python实现PID算法及测试的例子

    PID算法实现 import time class PID: def __init__(self, P=0.2, I=0.0, D=0.0): self.Kp = P self.Ki = I self.Kd = D self.sample_time = 0.00 self.current_time = time.time() self.last_time = self.current_time self.clear() def clear(self): self.SetPoint = 0.0 s

  • 应用OpenCV和Python进行SIFT算法的实现详解

    应用OpenCV和Python进行SIFT算法的实现 如下图为进行测试的gakki101和gakki102,分别验证基于BFmatcher.FlannBasedMatcher等的SIFT算法,对比其优劣.为体现出匹配效果对于旋转特性的优势,将图gakki101做成具有旋转特性的效果. 基于BFmatcher的SIFT实现 BFmatcher(Brute-Force Matching)暴力匹配,应用BFMatcher.knnMatch( )函数来进行核心的匹配,knnMatch(k-nearest

  • Python使用sklearn实现的各种回归算法示例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使用sklearn实现的各种回归算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使用sklearn做各种回归 基本回归:线性.决策树.SVM.KNN 集成方法:随机森林.Adaboost.GradientBoosting.Bagging.ExtraTrees 1. 数据准备 为了实验用,我自己写了一个二元函数,y=0.5*np.sin(x1)+ 0.5*np.cos(x2)+0.1*x1+3.其中x1的取值范围是0~50,x2的取值范围是-10~10,x1和x2的训练集一共有5

  • Python 实现大整数乘法算法的示例代码

    我们平时接触的长乘法,按位相乘,是一种时间复杂度为 O(n ^ 2) 的算法.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时间复杂度为 O (n ^ log 3) 的大整数乘法(log 表示以 2 为底的对数). 介绍原理 karatsuba 算法要求乘数与被乘数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乘数与被乘数的位数相同:第二,乘数与被乘数的位数应为  2 次幂,即为 2 ^ 2,  2 ^ 3, 2 ^ 4, 2 ^ n 等数值. 下面我们先来看几个简单的例子,并以此来了解 karatsuba 算法的使用方法. 两位数相乘 我

  • 决策树剪枝算法的python实现方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决策树剪枝算法的python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决策树是一种依托决策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树.在机器学习中,决策树是一种预测模型,代表的是一种对象属性与对象值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每一个节点代表某个对象,树中的每一个分叉路径代表某个可能的属性值,而每一个叶子节点则对应从根节点到该叶子节点所经历的路径所表示的对象的值.决策树仅有单一输出,如果有多个输出,可以分别建立独立的决策树以处理不同的输出. ID3算法:ID3算法是决策树的一种,是基于奥卡姆剃刀原理的,即用尽量用

  • python 随机森林算法及其优化详解

    前言 优化随机森林算法,正确率提高1%~5%(已经有90%+的正确率,再调高会导致过拟合) 论文当然是参考的,毕竟出现早的算法都被人研究烂了,什么优化基本都做过.而人类最高明之处就是懂得利用前人总结的经验和制造的工具(说了这么多就是为偷懒找借口.hhhh) 优化思路 1. 计算传统模型准确率 2. 计算设定树木颗数时最佳树深度,以最佳深度重新生成随机森林 3. 计算新生成森林中每棵树的AUC,选取AUC靠前的一定百分比的树 4. 通过计算各个树的数据相似度,排除相似度超过设定值且AUC较小的树

  • 基于python实现雪花算法过程详解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python实现雪花算法过程详解,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Snowflake是Twitter提出来的一个算法,其目的是生成一个64bit的整数: 1bit:一般是符号位,不做处理 41bit:用来记录时间戳,这里可以记录69年,如果设置好起始时间比如今年是2018年,那么可以用到2089年,到时候怎么办?要是这个系统能用69年,我相信这个系统早都重构了好多次了. 10bit:10bit用来记录机器ID

  • python KNN算法实现鸢尾花数据集分类

    一.knn算法描述 1.基本概述 knn算法,又叫k-近邻算法.属于一个分类算法,主要思想如下: 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近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都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其中k表示最近邻居的个数. 用二维的图例,说明knn算法,如下: 二维空间下数据之间的距离计算: 在n维空间两个数据之间: 2.具体步骤: (1)计算待测试数据与各训练数据的距离 (2)将计算的距离进行由小到大排序 (3)找出距离最小的k个值 (4)计算找出的值中每个类别的频次 (5)返回频次最高的类别 二.鸢

  • 以Python代码实例展示kNN算法的实际运用

    邻近算法,或者说K最近邻(kNN,k-NearestNeighbor)分类算法是数据挖掘分类技术中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所谓K最近邻,就是k个最近的邻居的意思,说的是每个样本都可以用它最接近的k个邻居来代表. 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并具有这个类别上样本的特性.该方法在确定分类决策上只依据最邻近的一个或者几个样本的类别来决定待分样本所属的类别. kNN方法在类别决策时,只与极少量的相邻样本有关.由于kNN方法主

  • 使用python实现knn算法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python实现knn算法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knn算法描述 对需要分类的点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1.计算已知类别数据集中每个点与该点之间的距离 2.按照距离递增顺序排序 3.选取与该点距离最近的k个点 4.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出现的频率 5.返回前k个点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该点的预测分类 knn算法实现 数据处理 #从文件中读取数据,返回的数据和分类均为二维数组 def loadDataSet(filename): dataSet = [] labels

  • Python KNN分类算法学习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Python KNN分类算法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KNN分类算法 KNN分类算法(K-Nearest-Neighbors Classification),又叫K近邻算法,是一个概念极其简单,而分类效果又很优秀的分类算法. 他的核心思想就是,要确定测试样本属于哪一类,就寻找所有训练样本中与该测试样本"距离"最近的前K个样本,然后看这K个样本大部分属于哪一类,那么就认为这个测试样本也属于哪一类.简单的说就是让最相似的K个样本来投票决定. 这里所说的距

  • kNN算法python实现和简单数字识别的方法

    本文实例讲述了kNN算法python实现和简单数字识别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kNN算法算法优缺点: 优点: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输入数据假定 缺点: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都很高 适用数据范围:数值型和标称型 算法的思路: KNN算法(全称K最近邻算法),算法的思想很简单,简单的说就是物以类聚,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堆已知的训练集中找出k个与目标最靠近的,然后看他们中最多的分类是哪个,就以这个为依据分类. 函数解析: 库函数: tile() 如tile(A,n)就是将A重复n次

  • Python语言描述KNN算法与Kd树

    最近邻法和k-近邻法 下面图片中只有三种豆,有三个豆是未知的种类,如何判定他们的种类? 提供一种思路,即:未知的豆离哪种豆最近就认为未知豆和该豆是同一种类.由此,我们引出最近邻算法的定义:为了判定未知样本的类别,以全部训练样本作为代表点,计算未知样本与所有训练样本的距离,并以最近邻者的类别作为决策未知样本类别的唯一依据.但是,最近邻算法明显是存在缺陷的,比如下面的例子:有一个未知形状(图中绿色的圆点),如何判断它是什么形状? 显然,最近邻算法的缺陷--对噪声数据过于敏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

  • python实现kNN算法

    kNN(k-nearest neighbor)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的算法.这里我们先只讨论分类中的kNN算法. k邻近算法的输入为实例的特征向量,对对应于特征空间中的点:输出为实例的类别,可以取多类,k近邻法是建设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其中的实例类别已定,分类时,对于新的实例,根据其k个最邻近的训练实例的类别,通过多数表决等方式进行预测.所以可以说,k近邻法不具有显示的学习过程.k临近算法实际上是利用训练数据集对特征向量空间进行划分,并作为其分类的"模型" k值的选择,距离的度量和分类

  • Python代码实现KNN算法

    kNN算法是k-近邻算法的简称,主要用来进行分类实践,主要思路如下: 1.存在一个训练数据集,每个数据都有对应的标签,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样本集中每一数据和他对应的类别. 2.当输入一个新数据进行类别或标签判定时,将新数据的每个特征值与训练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其到训练数据集中每个点的距离(下列代码实现使用的是欧式距离). 3.然后提取k个与新数据最接近的训练数据点所对应的标签或类别. 4.出现次数最多的标签或类别,记为当前预测新数据的标签或类别. 欧式距离公式为: distance=

  • python实现kNN算法识别手写体数字的示例代码

    1.总体概要 kNN算法已经在上一篇博客中说明.对于要处理手写体数字,需要处理的点主要包括: (1)图片的预处理:将png,jpg等格式的图片转换成文本数据,本博客的思想是,利用图片的rgb16进制编码(255,255,255)为白色,(0,0,0)为黑色,获取图片大小后,逐个像素进行判断分析,当此像素为空白时,在文本数据中使用0来替换,反之使用1来替换. from PIL import Image '''将图片转换成文档,使用0,1分别替代空白和数字''' pic = Image.open('

  • 机器学习之KNN算法原理及Python实现方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机器学习之KNN算法原理及Python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文中代码出自<机器学习实战>CH02,可参考本站: 机器学习实战 (Peter Harrington著) 中文版 机器学习实战 (Peter Harrington著) 英文原版 [附源代码] KNN算法介绍 KNN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通过计算新数据与训练数据特征值之间的距离,然后选取K(K>=1)个距离最近的邻居进行分类判(投票法)或者回归.若K=1,新数据被简单分配给其近邻的类. KNN算法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