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express使用vue-router的history踩坑

vue-router 默认 hash 模式 —— 使用 URL 的 hash 来模拟一个完整的 URL,于是当 URL 改变时,页面不会重新加载。

如果不想要很丑的 hash,我们可以用路由的 history 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 history.pushState API 来完成 URL 跳转而无须重新加载页面。

当你使用 history 模式时,URL 就像正常的 url,例如 yoursite.com/user/id,也好看…

个人理解

上面是官方的解释,文档的一贯风格,只给懂的人看。两年前我比现在还菜的时候,看了这段话表示他在说个锤子,直接跳过了。

我不讲:hammer:,直接举:chestnut:

一般的我们把项目放到服务器上,路由都是在服务器中设置的。

比如网站 https://www.text.com/ 中 admin目录下有一个 login.html 的页面。当用户输入 https://www.text.com/admin/login ,先解析 www.text.com 域名部分得到服务器 ip 和 端口号,根据 ip 和 端口号找到对应的服务器中的对应的程序,然后在程序解析 /admin/login 路径知道了你要找的是 admin 目录下的 login.html 页面,然后就返回给你这个页面。

这是正常的方式,服务器控制一个路由指向一个页面的文件(不考虑重定向的情况),这样我们的项一般有多少个页面就有多少个 html 文件。

而 vue 中,我们打包好的文件其实是只有一个 index.html ,所有的行为都是在这一个页面上完成。用户的所有的路由其实都是在请求 index.html 页面。

假设承载 vue 项目 index.html 也是在 admin 目录下,vue 项目中也有一个 login 页面,那对应的url就是 https://www.text.com/admin/#/login 。

这个 url 由三部分组成,是 www.text.com 是域名, /admin 是项目所在目录,和上面一样这个解析工作是由服务器完成的,服务器解析出 /admin 的路由,就返回给你 index.html 。 /#/login 是 vue-router 模拟的路由,因为页面所有的跳转 vue 都是在 index.html 中完成的,所以加上 # 表示页内切换。假设切换到 home 页面,对应的 html 文件还是 index.html ,url 变成 https://www.text.com/admin/#/home ,vue-router 判断到 /#/home 的改变而改变了页面 dom 元素,从而给用户的感觉是页面跳转了。这就是 hash 模式。

那我们就知道了,正常的 url 和 hash 模式的区别,页面的 js 代码没办法获取到服务器判断路由的行为,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实现路由的功能。

而 history 模式就是让 vue 的路由和正常的 url 一样,至于怎么做下文会说到。

为什么需要实现

说怎么做之前,先说说为什么需要 history 模式。官方文档说了,这样比较好看。emmmmmm,对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网站好看这个确实是个问题,有个 /# 显得不够大气。对于企业管理的 spa 这其实也没什么。

所以除了好看之外,history 模式还有其他优势。

我们知道,如果页面使用锚点,就是一个 <a> 标签, <a href='#mark1'></a> ,点击之后如果页面中有 id 为 mark1 的标签会自动滚动到对应的标签,而 url 后面会加上 #mark .

问题就出在这里,使用 hash 模式, #mark 会替换掉 vue-router 模拟的路由。比如这个 <a> 标签是在上面说的 login 页面,点击之后 url 会从 https://www.text.com/admin/#/login 变成 https://www.text.com/admin/#/mark 。wtf???正常看来问题不大,锚点滚动嘛,实在不行可以 js 模拟,但是因为我要实现 markdown 的标题导航功能,这个功能是插件做好的,究竟该插件还是用 history 。 权衡利弊下还是使用 history 模式工作量小,而且更美。

怎么做

既然知道是什么,为什么,下面就该研究怎么做了。

官方文档里有“详尽”的说明,其实这事儿本来不难,原理也很简单。通过上文我们知道 vue-router 采用 hash 模式最大的原因在于所有的路由跳转都是 js 模拟的,而 js 无法获取服务器判断路由的行为,那么就需要服务器的配合。原理就是无论用户输入的路由是什么全都指向 index.html 文件,然后 js 根据路由再进行渲染。

按照官方的做法,前端 router 配置里面加一个属性,如下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

后端的我不一一赘述,我用的是express,所以直接用了 connect-history-api-fallback 中间件。(中间件地址 https://github.com/bripkens/connect-history-api-fallback

const history = require('connect-history-api-fallback')
app.use(history({
  rewrites: [
    {
      from: /^\/.*$/,
      to: function (context) {
        return "/";
      }
    },
  ]
}));

app.get('/', function (req, res) {
  res.sendFile(path.join(process.cwd(), "client/index.html"));
});

app.use(
  express.static(
    path.join(process.cwd(), "static"),
    {
      maxAge: 0,//暂时关掉cdn
    }
  )
);

坑1

按道理来说这样就没问题了,然鹅放到服务器里面之后,开始出幺蛾子了。静态文件加载的时候接口返回都是

We're sorry but client doesn't work properly without JavaScript enabled. Please enable it to continue.

看着字面意思,说我的项目(项目名client)没有启用 JavaScript ,莫名其妙完全不能理解。于是乎仔细比对控制台 responses headers 和request headers ,发现了一些猫腻,请求头的 accept 和响应头的 content-type 对不上,请求 css 文件请求头的 accept 是text/css,响应头的 content-type 是 text/html。这个不应该请求什么响应什么吗,我想要崔莺莺一样女子做老婆,给我个杜十娘也认了,结果你给我整个潘金莲让我咋整。

完全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google上面也没有找到方法。开始瞎琢磨,既然对不上,那就想我手动给对上行不行。在express.static 的 setHeaders 里面检查读取文件类型,然后根据文件类型手动设置mime type,我开始佩服我的机智。

app.use(
  express.static(
    path.join(process.cwd(), "static"),
    {
      maxAge: 0,
      setHeaders(res,path){
        // 通过 path 获取文件类型,设置对应文件的 mime type。
      }
    }
  )
);

缓存时间设置为0,关掉CDN... 一顿操作, 发现不执行 setHeaders 里面的方法。这个时候已经晚上 11 点了,我已经绝望了,最后一次看了一遍 connect-history-api-fallback 的文档,觉得 htmlAcceptHeaders 这个配置项这么违和,其他的都能明白啥意思,就这个怎么都不能理解,死马当活马医扔进代码试试,居然成了。

const history = require('connect-history-api-fallback')
app.use(history({
  htmlAcceptHeaders: ['text/html', 'application/xhtml+xml']
  rewrites: [
    {
      from: /^\/.*$/,
      to: function (context) {
        return "/";
      }
    },
  ]
}));

到底谁写的文档,静态文件的 headers 的 accepts 和 htmlAcceptHeaders 有什么关系。咱也不知道,咱也没地方问。这事儿耽误了我大半天的时间,不研究透了心里不舒服。老规矩,看 connect-history-api-fallback 源码。

'use strict';

var url = require('url');

exports =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historyApiFallback(options) {
 options = options || {};
 var logger = getLogger(options);

 return function(req, res, next) {
  var headers = req.headers;
  if (req.method !== 'GET') {
   logger(
    'Not rewriting',
    req.method,
    req.url,
    'because the method is not GET.'
   );
   return next();
  } else if (!headers || typeof headers.accept !== 'string') {
   logger(
    'Not rewriting',
    req.method,
    req.url,
    'because the client did not send an HTTP accept header.'
   );
   return next();
  } else if (headers.accept.indexOf('application/json') === 0) {
   logger(
    'Not rewriting',
    req.method,
    req.url,
    'because the client prefers JSON.'
   );
   return next();
  } else if (!acceptsHtml(headers.accept, options)) {
   logger(
    'Not rewriting',
    req.method,
    req.url,
    'because the client does not accept HTML.'
   );
   return next();
  }

  var parsedUrl = url.parse(req.url);
  var rewriteTarget;
  options.rewrites = options.rewrites || [];
  for (var i = 0; i < options.rewrites.length; i++) {
   var rewrite = options.rewrites[i];
   var match = parsedUrl.pathname.match(rewrite.from);
   if (match !== null) {
    rewriteTarget = evaluateRewriteRule(parsedUrl, match, rewrite.to, req);

    if(rewriteTarget.charAt(0) !== '/') {
     logger(
      'We recommend using an absolute path for the rewrite target.',
      'Received a non-absolute rewrite target',
      rewriteTarget,
      'for URL',
      req.url
     );
    }

    logger('Rewriting', req.method, req.url, 'to', rewriteTarget);
    req.url = rewriteTarget;
    return next();
   }
  }

  var pathname = parsedUrl.pathname;
  if (pathname.lastIndexOf('.') > pathname.lastIndexOf('/') &&
    options.disableDotRule !== true) {
   logger(
    'Not rewriting',
    req.method,
    req.url,
    'because the path includes a dot (.) character.'
   );
   return next();
  }

  rewriteTarget = options.index || '/index.html';
  logger('Rewriting', req.method, req.url, 'to', rewriteTarget);
  req.url = rewriteTarget;
  next();
 };
};

function evaluateRewriteRule(parsedUrl, match, rule, req) {
 if (typeof rule === 'string') {
  return rule;
 } else if (typeof rule !== 'function') {
  throw new Error('Rewrite rule can only be of type string or function.');
 }

 return rule({
  parsedUrl: parsedUrl,
  match: match,
  request: req
 });
}

function acceptsHtml(header, options) {
 options.htmlAcceptHeaders = options.htmlAcceptHeaders || ['text/html', '*/*'];
 for (var i = 0; i < options.htmlAcceptHeaders.length; i++) {
  if (header.indexOf(options.htmlAcceptHeaders[i]) !== -1)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function getLogger(options) {
 if (options && options.logger) {
  return options.logger;
 } else if (options && options.verbose) {
  return console.log.bind(console);
 }
 return function(){};
}

这个代码还真是通俗易懂,就不去一行行分析了(其实是我懒)。直接截取关键代码:

else if (!acceptsHtml(headers.accept, options)) {
   logger(
    'Not rewriting',
    req.method,
    req.url,
    'because the client does not accept HTML.'
   );
   return next();
  }
function acceptsHtml(header, options) {
 //在这里
 options.htmlAcceptHeaders = options.htmlAcceptHeaders || ['text/html', '*/*'];
 for (var i = 0; i < options.htmlAcceptHeaders.length; i++) {
  if (header.indexOf(options.htmlAcceptHeaders[i]) !== -1)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前一段代码,如果 acceptsHtml 函数返回 false,说明浏览器不接受 html 文件,跳过执行 next(),否则继续执行。

后一段代码, acceptsHtml 函数内部设置 htmlAcceptHeaders 的默认值是 'text/html', '*/*' 。判断请求头的accept,如果匹配上说明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直接用默认值接口不能正常返回 css 和 js, 改成 'text/html', 'application/xhtml+xml' 就能运行了。这就奇了怪了,htmlAcceptHeaders 为什么会影响 css 和 js。太晚了,不太想纠结了,简单粗暴把源码抠出来直接放到项目里面跑一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function acceptsHtml(header, options) {
  options.htmlAcceptHeaders = options.htmlAcceptHeaders || ['text/html', '*/*'];
  console.log("header", header);
  console.log("htmlAcceptHeaders", options.htmlAcceptHeaders);
  for (var i = 0; i < options.htmlAcceptHeaders.length; i++) {
    console.log("indexOf", header.indexOf(options.htmlAcceptHeaders[i]));
    if (header.indexOf(options.htmlAcceptHeaders[i]) !== -1)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设置 htmlAcceptHeaders 值为 'text/html', 'application/xhtml+xml'

header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ge/apng,*/*;q=0.8,application/signed-exchange;v=b3
htmlAcceptHeaders [ 'text/html', 'application/xhtml+xml' ]
indexOf 0
header text/css,*/*;q=0.1
htmlAcceptHeaders [ 'text/html', 'application/xhtml+xml' ]
indexOf -1
indexOf -1

不设置 htmlAcceptHeaders

header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ge/apng,*/*;q=0.8,application/signed-exchange;v=b3
htmlAcceptHeaders [ 'text/html', '*/*' ]
indexOf 0
header application/signed-exchange;v=b3;q=0.9,*/*;q=0.8
htmlAcceptHeaders [ 'text/html', '*/*' ]
indexOf -1
indexOf 39

这时候我突然茅塞顿开,htmlAcceptHeaders 这个属性过滤 css 和 js 文件,如果用默认的 'text/html', '*/*' 属性,css 和 js 文件都会被匹配成 html 文件,然后一阵处理导致响应头的 mime 文件类型变成 text/html 导致浏览器无法解析。

原来不是写文档的人逻辑有问题,而是他是个懒人,不想解释太多,我是个蠢人不能一下子理解他的“深意”。

坑2

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路由名称的设定。还是这个URL https://www.text.com/admin/login ,服务器把所有 /admin 的路由都指向了 vue 的 index.html 文件,hash模式下我们的路由这么配置的路由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path: "/login",
    name: "login",
    component: login
  }]
})

这时我们改成history模式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path: "/login",
    name: "login",
    component: login
  }]
})

打开 url https://www.text.com/admin/login 会发现自动跳转到 https://www.text.com/login ,原因就是 /admin 的路由都指向了 vue 的 index.html 文件之后,js 根据我们的代码把url改成了 https://www.text.com/login ,如果我们不刷新页面没有任何问题,因为页面内所有的跳转还是 vue-router 控制, index.html 这个文件没变。但是如果刷新页面那就会出问题,服务器重新判断 /login 路由对应的文件。因此使用 history 模式时前端配置 vue-router 时也需要考虑后台的项目所在目录。

比如上面的例子应该改为,这样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问题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path: "/admin/login",
    name: "login",
    component: login
  }]
})

参考链接

https://router.vuejs.org/zh/guide/essentials/history-mode.html#后端配置例子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把vue-router和express项目部署到服务器的方法

    - 首先确定此项目在本地能够运行成功 在本地命令行中输入npm run start,无报错,且打开127.0.0.1:3000 有写的路由为/的页面,如图 此为文件层级关系 front为前端文件 xk3为后台express与数据库mysql链接的文件 用命令行进入后台并且运行,启动成功 这是路径为/的页面 在浏览器中输入路径http://localhost:3000/ 浏览器中显示WelCome to express 至此此项目在本地运行成功,我们现在就要放到服务器上. - 准备工作 此前服务器

  • 详解vue-class迁移vite的一次踩坑记录

    目录 what happen 探究 解决 总结 what happen 最进项目从 vue-cli 迁移到了 vite,因为是 vue2 的项目,使用了 vue-class-component类组件做 ts 支持.当然迁移过程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浏览器控制台报了一堆错,大致意思是某某方法为 undefined,无法调用.打印了下当前 this,为 undefined 的方法都来自于 vuex-class 装饰器下的方法.这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为什么只有 vuex-class 装饰器下的方法才会为

  • 详解webpack import()动态加载模块踩坑

    import webpack根据ES2015 loader 规范实现了用于动态加载的import()方法. 这个功能可以实现按需加载我们的代码,并且使用了promise式的回调,获取加载的包. 在代码中所有被import()的模块,都将打成一个单独的包,放在chunk存储的目录下.在浏览器运行到这一行代码时,就会自动请求这个资源,实现异步加载.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demo. import('lodash').then(_ => { // Do something with lodash (a.k.

  • 详解nginx配置vue h5 history去除#号

    vue的默认配置是使用hash模式,这样我们访问的时候都带有了一个#号,再支付回调的地址或者其他原因不支持#号或者不喜欢#号这种模式,优势就出现了需要去除#号,于是vue端就需要配置该模式,并且使用懒加载,vue端的配置如下: 首先先声明一下,这是使用vue+nginx实现前后端分离的项目,并且使用vue axios实现代理功能(允许跨域并且服务端已经开启跨域), 然后就是打包的配置: !!!注意,这里配置的assetsPublicPath一定要配置成  "/"  而不是  "

  • webpack安装配置与常见使用过程详解(结合vue)

    webpack介绍和安装 webpack:前端模块化打包工具 安装webpack需要安装Node.js,Node.js自带软件包管理工具npm 查看自己的node版本: node -v 全局安装webpack cnpm install webpack -g 查看webpack版本 webpack --version 局部安装webpack cnpm install webpack --save-dev 为什么全局安装之后还需要局部安装? 在终端直接执行webpack,使用的是全局webpack

  • 详解React Angular Vue三大前端技术

    一.[React] React(也被称为React.js或ReactJS)是一个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JavaScript库.它由Facebook和一个由个人开发者和公司组成的社区来维护. React可以作为开发单页或移动应用的基础.然而,React只关注向DOM渲染数据,因此创建React应用通常需要使用额外的库来进行状态管理和路由,Redux和React Router分别是这类库的例子. 基本用法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React在HTML中使用JSX和JavaScript的例子. Greeter函数

  • 解决vue router使用 history 模式刷新后404问题

    因为我们的应用是单页客户端应用,当使用 history 模式时,URL 就像正常的 url,可以直接访问http://www.xxx.com/user/id,但是因为vue-router设置的路径不是真实存在的路径,所以刷新就会返回404错误. 想要history模式正常访问,还需要后台配置支持.要在服务端增加一个覆盖所有情况的候选资源:如果 URL 匹配不到任何静态资源,则应该返回同一个 index.html 页面,这个页面就是你 app 依赖的页面. 也就是在服务端修改404错误页面的配置路

  • 一文快速详解前端框架 Vue 最强大的功能

    组件是 vue.js最强大的功能之一,而组件实例的作用域是相互独立的,这就意味着不同组件之间的数据无法相互引用.一般来说,组件可以有以下几种关系: 如上图所示,A 和 B.B 和 C.B 和 D 都是父子关系,C 和 D 是兄弟关系,A 和 C 是隔代关系(可能隔多代). 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通信方式?这是我们所要探讨的主题.本文总结了vue组件间通信的几种方式,如props. $emit/ $on.vuex. $parent / $children. $attrs/ $lis

  • 详解如何在vue+element-ui的项目中封装dialog组件

    1.问题起源 由于 Vue 基于组件化的设计,得益于这个思想,我们在 Vue 的项目中可以通过封装组件提高代码的复用性.根据我目前的使用心得,知道 Vue 拆分组件至少有两个优点: 1.代码复用. 2.代码拆分 在基于 element-ui 开发的项目中,可能我们要写出一个类似的调度弹窗功能,很容易编写出以下代码: <template> <div> <el-dialog :visible.sync="cnMapVisible">我是中国地图的弹窗&l

  • 详解如何在Vue中动态添加类名

    目录 静态和动态类 有条件的类名 使用数组语法 使用对象语法 与自定义组件一起使用 快速生成类名 使用计算属性来简化类 能够向组件添加动态类名是非常强大的功能.它使我们可以更轻松地编写自定义主题,根据组件的状态添加类,还可以编写依赖于样式的组件的不同变体. 添加动态类名与在组件中添加 prop :class="classname"一样简单.无论classname的计算结果是什么,都将是添加到组件中的类名. 当然,对于Vue中的动态类,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很多内容:

  • 详解mybatis-plus的 mapper.xml 路径配置的坑

    mybatis-plus今天遇到一个问题,就是mybatis 没有读取到mapper.xml 文件. 特此记录一下,问题如下: org.apache.ibatis.binding.BindingException: Invalid bound statement (not found): com.husy.mapper.SystemUserMapper.findUserByName at com.baomidou.mybatisplus.core.override.MybatisMapperMe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