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webpack 自动刷新与解析

前端需要频繁的修改js和样式,且需要根据浏览器的页面效果不断的做调整;而且往往我们的开发目录和本地发布目录不是同一个,修改之后需要发布一下;另外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效果都可以直接双击页面就能看到,我们常常需要在本地用nginx建一个站点来观察(自己电脑上ok了才放到测试环境去)。所以如果要用手工刷新浏览器和手动(或点击)发布,还要启动站点,确实是个不小的体力活。而这三点webpack可以帮我们做到。

webpack-dev-serverwebpack

是通过webpack-dev-server(WDS)来实现自动刷新。WDS是一个运行在内存中的开发服务器(一个express)。启动之后,它会检测文件是否发生改变并再自动编译一次。

1.安装

npm install webpack-dev-server --save-dev

先通过npm将其安装到开发目录。安装完成之后会在node_modules/bin下找到。

2.npm启动

然后修改package.json:(基于上一节)

"scripts": {
  "start": "webpack-dev-server --env development",
  "build": "webpack --env production"
 }

现在就可以通过npm run start 或者 npm start来启动了。

启动之后,可以看到Project is running at http://localhost:8080 上面。打开页面

说明WDS已经帮我们自动建了一个站点.我们修改component.js ,cmd中会出现编译,页面会自动刷新。

3.直接启动

官网介绍可以直接通过下面的命令启动WDS。

webpack-dev-server --env development

但会出现webpack-dev-server --env development 不是内部命令的提示,这种问题都是环境变量的问题,将你开发的bin目录设置到环境变量中即可,比如我的目录是‘E:\Html5\node_modules\.bin',就加上分号写在后面。

C:\Users\Administrator.9BBOFZPACSCXLG2\AppData\Roaming\npm;C:\Program Files (x86)\Microsoft VS Code\bin;E:\Html5\node_modules\.bin

4.8080端口占用

如果默认的8080端口占用,WDS会换一个。比如用nginx先发布一个。

server{
   listen    8080;
   location / {
      root  E:/Html5/build;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

再启动WDS:

端口切到了8081。也可以手动配置端口:

 devServer:{
  //...
  port: 9000
}

nodemon 自动启动

WDS是监视开发文件的,webpack.config.js改变不会引起自动启动。所以我们需要nodemon去做这件事情。

npm install nodemon --save-dev

先安装在开发目录,然后修改package.json:

 "scripts": {
  "start": "nodemon --watch webpack.config.js --exec \"webpack-dev-server --env development\"",
  "build": "webpack --env production"
 },

等于让nodemon去监视webpack.config.js,变化了就去启动它。

这样就你可以让你的双手专心的开发了。

代理

不过有一点疑问,就是WDS这个站点的替代性,因为我们自己部署的nginx有一些api的代理。如果挂在WDS的这个默认站点上自然是无法访问的。换句话说可否给WDS配置一个刷新路径。如果文件改变去刷新指定的地址,或者让我去配个代理。既然它本身是一个http服务器,肯定也有代理的功能。搜了下果然有:https://github.com/webpack/webpack-dev-server/tree/master/examples/proxy-advanced

module.exports = {
  context: __dirname,
  entry: "./app.js",
  devServer: {
    proxy: {
      "/api": {
        target: "http://jsonplaceholder.typicode.com/",
        changeOrigin: true,
        pathRewrite: {
          "^/api": ""
        },
        bypass: function(req) {
          if(req.url === "/api/nope") {
            return "/bypass.html";
          }
        }
      }
    }
  }
}

即将api这个字段替换成http://jsonplaceholder.typicode.com/,并将其从原地址中删掉,这样就可以自己实现代理了。皆大欢喜!WDS是通过http-proxy-middleware来实现代理。更多参考:http://webpack.github.io/docs/webpack-dev-server.html;https://github.com/chimurai/http-proxy-middleware#options

but,这种刷新是怎么实现的呢?因为页面上没有嵌入什么别的js,去翻原码 web-dev-server/server.js中有这么一段:

Server.prototype._watch = function(path) {
  const watcher = chokidar.watch(path).on("change", function() {
    this.sockWrite(this.sockets, "content-changed");
  }.bind(this))

  this.contentBaseWatchers.push(watcher);
}

chokidar来监视文件变化,server的内部维护的有一个socket集合:

Server.prototype.sockWrite = function(sockets, type, data) {
  sockets.forEach(function(sock) {
    sock.write(JSON.stringify({
      type: type,
      data: data
    }));
  });
}

sock是一个sockjs对象。https://github.com/sockjs/sockjs-client,从http://localhost:8080/webpack-dev-server/页面来看,sockjs是用来通信记录日志的。

var onSocketMsg = {
  hot: function() {
    hot = true;
    log("info", "[WDS] Hot Module Replacement enabled.");
  },
  invalid: function() {
    log("info", "[WDS] App updated. Recompiling...");
    sendMsg("Invalid");
  },
  hash: function(hash) {
    currentHash = hash;
  },
...
}

我们在看app.js,其中有一个OnSocketMsg 对象。

var onSocketMsg = {
  hot: function() {
    hot = true;
    log("info", "[WDS] Hot Module Replacement enabled.");
  },
  invalid: function() {
    log("info", "[WDS] App updated. Recompiling...");
    sendMsg("Invalid");
  },
  hash: function(hash) {
    currentHash = hash;
  },
  "still-ok": function() {
    log("info", "[WDS] Nothing changed.")
    if(useWarningOverlay || useErrorOverlay) overlay.clear();
    sendMsg("StillOk");
  },
  "log-level": function(level) {
    logLevel = level;
  },
  "overlay": function(overlay) {
    if(typeof document !== "undefined") {
      if(typeof(overlay) === "boolean") {
        useWarningOverlay = overlay;
        useErrorOverlay = overlay;
      } else if(overlay) {
        useWarningOverlay = overlay.warnings;
        useErrorOverlay = overlay.errors;
      }
    }
  },
  ok: function() {
    sendMsg("Ok");
    if(useWarningOverlay || useErrorOverlay) overlay.clear();
    if(initial) return initial = false;
    reloadApp();
  },
  "content-changed": function() {
    log("info", "[WDS] Content base changed. Reloading...")
    self.location.reload();
  },
  warnings: function(warnings) {
    log("info", "[WDS] Warnings while compiling.");
    var strippedWarnings = warnings.map(function(warning) {
      return stripAnsi(warning);
    });
    sendMsg("Warnings", strippedWarnings);
    for(var i = 0; i < strippedWarnings.length; i++)
      console.warn(strippedWarnings[i]);
    if(useWarningOverlay) overlay.showMessage(warnings);

    if(initial) return initial = false;
    reloadApp();
  },
  errors: function(errors) {
    log("info", "[WDS] Errors while compiling. Reload prevented.");
    var strippedErrors = errors.map(function(error) {
      return stripAnsi(error);
    });
    sendMsg("Errors", strippedErrors);
    for(var i = 0; i < strippedErrors.length; i++)
      console.error(strippedErrors[i]);
    if(useErrorOverlay) overlay.showMessage(errors);
  },
  close: function() {
    log("error", "[WDS] Disconnected!");
    sendMsg("Close");
  }
};

ok的时候触发一个reloadApp

function reloadApp() {
  if(hot) {
    log("info", "[WDS] App hot update...");
    var hotEmitter = __webpack_require__("./node_modules/webpack/hot/emitter.js");
    hotEmitter.emit("webpackHotUpdate", currentHash);
    if(typeof self !== "undefined") {
      // broadcast update to window
      self.postMessage("webpackHotUpdate" + currentHash, "*");
    }
  } else {
    log("info", "[WDS] App updated. Reloading...");
    self.location.reload();
  }
}

也就是说WDS先检测文件是否变化,然后通过sockjs通知到客户端,这样就实现了刷新。之前WebSocket的第三方只用过socket.io,看起来sockjs也蛮好用的。不必外带一个js,在主js里面就可以写了。

小结:效率提高的一方面是将一些机械的重复性流程或动作自动化起来。WDS和nodemon就是两个为你干活的小弟。

demo:webpack-ch2_jb51.rar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webpack实现热加载自动刷新的方法
(0)

相关推荐

  • webpack实现热加载自动刷新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webpack实现热加载自动刷新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具体如下: 一.webpack-dev-server 一个轻量级的服务 功能:修改代码及时呈现到浏览器上. 第一步:安装 npm install webpack-dev-server -g 第二步:写入到依赖 npm install webpack-dev-server --save-dev 第三步:修改webpack配置文件 module.exports = { entry:"./js/index.js", output:

  • 浅谈webpack 自动刷新与解析

    前端需要频繁的修改js和样式,且需要根据浏览器的页面效果不断的做调整:而且往往我们的开发目录和本地发布目录不是同一个,修改之后需要发布一下:另外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效果都可以直接双击页面就能看到,我们常常需要在本地用nginx建一个站点来观察(自己电脑上ok了才放到测试环境去).所以如果要用手工刷新浏览器和手动(或点击)发布,还要启动站点,确实是个不小的体力活.而这三点webpack可以帮我们做到. webpack-dev-serverwebpack 是通过webpack-dev-server(

  • 浅谈Webpack核心模块tapable解析

    本文介绍了Webpack核心模块tapable,分享给大家,具体如下: 前言 Webpack 是一个现代 JavaScript 应用程序的静态模块打包器,是对前端项目实现自动化和优化必不可少的工具,Webpack 的 loader (加载器)和 plugin (插件)是由 Webpack 开发者和社区开发者共同贡献的,而目前又没有比较系统的开发文档,想写加载器和插件必须要懂 Webpack 的原理,即看懂 Webpack 的源码, tapable 则是 Webpack 依赖的核心库,可以说不懂

  • 浅谈webpack构建工具配置和常用插件总结

    webpack构建工具已经火了好几年,也是当下狠火狠方便的构建工具,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学习.既然选择webpack就要跟着时代走,我们要追随大牛的步伐,大牛等等我. 一.webpack基础 在根目录使用npm init 命令创建package.json,创建过程中一路回车. 本地安装webpack命令:npm install webpack webpack-cli --save-dev 安装成功后写入package.js的devDependencies中,可以通过 npm node_modules

  • 浅谈webpack下的AOP式无侵入注入

    说起来, 面向切面编程(AOP)自从诞生之日起,一直都是计算机科学领域十分热门的话题,但是很奇怪的是,在前端圈子里,探讨AOP的文章似乎并不是多,而且多数拘泥在给出理论,然后实现个片段的定式)难免陷入了形而上学的尴尬境地,本文列举了两个生产环境的实际例子论述webpack和AOP预编译处理的结合,意在抛砖引玉.当然,笔者能力有限,如果有觉得不妥之处,还请大家积极的反馈出来, 共同进步哈. 重要的概念 AOP: 面向切面编程,通过预编译方式和运行期动态代理实现程序功能的统一维护的一种技术. Joi

  • 浅谈webpack打包之后的文件过大的解决方法

    以前一直使用 create-react-app 这个脚手架进行 react 开发,后面因为一些自定义的配置,转而使用 webpack 搭建一套自己的脚手架.但是在使用 webpack 打包之后发现,纳尼?怎么文件这么大??? 于是研究了一下如何处理 webpack 打包之后文件太大的情况,简单记录下来. 首先配置全局变量 首先,通过指定环境,告诉 webpack 我们当前处于 production 环境中,要按照 production 的方式去打包. //指定环境,将process.env.NO

  • 浅谈Webpack是如何打包CommonJS的

    目录 一.书写代码 二.使用webpack打包编译 三.解析 CommonJS 是 Node 中的一种模块化规范,其是一种运行在 Node 环境下的代码,这种代码是不能直接运行到浏览器环境中的.但是在日常使用 webpack 的项目中不用做额外的处理,我们也能使用 CommonJS 来书写代码,那么 webpack 在这背后做了什么呢? 我们这里不看编译时,只看运行时 一.书写代码 使用yarn init -y命令初始化一个package.json文件. 接着yarn add webpack安装

  • 浅谈Java自动装箱与拆箱及其陷阱

    在本文中,笔者向大家介绍下Java中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有趣的特性,就是自动装箱与拆箱,并从源码中解读自动装箱与拆箱的原理,同时这种特性也留有一个陷阱.开发者如果不注意,就会很容易跌入这个陷阱. 自动装箱(Autoboxing) 定义 大家在平时编写Java程序时,都常常以以下方式来定义一个Integer对象: Integer i=100; 从上面的代码中,大家可以得知,i为一个Integer类型的引用,100为Java中的基础数据类型(primitive data type).而这种直接将一个基

  • 浅谈webpack打包生成的bundle.js文件过大的问题

    问题 使用webpack进行打包时,发现bundle.js竟然有2M多. 解决办法 网上有去除插件.提取第三方库.压缩代码等方法. 还有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原因就是开了sourcemap 在生产环境中,应使用devtool: false 关闭sourcemap后bundle.js的大小从2.46M降到302k 以上这篇浅谈webpack打包生成的bundle.js文件过大的问题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彻底解决 webpa

  • 浅谈webpack打包过程中因为图片的路径导致的问题

    最近在制作一个自己的个人博客的时候遇到这么一个问题, 在CSS中使用了相对路径来充当背景图片, 如下所示: 然后将整个工程使用webpack打包之后, 在浏览器上运行却报错了, 报错如下: 也就是说, 打包之后这个图片文件找不到了, 那么原因出在哪里呢? 先来看一下我在webpack.config.js文件中的配置: 在这里其实我的loader并没有使用错误的, 图片对应的就是使用url-loader来处理. 那么再来看一下通过webpack打包之后的目录: 发现dist文件夹中出现了我们想要打

  • 浅谈opencv自动光学检测、目标分割和检测(连通区域和findContours)

    步骤如下: 1.图片灰化: 2.中值滤波 去噪 3.求图片的光影(自动光学检测) 4.除法去光影 5.阈值操作 6.实现了三种目标检测方法 主要分两种连通区域和findContours 过程遇到了错误主要是图片忘了灰化处理,随机颜色的问题.下面代码都已经进行了解决 这是findContours的效果 下面是连通区域的结果 #include <opencv2\core\utility.hpp> #include <opencv2\imgproc.hpp> #include <o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