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让Java开发踩坑的fail-fast是个什么鬼?(推荐)

我在《为什么阿里巴巴禁止在 foreach 循环里进行元素的 remove/add 操作》一文中曾经介绍过Java中的fail-fast机制,但是并没有深入介绍,本文,就来深入介绍一下fail-fast。

什么是fail-fast

首先我们看下维基百科中关于fail-fast的解释:

In systems design, a fail-fast system is one which immediately reports at its interface any condition that is likely to indicate a failure. Fail-fast systems are usually designed to stop normal operation rather than attempt to continue a possibly flawed process. Such designs often check the system's state at several points in an operation, so any failures can be detected ear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fail-fast module is detecting errors, then letting the next-highest level of the system handle them.

大概意思是:在系统设计中,快速失效系统一种可以立即报告任何可能表明故障的情况的系统。快速失效系统通常设计用于停止正常操作,而不是试图继续可能存在缺陷的过程。这种设计通常会在操作中的多个点检查系统的状态,因此可以及早检测到任何故障。快速失败模块的职责是检测错误,然后让系统的下一个最高级别处理错误。

其实,这是一种理念,说白了就是在做系统设计的时候先考虑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直接停止并上报。

举一个最简单的fail-fast的例子:

public int divide(int divisor,int dividend){
 if(dividend == 0){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dividend can't be null");
 }
 return divisor/dividend;
}

上面的代码是一个对两个整数做除法的方法,在divide方法中,我们对被除数做了个简单的检查,如果其值为0,那么就直接抛出一个异常,并明确提示异常原因。这其实就是fail-fast理念的实际应用。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预先识别出一些错误情况,一方面可以避免执行复杂的其他代码,另外一方面,这种异常情况被识别之后也可以针对性的做一些单独处理。

怎么样,现在你知道fail-fast了吧,其实他并不神秘,你日常的代码中可能经常会在使用的。

既然,fail-fast是一种比较好的机制,为什么文章标题说fail-fast会有坑呢?

原因是Java的集合类中运用了fail-fast机制进行设计,一旦使用不当,触发fail-fast机制设计的代码,就会发生非预期情况。

集合类中的fail-fast

我们通常说的Java中的fail-fast机制,默认指的是Java集合的一种错误检测机制。当多个线程对部分集合进行结构上的改变的操作时,有可能会产生fail-fast机制,这个时候就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后文用CME代替)。

CMException,当方法检测到对象的并发修改,但不允许这种修改时就抛出该异常。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代码中抛出了CMException,很多程序员就会很困惑,明明自己的代码并没有在多线程环境中执行,为什么会抛出这种并发有关的异常呢?这种情况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抛出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一下。

异常复现

在Java中, 如果在foreach 循环里对某些集合元素进行元素的 remove/add 操作的时候,就会触发fail-fast机制,进而抛出CMException。

如以下代码:

List<String> userNames = new ArrayList<String>() {{
 add("Hollis");
 add("hollis");
 add("HollisChuang");
 add("H");
}};

for (String userName : userNames) {
 if (userName.equals("Hollis")) {
  userNames.remove(userName);
 }
}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s);

以上代码,使用增强for循环遍历元素,并尝试删除其中的Hollis字符串元素。运行以上代码,会抛出以下异常: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util.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at java.util.ArrayList$Itr.checkForComodification(ArrayList.java:909)
at java.util.ArrayList$Itr.next(ArrayList.java:859)
at com.hollis.ForEach.main(ForEach.java:22)

同样的,读者可以尝试下在增强for循环中使用add方法添加元素,结果也会同样抛出该异常。

在深入原理之前,我们先尝试把foreach进行解语法糖,看一下foreach具体如何实现的。

我们使用jad工具,对编译后的class进行反编译,得到以下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ImmutableList初始化一个List
 List<String> userNames = new ArrayList<String>() {{
  add("Hollis");
  add("hollis");
  add("HollisChuang");
  add("H");
 }};

 Iterator iterator = userNames.iterator();
 do
 {
  if(!iterator.hasNext())
   break;
  String userName = (String)iterator.next();
  if(userName.equals("Hollis"))
   userNames.remove(userName);
 } while(true);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s);
}

可以发现,foreach其实是依赖了while循环和Iterator实现的。

异常原理

通过以上代码的异常堆栈,我们可以跟踪到真正抛出异常的代码是:

java.util.ArrayList$Itr.checkForComodification(ArrayList.java:909)

该方法是在iterator.next()方法中调用的。我们看下该方法的实现: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如上,在该方法中对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进行了比较,如果二者不想等,则抛出CMException。

那么,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值不想等的呢?

modCount是ArrayList中的一个成员变量。它表示该集合实际被修改的次数。

List<String> userNames = new ArrayList<String>() {{
 add("Hollis");
 add("hollis");
 add("HollisChuang");
 add("H");
}};

当使用以上代码初始化集合之后该变量就有了。初始值为0。

expectedModCount 是 ArrayList中的一个内部类——Itr中的成员变量。

Iterator iterator = userNames.iterator();

以上代码,即可得到一个 Itr类,该类实现了Iterator接口。

expectedModCount表示这个迭代器预期该集合被修改的次数。其值随着Itr被创建而初始化。只有通过迭代器对集合进行操作,该值才会改变。

那么,接着我们看下userNames.remove(userName);方法里面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导致expectedModCount和modCount的值不一样。

通过翻阅代码,我们也可以发现,remove方法核心逻辑如下:

private void fastRemove(int index) {
 modCount++;
 int numMoved = size - index - 1;
 if (numMoved > 0)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1, elementData, index,
       numMoved);
 elementData[--size] = null; // clear to let GC do its work
}

可以看到,它只修改了modCount,并没有对expectedModCount做任何操作。

简单画一张图描述下以上场景:

简单总结一下,之所以会抛出CMException异常,是因为我们的代码中使用了增强for循环,而在增强for循环中,集合遍历是通过iterator进行的,但是元素的add/remove却是直接使用的集合类自己的方法。这就导致iterator在遍历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个元素在自己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被删除/添加了,就会抛出一个异常,用来提示用户,可能发生了并发修改!

所以,在使用Java的集合类的时候,如果发生CMException,优先考虑fail-fast有关的情况,实际上这里并没有真的发生并发,只是Iterator使用了fail-fast的保护机制,只要他发现有某一次修改是未经过自己进行的,那么就会抛出异常。

关于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在《为什么阿里巴巴禁止在 foreach 循环里进行元素的 remove/add 操作》中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了。

fail-safe

为了避免触发fail-fast机制,导致异常,我们可以使用Java中提供的一些采用了fail-safe机制的集合类。

这样的集合容器在遍历时不是直接在集合内容上访问的,而是先复制原有集合内容,在拷贝的集合上进行遍历。

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的容器都是fail-safe的,可以在多线程下并发使用,并发修改。同时也可以在foreach中进行add/remove 。

我们拿CopyOnWriteArrayList这个fail-safe的集合类来简单分析一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userNames = new CopyOnWriteArrayList<String>() {{
  add("Hollis");
  add("hollis");
  add("HollisChuang");
  add("H");
 }};

 userNames.iterator();

 for (String userName : userNames) {
  if (userName.equals("Hollis")) {
   userNames.remove(userName);
  }
 }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s);
}

以上代码,使用CopyOnWriteArrayList代替了ArrayList,就不会发生异常。

fail-safe集合的所有对集合的修改都是先拷贝一份副本,然后在副本集合上进行的,并不是直接对原集合进行修改。并且这些修改方法,如add/remove都是通过加锁来控制并发的。

所以,CopyOnWriteArrayList中的迭代器在迭代的过程中不需要做fail-fast的并发检测。(因为fail-fast的主要目的就是识别并发,然后通过异常的方式通知用户)

但是,虽然基于拷贝内容的优点是避免了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但同样地,迭代器并不能访问到修改后的内容。如以下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userNames = new CopyOnWriteArrayList<String>() {{
  add("Hollis");
  add("hollis");
  add("HollisChuang");
  add("H");
 }};

 Iterator it = userNames.iterator();

 for (String userName : userNames) {
  if (userName.equals("Hollis")) {
   userNames.remove(userName);
  }
 }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s);

 while(it.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next());
 }
}

我们得到CopyOnWriteArrayList的Iterator之后,通过for循环直接删除原数组中的值,最后在结尾处输出Iterator,结果发现内容如下:

[hollis, HollisChuang, H]
Hollis
hollis
HollisChuang
H

迭代器遍历的是开始遍历那一刻拿到的集合拷贝,在遍历期间原集合发生的修改迭代器是不知道的。

Copy-On-Write

在了解了CopyOnWriteArrayList之后,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他的add/remove等方法都已经加锁了,还要copy一份再修改干嘛?多此一举?同样是线程安全的集合,这玩意和Vector有啥区别呢?

Copy-On-Write简称COW,是一种用于程序设计中的优化策略。其基本思路是,从一开始大家都在共享同一个内容,当某个人想要修改这个内容的时候,才会真正把内容Copy出去形成一个新的内容然后再改,这是一种延时懒惰策略。

CopyOnWrite容器即写时复制的容器。通俗的理解是当我们往一个容器添加元素的时候,不直接往当前容器添加,而是先将当前容器进行Copy,复制出一个新的容器,然后新的容器里添加元素,添加完元素之后,再将原容器的引用指向新的容器。

CopyOnWriteArrayList中add/remove等写方法是需要加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Copy出N个副本出来,导致并发写。

但是,CopyOnWriteArrayList中的读方法是没有加锁的。

public E get(int index) {
  return get(getArray(), index);
}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对CopyOnWrite容器进行并发的读,当然,这里读到的数据可能不是最新的。因为写时复制的思想是通过延时更新的策略来实现数据的最终一致性的,并非强一致性。

**所以CopyOnWrite容器是一种读写分离的思想,读和写不同的容器。**而Vector在读写的时候使用同一个容器,读写互斥,同时只能做一件事儿。

以上所述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Java fail-fast详解整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网站的支持!

(0)

相关推荐

  • 老生常谈java中的fail-fast机制

    在JDK的Collection中我们时常会看到类似于这样的话: 例如,ArrayList: 注意,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无法得到保证,因为一般来说,不可能对是否出现不同步并发修改做出任何硬性保证.快速失败迭代器会尽最大努力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因此,为提高这类迭代器的正确性而编写一个依赖于此异常的程序是错误的做法: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应该仅用于检测 bug. HashMap中: 注意,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不能得到保证,一般来说,存在非同步的并发修改时

  • 由ArrayList来深入理解Java中的fail-fast机制

    1. fail-fast简介 "快速失败"也就是fail-fast,它是Java集合的一种错误检测机制.某个线程在对collection进行迭代时,不允许其他线程对该collection进行结构上的修改. 例如:假设存在两个线程(线程1.线程2),线程1通过Iterator在遍历集合A中的元素,在某个时候线程2修改了集合A的结构(是结构上面的修改,而不是简单的修改集合元素的内容),那么这个时候程序就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从而产生f

  • 解析Java的迭代器中的fast-fail错误检测机制

    fail-fast 机制是java集合(Collection)中的一种错误机制.当多个线程对同一个集合的内容进行操作时,就可能会产生fail-fast事件.例如:当某一个线程A通过iterator去遍历某集合的过程中,若该集合的内容被其他线程所改变了:那么线程A访问集合时,就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产生fail-fast事件. fail-fast 机制是java集合(Collection)中的一种错误机制.当多个线程对同一个集合的内容进行操作时,

  • 一不小心就让Java开发踩坑的fail-fast是个什么鬼?(推荐)

    我在<为什么阿里巴巴禁止在 foreach 循环里进行元素的 remove/add 操作>一文中曾经介绍过Java中的fail-fast机制,但是并没有深入介绍,本文,就来深入介绍一下fail-fast. 什么是fail-fast 首先我们看下维基百科中关于fail-fast的解释: In systems design, a fail-fast system is one which immediately reports at its interface any condition that

  • 详解Vue微信公众号开发踩坑全记录

    本文介绍了Vue微信公众号开发踩坑全记录,分享给大家,也给自己留个笔记. 需求 微信授权登录(基于公众号的登录方案) 接入JS-SDK实现图片上传,分享等功能 现状及难点 采用的Vue框架,前后端分离模式(vue工程仅作为客户端),用户通过域名访问的是客户端,但是微信授权中涉及签名和token校验依赖服务端 JS-SDK需要向服务端获取签名,且获取签名中需要的参数包括所在页面的url,但由于单页应用的路由特殊,其中涉及到IOS和android微信客户端浏览器内核的差异性导致的兼容问题 解决方案

  • Java常见踩坑记录之异常处理

    目录 一.Java异常类层次结构 二.Throwable类常用方法 三.try-catch-finally 四.使用 try-with-resources 来代替try-catch-finally 五.自定义异常 总结 一.Java异常类层次结构 Java中,所有的异常都来源于java.lang包中的Throwable类,它有两个重要的子类,Exception(异常)和Error(错误). Exception :程序本身可以处理的异常,可以通过 catch 来进行捕获.Exception 又可以

  • Weex开发之WEEX-EROS开发踩坑(小结)

    随着Weex跨平台技术的持续火热,一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基于Weex的开源解决方案,Weex Eros就是这么一个面向前端Vue的开源APP解决方案. 目前,如果直接使用Weex框架开发应用会存在很多痛点,诸如初始化启动的环境问题.项目工程化问题.版本升级与版本兼容问题和不支持增量更新等,而Weex Eros等开源解决方案能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Weex Eros的定位不是组件库,而是基于Weex封装的面向前端Vue的一整套APP开源解决方案,它关心的是整个APP项目.在Weex的强大支持下

  • 小程序开发踩坑:页面窗口定位(相对于浏览器定位)(推荐)

    开发中我们要做一些类似遮罩层或者页面header固定而页面内容滚动的效果时,往往会使用到:position: fiexd;属性,但是往往会出现绑定在定位元素上的事件无法触发,原因出现在哪里? 经过摸索,终于找到答案:元素定位之后, z-index的值默认还是0,又因为定位而导致元素脱离了原来的文档流(page页面层),所以,定位元素相对于用户来说,虽然看得见,但是就像已经"不存在"一样,所以必须设置值:z-index至少大于等于1,将定位元素暴露给用户,这样才能触发绑定在元素之上的事件

  • Echarts在Taro微信小程序开发中的踩坑记录

    背景 近期笔者在使用Taro进行微信小程序开发,当引入Echarts图表库时,微信检测单包超限2M的一系列优化措施的踩坑记录,期望能指导读者少走一些弯路. 为什么选择Echarts? 微信小程序目录市面上使用最多的两款图表库,如下: echarts-for-weixin--echarts微信小程序版本 wx-charts--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图表库 对比两款图表库优缺点刚好相反. echarts-for-weixin:功能强大,但体积非常大 wx-charts:功能相对简单,但体积小 由于笔者对e

  • 微信小程序开发篇之踩坑记录

    最近参与开发了公司的第一款小程序,开发体验基本类似于基于webview的混合式开发,可以调用官方强大的api,但也有一些坑或者说不习惯的地方.这篇文章从实用性出发,记录了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 样式优先级混乱 在使用button组件时,发现在class中设置width不生效,下面贴上代码: .my-button{ width: 140rpx; height: 60rpx; line-height: 60rpx; padding: 0; } 经过微信调试工具排查后,发现user agent的

  • Java必踩的坑之方法中形参、实参传递

    首先亮明Java中方法参数传递的规则,这两点很重要: 如果实参是基本类型(包括包装类型)或者String,则实参不会变(传的是值): 如果实参是对象集合或者数组,则实参会改变(传的是引用). 上面这两条比较简单,笔者就不展开说了,这里只说一点,关于方法中引用的传递,很多人会踩坑,如下: 我们先以数组举例,如下代码,很简单的几行,大家猜一下会最终输出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呢? public class PassByValu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Java踩坑记录之Arrays.AsList

    前言 java.util.Arrays的asList方法可以方便的将数组转化为集合,我们平时开发在初始化ArrayList时使用的比较多,可以简化代码,但这个静态方法asList()有几个坑需要注意: 一. 如果对集合使用增加或删除元素的操作将会报错 如下代码: List list = Arrays.asList("a","b","c"); list.add("d"); 输出结果: Exception in thread &q

  • Java踩坑记录之BigDecimal类

    前言 在java.math包中提供了对大数字的操作类,用于进行高精确计算,如BigInteger,BigDecimal类.而平常我们开发中使用最多的float和double只能适用于一般的科学和工程计算,如果要在比较精确的计算方面如货币,那么使用float和double会相应的丢失精度,因此用于精密计算大数字的类BigDecimal就必不可少了.所以BigDecimal适合商业计算场景,用来对超过16位有效位的数进行精确的运算.但是BigDecimal的使用并不像float和double那样,使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