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设计模式原则之迪米特法则详解

定义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由来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

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自从我们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了软件编程的总的原则:低耦合,高内聚。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低耦合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怎么样编程才能做到低耦合呢?那正是迪米特法则要去完成的

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少知道原则,最早是在1987年由美国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Ian Holland提出。通俗的来讲,就是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被依赖的类来说,无论逻辑多么复杂,都尽量地的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的public方法,不对外泄漏任何信息。迪米特法则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其中,我们称出现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则不是直接的朋友。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作为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集团公司,下属单位有分公司和直属部门,现在要求打印出所有下属单位的员工ID。先来看一下违反迪米特法则的设计。

 //总公司员工
class Employee{
	private String id;
	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this.id = id;
	}
	public String getId(){
		return id;
	}
}

//分公司员工
class SubEmployee{
	private String id;
	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this.id = id;
	}
	public String getId(){
		return id;
	}
}

class SubCompanyManager{
	public List<SubEmployee> getAllEmployee(){
		List<Sub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SubEmployee>();
		for(int i=0; i<100; i++){
			SubEmployee emp = new SubEmployee();
			//为分公司人员按顺序分配一个ID
			emp.setId("分公司"+i);
			list.add(emp);
		}
		return list;
	}
}

class CompanyManager{

	public List<Employee> getAllEmployee(){
		List<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Employee>();
		for(int i=0; i<30; i++){
			Employee emp = new Employee();
			//为总公司人员按顺序分配一个ID
			emp.setId("总公司"+i);
			list.add(emp);
		}
		return list;
	}

	public void printAllEmployee(SubCompanyManager sub){
		List<SubEmployee> list1 = sub.getAllEmployee();
		for(SubEmployee e:list1){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List<Employee> list2 = this.getAllEmployee();
		for(Employee e:list2){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
}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ompanyManager e = new CompanyManager();
		e.printAllEmployee(new SubCompanyManager());
	}
}

现在这个设计的主要问题出在CompanyManager中,根据迪米特法则,只与直接的朋友发生通信,而SubEmployee类并不是CompanyManager类的直接朋友(以局部变量出现的耦合不属于直接朋友),从逻辑上讲总公司只与他的分公司耦合就行了,与分公司的员工并没有任何联系,这样设计显然是增加了不必要的耦合。按照迪米特法则,应该避免类中出现这样非直接朋友关系的耦合。修改后的代码如下:

class SubCompanyManager{
	public List<SubEmployee> getAllEmployee(){
		List<Sub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SubEmployee>();
		for(int i=0; i<100; i++){
			SubEmployee emp = new SubEmployee();
			//为分公司人员按顺序分配一个ID
			emp.setId("分公司"+i);
			list.add(emp);
		}
		return list;
	}
	public void printEmployee(){
		List<SubEmployee> list = this.getAllEmployee();
		for(SubEmployee e:list){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
}

class CompanyManager{
	public List<Employee> getAllEmployee(){
		List<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Employee>();
		for(int i=0; i<30; i++){
			Employee emp = new Employee();
			//为总公司人员按顺序分配一个ID
			emp.setId("总公司"+i);
			list.add(emp);
		}
		return list;
	}

	public void printAllEmployee(SubCompanyManager sub){
		sub.printEmployee();
		List<Employee> list2 = this.getAllEmployee();
		for(Employee e:list2){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
}

修改后,为分公司增加了打印人员ID的方法,总公司直接调用来打印,从而避免了与分公司的员工发生耦合。

迪米特法则的初衷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由于每个类都减少了不必要的依赖,因此的确可以降低耦合关系。但是凡事都有度,虽然可以避免与非直接的类通信,但是要通信,必然会通过一个“中介”来发生联系,例如本例中,总公司就是通过分公司这个“中介”来与分公司的员工发生联系的。过分的使用迪米特原则,会产生大量这样的中介和传递类,导致系统复杂度变大。所以在采用迪米特法则时要反复权衡,既做到结构清晰,又要高内聚低耦合。

到此这篇关于Java 设计模式原则之迪米特法则详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设计模式原则之迪米特法则内容请搜索我们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迪米特法则_动力节点Java学院整理

    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由来: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自从我们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了软件编程的总的原则:低耦合,高内聚.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低耦合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怎么样编程才能做到低耦合呢?那正是迪米特法则要去完成的. 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少知道原则,最早是在1987年由美国Northeastern Un

  • C++设计模式迪米特法则实例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又叫作最少知识原则(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 简写LKP),就是说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不和陌生人说话.英文简写为: LoD. 类的设计接口尽量封装完善,让外部直接调用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bstractBuilding { public: vi

  • Java的设计模式编程中迪米特法则的应用示例

    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了解最少 迪米特法则的核心观念就是类间解耦,弱耦合,只有弱耦合了以后,类的复用性才可以提高. 形象一点的比喻类似于:监狱内的犯人是不应该跟外面的人接触的,当然或许会有探亲的.这里的监狱就是类,里面的犯人就是类内部的信息,而监狱里的狱警就相当于迪米特法则的执行者 迪米特法则主张: (1)在类的划分上,应该创建有弱耦合的类: (2)在类的结构设计上,每一个类都应当尽量降低成员的访问权限: (3)在类的设计上,只要有可能,一个类应当设计成不变类: (4)在对其他类的引用上,

  • Java 设计模式原则之迪米特法则详解

    定义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由来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 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自从我们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了软件编程的总的原则:低耦合,高内聚.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低耦合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怎么样编程才能做到低耦合呢?那正是迪米特法则要去完成的. 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少知道原则,最早是在1987年由美国Northeastern Un

  • Java设计模式七大原则之迪米特法则详解

    目录 定义 案例 需求 方案一 方案二 对比分析 总结 定义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 LoD)是1987年秋天由lan holland在美国东北大学一个叫做迪米特的项 目设计提 出的,它要求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所以迪米特法则又叫做最少知识原则. 案例 需求 有一个公司,下属有各个部门,现要求打印出公司员工的ID和部门员工的ID 方案一 定义公司员工类 /** * 公司员工 * @author:liyajie * @createTime:2022/2/8 11:

  • 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原理案例详解

    目录 引言 责任链模式定义 类图 角色 核心 示例代码 1.对请求处理者的抽象 2.对请求处理者的抽象 3.责任链的创建 责任链实现请假案例 案例类图 可扩展性 纯与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纯的责任链模式 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主要优点 职责链模式的主要缺点 适用场景 模拟实现Tomcat中的过滤器机制 运行过程如下 分析Tomcat 过滤器中的责任链模式 引言 以请假流程为例,一般公司普通员工的请假流程简化如下: 普通员工发起一个请假申请,当请假天数小于3天时只需要得到主管批准即可:当请假天数

  • Java设计模式之建造者模式的示例详解

    目录 定义 案例 需求 方案一 方案二 对比分析 总结 建造者模式的优势: 注意点 定义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又叫生成器模式,是一种对象构建模式 它可以将复杂对象的建造过程抽象出来,使这个抽象过程的不同实现方法可以构造出不同表现的对象.建造者模式是一步一步创建一个复杂的对象,它允许用户只通过指定复杂对象的类型和内容就可 以构建它们,用户不需要知道内部的具体构建细节. 案例 需求 女生每天化妆,假如只需要做发型,香水,衣服,并要求按照发型——>香水——>衣服的顺序进行,

  • Java设计模式之桥接模式的示例详解

    目录 定义 案例 需求 方案一 方案二 对比分析 总结 定义 桥梁模式是对象的结构模式.又称为柄体(Handle and Body)模式或接口(Interface)模式.桥梁模式的用意是“将抽象化(Abstraction)与实现化(Implementation)脱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 案例 需求 通过企业微信和qq的方式给员工发送消息 方案一 定义发送消息的接口 /** * 发送消息的接口 * @author:liyajie * @createTime:2022/2/21 10:33

  • Java设计模式之组合模式的示例详解

    目录 定义 原理类图 案例 需求 方案 分析 总结 定义 组合模式,又叫部分整体模式,它创建了对象组的数据结构(将对象组合成树状结构,用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级关系)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访问具有一致性 原理类图 Component :这是组合模式中的抽象构件,他里面定义了所有类共有的默认行为,用来访问和管理Component的子部件,Component可以是抽象类,也可以是接口 leaf :在组合模式中表示叶子节点,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了,他是最末端存放数据的结构 Composite

  • java 设计模式之单例的实例详解

    java 设计模式之单例的实例详解 设计模式思想 什么是设计模式:我作为初学者,今天第一次正式学习设计模式,我觉得对与理解什么是设计模式很重要,那么什么是设计模式呢? 设计模式: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 设计模式:用于解决特定环境下.重复出现的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的理解是前人在软件设计的时候碰到了一类问题,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并且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的优点: 1.设计模式都是一些相对优秀的解决方案,很多问题都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学习设计模式,我们就不用自己从头来解决

  • java 设计模式(DAO)的实例详解

    java 设计模式(DAO)的实例详解 应用场景:在Java程序中,经常需要把数据持久化,也需要获取持久化的数据,但是在进行数据持久化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数据源不同.存储类型不同.供应商不同.访问方式不同等等),请问如何能以统一的接口进行数据持久化的操作? 其实这个我没学号(≧ ﹏ ≦).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产品面向的用户不是单一的,所以我们要兼容许多情况如前面提到的数据源不同.存储类型不同.供应商不同.访问方式不同等等. ★ 解决方案 DAO的理解: 1.DAO其实是利用组合工厂模式来解决问

  • Java设计模式之原型模式的示例详解

    目录 定义 案例 需求 方案一 方案二 对比分析 总结 定义 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即实现了一个原型接口,该接口用于创建当前对象的克隆,当直接创建对象的代价比较大时,则采用这种模式 案例 需求 张三要打印100000份照片 方案一 定义照片类 /** * 照片类 * @author:liyajie * @createTime:2022/2/15 11:47 * @version:1.0 */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publi

  • Java设计模式之享元模式示例详解

    目录 定义 原理类图 案例 需求 方案:享元模式 分析 总结 定义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也叫蝇量模式,运用共享技术,有效的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享元模式就是池技术的重要实现方式. 原理类图 Flyweight :抽象的享元角色,他是抽象的产品类,同时他会定义出对象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 ConcreteFlyweight :是具体的享元角色,具体的产品类,实现抽象角色,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 :不可共享的角色,这个角色也可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