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Go语言中Goroutine退出机制的原理及使用

目录
  • 退出方式
    • 进程/main函数退出
    • 通过channel退出
    • 通过context退出
    • 通过Panic退出
    • 等待自己退出
  • 阻止goroutine退出的方法
    • 通过sync.WaitGroup
    • 通过channel
    • 封装
  • 总结

goroutine是Go语言提供的语言级别的轻量级线程,在我们需要使用并发时,我们只需要通过 go 关键字来开启 goroutine 即可。作为Go语言中的最大特色之一,goroutine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被大量使用着,但是对于它的调度处理,尤其是goroutine的退出时机和方式,很多小伙伴都没有搞的很清楚。因为最近的项目中遇到了问题---需要防止goroutine还没执行完就直接退出,因此我仔细地调研了下goroutine的退出方式以及阻止goroutine退出的方法,希望能给到一些帮助。

goroutine的调度是由 Golang 运行时进行管理的。同一个程序中的所有 goroutine 共享同一个地址空间。goroutine设计的退出机制是由goroutine自己退出,不能在外部强制结束一个正在执行的goroutine(只有一种情况正在运行的goroutine会因为其他goroutine的结束被终止,就是main函数退出或程序停止执行)。下面我先介绍下几种退出方式:

退出方式

进程/main函数退出

kill进程/进程crash

当进程被强制退出,所有它占有的资源都会还给操作系统,而goroutine作为进程内的线程,资源被收回了,那么还未结束的goroutine也会直接退出

main函数结束

同理,当主函数结束,goroutine的资源也会被收回,直接退出。具体可参考下下面的demo,其中go routine里需要print出来的语句是永远也不会出现的。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routineTest() {

   time.Sleep(time.Second)

   fmt.Println("I'm alive")

}

func main(){

   fmt.Println("start test")

   go routineTest()

   fmt.Println("end test")

}

通过channel退出

Go实现了两种并发形式。第一种是大家普遍认知的:多线程共享内存。其实就是Java或者C++等语言中的多线程开发。另外一种是Go语言特有的,也是Go语言推荐的:CSP(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es)并发模型。CSP并发模型是在1970年左右提出的概念,属于比较新的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多线程通过共享内存来通信,CSP讲究的是“以通信的方式来共享内存”。

其核心思想为:

DO NOT COMMUNICATE BY SHARING MEMORY; INSTEAD, SHARE MEMORY BY COMMUNICATING.

“不要以共享内存的方式来通信,相反,要通过通信来共享内存。”

普通的线程并发模型,就是像Java、C++、或者Python,他们线程间通信都是通过共享内存的方式来进行的。非常典型的方式就是,在访问共享数据(例如数组、Map、或者某个结构体或对象)的时候,通过锁来访问,因此,在很多时候,衍生出一种方便操作的数据结构,叫做“线程安全的数据结构”。例如Java提供的包”java.util.concurrent”中的数据结构。Go中也实现了传统的线程并发模型。

Go的CSP并发模型,就是通过goroutine和channel来实现的。

因为不是本文重点,在此对channel不做过多介绍,只需要了解channel是goroutine之间的通信机制。 通俗的讲,就是各个goroutine之间通信的”管道“,有点类似于Linux中的管道。channel是go最推荐的goroutine间的通信方式,同时通过channel来通知goroutine退出也是最主要的goroutine退出方式。goroutine虽然不能强制结束另外一个goroutine,但是它可以通过channel通知另外一个goroutine你的表演该结束了。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cancelByChannel(quit <-chan time.Time) {

   for {

      select {

      case <-quit:

         fmt.Println("cancel goroutine by channel!")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I'm alive")

         time.Sleep(1 * time.Second)

      }

   }

}

func main() {

   quit := time.After(time.Second * 10)

   go cancelByChannel(quit)

   time.Sleep(15*time.Second)

   fmt.Println("I'm done")

}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用时间定义了一个channel,当10秒后,会给到goroutine一个退出信号,然后go routine就会退出。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在其他线程中通知另一个线程退出的功能。

通过context退出

通过channel通知goroutine退出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使用context。没错,就是我们在日常开发中接口通用的第一个参数context。它本质还是接收一个channel数据,只是是通过ctx.Done()获取。将上面的示例稍作修改即可。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time"

)

func cancelByContext(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select {

      case <- ctx.Done():

         fmt.Println("cancel goroutine by context!")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I'm alive")

         time.Sleep(1 * time.Second)

      }

   }

}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go cancelByContext(ctx)

   time.Sleep(10*time.Second)

   cancel()

   time.Sleep(5*time.Second)

}

上面的case中,通过context自带的WithCancel方法将cancel函数传递出来,然后手动调用cancel()函数给goroutine传递了ctx.Done()信号。context也提供了context.WithTimeout()和context.WithDeadline()方法来更方便的传递特定情况下的Done信号。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time"

)

func cancelByContext(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select {

      case <- ctx.Done():

         fmt.Println("cancel goroutine by context!")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I'm alive")

         time.Sleep(1 * time.Second)

      }

   }

}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Second*10)

   go cancelByContext(ctx)

   time.Sleep(15*time.Second)

}

上述case中使用了context.WithTimeout()来设置10秒后自动退出,使用context.WithDeadline()的功能基本一样。区别是context.WithDeadline()可以指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当然也可以使用time.Now().Add(time.Second*10)的方式来实现同context.WithTimeout()相同的功能。具体示例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time"

)

func cancelByContext(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select {

      case <- ctx.Done():

         fmt.Println("cancel goroutine by context!")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I'm alive")

         time.Sleep(1 * time.Second)

      }

   }

}

func main() {

   ctx, _ := context.WithDeadline(context.Background(), time.Now().Add(time.Second*10))

   go cancelByContext(ctx)

   time.Sleep(15*time.Second)

}

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上方两个case中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我将context传回的cancel()函数抛弃掉了,实际使用中通常会加上defer cancel()来保证goroutine被杀死。

附:Context 使用原则和技巧

  • 不要把Context放在结构体中,要以参数的方式传递,parent Context一般为Background
  • 应该要把Context作为第一个参数传递给入口请求和出口请求链路上的每一个函数,放在第一位,变量名建议都统一,如ctx。
  • 给一个函数方法传递Context的时候,不要传递nil,否则在tarce追踪的时候,就会断了连接
  • Context的Value相关方法应该传递必须的数据,不要什么数据都使用这个传递
  • Context是线程安全的,可以放心的在多个goroutine中传递
  • 可以把一个 Context 对象传递给任意个数的 gorotuine,对它执行 取消 操作时,所有 goroutine 都会接收到取消信号。

通过Panic退出

这是一种不推荐使用的方法!!!在此给出只是提出这种操作的可能性。实际场景中尤其是生产环境请慎用!!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time"

)

func cancelByPanic(ctx context.Context)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cancel goroutine by panic!")

      }

   }()

   for i:=0 ; i< 5 ;i++{

      fmt.Println("hello cancelByPanic")

      time.Sleep(1 * time.Second)

   }

   panic("panic")

}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Second*10)

   defer cancel()

   go cancelByPanic(ctx)

   time.Sleep(5*time.Second)

}

这里我们通过在defer函数中使用recover来捕获panic error并从panic中拿回控制权,确保程序不会再panic展开到goroutine调用栈顶部后崩溃。

等待自己退出

这是goroutine最常见的退出方式。我们通常都会等待goroutine执行完指定的任务之后自己退出。所以此处就不给示例了。

阻止goroutine退出的方法

了解到goroutine的退出方式后,我们已经可以解决一类问题。那就是当你需要手动控制某个goroutine结束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关于goroutine还有一类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当你的主进程结束时,应该如何等待goroutine全部执行完毕后再使主进程退出。

阻止程序退出的方法一种有两种:

通过sync.WaitGroup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arr := [3]string{"a", "b", "c"}

   for _, v := range arr {

      go func(s string) {

         fmt.Println(s)

      }(v)

   }

   fmt.Println("End")

}

以上方的case为例,可见我们在什么都不加的时候,不会等待go func执行完主程序就会退出。因此下面给出使用WaitGroup的方法。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

func main() {

    var wg sync.WaitGroup // 定义 WaitGroup

    arr := [3]string{"a", "b", "c"}

    for _, v := range arr {

        wg.Add(1) // 增加一个 wait 任务

        go func(s string) {

            defer wg.Done() // 函数结束时,通知此 wait 任务已经完成

            fmt.Println(s)

        }(v)

    }

    // 等待所有任务完成

    wg.Wait()

}

WaitGroup可以理解为一个goroutine管理者。他需要知道有多少个goroutine在给他干活,并且在干完的时候需要通知他干完了,否则他就会一直等,直到所有的小弟的活都干完为止。我们加上WaitGroup之后,程序会进行等待,直到它收到足够数量的Done()信号为止。

WaitGroup可被调用的方法只有三个:Add() 、Done()、Wait()。通过这三个方法即可实现上述的功能,下面我们把源码贴出。

func (wg *WaitGroup) Add(delta int) {

        statep := wg.state()

        state := atomic.AddUint64(statep, uint64(delta)<<32)

        v := int32(state >> 32) // 计数器

        w := uint32(state)      // 等待者个数。这里用uint32,会直接截断了高位32位,留下低32位

        if v < 0 {

                // Done的执行次数超出Add的数量

                panic("sync: negative WaitGroup counter")

        }

        if w != 0 && delta > 0 && v == int32(delta) {

                // 最开始时,Wait不能在Add之前被执行

                panic("sync: WaitGroup misuse: Add called concurrently with Wait")

        }

        if v > 0 || w == 0 {

                // 计数器不为零,还有没Done的。return

    // 没有等待者。return

                return

        }

        // 所有goroutine都完成任务了,但有goroutine执行了Wait后被阻塞,需要唤醒它

        if *statep != state {

                // 已经到了唤醒阶段了,就不能同时并发Add了

                panic("sync: WaitGroup misuse: Add called concurrently with Wait")

        }

  // 清零之后,就可以继续Add和Done了

        *statep = 0

        for ; w != 0; w-- {

    // 唤醒

                runtime_Semrelease(&wg.sema, false)

        }

}

func (wg *WaitGroup) Done() {

        wg.Add(-1)

}

func (wg *WaitGroup) Wait() {

        statep := wg.state()

        for {

                state := atomic.LoadUint64(statep)

                v := int32(state >> 32) // 计数器

                w := uint32(state)      // 等待者个数

                if v == 0 {

                        // 如果声明变量后,直接执行Wait也不会有问题

                        // 下面CAS操作失败,重试,但刚好发现计数器变成零了,安全退出

                        return

                }

                if atomic.CompareAndSwapUint64(statep, state, state+1) {

                        if race.Enabled && w == 0 {

                                race.Write(unsafe.Pointer(&wg.sema))

                        }

                        // 挂起当前的g

                        runtime_Semacquire(&wg.sema)

                        // 被唤醒后,计数器不应该大于0

                        // 大于0意味着Add的数量被Done完后,又开始了新一波Add

                        if *statep != 0 {

                                panic("sync: WaitGroup is reused before previous Wait has returned")

                        }

                        return

                }

        }

}

通过看源码,我们可以知道,有些使用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1.wg.Done()函数实际上实现的是wg.Add(-1),因此直接使用wg.Add(-1)是会造成同样的结果的。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避免误操作,使得监听的goroutine数量出现误差。

2.wg.Add()函数可以一次性加n。但是实际使用时通常都设为1。但是wg本身的counter不能设为负数。假设你在没有Add到10以前,一次性wg.Add(-10),会出现panic !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

func main() {

   var wg sync.WaitGroup // 定义 WaitGroup

   arr := [3]string{"a", "b", "c"}

   for _, v := range arr {

      wg.Add(1) // 增加一个 wait 任务

      go func(s string) {

         defer wg.Done() // 函数结束时,通知此 wait 任务已经完成

         fmt.Println(s)

      }(v)

   }

   wg.Add(-10)

   // 等待所有任务完成

   wg.Wait()

}

panic: sync: negative WaitGroup counter

3.如果你的程序写的有问题,出现了始终等待的waitgroup会造成死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

func main() {

   var wg sync.WaitGroup // 定义 WaitGroup

   arr := [3]string{"a", "b", "c"}

   for _, v := range arr {

      wg.Add(1) // 增加一个 wait 任务

      go func(s string) {

         defer wg.Done() // 函数结束时,通知此 wait 任务已经完成

         fmt.Println(s)

      }(v)

   }

   wg.Add(1)

   // 等待所有任务完成

   wg.Wait()

}

fatal error: all goroutines are asleep - deadlock!

通过channel

第二种方法即是通过channel。具体写法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arr := [3]string{"a", "b", "c"}

    ch := make(chan struct{}, len(arr))

    for _, v := range arr {

        go func(s string) {

            fmt.Println(s)

            ch <- struct{}{}

        }(v)

    }

    for i := 0; i < len(arr); i ++ {

        <-ch

    }

}

需要注意的是,channel同样会导致死锁。如下方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arr := [3]string{"a", "b", "c"}

   ch := make(chan struct{}, len(arr))

   for _, v := range arr {

      go func(s string) {

         fmt.Println(s)

         ch <- struct{}{}

      }(v)

   }

   for i := 0; i < len(arr); i++ {

      <-ch

   }

   <-ch

}

fatal error: all goroutines are asleep - deadlock!

封装

利用go routine的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将waitGroup等方式封装起来,保证go routine在主进程结束时会继续执行完。封装dem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

type WaitGroupWrapper struct {

   sync.WaitGroup

}

func (wg *WaitGroupWrapper) Wrap(f func(args ...interface{}), args ...interface{}) {

   wg.Add(1)

   go func() {

      f(args...)

      wg.Done()

   }()

}

func printArray(args ...interface{}){

   fmt.Println(args)

}

func main() {

   var w WaitGroupWrapper // 定义 WaitGroup

   arr := [3]string{"a", "b", "c"}

   for _, v := range arr {

      w.Wrap(printArray,v)

   }

   w.Wait()

}

还可以加上更高端一点的功能,增加时间、事件双控制的wrapper。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ime"

)

type WaitGroupWrapper struct {

   sync.WaitGroup

}

func (wg *WaitGroupWrapper) Wrap(f func(args ...interface{}), args ...interface{}) {

   wg.Add(1)

   go func() {

      f(args...)

      wg.Done()

   }()

}

func (w *WaitGroupWrapper) WaitWithTimeout(d time.Duration) bool {

   ch := make(chan struct{})

   t := time.NewTimer(d)

   defer t.Stop()

   go func() {

      w.Wait()

      ch <- struct{}{}

   }()

   select {

   case <-ch:

      fmt.Println("job is done!")

      return true

   case <-t.C:

      fmt.Println("time is out!")

      return false

   }

}
func printArray(args ...interface{}){

   time.Sleep(3*time.Second) //3秒后会触发time is out分支

   //如果改为time.Sleep(time.Second)即会触发job is done分支

   fmt.Println(args)

}

func main() {

   var w WaitGroupWrapper // 定义 WaitGroup

   arr := [3]string{"a", "b", "c"}

   for _, v := range arr {

      w.Wrap(printArray,v)

   }

   w.WaitWithTimeout(2*time.Second)

}

总结

在本篇文章中,先介绍了goroutine的所有的退出方式,包括:

1)进程/main函数退出;

2)通过channel退出;

3)通过context退出;

4)通过panic退出;

5)等待自己退出。

又总结了阻止goroutine退出的方法:

1)通过sync.WaitGroup ;

2)通过channel。

最后给出了封装好带有阻止goroutine退出功能的wrapper demo。

以上就是详解Go语言中Goroutine退出机制的原理及使用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Go语言 Goroutine退出机制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

  • golang 阻止主goroutine退出的操作

    1:for //使用无线循环 for{ } 如果想退出 for { reutrn } 例如:启动三个 goroutine 等待三个 goroutine 执行结束一下 退出主 goroutine var c bool = false var nums int = 0 for i := 0; i < 3; i++ { go func() { fmt.Println("begin------------end") time.Sleep(10 * time.Second) nums++

  • GoLang使goroutine停止的五种方法实例

    目录 1.goroutine停止介绍 2.goroutine停止的5种方法 2.1使用for-range 2.2使用for-select(向退出通道发出退出信号) 2.3使用for-select(关闭退出通道) 2.4使用for-select(关闭多个channel) 2.5使用context包 总结 GoLang之使goroutine停止的5种方法 1.goroutine停止介绍 goroutine是Go语言实现并发编程的利器,简单的一个指令go function就能启动一个goroutine

  • Go语言之Goroutine与信道异常处理

    目录 一.Goroutine 1.启动一个 Goroutine 2.Go 语言的GMP模型 二.信道 1.死锁 2.单向信道 3.for 循环信道 4.缓冲信道 5.WaitGroup 6.Select 7.Mutex 三.异常处理 一.Goroutine Go 协程可以看做成一个轻量级的线程,Go 协程相比于线程的优势: Goroutine 的成本更低大小只有 2 kb 左右,线程有几个兆. Goroutine 会复用线程,比如说:我有 100 个协程,但是都是共用的的 3 个线程. Goro

  • Go并发编程之goroutine使用正确方法

    目录 1. 对创建的gorouting负载 1.1 不要创建一个你不知道何时退出的 goroutine 1.2 不要帮别人做选择 1.3 不要作为一个旁观者 1.4 不要创建不知道什么时候退出的 goroutine 1.5 不要创建都无法退出的 goroutine 1.6 确保创建出的goroutine工作已经完成 2. 总结 3. 参考 并发(concurrency): 指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条指令执行,但多个进程指令被快速的轮换执行,使得在宏观上具有多个进程同时执行的效果,但在微观上并不是同时

  • Go语言中的并发goroutine底层原理

    目录 一.基本概念 ①并发.并行区分 ②从用户态线程,内核态线程阐述go与java并发的优劣 ②高并发为什么是Go语言强项? ③Go语言实现高并发底层GMP模型原理解析 二.上代码学会Go语言并发 ①.开启一个简单的线程 ②.动态的关闭线程 一.基本概念 ①并发.并行区分 1.概念 并发:同一时间段内一个对象执行多个任务,充分利用时间 并行:同一时刻,多个对象执行多个任务 2.图解 类似于超市柜台结账,并行是多个柜台结多个队列,在计算机中是多核cpu处理多个go语言开启的线程,并发是一个柜台结账

  • 详解Go语言中Goroutine退出机制的原理及使用

    目录 退出方式 进程/main函数退出 通过channel退出 通过context退出 通过Panic退出 等待自己退出 阻止goroutine退出的方法 通过sync.WaitGroup 通过channel 封装 总结 goroutine是Go语言提供的语言级别的轻量级线程,在我们需要使用并发时,我们只需要通过 go 关键字来开启 goroutine 即可.作为Go语言中的最大特色之一,goroutine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被大量使用着,但是对于它的调度处理,尤其是goroutine的退出时机和

  • 详解C语言中return与exit的区别

    详解C语言中return与exit的区别 1,exit用于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随时结束程序,exit的参数是返回给OS的.main函数结束时也会隐式地调用exit函数.exit函数运行时首先会执行由atexit()函数登记的函数,然后会做一些自身的清理工作,同时刷新所有输出流.关闭所有打开的流并且关闭通过标准I/O函数tmpfile()创建的临时文件.exit是结束一个进程,它将删除进程使用的内存空间,同时把错误信息返回父进程,而return是返回函数值并退出函数 2,return是语言级别的,它

  • 详解 Go 语言中 Map 类型和 Slice 类型的传递

    Map 类型 先看例子 m1: func main() { m := make(map[int]int) mdMap(m) fmt.Println(m) } func mdMap(m map[int]int) { m[1] = 100 m[2] = 200 } 结果是 map[2:200 1:100] 我们再修改如下 m2: func main() { var m map[int]int mdMap(m) fmt.Println(m) } func mdMap(m map[int]int) {

  • 详解C语言中Char型指针数组与字符数组的区别

    详解C语言中Char型指针数组与字符数组的区别 1.char 类型的指针数组:每个元素都指向一个字符串,指向可以改变 char *name[3] = { "abc", "def", "gbk" }; for(int i = 0 ; i < strlen(name); i ++){ printf("%s\n", *(name+i)); //printf("%s\n", name[i]); } //指向改

  • 详解Go语言中for range的"坑"

    前言 Go 中的for range组合可以和方便的实现对一个数组或切片进行遍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for range时很可能就会被"坑",下面用一段代码来模拟下: func main() { arr1 := []int{1, 2, 3} arr2 := make([]*int, len(arr1)) for i, v := range arr1 { arr2[i] = &v } for _, v := range arr2 { fmt.Println(*v) } } 代码解析

  • 详解Golang语言中的interface

    interface是一组method签名的组合,interface可以被任意对象实现,一个对象也可以实现多个interface.任意类型都实现了空interface(也就是包含0个method的interface),空interface可以存储任意类型的值.interface定义了一组方法,如果某个对象实现了某个接口的所有方法,则此对象就实现了此接口. go version go1.12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 定义struct type Hu

  • 详解go语言中type关键词的几种使用

    type是go语法里的重要而且常用的关键字,type绝不只是对应于C/C++中的typedef.搞清楚type的使用,就容易理解go语言中的核心概念struct.interface.函数等的使用.以下我用例子代码总结描述,请特别留意代码中的注释. 1.定义结构体 //结构体定义 type person struct { name string //注意后面不能有逗号 age int } func main() { //结构体初始化 p := person{ name: "taozs",

  • 详解R语言中的PCA分析与可视化

    1. 常用术语 (1)标准化(Scale) 如果不对数据进行scale处理,本身数值大的基因对主成分的贡献会大.如果关注的是变量的相对大小对样品分类的贡献,则应SCALE,以防数值高的变量导入的大方差引入的偏见.但是定标(scale)可能会有一些负面效果,因为定标后变量之间的权重就是变得相同.如果我们的变量中有噪音的话,我们就在无形中把噪音和信息的权重变得相同,但PCA本身无法区分信号和噪音.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就不必做定标. (2)特征值 (eigen value)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均为矩阵分

  • 详解C++语言中std::array的神奇用法

    概述 std::array是在C++11标准中增加的STL容器,它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与原生数组类似的功能与性能.也正因此,使得std::array有很多与其他容器不同的特殊之处,比如:std::array的元素是直接存放在实例内部,而不是在堆上分配空间:std::array的大小必须在编译期确定:std::array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和赋值操作符都是编译器隐式声明的--这让很多用惯了std::vector这类容器的程序员不习惯,觉得std::array不好用.但实际上,std::array的威力

  • 详解C语言中return返回函数局部变量的问题

    目录 return返回栈区局部变量的指针 return返回栈区局部的临时变量 return只读数据段和static数据 在计算机中,释放空间并不需要将空间中的内容全部置成0或者1,而是只要设置这一块空间的数据无效即可.比如在下载文件时需要花很长时间,但是删除文件却只要几秒钟,这是因为操作系统只是把文件标识(文件头链接)删掉了,文件原文还保留着,我们没了文件标识就找不到这个文件了.所以删除后的文件,还可以用特殊的办法被找回来. 这也就意味着,当函数结束调用的时候,函数中的局部变量实际上还是在的,只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