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 diff算法源码解析

React中Diff算法又称为调和算法,对应函数名为reconcileChildren,它的主要作用是标记更新过程中那些元素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新增、移动、删除。过程发生在beginWork阶段,只有非初次渲染才会Diff。

以前看过一些文章将Diff算法表述为两颗Fiber树的比较,这是不正确的,实际的Diff过程是一组现有的Fiber节点和新的由JSX生成的ReactElement的比较,然后生成新的Fiber节点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会尝试复用现有Fiber节点。

节点Diff又分为两种:

  1. 单节点Diff —— ElementPortalstringnumber
  2. 多节点Diff —— ArrayIterator

以下React版本为17.0.1,代码文件为ReactChildFiber.old.js

单节点Diff

单节点Diff比较简单,只有key相同并且type相同的情况才会尝试复用节点,否则会返回新的节点。

单节点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去赋值key,所以它们默认为null,也是相同的。

reconcileSingleElement

  // 单节点比较
  function reconcileSingleElement(
    returnFiber: Fiber,
    currentFirstChild: Fiber | null,
    element: ReactElement,
    lanes: Lanes,
  ): Fiber {
    // 当前新的reactElement的key
    const key = element.key;
    // 当前的child fiber节点
    let child = currentFirstChild;
    while (child !== null) {
      // key相同的情况才diff
      if (child.key === key) {
        switch (child.tag) {
          // ...
          default: {
            // 当前fiber和reactElement的type相同时
            if (child.elementType === element.type) {
              // 删除同级的其他节点
              deleteRemainingChildren(returnFiber, child.sibling);
              // 复用当前child fiber
              const existing = useFiber(child, element.props);
              existing.ref = coerceRef(returnFiber, child, element);
              existing.return = returnFiber;
              // 返回可复用的child fiber
              return existing;
            }
            break;
          }
        }
        // 不匹配删除节点
        deleteRemainingChildren(returnFiber, child);
        break;
      } else {
        // key不同直接删除节点
        deleteChild(returnFiber, child);
      }
      child = child.sibling;
    }

    // 新的Fiber节点
    const created = createFiberFromElement(element, returnFiber.mode, lanes);
    created.ref = coerceRef(returnFiber, currentFirstChild, element);
    created.return = returnFiber;
    return created;
  }

多节点Diff

源码中将多节点分为了数组节点和可迭代节点。

if (isArray(newChild)) {
  return reconcileChildrenArray(
    returnFiber,
    currentFirstChild,
    newChild,
    lanes,
  );
}

if (getIteratorFn(newChild)) {
  return reconcileChildrenIterator(
    returnFiber,
    currentFirstChild,
    newChild,
    lanes,
  );
}

对应的Diff函数分别是reconcileChildrenArrayreconcileChildrenIterator。它们的核心Diff逻辑是相同的,所以只分析数组节点的Diff —— reconcileChildrenArray函数。

这一段的代码比较长,但逻辑很清晰,从分割线分为两轮遍历。

  • 第一轮遍历的是顺序相同且key也相同的节点,这些节点需要做更新操作。
  • 第二轮遍历的是顺序不同,可能key也不同的节点,这些节点需要做新增、移动或删除操作。

第一轮遍历只针对key和顺序都相同的情况,这些key对应的节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只需要做更新操作,一旦遍历遇到key不同的情况就需要跳出循环。

// 旧节点
<li key="0"/>
<li key="1"/>
<li key="2"/>
// 新节点
<li key="0"/>
<li key="1"/>
<li key="5"/>

// key="5"不同,跳出遍历
// 第一轮遍历的节点
<li key="0"/>
<li key="1"/>
// <li key="2"/>和<li key="5"/>留在第二轮遍历比较。

在第一轮遍历完后也分为两种情况。

  1. 新节点数量少于旧节点数量,这时候需要把多余的旧节点标记为删除。
  2. 新节点数量大于旧节点数量,这时候需要把多余的新节点标记为新增。

第二轮遍历针对key不同或顺序不同的情况,可能情况如下:

// 旧节点
<li key="0"/>
<li key="1"/>
<li key="2"/>
// 新节点
<li key="0"/>
<li key="2"/>
<li key="1"/>

// 第二轮遍历对比<li key="2"/>、<li key="1"/>这两个节点

第二轮的遍历会稍微复杂一点,后文在细讲。

详细的代码如下。

reconcileChildrenArray

  function reconcileChildrenArray(
    returnFiber: Fiber,
    currentFirstChild: Fiber | null,
    newChildren: Array<*>,
    lanes: Lanes,
  ): Fiber | null {
    // 函数返回的Fiber节点
    let resultingFirstChild: Fiber | null = null;
    let previousNewFiber: Fiber | null = null;

    // oldFiber为链表
    let oldFiber = currentFirstChild;
    // 用来判断节点是否移动
    let lastPlacedIndex = 0;
    let newIdx = 0;
    let nextOldFiber = null;
    // 第一轮遍历,只遍历key相同的节点
    for (; oldFiber !== null && newIdx < newChildren.length; newIdx++) {
      if (oldFiber.index > newIdx) {
        nextOldFiber = oldFiber;
        oldFiber = null;
      } else {
        // 每次循环旧的fiber节点都会指向兄弟元素也就是下次循环的fiber节点
        nextOldFiber = oldFiber.sibling;
      }
      // key相同返回fiber节点,key不同返回null
      // 如果type相同复用节点,不同返回新节点
      const newFiber = updateSlot(
        returnFiber,
        oldFiber,
        newChildren[newIdx],
        lanes,
      );
      // newFiber为null表示key不同,跳出循环
      if (newFiber === null) {
        if (oldFiber === null) {
          oldFiber = nextOldFiber;
        }
        break;
      }
      // newFiber.alternate为null就是新节点,说明type不同创建了新fiber节点
      if (oldFiber && newFiber.alternate === null) {
        // 需要把oldFiber标记删除
        deleteChild(returnFiber, oldFiber);
      }
      // 放置节点,更新lastPlacedIndex
      lastPlacedIndex = placeChild(newFiber, lastPlacedIndex, newIdx);
      // 组成新fiber节点链
      if (previousNewFiber === null) {
        resultingFirstChild = newFiber;
      } else {
        previousNewFiber.sibling = newFiber;
      }
      previousNewFiber = newFiber;
      oldFiber = nextOldFiber;
    }

    /*
    第一轮遍历完后新节点数量少于旧节点数量
    newChildren已经遍历完,删除掉剩下的fiber节点,可能情况如下 ⬇️
    以前
    <li key="0"/>
    <li key="1"/>
    <li key="2"/>
    新的
    <li key="0"/>
    <li key="1"/>
    就会把<li key="2"/>删除
     */
    if (newIdx === newChildren.length) {
      deleteRemainingChildren(returnFiber, oldFiber);
      return resultingFirstChild;
    }

    /*
    第一轮遍历完新节点数量大于旧节点数量
    oldFiber已经遍历完,可能情况如下 ⬇️
    以前
    <li key="0"/>
    <li key="1"/>
    新的
    <li key="0"/>
    <li key="1"/>
    <li key="2"/>
    就会添加新的<li key="2"/>,这一段是新节点的插入逻辑
     */
    if (oldFiber === null) {
      for (; newIdx < newChildren.length; newIdx++) {
        const newFiber = createChild(returnFiber, newChildren[newIdx], lanes);
        if (newFiber === null) {
          continue;
        }
        lastPlacedIndex = placeChild(newFiber, lastPlacedIndex, newIdx);
        // 组成新fiber节点链
        if (previousNewFiber === null) {
          resultingFirstChild = newFiber;
        } else {
          previousNewFiber.sibling = newFiber;
        }
        previousNewFiber = newFiber;
      }
      return resultingFirstChild;
    }

    // ---------------------------------------------------------------------

    // 用剩余的oldFiber创建一个key->fiber节点的Map,方便用key来获取对应的旧fiber节点
    const existingChildren = mapRemainingChildren(returnFiber, oldFiber);

    // 第二轮遍历,继续遍历剩余的节点,这些节点可能是需要移动或者删除的
    for (; newIdx < newChildren.length; newIdx++) {
      // 从map中获取对应对应key的旧节点,返回更新后的新节点
      const newFiber = updateFromMap(
        existingChildren,
        returnFiber,
        newIdx,
        newChildren[newIdx],
        lanes,
      );
      if (newFiber !== null) {
        // 复用的新节点,从map里删除老的节点,对应的情况可能是位置的改变
        if (newFiber.alternate !== null) {
          // 复用的节点要移除map,因为map里剩余的节点都会被标记Deletion删除
          existingChildren.delete(
            newFiber.key === null ? newIdx : newFiber.key,
          );
        }
        // 放置节点同时节点判断是否移动
        lastPlacedIndex = placeChild(newFiber, lastPlacedIndex, newIdx);
        if (previousNewFiber === null) {
          resultingFirstChild = newFiber;
        } else {
          previousNewFiber.sibling = newFiber;
        }
        previousNewFiber = newFiber;
      }
    }

    // 删除剩下的无用节点
    existingChildren.forEach(child => deleteChild(returnFiber, child));

    return resultingFirstChild;
  }

第一轮遍历比较好理解,这里再细分析一下第二轮遍历,因为第二轮会出现复用是否需要移动的问题。

第二轮遍历首先遍历剩余的oldFiber,组成一个key -> 旧fiber节点的Map,这用可以通过key来快速的获取旧节点。

接下来的遍历依然是使用的新节点为遍历对象,每次遍历使用新节点的key从Map中取出旧节点来对比是否能复用,对应的函数为updateFromMap

如果节点存在alternate属性,则是复用的节点,这时候需要将它从existingChildren里移除,后续会把第二轮遍历完后依然存在在existingChildren里的节点标记为删除。

如何判断节点移动了?

这里存在一个变量lastPlacedIndex用来判断节点是否移动,每次将节点添加到新的Fiber链表中,都会更新这个值。

当复用的节点oldIndex小于lastPlacedIndex时,则为移动,如果不需要移动,则会将lastPlacedIndex更新为较大的oldIndex,下一个节点会以新值判断,代码如下:

function placeChild(
  newFiber: Fiber,
  lastPlacedIndex: number,
  newIndex: number,
): number {
  newFiber.index = newIndex;
  const current = newFiber.alternate;
  if (current !== null) {
    const oldIndex = current.index;
    if (oldIndex < lastPlacedIndex) {
 			// 节点移动
      newFiber.flags = Placement;
      return lastPlacedIndex;
    } else {
      // 节点位置无变化
      return oldIndex;
    }
  } else {
    // 插入的新节点
    newFiber.flags = Placement;
    return lastPlacedIndex;
  }
}

举个例子:

// 旧
abcd
// 新
acbd

abcd均为key值。

第一轮遍历后剩下的需要对比节点:

// 旧
bcd
// 新
cbd

a节点在第一轮已经复用,并且调用过placeChild,这时lastPlacedIndex值为0。

进入第二轮遍历,依然是以新节点为遍历对象。

c => 在旧节点中存在,可复用,它的index在旧节点中为2,2 > lastPlacedIndex(0),不需要移动,将lastPlacedIndex赋值为2。
b => 在旧节点中存在,可复用,它的index在旧节点中为1,1 < lastPlacedIndex(2),需要移动,标记Placement。
d => 在旧节点中存在,可复用,它的index在旧节点中为3,3 > lastPlacedIndex(2),不需要移动。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React中将右侧不需要移动的节点作为参照,将需要移动的节点都是统一从左向右移动的。

在后续Layout阶段会将这里标记了Placement的节点做insertBefore操作。

总结

React中的Diff算法核心代码不算很长,但是却引入key巧妙的将复杂度由O(n3 )变为了O(n)。

码农内卷太严重,所以不得不学习源码了。

以上就是react diff算法源码解析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react diff算法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

  • 浅谈从React渲染流程分析Diff算法

    React中最神奇的部分莫过于虚拟DOM,以及其高效的Diff算法.这让我们可以无需担心性能问题而"毫无顾忌"的随时"刷新"整个页面,由虚拟DOM来确保只对界面上真正变化的部分进行实际的DOM操作.React在这一部分已经做到足够透明,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基本无需关心虚拟DOM是如何运作的.然而,理解其运行机制不仅有助于更好的理解React组件的生命周期,而且对于进一步优化React程序也会有很大帮助. 1.什么是虚拟DOM 在React中,render执行的结果得到的

  • react中的虚拟dom和diff算法详解

    虚拟DOM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知道虚拟dom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的,他解决我们平时频繁的直接操作DOM效率低下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我们直接操作DOM效率会低下呢? 比如我们创建一个div,我们可以在控制台查看一下这个div上自带或者继承了很多属性,尤其是我们使用js操作DOM的时候,我们的DOM本身就很复杂,js的操作也会占用很多时间,但是我们控制不了DOM元素本身,因此虚拟DOM解决的是js操作DOM这一层面,其实解决的是减少了操作dom的次数 简单实现虚拟DOM 虚拟DOM,见名知意,就是假

  • React Diff原理深入分析

    在了解Diff前,先看下React的虚拟DOM的结构 这是html结构 <div id="father"> <p class="child">I am child p</p> <div class="child">I am child div</div> </div> 这是React渲染html时的js代码   自己可以在babel上试试 React.createElemen

  • React diff算法的实现示例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实现了React的组件功能,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已经实现了React的核心功能了. 但是我们的实现方式有很大的问题:每次更新都重新渲染整个应用或者整个组件,DOM操作十分昂贵,这样性能损耗非常大. 为了减少DOM更新,我们需要找渲染前后真正变化的部分,只更新这一部分DOM.而对比变化,找出需要更新部分的算法我们称之为diff算法. 对比策略 在前面两篇文章后,我们实现了一个render方法,它能将虚拟DOM渲染成真正的DOM,我们现在就需要改进它,让它不要再傻乎乎地重新渲

  • 详解react应用中的DOM DIFF算法

    前言 对我们搞前端的来说,目前最流行的两大前端框架毫无疑问当属React和Vue,对于这两大框架,想必大家也是再熟悉不过了.然而,这两大框架无一例外的全部放弃使用传统的DOM技术,却采用了以JS为基础的Virtual DOM技术,也可称作虚拟DOM.所以,到底什么是Virtual DOM?两大热门框架全部使用Virtual DOM的原因又是什么?接下来让我这个搞前端的人来好好地为您讲解一下DOM DIFF算法的牛逼之处. 什么是Virtual DOM? 如字面意思所说,Virtual DOM即

  • react diff算法源码解析

    React中Diff算法又称为调和算法,对应函数名为reconcileChildren,它的主要作用是标记更新过程中那些元素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新增.移动.删除.过程发生在beginWork阶段,只有非初次渲染才会Diff. 以前看过一些文章将Diff算法表述为两颗Fiber树的比较,这是不正确的,实际的Diff过程是一组现有的Fiber节点和新的由JSX生成的ReactElement的比较,然后生成新的Fiber节点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会尝试复用现有Fiber节点. 节点Diff又分为两种

  • React事件机制源码解析

    React v17里事件机制有了比较大的改动,想来和v16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本文浅析的React版本为17.0.1,使用ReactDOM.render创建应用,不含优先级相关. 原理简述 React中事件分为委托事件(DelegatedEvent)和不需要委托事件(NonDelegatedEvent),委托事件在fiberRoot创建的时候,就会在root节点的DOM元素上绑定几乎所有事件的处理函数,而不需要委托事件只会将处理函数绑定在DOM元素本身. 同时,React将事件分为3种类型--d

  • React Diff算法不采用Vue的双端对比原因详解

    目录 前言 React 官方的解析 Fiber 的结构 Fiber 链表的生成 React 的 Diff 算法 第一轮,常见情况的比对 第二轮,不常见的情况的比对 重点如何协调更新位置信息 小结 图文解释 React Diff 算法 最简单的 Diff 场景 复杂的 Diff 场景 Vue3 的 Diff 算法 第一轮,常见情况的比对 第二轮,复杂情况的比对 Vue2 的 Diff 算法 第一轮,简单情况的比对 第二轮,不常见的情况的比对 React.Vue3.Vue2 的 Diff 算法对比

  • React Fiber构建completeWork源码解析

    目录 引言 一. completeUnitOfWork 二. completeWork createInstance createElement appendAllChildren 三. Effect useEffect resolveDispatcher mountEffectImpl pushEffect 四. rootFiber-Effect 引言 之前我们介绍了beginWork,react使用的是深度优先遍历算法,整个fiber的构建都遵循此算法. 这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节点begin

  • react diff 算法实现思路及原理解析

    目录 事例分析 diff 特点 diff 思路 实现 diff 算法 修改入口文件 实现 React.Fragment 我们需要修改 children 对比 前面几节我们学习了解了 react 的渲染机制和生命周期,本节我们正式进入基本面试必考的核心地带 -- diff 算法,了解如何优化和复用 dom 操作的,还有我们常见的 key 的作用. diff 算法使用在子都是数组的情况下,这点和 vue 是一样的.如果元素是其他类型的话直接替换就好. 事例分析 按照之前的 diff 写法,如果元素不

  • React实时预览react-live源码解析

    目录 引言 源码解读 输入内容 Provider generateElement 其他组件 总结 引言 react-live 是一个 react 的实时编辑器,可直接编辑 react 代码,并实时预览.可以看下官方的预览图: 本文针对的源码版本 src ├── components │ ├── Editor │ │ └── index.js │ └── Live │ ├── LiveContext.js │ ├── LiveEditor.js │ ├── LiveError.js │ ├── L

  • vue.js diff算法原理详细解析

    目录 diff算法的概念 虚拟Dom h函数 diff对比规则 patch patchVnode updateChildren 总结 diff算法的概念 diff算法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比算法,对比的对象是新旧虚拟Dom.顾名思义,diff算法可以找到新旧虚拟Dom之间的差异,但diff算法中其实并不是只有对比虚拟Dom,还有根据对比后的结果更新真实Dom. 虚拟Dom 上面的概念我们提到了虚拟Dom,相信大家对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下面为大家解释一下虚拟Dom的概念,以及diff算法中为什么要对比虚拟

  • Redis源码解析:集群手动故障转移、从节点迁移详解

    一:手动故障转移 Redis集群支持手动故障转移.也就是向从节点发送"CLUSTER  FAILOVER"命令,使其在主节点未下线的情况下,发起故障转移流程,升级为新的主节点,而原来的主节点降级为从节点. 为了不丢失数据,向从节点发送"CLUSTER  FAILOVER"命令后,流程如下: a:从节点收到命令后,向主节点发送CLUSTERMSG_TYPE_MFSTART包:          b:主节点收到该包后,会将其所有客户端置于阻塞状态,也就是在10s的时间内

  • 详解Redis 缓存删除机制(源码解析)

    删除的范围 过期的 key 在内存满了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执行 set 等命令,且所有 key 都没有过期,那么会按照缓存淘汰策略选中的 key 过期删除 redis 中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会单独存储一份 typedef struct redisDb { dict *dict; // 所有的键值对 dict *expires; //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对 // ... } redisDb; 设置有效期 Redis 中有 4 个命令可以给 key 设置过期时间,分别是 expire pexpi

  • SpringCloud Netflix Ribbon源码解析(推荐)

    SpringCloud Netflix Ribbon源码解析 首先会介绍Ribbon 相关的配置和实例的初始化过程,然后讲解Ribbon 是如何与OpenFeign 集成的,接着讲解负载均衡器LoadBalancerCli ent , 最后依次讲解ILoadB alancer的实现和负载均衡策略Rule 的实现. 配置和实例初始化 @RibbonClient 注解可以声明Ribbon 客户端,设置Ribbon 客户端的名称和配置类,configuration 属性可以指定@Configurati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