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原理案例详解

目录
  • 引言
  • 责任链模式定义
  • 类图
  • 角色
  • 核心
  • 示例代码
    • 1、对请求处理者的抽象
    • 2、对请求处理者的抽象
    • 3、责任链的创建
  • 责任链实现请假案例
    • 案例类图
    • 可扩展性
  • 纯与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 纯的责任链模式
    • 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 责任链模式主要优点
  • 职责链模式的主要缺点
  • 适用场景
  • 模拟实现Tomcat中的过滤器机制
    • 运行过程如下
    • 分析Tomcat 过滤器中的责任链模式

引言

以请假流程为例,一般公司普通员工的请假流程简化如下:

普通员工发起一个请假申请,当请假天数小于3天时只需要得到主管批准即可;当请假天数大于3天时,主管批准后还需要提交给经理审批,经理审批通过,若请假天数大于7天还需要进一步提交给总经理审批。

使用 if-else 来实现这个请假流程的简化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LeaveApproval
{
    public boolean process(String request, int number) {
        boolean result = handleByDirector(request); // 主管处理
        if (result == false) {  // 主管不批准
            return false;
        } else if (number < 3) {    // 主管批准且天数小于 3
            return true;
        }
        result = handleByManager(request); // 准管批准且天数大于等于 3,提交给经理处理
        if (result == false) {   // 经理不批准
            return false;
        } else if (number < 7) { // 经理批准且天数小于 7
            return true;
        }
        result = handleByTopManager(request);   // 经理批准且天数大于等于 7,提交给总经理处理
        if (result == false) { // 总经理不批准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总经理最后批准
    }
    private boolean handleByDirector(String request)
    {
        // 主管处理该请假申请
        if(request.length()>1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private boolean handleByManager(String request) {
        // 经理处理该请假申请
        if(request.length()>5)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private boolean handleByTopManager(String request) {
        // 总经理处理该请假申请
        if(request.length()>3)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

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但是该方案存在几个问题:

  • LeaveApproval 类比较庞大,各个上级的审批方法都集中在该类中,违反了 “单一职责原则”,测试和维护难度大
  • 当需要修改该请假流程,譬如增加当天数大于30天时还需提交给董事长处理,必须修改该类源代码(并重新进行严格地测试),违反了"开闭原则"
  • 该流程缺乏灵活性,流程确定后不可再修改(除非修改源代码),客户端无法定制流程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责任链模式定义

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职责链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

责任链可以是一条直线、一个环或者一个树形结构,最常见的职责链是直线型,即沿着一条单向的链来传递请求,如下图所示。链上的每一个对象都是请求处理者,责任链模式可以将请求的处理者组织成一条链,并让请求沿着链传递,由链上的处理者对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此过程中,客户端实际上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以及请求的传递,只需将请求发送到链上即可,从而实现请求发送者和请求处理者解耦。

对责任链的理解,关键在于对链的理解,即包含如下两点:

  • 链是一系列节点的集合,在责任链中,节点实质上是指请求的处理者;
  • 链的各节点可灵活拆分再重组,在责任链中,实质上就是请求发送者与请求处理者的解耦。

类图

角色

我们可以从责任链模式的结构图中看到,具体的请求处理者可以有多个,并且所有的请求处理者均具有相同的接口(继承于同一抽象类)。 责任链模式主要包含如下两个角色

Handler(抽象处理者):处理请求的接口,一般设计为具有抽象请求处理方法的抽象类,以便于不同的具体处理者进行继承,从而实现具体的请求处理方法。此外,由于每一个请求处理者的下家还是一个处理者,因此抽象处理者本身还包含了一个本身的引用( successor)作为其对下家的引用,以便将处理者链成一条链;

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者):它是抽象处理者的子类,可以处理用户请求,在具体处理者类中实现了抽象处理者中定义的抽象请求处理方法,在处理请求之前需要进行判断,看是否有相应的处理权限,如果可以处理请求就处理它,否则将请求转发给后继者;在具体处理者中可以访问链中下一个对象,以便请求的转发。

在责任链模式里,由每一个请求处理者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请求处理链。请求将在这条链上一直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请求处理者能够处理此请求。事实上,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请求处理者将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链和分配责任。

核心

实现责任链模式的关键核心是: 在抽象类 Handler 里面聚合它自己(持有自身类型的引用),并在 handleRequest 方法里判断其是否能够处理请求。若当前处理者无法处理,则设置其后继者并向下传递,直至请求被处理。

示例代码

1、对请求处理者的抽象

责任链模式的核心在于对请求处理者的抽象。在实现过程中,抽象处理者一般会被设定为抽象类

其典型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 protected :维持对下家的引用
    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success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上述代码中,抽象处理者类定义了对下家的引用 (其一般用 protected 进行修饰),以便将请求转发给下家,从而形成一条请求处理链。同时,在抽象处理者类中还声明了抽象的请求处理方法,以便由子类进行具体实现。

2、对请求处理者的抽象

具体处理者是抽象处理者的子类,具体处理者类的典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请求满足条件) {
            //处理请求
        }else {
            this.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转发请求
        }
    }
}

在具体处理类中,通过对请求进行判断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因此,其一般具有两大作用:

  • 处理请求,不同的具体处理者以不同的形式实现抽象请求处理方法 handleRequest();
  • 转发请求,若该请求超出了当前处理者类的权限,可以将该请求转发给下家;

3、责任链的创建

需要注意的是,责任链模式并不创建职责链,职责链的创建工作必须由系统的其他部分来完成,一般由使用该责任链的客户端创建。职责链模式降低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处理者之间的耦合,从而使得多个请求处理者都有机会处理这个请求。

责任链实现请假案例

请假信息类,包含请假人姓名和请假天数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LeaveRequest
{
 String name;//请假人的姓名
 Integer num;//请假天数
}

抽象处理者类 Handler,维护一个 nextHandler 属性,该属性为当前处理者的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声明了抽象方法 process

//抽象处理者
@Data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维护自身引用
    protected Handler handler;
   //当前处理者的姓名
    protected String name;
    //传入当前处理者的姓名
    public Handler(String name)
    {
        this.name=name;
    }
    //抽象方法,用来处理请假的请求
    public abstract Boolean process(LeaveRequest leaveRequest);
}

三个具体处理类,分别实现了抽象处理类的 process 方法

主管:

public class Director extends Handler{
    public Director(String name) {
        super(name);
    }
    //处理请假的请求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ocess(LeaveRequest leaveRequest) {
       //随机数大于3,就批准请求
        boolean result = (new Random().nextInt(10)) > 3;
        String log = "主管: %s,审批:%s的请假申请,请假天数:%d,审批结果:%s";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log,name,leaveRequest.getName(),leaveRequest.getNum(),result==true?"通过":"不通过"));
        if(result)//批准
        {
            //如果请假天数,超过了3天,那么交给上级继续审批
           if(leaveRequest.num>3)
           {
               return nextHandler.process(leaveRequest);
           }
           //请假天数小于3,审批通过
            return true;
        }
        //没有通过审批
        return false;
    }
}

经理

public class Manager extends Handler{
    public Manager(String name) {
        super(name);
    }
    //处理请假的请求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ocess(LeaveRequest leaveRequest) {
        boolean result = (new Random().nextInt(10)) > 3; // 随机数大于3则为批准,否则不批准
        String log = "经理: %s,审批:%s的请假申请,请假天数:%d,审批结果:%s";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log,name,leaveRequest.getName(),leaveRequest.getNum(),result==true?"批准":"不通过"));
        if(result)
        {
            //请假天数过多,还是需要提交到更高的一级去审批
            if(leaveRequest.getNum()>7)
            {
                return nextHandler.process(leaveRequest);
            }
            //否则直接通过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总经理

public class TopManager extends Handler{
    public TopManager(String name) {
        super(nam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ocess(LeaveRequest leaveRequest) {
        //随机数大于3,就批准请求
        boolean result = (new Random().nextInt(10)) > 3;
        String log = "总经理: %s,审批:%s的请假申请,请假天数:%d,审批结果:%s";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log,name,leaveRequest.getName(),leaveRequest.getNum(),result==true?"通过":"不通过"));
        if(result)//批准
        {
            //默认只有三个处理器,但是如果后续还要加,也需要留个位置
            //如果后续继续添加
            if(nextHandler!=null)
            {
                return nextHandler.process(leaveRequest);
            }
            return true;
        }
        //没有通过审批
        return false;
    }
}

处理器链类:

//处理器链
public class HandlerChain
{
    //维护第一个处理器
    private Handler director=new Director("小忽悠");
    //默认有三个处理器
    public HandlerChain()
    {
        //默认有三个处理器链
        //并且这三个处理器有先后关系
        director.nextHandler=new Manager("小朋友");
        director.nextHandler.nextHandler=new TopManager("超级大忽悠");
    }
    //添加一个处理器进集合
    public void addHandler(Handler handler)
    {
        Handler temp=director;
     while(temp.nextHandler!=null)
     {
         temp=temp.nextHandler;
     }
        temp.nextHandler=handler;
    }
    //执行处理器链
     public void process(LeaveRequest leaveRequest)
    {
        //第一个处理器,如果可以处理器就不需要交给下一个处理器处理了
        //否则,继续交给下一个处理器处理
        director.process(leaveRequest);
    }
}

客户端测试: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eaveRequest leaveRequest=new LeaveRequest("大忽悠",10);
        HandlerChain handlerChain=new HandlerChain();
        handlerChain.process(leaveRequest);
    }
}

案例类图

与上面所给出的类图不同的是,我通过一个处理器链类,把调用处理器链处理业务逻辑和客户端分离开来,进一步解耦

可扩展性

如果此时审批流程还需要加上一步,就非常方便

例如,我们需要增加一个上帝,来对请假流程做最终的处理,那么我们只需要创建一个上帝处理器实现处理器抽象类,然后添加进处理器链中即可

public class God extends Handler{
    public God(String name) {
        super(nam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ocess(LeaveRequest leave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上帝保佑你,所以你可以放假了");
        return true;
    }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eaveRequest leaveRequest=new LeaveRequest("大忽悠",10);
        HandlerChain handlerChain=new HandlerChain();
        handlerChain.addHandler(new God("上帝"));
        handlerChain.process(leaveRequest);
    }
}

如果还想继续添加处理器,就需要在上帝process方法中预留一个接口

这样很麻烦,我这里没有继续对方法抽取,进行解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继续尝试解耦

纯与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纯的责任链模式

  • 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只能在两个行为中选择一个:要么承担全部责任,要么将责任推给下家,不允许出现某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在承担了一部分或全部责任后又将责任向下传递的情况
  • 一个请求必须被某一个处理者对象所接收,不能出现某个请求未被任何一个处理者对象处理的情况

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 允许某个请求被一个具体处理者部分处理后再向下传递
  • 或者一个具体处理者处理完某请求后其后继处理者可以继续处理该请求
  • 而且一个请求可以最终不被任何处理者对象所接收

责任链模式主要优点

  • 对象仅需知道该请求会被处理即可,且链中的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由客户端负责链的创建,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 请求处理对象仅需维持一个指向其后继者的引用,而不需要维持它对所有的候选处理者的引用,可简化对象的相互连接
  • 在给对象分派职责时,职责链可以给我们更多的灵活性,可以在运行时对该链进行动态的增删改,改变处理一个请求的职责
  • 新增一个新的具体请求处理者时无须修改原有代码,只需要在客户端重新建链即可,符合 “开闭原则”

职责链模式的主要缺点

  • 一个请求可能因职责链没有被正确配置而得不到处理
  • 对于比较长的职责链,请求的处理可能涉及到多个处理对象,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且不方便调试
  • 可能因为职责链创建不当,造成循环调用,导致系统陷入死循环

适用场景

  • 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待运行时刻再确定,客户端只需将请求提交到链上,而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对象是谁以及它是如何处理的
  • 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 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客户端可以动态创建职责链来处理请求,还可以改变链中处理者之间的先后次序

模拟实现Tomcat中的过滤器机制

第一步:定义封装请求的类Request和封装处理结果响应的类Response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No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Reponse
{
    private List<String> data=new ArrayList<>();
    public void addData(String data)
    {
        this.data.add(data);
    }
}

@Data
@NoArgsConstructor
@All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Request
{
   private Object data;
}

第二步:定义具有过滤功能的接口Filter,具体的过滤规则需要实现该接口

/*
 * 定义接口Filter,具体的过滤规则需要实现这个接口,最后一个参数添加的意义是我们在Main函数中:
 * fc.doFilter(request, response,fc);执行这一步的时候可以按照规则链条一次使用三个过滤规则对字符串进行处理
 */
public interface Filter
{
    void doFilter(Request request,Reponse reponse,FilterChain filterChain);
}

第三步:定义具体的过滤处理规则

public class StuAge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Request request, Reponse reponse, FilterChain filterChain) {
        Stu stu = (Stu) request.getData();
        if(stu.getName().contains("忽悠"))
        {
            //名字不符合要求
            reponse.addData("名字不符合要求");
        }
        //名字符合要求
         reponse.addData("名字符合要求");
        filterChain.doFilter(request,reponse,filterChain);
    }
}
//学生过滤器--过滤出18岁以上的
public class Stu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Request request, Reponse reponse, FilterChain filterChain) {
        Stu stu = (Stu)request.getData();
        if(stu.getAge()<18)
        {
            //不放行
            reponse.addData("年龄不符合要求");
        }
        //放行
        reponse.addData("年龄满足要求");
        filterChain.doFilter(request,reponse,filterChain);
    }
}

第四步:定义责任链FilterChain

//过滤链条
@Data
public class FilterChain
{
    //用List集合来存过滤器
    private List<Filter> filters = new ArrayList<Filter>();
    //用于标记规则的引用顺序
   private int index;
   public FilterChain()
   {
       //初始化为0
       index=0;
   }
    //往过滤器链条中添加新的过滤器
    public FilterChain addFilter(Filter f)
    {
        filters.add(f);
        //代码的设计技巧:Chain链添加过滤规则结束后返回添加后的Chain,方便我们下面doFilter函数的操作
        return this;
    }
    public void doFilter(Request request, Re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index初始化为0,filters.size()为3,不会执行return操作
        //说明所有过滤器都执行完了
        if(index==filters.size()){
            return;
        }
        //获取当前过滤器
        Filter f=filters.get(index);
        //下一次获取的时候,就是下一个过滤器了
        index++;
        //执行当前过滤器的过滤方法
        f.doFilter(request, response, chain);
   }
}

第五步:测试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请求对象
        Request request=new Request();
        request.setData(new Stu("小朋友",19));
        //创建响应对象
        Reponse reponse=new Reponse();
        //创建一个过滤器链
        FilterChain filterChain=new FilterChain();
        filterChain.addFilter(new StuAgeFilter());
        filterChain.addFilter(new StuFilter());
        //执行
        filterChain.doFilter(request,reponse,filterChain);
        reponse.getData().forEach(x->{
            System.out.println(x);
        });
    }
}

运行过程如下

分析Tomcat 过滤器中的责任链模式

Servlet 过滤器是可用于 Servlet 编程的 Java 类,可以实现以下目的:在客户端的请求访问后端资源之前,拦截这些请求;在服务器的响应发送回客户端之前,处理这些响应。

Servlet 定义了过滤器接口 Filter 和过滤器链接口 FilterChain 的源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Filter {
    public void init(FilterConfig filterConfig)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public void destroy();
}
public interface FilterChain {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var1, ServletResponse var2)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我们自定义一个过滤器的步骤是:

1)写一个过滤器类,实现 javax.servlet.Filter 接口,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My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 做一些自定义处理....
        System.out.println("执行doFilter()方法之前...");
        chain.doFilter(request, response);              // 传递请求给下一个过滤器
        System.out.println("执行doFilter()方法之后...");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stroy() {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FilterConfig filterConfig)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
    }
}

2)在 web.xml 文件中增加该过滤器的配置,譬如下面是拦截所有请求

<filter>
        <filter-name>MyFilter</filter-name>
        <filter-class>com.whirly.filter.MyFilter</filter-class>
</filter>
<filter-mapping>
        <filter-name>MyFilter</filter-name>
        <url-pattern>/*</url-pattern>
</filter-mapping>

当启动 Tomcat 是我们的过滤器就可以发挥作用了。那么过滤器是怎样运行的呢?

TomcatPipeline Valve机制,也是使用了责任链模式,一个请求会在 Pipeline 中流转,Pipeline 会调用相应的 Valve 完成具体的逻辑处理;
其中的一个基础ValveStandardWrapperValve,其中的一个作用是调用 ApplicationFilterFactory 生成 Filter链,具体代码在 invoke 方法中

在运行过滤器之前需要完成过滤器的加载和初始化,以及根据配置信息生成过滤器链:

  • 过滤器的加载具体是在 ContextConfig 类的 configureContext 方法中,分别加载 filterfilterMap 的相关信息,并保存在上下文环境中
  • 过滤器的初始化在 StandardContext 类的 startInternal 方法中完成,保存在 filterConfigs中并存到上下文环境中
  • 请求流转到 StandardWrapperValve 时,在 invoke 方法中,会根据过滤器映射配置信息,为每个请求创建对ApplicationFilterChain,其中包含了目标 Servlet 以及对应的过滤器链,并调用过滤器链的 doFilter 方法执行过滤器

StandardWrapperValve 调用 ApplicationFilterFactory 为请求创建过滤器链并调用过滤器链的关键代码如下:

final class StandardWrapperValve extends ValveBase {
    public final void invoke(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 省略其他的逻辑处理...
        // 调用 ApplicationFilterChain.createFilterChain() 创建过滤器链
        ApplicationFilterChain filterChain = ApplicationFilterFactory.createFilterChain(request, wrapper, servlet);
        if (servlet != null && filterChain != null) {
            // 省略
        } else if (request.isAsyncDispatching()) {
            request.getAsyncContextInternal().doInternalDispatch();
        } else if (comet) {
            filterChain.doFilterEvent(request.getEvent());
        } else {
            // 调用过滤器链的 doFilter 方法开始过滤
            filterChain.doFilter(request.getRequest(), response.getResponse());
        }

过滤器链 ApplicationFilterChain 的关键代码如下,过滤器链实际是一个 ApplicationFilterConfig 数组

final class ApplicationFilterChain implements FilterChain, CometFilterChain {
    private ApplicationFilterConfig[] filters = new ApplicationFilterConfig[0]; // 过滤器链
    private Servlet servlet = null; // 目标
    //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if( Globals.IS_SECURITY_ENABLED ) {
            // ...
        } else {
            internalDoFilter(request,response); // 调用 internalDoFilter 方法
        }
    }
    private void internal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 Call the next filter if there is one
        if (pos < n) {
            // 从过滤器数组中取出当前过滤器配置,然后下标自增1
            ApplicationFilterConfig filterConfig = filters[pos++];
            Filter filter = null;
            try {
                filter = filterConfig.getFilter();  // 从过滤器配置中取出该 过滤器对象
                if( Globals.IS_SECURITY_ENABLED ) {
                    final ServletRequest req = request;
                    final ServletResponse res = response;
                    Principal principal = ((HttpServletRequest) req).getUserPrincipal();
                    Object[] args = new Object[]{req, res, this};
                    SecurityUtil.doAsPrivilege("doFilter", filter, classType, args, principal);
                } else {
                    // 调用过滤器的 doFilter,完成一个过滤器的过滤功能
                    filter.doFilter(request, response, this);
                }
            return;  // 这里很重要,不会重复执行后面的  servlet.service(request, response)
        }
        // 执行完过滤器链的所有过滤器之后,调用 Servlet 的 service 完成请求的处理
        if ((request instanceof HttpServletRequest) && (response instanceof HttpServletResponse)) {
            if( Globals.IS_SECURITY_ENABLED ) {

            } else {
                servlet.service(request, response);
            }
        } else {
            servlet.service(request, response);
        }
    }
    // 省略...
}

过滤器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执行doFilter()方法之前...");
        chain.doFilter(request, response);              // 传递请求给下一个过滤器
        System.out.println("执行doFilter()方法之后...");
    }

当下标小于过滤器数组长度 n 时,说明过滤器链未执行完,所以从数组中取出当前过滤器,调用过滤器的 doFilter 方法完成过滤处理,在过滤器的 doFilter 中又调用 FilterChaindoFilter,回到 ApplicationFilterChain,又继续根据下标是否小于数组长度来判断过滤器链是否已执行完,未完则继续从数组取出过滤器并调用 doFilter 方法,所以这里的过滤链是通过嵌套递归的方式来串成一条链。

当全部过滤器都执行完毕,最后一次进入 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 方法的时候 pos < nfalse,不进入 if (pos < n) 中,而是执行后面的代码,判断 (request instanceof HttpServletRequest) && (response instanceof HttpServletResponse),若为 http 请求则调用 servlet.service(request, response); 来处理该请求。

处理完毕之后沿着调用过滤器的顺序反向退栈,分别执行过滤器中 chain.doFilter() 之后的处理逻辑,需要注意的是在 if (pos < n) 方法体的最后有一个 return;,这样就保证了只有最后一次进入 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 方法的调用能够执行后面的 servlet.service(request, response) 方法

画一个简要的调用栈如下所示:

ApplicationFilterChain 类扮演了抽象处理者角色,具体处理者角色由各个 Filter 扮演

以上就是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原理案例详解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

  • 详解Java实现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一.模拟业务需求 假设我们现在需要在我们的系统中导入一批关于学生信息的Excel的数据,其主要的信息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等,在导入系统的时候,我们肯定不能直接的保存到数据库,我们肯定是先要对这个Excel的数据进行校验,看是否符合系统的要求,只有都符合了系统的要求了,我们把这些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去.假如我们的学生对应的实体类如下: @Data public class Student { /** * 学生编号 */ private String stNo; /** * 学生姓名 */ p

  • 一文搞懂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简述: 前端时间再看一些类库的源码,发现责任链模式的强大之处,尤其是和建造者模式的结合后强大的动态可扩展性更是牛逼的一塌糊涂.接下来赶紧了解一下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责任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同一个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应用场景: 为完成同一个请求,如果存在多个请求处理器以及未知请求处理器个数或者请求处理器可动态配置的

  • 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设计者往往会用拦截器去代替动态代理,然后将拦截器的接口提供给开发者,从而简化开发者的开发难度,但是拦截器可能有多个.举个例子,一个程序员需要请假一周,如果把请假申请单看成一个对象,那么它需要经过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人事等多个角色的审批,每个角色都有机会通过拦截这个申请单进行审批或者修改.这事就要考虑提供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和人事的处理逻辑,所以需要提供3个拦截器,二传递的则是请假申请单. 当一个对象在一条链上被多个拦截器处理(拦截器也可以选择不拦截处理它)时,我们把这样的设计模式成为责任链模式,它

  • 轻松掌握java责任链模式

    定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 特点:1.降低耦合度.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2.简化了对象.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3.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

  • 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介绍

    Chain of Responsibility定义:Chain of Responsibility(CoR) 是用一系列类(classes)试图处理一个请求request,这些类之间是一个松散的耦合,唯一共同点是在他们之间传递request.也就是说,来了一个请求,A类先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就传递到B类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就传递到C类处理,就这样象一个链条(chain)一样传递下去. 如何使用责任链模式 虽然这一段是如何使用CoR,但是也是演示什么是CoR. 有一个Handler接口: 复制代码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原理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责任链模式:多个对象由其对象对应下家的引用连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接收对象处理此请求.因为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最终是谁来处理这个请求,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从而避免了请求发送者与请求处理者之间的耦合. 责任链械中涉及到三种角色: 1,抽象处理者角色 2,具体处理者角色 3,请求发送者 小例子:假设去买房子,买房子就需要砍价, 卖房的人职位不同,可以优

  • 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原理案例详解

    目录 引言 责任链模式定义 类图 角色 核心 示例代码 1.对请求处理者的抽象 2.对请求处理者的抽象 3.责任链的创建 责任链实现请假案例 案例类图 可扩展性 纯与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纯的责任链模式 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主要优点 职责链模式的主要缺点 适用场景 模拟实现Tomcat中的过滤器机制 运行过程如下 分析Tomcat 过滤器中的责任链模式 引言 以请假流程为例,一般公司普通员工的请假流程简化如下: 普通员工发起一个请假申请,当请假天数小于3天时只需要得到主管批准即可:当请假天数

  • Java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的示例详解

    目录 应用场景 实际代码案例 无模式情况下的代码 采用责任链模式优化代码 采用建造者+责任链模式优化代码 责任链模式优缺点 责任链模式是将链中的每一个节点看做是一个对象,每个节点处理的请求均不相同,且内部自动维护下一个节点对象,当一个请求从链式的首段发出时,会沿着链的路径依次传递给每一个节点对象,直至有对象处理这个请求位置,属于行为模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节点都能对对象进行一定的处理(也可以不处理),处理完成之后节点再进行判断还要进行后续处理还是说传递给下一个节点. 应用场景 首先举一个日常

  • Java设计模式之组合模式的示例详解

    目录 定义 原理类图 案例 需求 方案 分析 总结 定义 组合模式,又叫部分整体模式,它创建了对象组的数据结构(将对象组合成树状结构,用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级关系)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访问具有一致性 原理类图 Component :这是组合模式中的抽象构件,他里面定义了所有类共有的默认行为,用来访问和管理Component的子部件,Component可以是抽象类,也可以是接口 leaf :在组合模式中表示叶子节点,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了,他是最末端存放数据的结构 Composite

  • Java设计模式之建造者模式的示例详解

    目录 定义 案例 需求 方案一 方案二 对比分析 总结 建造者模式的优势: 注意点 定义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又叫生成器模式,是一种对象构建模式 它可以将复杂对象的建造过程抽象出来,使这个抽象过程的不同实现方法可以构造出不同表现的对象.建造者模式是一步一步创建一个复杂的对象,它允许用户只通过指定复杂对象的类型和内容就可 以构建它们,用户不需要知道内部的具体构建细节. 案例 需求 女生每天化妆,假如只需要做发型,香水,衣服,并要求按照发型——>香水——>衣服的顺序进行,

  • Java设计模式之原型模式的示例详解

    目录 定义 案例 需求 方案一 方案二 对比分析 总结 定义 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即实现了一个原型接口,该接口用于创建当前对象的克隆,当直接创建对象的代价比较大时,则采用这种模式 案例 需求 张三要打印100000份照片 方案一 定义照片类 /** * 照片类 * @author:liyajie * @createTime:2022/2/15 11:47 * @version:1.0 */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publi

  • Java设计模式之桥接模式的示例详解

    目录 定义 案例 需求 方案一 方案二 对比分析 总结 定义 桥梁模式是对象的结构模式.又称为柄体(Handle and Body)模式或接口(Interface)模式.桥梁模式的用意是“将抽象化(Abstraction)与实现化(Implementation)脱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 案例 需求 通过企业微信和qq的方式给员工发送消息 方案一 定义发送消息的接口 /** * 发送消息的接口 * @author:liyajie * @createTime:2022/2/21 10:33

  • Java设计模式之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详解

    目录 概述 UML类图 状态模式与策略模式 谁决定状态转换的流向 State是接口还是抽象类 应用案例分析 状态抽象类 可以抽奖的状态 奖品发放完毕状态 发放奖品的状态 不能抽奖状态 抽奖活动(Context) 测试状态模式 概述 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这个模式将状态封装成独立的类,并将动作委托到 代表当前状态的对象,我们知道行为会随着内部状态而改变. 一个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是什么意思呢?从客户的视角来看:如果说你使用的对象能够完全

  • Java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实现方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工厂模式主要是为创建对象提供过渡接口,以便将创建对象的具体过程屏蔽隔离起来,达到提高灵活性的目的 工厂模式在分为三类: 1)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不利于产生系列产品: 2)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又称为多形性工厂: 3)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又称为工具箱,产生产品族,但不利于产生新的产品: 一.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又称静态工厂方法模式

  • php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应用案例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php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应用.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策略模式 定义: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的算法,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并让它们可以相互装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 角色分析: 抽象策略角色:策略类,通常由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实现: 具体策略角色:包装了相关的算法和行为: 环境角色:持有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最终给客户端用. 应用场景: 多个类只区别在表现行为不同,可以使用策略模式,在运行的时动态选择具体要执行的行为. 需要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策略(算法)

  • Java使用责任链模式处理学生请假问题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使用责任链模式处理学生请假问题.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一. 模式定义 在责任链模式中,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客户端应用请求在这个链上进行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链和分配责任. (1)抽象处理者角色:定义出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如果需要,接口可以定义出一个方法,以设定和返回下家的引用.这个角色通常由一个Ja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