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keras中的Merge层(实现层的相加、相减、相乘实例)

【题目】keras中的Merge层(实现层的相加、相减、相乘)

详情请参考:

Merge层

一、层相加

keras.layers.Add()

添加输入列表的图层。

该层接收一个相同shape列表张量,并返回它们的和,shape不变。

Example

import keras

input1 = keras.layers.Input(shape=(16,))
x1 = keras.layers.Dense(8, activation='relu')(input1)
input2 = keras.layers.Input(shape=(32,))
x2 = keras.layers.Dense(8, activation='relu')(input2)
added = keras.layers.Add()([x1, x2]) # equivalent to added = keras.layers.add([x1, x2])

out = keras.layers.Dense(4)(added)
model = keras.models.Model(inputs=[input1, input2], outputs=out)

二、层相减

SubStract

keras.layers.Subtract()

两个输入的层相减。

它将大小至少为2,相同Shape的列表张量作为输入,并返回一个张量(输入[0] - 输入[1]),也是相同的Shape。

Example

import keras

input1 = keras.layers.Input(shape=(16,))
x1 = keras.layers.Dense(8, activation='relu')(input1)
input2 = keras.layers.Input(shape=(32,))
x2 = keras.layers.Dense(8, activation='relu')(input2)
# Equivalent to subtracted = keras.layers.subtract([x1, x2])
subtracted = keras.layers.Subtract()([x1, x2])

out = keras.layers.Dense(4)(subtracted)
model = keras.models.Model(inputs=[input1, input2], outputs=out)

三、层相乘

Multiply

keras.layers.Multiply()

该层接收一个列表的同shape张量,并返回它们的逐元素积的张量,shape不变。

注意:keras.layers.add(inputs)、keras.layers.subtract(inputs)、keras.layers.multiply(inputs)分别是对应的层包装,一般只用层包装。

补充知识:Keras天坑:想当然的对层的直接运算带来的问题

天坑

keras如何操作某一层的值(如让某一层的值取反加1等)?keras如何将某一层的神经元拆分以便进一步操作(如取输入的向量的第一个元素乘别的层)?keras如何重用某一层的值(如输入层和输出层乘积作为最终输出)?

这些问题都指向同一个答案,即使用Lambda层。

另外,如果想要更加灵活地操作层的话,推荐使用函数式模型写法,而不是序列式。

Keras当中,任何的操作都是以网络层为单位,操作的实现都是新添一层,不管是加减一个常数还是做乘法,或者是对两层的简单拼接。

所以,将一层单独劈一半出来,是一件难事。强调,Keras的最小操作单位是Layer,每次操作的是整个batch。

自然,在keras中,每个层都是对象,可以通过dir(Layer对象)来查看具有哪些属性。

然而,Backend中Tensorflow的最小操作单位是Tensor,而你搞不清楚到底是Layer和Tensor时,盲目而想当然地进行层的操作,就会出问题。到底是什么?通过type和shape是看不出来的。

如果你只是想对流经该层的数据做个变换,而这个变换本身没有什么需要学习的参数,那么直接用Lambda Layer是最合适的了。

也就是说,对每一层的加减乘除都得用keras的函数,你不能简单使用形如 ‘new_layer' =1−= 1-=1−'layer'这样的表达方式来对层进行操作。

当遇到如下报错信息:

AttributeError: 'NoneTyp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inbound_nodes'

TypeError: 'Tensor' object is not callable

等等

这是就要考虑一下将程序中层的操作改成Lambda的方式表达。

使用Lambda编写自己的层

Lamda层怎么用?官方文档给了这样一个例子。

# add a x -> x^2 layer
model.add(Lambda(lambda x: x ** 2))

# add a layer that returns the concatenation
# of the positive part of the input and
# the opposite of the negative part

def antirectifier(x):
  x -= K.mean(x, axis=1, keepdims=True)
  x = K.l2_normalize(x, axis=1)
  pos = K.relu(x)
  neg = K.relu(-x)
  return K.concatenate([pos, neg], axis=1)

def antirectifier_output_shape(input_shape):
  shape = list(input_shape)
  assert len(shape) == 2 # only valid for 2D tensors
  shape[-1] *= 2
  return tuple(shape)

model.add(Lambda(antirectifier,
     output_shape=antirectifier_output_shape))

乍一看,有点懵逼,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实上,很简单,假设L0和L1是两层,你只要将你形如下面这样的表达:

L1 = F(L0);

改成

L1 = Lambda( lambda L0:F(L0) ) (L0)

即可。为了看得清楚,多加了几个空格。

事实上,无非就是将原来的变换,通过Lambda(lambda 输入:表达式)这样的方式,改成了Lambda型函数,再把输入传进去,放在尾巴上即可。

参考

https://keras-cn.readthedocs.io/en/latest/layers/core_layer/#lambda

(个人觉得这份文档某些地方比官方中文要完整许多)

keras许多简单操作,都需要新建一个层,使用Lambda可以很好完成需求。当你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存在的时候,就会走不少弯路。

以上这篇浅谈keras中的Merge层(实现层的相加、相减、相乘实例)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keras自定义回调函数查看训练的loss和accuracy方式

    前言: keras是一个十分便捷的开发框架,为了更好的追踪网络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函数loss和准确率accuracy,我们有几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直接通过 history=model.fit(),来返回一个history对象,通过这个对象可以访问到训练过程训练集的loss和accuracy以及验证集的loss和accuracy. 第二种方式就是通过自定义一个回调函数Call backs,来实现这一功能,本文主要讲解第二种方式. 一.如何构建回调函数Callbacks 本文所针对的例子是卷积神经网络

  • Keras实现将两个模型连接到一起

    神经网络玩得越久就越会尝试一些网络结构上的大改动. 先说意图 有两个模型:模型A和模型B.模型A的输出可以连接B的输入.将两个小模型连接成一个大模型,A-B,既可以同时训练又可以分离训练. 流行的算法里经常有这么关系的两个模型,对GAN来说,生成器和判别器就是这样子:对VAE来说,编码器和解码器就是这样子:对目标检测网络来说,backbone和整体也是可以拆分的.所以,应用范围还是挺广的. 实现方法 首先说明,我的实现方法不一定是最佳方法.也是实在没有借鉴到比较好的方法,所以才自己手动写了一个.

  • 给keras层命名,并提取中间层输出值,保存到文档的实例

    更新: 感谢评论区提供的方案. 采用model.summary(),model.get_config()和for循环均可获得Keras的层名. 示例如下图 对于keras特定层的命名,只需在层内添加 name 即可 model.add(Activation('softmax',name='dense_1') ) # 注意 name 要放于函数内 #提取中间层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import keras layer_name = 'dense_1' #获

  • keras小技巧——获取某一个网络层的输出方式

    前言: keras默认提供了如何获取某一个层的某一个节点的输出,但是没有提供如何获取某一个层的输出的接口,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获取某一个层的输出,则需要自己编写代码,但是鉴于keras高层封装的特性,编写起来实际上很简单,本文提供两种常见的方法来实现,基于上一篇文章的模型和代码: keras自定义回调函数查看训练的loss和accuracy 一.模型加载以及各个层的信息查看 从前面的定义可知,参见上一篇文章,一共定义了8个网络层,定义如下: model.add(Convolution2D(filt

  • Keras设定GPU使用内存大小方式(Tensorflow backend)

    通过设置Keras的Tensorflow后端的全局变量达到. import os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keras.backend.tensorflow_backend as KTF def get_session(gpu_fraction=0.3): '''Assume that you have 6GB of GPU memory and want to allocate ~2GB''' num_threads = os.environ.get('OM

  • keras 获取某层输出 获取复用层的多次输出实例

    官方文档很全面,搜索功能也很好.但是如果你想单独实现某个功能,根本无从搜寻.于是我写了这个笔记.从功能出发. 两个tensor经过一个layer实例会产生两个输出. a = Input(shape=(280, 256)) b = Input(shape=(280, 256)) lstm = LSTM(32) encoded_a = lstm(a) encoded_b = lstm(b) lstm.output 这个代码有错误,因为最后一行没有指定lstm这个layer实例的那个输出. >> A

  • 关于keras.layers.Conv1D的kernel_size参数使用介绍

    今天在用keras添加卷积层的时候,发现了kernel_size这个参数不知怎么理解,keras中文文档是这样描述的: kernel_size: 一个整数,或者单个整数表示的元组或列表, 指明 1D 卷积窗口的长度. 又经过多方查找,大体理解如下: 因为是添加一维卷积层Conv1D(),一维卷积一般会处理时序数据,所以,卷积核的宽度为1,而kernel_size就是卷积核的长度了,这样的意思就是这个卷积核是一个长方形的卷积核. 补充知识:tf.layers.conv1d函数解析(一维卷积) 一维

  • 浅谈keras中的Merge层(实现层的相加、相减、相乘实例)

    [题目]keras中的Merge层(实现层的相加.相减.相乘) 详情请参考: Merge层 一.层相加 keras.layers.Add() 添加输入列表的图层. 该层接收一个相同shape列表张量,并返回它们的和,shape不变. Example import keras input1 = keras.layers.Input(shape=(16,)) x1 = keras.layers.Dense(8, activation='relu')(input1) input2 = keras.la

  • 浅谈Keras中shuffle和validation_split的顺序

    模型的fit函数有两个参数,shuffle用于将数据打乱,validation_split用于在没有提供验证集的时候,按一定比例从训练集中取出一部分作为验证集 这里有个陷阱是,程序是先执行validation_split,再执行shuffle的,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假如你的训练集是有序的,比方说正样本在前负样本在后,又设置了validation_split,那么你的验证集中很可能将全部是负样本 同样的,这个东西不会有任何错误报出来,因为Keras不可能知道你的数据有没有经过shuffle,保险

  • 浅谈keras中的目标函数和优化函数MSE用法

    mean_squared_error / mse 均方误差,常用的目标函数,公式为((y_pred-y_true)**2).mean()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Dense(64, init='uniform', input_dim=10)) model.add(Activation('tanh')) model.add(Activation('softmax')) sgd = SGD(lr=0.1, decay=1e-6, momentum=0.9, ne

  • 浅谈keras中自定义二分类任务评价指标metrics的方法以及代码

    对于二分类任务,keras现有的评价指标只有binary_accuracy,即二分类准确率,但是评估模型的性能有时需要一些其他的评价指标,例如精确率,召回率,F1-score等等,因此需要使用keras提供的自定义评价函数功能构建出针对二分类任务的各类评价指标. keras提供的自定义评价函数功能需要以如下两个张量作为输入,并返回一个张量作为输出. y_true:数据集真实值组成的一阶张量. y_pred:数据集输出值组成的一阶张量. tf.round()可对张量四舍五入,因此tf.round(

  • 浅谈keras中的batch_dot,dot方法和TensorFlow的matmul

    概述 在使用keras中的keras.backend.batch_dot和tf.matmul实现功能其实是一样的智能矩阵乘法,比如A,B,C,D,E,F,G,H,I,J,K,L都是二维矩阵,中间点表示矩阵乘法,AG 表示矩阵A 和G 矩阵乘法(A 的列维度等于G 行维度),WX=Z import keras.backend as K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numpy as np w = K.variable(np.random.randint(10,siz

  • 浅谈keras中loss与val_loss的关系

    loss函数如何接受输入值 keras封装的比较厉害,官网给的例子写的云里雾里, 在stackoverflow找到了答案 You can wrap the loss function as a inner function and pass your input tensor to it (as commonly done when passing additional arguments to the loss function). def custom_loss_wrapper(input_

  • 浅谈keras中Dropout在预测过程中是否仍要起作用

    因为需要,要重写训练好的keras模型,虽然只具备预测功能,但是发现还是有很多坑要趟过.其中Dropout这个坑,我记忆犹新. 一开始,我以为预测时要保持和训练时完全一样的网络结构,也就是预测时用的网络也是有丢弃的网络节点,但是这样想就掉进了一个大坑!因为无法通过已经训练好的模型,来获取其训练时随机丢弃的网络节点是那些,这本身就根本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每一个迭代周期丢弃的神经元也不完全一样. 假若迭代500次,网络共有1000个神经元, 在第n(1<= n <500)个迭代周期内,从1

  • 浅谈keras中的后端backend及其相关函数(K.prod,K.cast)

    一.K.prod prod keras.backend.prod(x, axis=None, keepdims=False) 功能:在某一指定轴,计算张量中的值的乘积. 参数 x: 张量或变量. axis: 一个整数需要计算乘积的轴. keepdims: 布尔值,是否保留原尺寸. 如果 keepdims 为 False,则张量的秩减 1. 如果 keepdims 为 True,缩小的维度保留为长度 1. 返回 x 的元素的乘积的张量. Numpy 实现 def prod(x, axis=None

  • 浅谈keras中的keras.utils.to_categorical用法

    如下所示: to_categorical(y, num_classes=None, dtype='float32') 将整型标签转为onehot.y为int数组,num_classes为标签类别总数,大于max(y)(标签从0开始的). 返回:如果num_classes=None,返回len(y) * [max(y)+1](维度,m*n表示m行n列矩阵,下同),否则为len(y) * num_classes.说出来显得复杂,请看下面实例. import keras ohl=keras.utils

  • 浅谈Keras中fit()和fit_generator()的区别及其参数的坑

    1.fit和fit_generator的区别 首先Keras中的fit()函数传入的x_train和y_train是被完整的加载进内存的,当然用起来很方便,但是如果我们数据量很大,那么是不可能将所有数据载入内存的,必将导致内存泄漏,这时候我们可以用fit_generator函数来进行训练. 下面是fit传参的例子: history =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10,batch_size=32, validation_split=0.2) 这里需要给出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