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Binder入门学习笔记

写在前面

Binder是Android给我们提供的一种跨进程通信方式。理解Binder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Android的系统设计,比如说四大组件,AMS,WMS等系统服务的底层通信机制就都是基于Binder机制的。当然了,Binder机制的底层驱动实现很复杂,本文的目的只是为了理清Binder的使用和在应用层的结构和流程,对于Binder在底层是如何实现的,目前能力还没到这一步去分析,不会涉及到。对于这部分,不妨将它看成是一个黑盒子,我们输入什么,然后底层会给我们提供什么。

代理模式

我们知道,A进程如果想要执行B进程的b方法,是没办法直接办得到的,但是通过Binder机制,B进程可以返回给A进程一个代理对象Proxy,然后A进程通过调用Proxy的方法,由Proxy帮我们将信息传递给B进程,从而间接调用b方法。没错,Binder实现过程中用到了代理模式。所以在继续前行之前,有必要简单了解下代理模式先。

代理模式相对来说好理解一些,因为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代理的影子,比如说我们想去香港买个Mac,但是自己不方便去,于是我们找了代购;比如说现在年底了要抢火车票,但是在12306手动抢票根本抢不到啊,所以我们找了第三方抢票软件,它会每隔几十ms就帮我们查询一次,有票的话就帮我们下单。这里就以抢火车票为例来说明代理模式的结构。

proxy

模式比较简单,就直接上代码了。

// 声明买票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Ticket {
 boolean buyTicket();
}

// 官方的12306
public class Real12306 implements ITicke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buyTicket() {
  if (抢票成功)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

// 第三方抢票软件
public class ThirdParty12306 implements ITicket {

 private Real12306 real12306;

 public ThirdParty12306(Real12306 real12306) {
  this.real12306 = real12306;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buyTicket() {
  while (true) {
   if (real12306.buyTicket()) {
    return true;
   }
   // 10ms查询一次结果
   try {
    Thread.sleep(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初始化我们的购票信息
  Real12306 real12306 = new Real12306();

  ThirdParty12306 thirdParty12306 = new ThirdParty12306(real12306);

  // 开始不断抢票,释放我们的劳动力
  thirdParty12306.buyTicket();
 }
}

使用了代理模式之后,我们就不用时时刻刻盯着12306刷票了,只需要把这些重复无聊的工作交给代理去帮我们干就好了。

AIDL

一般来说,我们使用Binder都是通过AIDL来完成的。我们新建一个aidl文件,然后定义一个接口,这样Android Studio就会帮我们生成一个java接口文件。以一个最简单的接口来说吧。

package example.com.aidl;
interface IMath {
 int add(int a, int b);
}

生成的IMath.java文件中,代码有点乱,整理一下之后,结构大致是这样子的:

aidl

简单来说,生成了一个IMath接口,接口内定义了一个抽象类IMath.Stub,继承了Binder,IMath.Stub又有一个内部类IMath.Stub.Proxy。IMath.Stub和IMath.Stub.Proxy都实现了IMath这个接口。结合上面的代理模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猜出,在跨进程通信中,由于各个进程都是独立的,我们的客户端拿不到服务端的IMath.Stub类,只能获得它的代理IMath.Stub.Proxy,再通过它来间接帮我们访问IMath.Stub类,从而完成跨进程通信。

Binder流程

看了上面的结构图之后,估计大家还是看不懂的。不急,我们再结合上面这个例子来说明。Binder机制是基于C/S模型的,也就是说,需要一个client进程和一个Server进程。Client和Server是相对的,谁发消息,谁就是Client,谁接收消息,谁就是Server。在实际开发中,Server进程通常是四大组件中的Service(Service必须在Manifest文件中指定进程名字)。

class RemoteService : Service() {

 val math = Math()

 override fun onCreate() {
  super.onCreate()
  Log.d(TAG, "onCreate")
 }

 override fun onBind(intent: Intent): IBinder {
  return math
 }

 inner class Math : IMath.Stub() {
  override fun add(a: Int, b: Int): Int {
   return a + b
  }

 }
}

在RemoteService中,我们先定义一个Math类,继承自IMath.Stub,在这里实现我们具体的服务端逻辑。因为IMath.Stub继承自Binder,Binder又实现了IBinder接口,所以在onBind()方法中直接返回math对象。接着再来看客户端的业务逻辑。

// 定义ServiceConnection类
inner class MyServiceConnection :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fun onServiceDisconnected(name: ComponentName?) {
  Log.d(TAG, "onServiceDisconnected")
 }

 override fun onServiceConnected(name: ComponentName?, service: IBinder?) {
  if (service == null) return

  // 将IBinder转换成IMath
  math = IMath.Stub.asInterface(service)

  Log.d(TAG, "result is ${math.add(1, 2)}")
 }
}

// 在onCreate中绑定RemoteService
val intent = Intent(this, RemoteService::class.java)
bindService(intent, serviceConnection, Context.BIND_AUTO_CREATE)

当连接上Service后,就会回调客户端的onServiceConnected()方法,这里传进来的service是一个BinderProxy对象。

BinderProxy是Binder的代理类,同样也实现了IBinder接口。我们在Server端返回的明明是一个Math对象,到这里就变成了BinderProxy对象了,是不是有点神奇?别忘了,Math本身就是一个Binder对象。由于是跨进程通信,我们无法直接拿到这个Binder对象,只能由BinderProxy对象来帮助我们完成任务。至于Binder是怎么变成BinderProxy的,这就是Binder机制的底层原理了,将它当成一个黑盒子就好了。

拿到BinderProxy对象后,再将它转换成我们定义的IMath接口。

// IMath.java
private static final 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 "example.com.aidl.IMath";

public static example.com.aidl.IMath asInterface(android.os.IBinder obj) {
 if ((obj == null)) {
  return null;
 }
 android.os.IInterface iin = obj.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
 if (((iin != null) && (iin instanceof example.com.aidl.IMath))) {
  return ((example.com.aidl.IMath) iin);
 }
 return new example.com.aidl.IMath.Stub.Proxy (obj);
}

// Binder.java
public @Nullable IInterface queryLocalInterface(@NonNull String descriptor) {
 if (mDescriptor != null && mDescriptor.equals(descriptor)) {
  return mOwner;
 }
 return null;
}

从asInterface()方法中可以看到,根据Key值DESCRIPTOR在Binder中匹配mOwner,它是一个IInterface对象。但既然是去取值,就应该有地方将他们存进来的,我们好像错过了什么。这里还得回到Math的初始化过程,Math继承自IMath.Stub,看一下它的构造方法就能明白了。

// IMath.java
public Stub() {
 this.attachInterface(this, DESCRIPTOR);
}

// Binder.java
public void attachInterface(@Nullable IInterface owner, @Nullable String descriptor) {
 mOwner = owner;
 mDescriptor = descriptor;
}

到了这里,IInterface的获取已经很明显了吧。但其实,这里取出来的是Null。What?为什么?别忘了,RemoteService是运行在一个单独的进程中的,attachInterface()方法是Binder调用的。而我们的客户端拿到的只是BinderProxy,查询到的IInterface当然是Null了,所以我们还得接着看asInterface()方法。(当然了,如果RemoteService和客户端运行在同一个进程的话,这里就能直接拿到IInterface了,但这与跨进程通信就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return new example.com.aidl.IMath.Stub.Proxy(obj);

直接返回了一个代理对象。后续我们要跟Server端做交互就得靠它了。比如我们调用了Proxy.add()方法:

@Override
public int add(int a, int b)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android.os.Parcel _data = android.os.Parcel.obtain();
 android.os.Parcel _reply = android.os.Parcel.obtain ();
 int _result;
 try {
  // 使用Parcel来写入数据以便于跨进程传输
  _data.writeInterfaceToken(DESCRIPTOR);
  _data.writeInt(a);
  _data.writeInt(b);

  // mRemote是在asInterface中获得的BinderProxy对象
  mRemote.transact(Stub.TRANSACTION_add, _data, _reply, 0);

  // 使用Parcel来接收返回值
  _reply.readException();
  _result = _reply.readInt();
 } finally {
  _reply.recycle();
  _data.recycle();
 }
 return _result;
}

核心方法是mRemote.transact(Stub.TRANSACTION_add, _data, _reply, 0);。这里的mRemote是客户端拿到的BinderProxy对象,然后就要开始跨进程传输了。又到了黑盒子出现的时候了,客户端发起跨进程通信后,服务端就会在自己进程的onTranscat()方法中收到通知: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android.os.Parcel data , android.os.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 DESCRIPTOR;
 switch(code) {
  case INTERFACE_TRANSACTION : {
   reply.writeString(descriptor);
   return true;
  } case TRANSACTION_add : {
   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
   int _arg0;
   _arg0 = data.readInt();
   int _arg1;
   _arg1 = data.readInt();
   int _result = this.add(_arg0, _arg1);
   reply.writeNoException();
   reply.writeInt(_result);
   return true;
  } default: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
}

在Server端收到信息后,会先通过Parcel将信息解析出来,然后执行我们调用的add()方法,也就是我们在RemoteService中重写IMath.Stub的add()方法。最后将结果写回Parcel中再跨进程传回给客户端,从而完成了一次跨进程通信。
如果看到这里,对于Binder的流程还有疑惑的话,那就再来一张时序图好了。

binder

看图说话,当我们在客户端中去bindService()的时候,Server端在onBind()中返回了一个Binder对象,经过Binder驱动的转换,这个Binder到了客户端中变成了BinderProxy,客户端接着再把BinderProxy转换成Stub.Proxy,后面我们与Server的跨进程通信就都是通过Stub.Proxy发起的,然后Binder驱动会帮我们将数据跨进程传输给真正的Binder,Binder执行完操作后再将结果写入由Binder驱动传回来。由此完成了一次跨进程通信。

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通信过程是同步的。当客户端发起请求的同时,当前的线程会被挂起,直到结果返回。所以要注意的是如果请求太耗时的话,不应该在主线程中去请求,否则容易出现ANR。给个Systrace直观感受一下。

Systrace

相应的CPU信息是处于休眠状态的。

cpu

最后

掌握了Binder的上层原理之后,后面再来深入Framework层学习就会简单一些,这篇文章也是为了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

(0)

相关推荐

  • Android设计模式之Builder模式解析

    在日常开发过程中时常需要用到设计模式,但是设计模式有23种,如何将这些设计模式了然于胸并且能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应用得得心应手呢?和我一起跟着<Android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一书边学边应用吧!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Builder模式(建造者模式) 定义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和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使用场景 当初始化一个对象特别复杂时,如参数多,且很多参数都具有默认值时 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执行顺序,产生不同的事件结果时 多个部件或零件,都可以装配到一个对象中,但是产

  • Android中用Builder模式自定义Dialog的方法

    前言 我们开发人员在实际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我们要匹配APP自己的设计风格,有时我们会觉得系统的对话框使用起来不够自由,因此自己定义一个适合自己的Dialog是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要用Builder模式 Builder设计模式是一步步创建一个复杂对象的创建型模式,它允许用户在不知道内部构建细节的情况下,可以更精细地控制对象的构造流程.它的优点就在于将对象的构建和表示分离从而解耦.我们都知道Android系统自身的对话框如AlertDialog就采用了Builder模式,因此可见

  • Android使alertDialog.builder不会点击外面和按返回键消失的方法

    这个问题之前一直困扰我,我的需求就是点击对话框外面和按返回键对话框不会消失,按返回键还好解决,拦截下返回键就OK了. 但是点击外面不好解决.之前有人说模态对话框,我看了一会,觉得不是我想要的效果.popWindow的话,必须提供父view. 重新看下api,发现设置setCancelable属性就行了. 如: public void showNoProject(){ Builder builder = new AlertDialog.Builder(MainActivity.this) .set

  • Android Notification.Builder通知案例分享

    随着Android系统的不断升级,相关Notification的用法有很多种,有的方法可能已经被android抛弃了,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如何实现Android Notification通知小案例源代码,供大家参考. Android Notification.Builder通知小案例,具体代码示例如下: package com.example.day6ke; import android.app.Notification; import android.app.NotificationMana

  • Android对话框AlertDialog.Builder使用方法详解

    我们在平时做开发的时候,免不了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对话框,相信有过其他平台开发经验的朋友都会知道,大部分的平台都只提供了几个最简单的实现,如果我们想实现自己特定需求的对话框,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通过继承等方式,重写我们自己的对话框.当然,这也是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解决方式,但是一般的情况却是这样,我们重写的对话框,也许只在一个特定的地方会用到,为了这一次的使用,而去创建一个新类,往往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甚至会对我们的程序增加不必要的复杂性,对于这种情形的对话框有没有更优雅的解决方案呢? 幸运的是,an

  • Android设计模式之Builder模式详解

    Builder模式使用链式结构创建复杂对象,将过程与结果分开,创建过程中可以自行组合. 使用场景 一个对象,不同组合,不同顺序生成不同的结果 优点:封装性更规范,程序调用不用关系内部细节,注重结果即可 缺点:如果builder对象过多,会加大内存消耗 public class TabInfoBean { private int count;//Tab的个数 必选 private int currentTab;//默认选中的tab 必选 private String[] tabText;//文字必

  • Android编程设计模式之Builder模式实例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Android编程设计模式之Builder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一.介绍 Builder模式是一步一步创建一个复杂对象的创建型模式,它允许用户在不知道内部构建细节的情况下,可以更精细的控制对象的构造流程.该模式是为了将构建复杂对象的过程和它的部件解耦,使得构建过程和部件的表示隔离开来. 因为一个复杂的对象有很多大量组成部分,例如车,有车轮.方向盘.发动机,还有各种小零件等,如何将这些部件装配成一辆汽车,这个装配过程很漫长,也很复杂,对于这种情况,为了在构建过程中对

  • Android Binder入门学习笔记

    写在前面 Binder是Android给我们提供的一种跨进程通信方式.理解Binder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Android的系统设计,比如说四大组件,AMS,WMS等系统服务的底层通信机制就都是基于Binder机制的.当然了,Binder机制的底层驱动实现很复杂,本文的目的只是为了理清Binder的使用和在应用层的结构和流程,对于Binder在底层是如何实现的,目前能力还没到这一步去分析,不会涉及到.对于这部分,不妨将它看成是一个黑盒子,我们输入什么,然后底层会给我们提供什么. 代理模式 我们知道

  • C语言入门学习笔记之typedef简介

    在单片机和操作系统中 typedef 会经常用到,它可以为某一个类型自定义名称.和#define比较类似.但是又有不同的地方. typedef 创建的符号只能用于数据类型,不能用于值.而#define 创建的符号可以用于值. typedef 是由编译器来解释,而不是预处理器. typedef 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下面使用typedef定义一个数据类型 int main() { typedef unsigned char BYTE; BYTE c = 10; printf("%d \r\n&quo

  • 整理Javascript基础入门学习笔记

    了解什么是变量? 变量是用于存储信息的容器 变量的声明 语法: var  变量名 变量名 = 值; 变量要先声明再赋值 变量可以重复赋值 变量的命名规则 变量必须以字母开头: 变量也能以$和_符号开头(不过我们不推荐这么做): 变量名称对大小写敏感(a和A是不同的变量). 1.语句 语句以一个分号结尾:如果省略分号,则由解析器确定语句的结尾. 有个好的编码习惯,都要以 ; 结尾 2.数据类型 在JavaScript中,一段信息就是一个值(value).值有不同的类型,大家最熟悉的类型是数字.字符

  • Dagger2 Android依赖注入学习笔记

    前言 最近在用 MVP + RxJava + Retrofit 写项目,觉得相对于其他的开发框架,这的确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的时候,总是能看到 MVP + RxJava + Retrofit + Dagger 这样的搭配组合,那 Dagger 又是一个怎样的框架呢,我也去具体搜了搜,但看到一些文章带着"Dagger2从入门到放弃"这样意思的句子,就感觉Dagger2会很难吗,emmmm...行吧,好像是有点难理解,但是想着既然有那么多人用这个框架,必然有它的好

  • Android的activity学习笔记

    一.什么是activity     Activity 是用户接口程序,原则上它会提供给用户一个交互式的接口功能.它是 android 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单元.Activity 本身是没有界面的.所以activity类创建了一个窗口,开发人员可以通过setContentView(View)接口把UI放到activity创建的窗口上,当activity指向全屏窗口时,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实现:作为漂浮窗口(通过windowIsFloating的主题集合),或者嵌入到其他的activity(使用Activ

  • Lua入门学习笔记

    最近在使用Cocos2d-x + Lua来开发游戏. 游戏的主要逻辑将在Lua里写,之前没有接触过Lua,以下是我总结的入门笔记. 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 与:and 或:or 非:not 逻辑判断只有在false和nil时为假,其余均为真. or和and会返回第一个断路的值. Lua中没有C语言的三元符(x ? a : b),但有一个替代方案(x and a) or b.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案在x为true,a为false,b为true的情况下与三元符的结果是相反的. 关系运算符 不等于:~=

  • python基础入门学习笔记(Python环境搭建)

    Python学习第一篇.把之前学习的Python基础知识总结一下. 一.认识Python 首先我们得清楚这个:Python这个名字是从Monty Python借鉴过来的,而不是源于大家所知道的大蟒蛇的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学习Python呢?就我而言,我知道豆瓣在使用.重视Python,加上我想学习网页爬虫技术,所以,我要学习Python编程.另外在国外,Yahoo和Google都在使用Python.那么,Python就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二.Hello,World!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Python

  • Objective-C的入门学习笔记

    对于一门语言得学习,个人觉得最主要得就是其语法格式和那些关键字. 因为对于基本现在大多数得语言,每种语言都是一种符合人思维得方式来与计算机交流. 因此,其实每种语言中定义或是封装好得基础类和类库,其实都是很相似得. 比如 int,double几种基本类型,String,数组,集合以及字典数据类型. 因此你在编程时比如你想以字符串形式和计算机交流,那你很容易就能想到在C中可以使用String这个类,在java中也是Stirng (当然,前提是你至少有一种同抽象级别得语言基础),那OC呢,也有这样一

  • Pandas Shift函数的基础入门学习笔记

    Pandas Shift函数基础 在使用Pandas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shift函数,今天就一起来彻底学习下.先来看看帮助文档是怎么说的: >>> import pandas >>> help(pandas.DataFrame.shift) Help on function shift in module pandas.core.frame: shift(self, periods=1, freq=None, axis=0) Shift index by desire

  • Vue入门学习笔记【基本概念、对象、过滤器、指令等】

    本文实例讲述了Vue入门基本概念与使用.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1. Vue.js是什么? 1). 一位华裔前Google工程师(尤雨溪)开发的前端js库 2). 作用: 动态构建用户界面 3). 特点: * 遵循MVVM模式 * 编码简洁, 体积小, 运行效率高, 移动/PC端开发 * 它本身只关注UI, 可以轻松引入vue插件和其它第三库开发项目 4). 与其它框架的关联: * 借鉴angular的模板和数据绑定技术 * 借鉴react的组件化和虚拟DOM技术 5). vue包含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