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 类加载全过程

Java类加载全过程

一个java文件从被加载到被卸载这个生命过程,总共要经历4个阶段:

加载->链接(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前的准备)->使用->卸载

其中加载(除了自定义加载)+链接的过程是完全由jvm负责的,什么时候要对类进行初始化工作(加载+链接在此之前已经完成了),jvm有严格的规定(四种情况):

1.遇到new,getstatic,putstatic,invokestatic这4条字节码指令时,加入类还没进行初始化,则马上对其进行初始化工作。其实就是3种情况:用new实例化一个类时、读取或者设置类的静态字段时(不包括被final修饰的静态字段,因为他们已经被塞进常量池了)、以及执行静态方法的时候。

2.使用java.lang.reflect.*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如果类还没有进行过初始化,马上对其进行。

3.初始化一个类的时候,如果他的父亲还没有被初始化,则先去初始化其父亲。

4.当jvm启动时,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的那个类),则jvm会先去初始化这个类。

以上4种预处理称为对一个类进行主动的引用,其余的其他情况,称为被动引用,都不会触发类的初始化。下面也举了些被动引用的例子:

/**
 * 被动引用情景1
 * 通过子类引用父类的静态字段,不会导致子类的初始化
 * @author volador
 *
 */
class SuperClass{
  static{
    System.out.println("super class init.");
  }
  public static int value=123;
}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static{
    System.out.println("sub class init.");
  }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value);
  } 

}

输出结果是:super class init。

/**
 * 被动引用情景2
 * 通过数组引用来引用类,不会触发此类的初始化
 * @author volador
 *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uperClass s_list=new SuperClass[10];
  }
}

输出结果:没输出

/**
 * 被动引用情景3
 * 常量在编译阶段会被存入调用类的常量池中,本质上并没有引用到定义常量类类,所以自然不会触发定义常量的类的初始化
 * @author root
 *
 */
class ConstClass{
  static{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 init.");
  }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value="hello";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value);
  }
}

输出结果:hello(tip:在编译的时候,ConstClass.value已经被转变成hello常量放进test类的常量池里面了)

以上是针对类的初始化,接口也要初始化,接口的初始化跟类的初始化有点不同:

上面的代码都是用static{}来输出初始化信息的,接口没法做到,但接口初始化的时候编译器仍然会给接口生成一个<clinit>()的类构造器,用来初始化接口中的成员变量,这点在类的初始化上也有做到。真正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三点,类的初始化执行之前要求父类全部都初始化完成了,但接口的初始化貌似对父接口的初始化不怎么感冒,也就是说,子接口初始化的时候并不要求其父接口也完成初始化,只有在真正使用到父接口的时候它才会被初始化(比如引用接口上的常量的时候啦)。

下面分解一下一个类的加载全过程: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

首先是加载:

这一块虚拟机要完成3件事:

1.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2.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在java堆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些数据的访问入口。

关于第一点,很灵活,很多技术都是在这里切入,因为它并没有限定二进制流从哪里来:

从class文件来->一般的文件加载

从zip包中来->加载jar中的类

从网络中来->Applet

..........

相比与加载过程的其他几个阶段,加载阶段可控性最强,因为类的加载器可以用系统的,也可以用自己写的,程序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写加载器来控制字节流的获取。

获取二进制流获取完成后会按照jvm所需的方式保存在方法区中,同时会在java堆中实例化一个java.lang.Class对象与堆中的数据关联起来。

加载完成后就要开始对那些字节流进行检验了(其实很多步骤是跟上面交叉进行的,比如文件格式验证):

检验的目的: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信息符合jvm的口味,不会让jvm感到不舒服。假如class文件是由纯粹的java代码编译过来的,自然不会出现类似于数组越界、跳转到不存在的代码块等不健康的问题,因为一旦出现这种现象,编译器就会拒绝编译了。但是,跟之前说的一样,Class文件流不一定是从java源码编译过来的,也可能是从网络或者其他地方过来的,甚至你可以自己用16进制写,假如jvm不对这些数据进行校验的话,可能一些有害的字节流会让jvm完全崩溃。

检验主要经历几个步骤: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符号引用验证

文件格式验证: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格式的规范并 验证其版本是否能被当前的jvm版本所处理。ok没问题后,字节流就可以进入内存的方法区进行保存了。后面的3个校验都是在方法区进行的。

元数据验证: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化分析,保证其描述的内容符合java语言的语法规范。

字节码检验:最复杂,对方法体的内容进行检验,保证其在运行时不会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符号引用验证:来验证一些引用的真实性与可行性,比如代码里面引了其他类,这里就要去检测一下那些来究竟是否存在;或者说代码中访问了其他类的一些属性,这里就对那些属性的可以访问行进行了检验。(这一步将为后面的解析工作打下基础)

验证阶段很重要,但也不是必要的,假如说一些代码被反复使用并验证过可靠性了,实施阶段就可以尝试用-Xverify:none参数来关闭大部分的类验证措施,以简短类加载时间。

接着就上面步骤完成后,就会进入准备阶段了:

这阶段会为类变量(指那些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比那辆初始值的阶段,这些内存在方法区中进行分配。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一步只会给那些静态变量设置一个初始的值,而那些实例变量是在实例化对象时进行分配的。这里的给类变量设初始值跟类变量的赋值有点不同,比如下面:

public static int value=123;

在这一阶段,value的值将会是0,而不是123,因为这个时候还没开始执行任何java代码,123还是不可见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把123赋值给value的putstatic指令是程序被编译后存在于<clinit>(),所以,给value赋值为123是在初始化的时候才会执行的。

这里也有个例外: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value=123;

这里在准备阶段value的值就会初始化为123了。这个是说,在编译期,javac会为这个特殊的value生成一个ConstantValue属性,并在准备阶段jm就会根据这个ConstantValue的值来为value赋值了。

完成上步后,就要进行解析了。解析好像是对类的字段,方法等东西进行转换,具体涉及到Class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没深入去了解。

初始化过程是类加载过程的最后一步:

在前面的类加载过程中,除了在加载阶段用户可以通过自定义类加载器参与之外,其他的动作完全有jvm主导,到了初始化这块,才开始真正执行java里面的代码。

这一步将会执行一些预操作,注意区分在准备阶段,已经为类变量执行过一次系统赋值了。

其实说白了,这一步就是执行程序的<clinit>();方法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clinit>()方法:

<clinit>()方法叫做类构造器方法,有编译器自动手机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块中的语句合并而成的,置于他们的顺序与在源文件中排列的一样。

<clinit>();方法与类构造方法不一样,他不需要显示得调用父类的<clinit>();方法,虚拟机会保证子类的<clinit>();方法在执行前父类的这个方法已经执行完毕了,也就是说,虚拟机中第一个被执行的<clinit>();方法肯定是java.lang.Object类的。

下面来个例子说明一下:

static class Parent{
  public static int A=1;
  static{
    A=2;
  }
}
static class Sub extends Parent{
  public static int B=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Sub.B);
}

首先Sub.B中对静态数据进行了引用,Sub类要进行初始化了。同时,其父类Parent要先进行初始化动作。Parent初始化后,A=2,所以B=2;上个过程相当于:

static class Parent{
  <clinit>(){
    public static int A=1;
    static{
      A=2;
    }
  }
}
static class Sub extends Parent{
  <clinit>(){ //jvm会先让父类的该方法执行完在执行这里
  public static int B=A;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Sub.B);
}

<clinit>();方法对类跟接口来说不是必须的,加入类或者接口中没有对类变量进行赋值且没有静态代码块,<clinit>()方法就不会被编译器生成。

由于接口里面不能存在static{}这种静态代码块,但仍然可能存在变量初始化时的变量赋值操作,所以接口里面也会生成<clinit>()构造器。但跟类的不同的是,执行子接口的<clinit>();方法前并不需要执行父接口的<clinit>();方法,当父接口中定义的变量被使用时,父接口才会被初始化。

另外,接口的实现类在初始化的时候也一样不会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

另外,jvm会保证一个类的<clinit>();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下能被正确地加锁同步。<因为初始化只会被执行一次>。

下面用个例子说明一下:

public class DeadLoopClass { 

  static{
    if(true){
    System.out.println("要被 ["+Thread.currentThread()+"] 初始化了,下面来一个无限循环");
    while(treu){}
    }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ystem.out.println("toplaile");
    Runnable run=new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要去实例化那个类了");
        DeadLoopClass d=new DeadLoopClass();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完成了那个类的初始化工作"); 

      }}; 

      new Thread(run).start();
      new Thread(run).start();
  } 

}

这里面,运行的时候将会看到阻塞现象。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本站的支持!

(0)

相关推荐

  • JVM加载一个类的过程

    类的加载过程 Java源代码被编译成class字节码,JVM把描述类数据的字节码.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就是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 类从被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开始,到卸载出内存为止,它的生命周期包括了:加载(Loading).验证(Verification).准备(Preparation).解析(Resolution).初始化(Initialization).使用(Using).卸载(Unloading)七个阶段,

  • JVM 心得分享(加载 链接 初始化)

    基本概念:类加载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加载阶段:本阶段主要把class的二进制代码加载进入JVM,并且进行常量池(类名,方法名,字段名),方法区(二进制字节码),栈(本地方法栈结构),堆(java.lang.class对象)的设置. 有三个加载类:Bootstrap ClassLoader,加载jre/lib/下的类: Extension ClassLoader:加载jre/lib/ext下的类: ApplicationClassLoader:加载classpath下的类(应用程序自己开发

  • JVM类加载机制详解

    一.先看看编写出的代码的执行过程: 二.研究类加载机制的意义 从上图可以看出,类加载是Java程序运行的第一步,研究类的加载有助于了解JVM执行过程,并指导开发者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配合程序执行. 研究类加载机制的第二个目的是让程序能动态的控制类加载,比如热部署等,提高程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类加载的一般过程 原理:双亲委托模式 1.寻找jre目录,寻找jvm.dll,并初始化JVM: 2.产生一个Bootstrap Loader(启动类加载器): 3.Bootstrap Loader自动加载E

  • 深入理解Java 类加载全过程

    Java类加载全过程 一个java文件从被加载到被卸载这个生命过程,总共要经历4个阶段: 加载->链接(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前的准备)->使用->卸载 其中加载(除了自定义加载)+链接的过程是完全由jvm负责的,什么时候要对类进行初始化工作(加载+链接在此之前已经完成了),jvm有严格的规定(四种情况): 1.遇到new,getstatic,putstatic,invokestatic这4条字节码指令时,加入类还没进行初始化,则马上对其进行初始化工作.其实就是3种情况

  •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_动力节点Java学院整理

    什么是Java虚拟机 Java程序必须在虚拟机上运行.那么虚拟机到底是什么呢?先看网上搜索到的比较靠谱的解释: 虚拟机是一种抽象化的计算机,通过在实际的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功能来实现的.Java虚拟机有自己完善的硬体架构,如处理器.堆栈.寄存器等,还具有相应的指令系统.JVM屏蔽了与具体操作系统平台相关的信息,使得Java程序只需生成在Java虚拟机上运行的目标代码(字节码),就可以在多种平台上不加修改地运行. 这种解释应该算是正确的,但是只描述了虚拟机的外部行为和功能,并没有针对内部原理

  • java 类加载机制和反射详解及实例代码

    一.Java类加载机制 1.概述 Class文件由类装载器装载后,在JVM中将形成一份描述Class结构的元信息对象,通过该元信息对象可以获知Class的结构信息:如构造函数,属性和方法等,Java允许用户借由这个Class相关的元信息对象间接调用Class对象的功能. 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就是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 2.工作机制 类装载器就是寻找类的字节码文件,并构造出类在JVM内部表示

  • 深入理解Java反射

    要想理解反射的原理,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类型信息.Java让我们在运行时识别对象和类的信息,主要有2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RTTI,它假定我们在编译时已经知道了所有的类型信息:另一种是反射机制,它允许我们在运行时发现和使用类的信息. 1.Class对象 理解RTTI在Java中的工作原理,首先需要知道类型信息在运行时是如何表示的,这是由Class对象来完成的,它包含了与类有关的信息.Class对象就是用来创建所有"常规"对象的,Java使用Class对象来执行RTTI,即使你正在执行的是类似

  •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体系结构

    1概述 众所周知,Java支持平台无关性.安全性和网络移动性.而Java平台由Java虚拟机和Java核心类所构成,它为纯Java程序提供了统一的编程接口,而不管下层操作系统是什么.正是得益于Java虚拟机,它号称的"一次编译,到处运行"才能有所保障. 1.1Java程序执行流程 Java程序的执行依赖于编译环境和运行环境.源码代码转变成可执行的机器代码,由下面的流程完成: Java技术的核心就是Java虚拟机,因为所有的Java程序都在虚拟机上运行.Java程序的运行需要Java虚拟

  • JVM核心教程之JVM运行与类加载全过程详解

    为什么要使用类加载器? Java语言里,类加载都是在程序运行期间完成的,这种策略虽然会令类加载时稍微增加一些性能开销,但是会给java应用程序提供高度的灵活性.例如: 1.编写一个面向接口的应用程序,可能等到运行时再指定其实现的子类: 2.用户可以自定义一个类加载器,让程序在运行时从网络或其他地方加载一个二进制流作为程序代码的一部分:(这个是Android插件化,动态安装更新apk的基础) 为什么研究类加载全过程? 有助于连接JVM运行过程 更深入了解java动态性(解热部署,动态加载),提高程

  • 通过面试题解析 Java 类加载机制

    在许多Java面试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关于Java类加载机制的考察,例如下面这道题: class Grandpa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爷爷在静态代码块"); } } class Father extends Grandpa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爸爸在静态代码块"); } public static int factor = 25; public Father() { System.ou

  • 详解JAVA类加载机制

    1.一段简单的代码 首先来一段代码,这个是单例模式,可能有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单例模式,我就简单说一下 单例模式是指一个类有且只有一种对象实例.这里用的是饿汉式,还有懒汉式,双检锁等等.... 写这个是为了给大家看一个现象 class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int count1; public static int count2=0;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new SingleTon(); public SingleTon()

  • 深入理解Java中的SPI机制

    本文通过探析JDK提供的,在开源项目中比较常用的Java SPI机制,希望给大家在实际开发实践.学习开源项目提供参考. 1 SPI是什么 SPI全称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是Java提供的一套用来被第三方实现或者扩展的API,它可以用来启用框架扩展和替换组件. 整体机制图如下: Java SPI 实际上是"基于接口的编程+策略模式+配置文件"组合实现的动态加载机制. 系统设计的各个抽象,往往有很多不同的实现方案,在面向的对象的设计里,一般推荐模块之间基于接

  • 深入理解Java new String()方法

    问题一:这段代码创建了几个对象? String str1 = new String("aa"); 答案是两个 "aa"对象和String对象 其中有一项是常量池 常量池在Class文件被加载的时候,会被加载进内存中的方法区中的运行时常量池,而运行时常量池里就包括字符串常量池,Class文件中的字符串在类加载时就会加载到字符串常量池中去 不过在周志明老师在深入java虚拟机中有说到,到了JDK1.7时,字符串常量池就被移出了方法区,转移到了堆里了. String st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