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_动力节点Java学院整理

定义: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每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在软件系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需求:如果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某些与它相关的对象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右键菜单的功能,只要在软件的有效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就会弹出一个菜单;再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自动部署的功能,就像eclipse开发时,只要修改了文件,eclipse就会自动将修改的文件部署到服务器中。这两个功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对象要时刻监听着另一个对象,只要它的状态一发生改变,自己随之要做出相应的行动。其实,能够实现这一点的方案很多,但是,无疑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主流的选择。

观察者模式的结构

在最基础的观察者模式中,包括以下四个角色:

  • 被观察者:从类图中可以看到,类中有一个用来存放观察者对象的Vector容器(之所以使用Vector而不使用List,是因为多线程操作时,Vector在是安全的,而List则是不安全的),这个Vector容器是被观察者类的核心,另外还有三个方法:attach方法是向这个容器中添加观察者对象;detach方法是从容器中移除观察者对象;notify方法是依次调用观察者对象的对应方法。这个角色可以是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或者具体的类,因为很多情况下会与其他的模式混用,所以使用抽象类的情况比较多。
  • 观察者:观察者角色一般是一个接口,它只有一个update方法,在被观察者状态发生变化时,这个方法就会被触发调用。
  • 具体的被观察者:使用这个角色是为了便于扩展,可以在此角色中定义具体的业务逻辑。
  • 具体的观察者:观察者接口的具体实现,在这个角色中,将定义被观察者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要处理的逻辑。

观察者模式代码实现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private Vector<Observer> obs = new Vector<Observer>();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
    this.obs.add(obs);
  }
  public void delObserver(Observer obs){
    this.obs.remove(obs);
  }
  protected void notifyObserver(){
    for(Observer o: obs){
      o.update();
    }
  }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
}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System.out.println("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this.notifyObserver();
  }
}
interface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class ConcreteObserver1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class ConcreteObserver2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ubject sub = new ConcreteSubject();
    sub.add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1()); //添加观察者1
    sub.add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2()); //添加观察者2
    sub.doSomething();
  }
} 

运行结果

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通过运行结果可以看到,我们只调用了Subject的方法,但同时两个观察者的相关方法都被同时调用了。仔细看一下代码,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在Subject类中关联一下Observer类,并且在doSomething方法中遍历一下Observer的update方法就行了。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是属于轻度的关联关系,并且是抽象耦合的,这样,对于两者来说都比较容易进行扩展。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触发机制,它形成一条触发链,依次对各个观察者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同时,这也算是观察者模式一个缺点,由于是链式触发,当观察者比较多的时候,性能问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并且,在链式结构中,比较容易出现循环引用的错误,造成系统假死。

总结

Java语言中,有一个接口Observer,以及它的实现类Observable,对观察者角色常进行了实现。我们可以在jdk的api文档具体查看这两个类的使用方法。

做过VC++、JavaScript DOM或者AWT开发的朋友都对它们的事件处理感到神奇,了解了观察者模式,就对事件处理机制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要设计一个事件触发处理机制的功能,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AWT中的事件处理DEM(委派事件模型Delegation Event Model)就是使用观察者模式实现的。

(0)

相关推荐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原理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策略模式指:策略模式指将程序中可变部分抽象分离成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 策略模式一般由下面三部分组成: 1. 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类,通常由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实现. 2. 具体策略角色:包装了相关的算法和行为. 3. 环境角色:持有某一个策略类的引用,客户端调用. 策略模式设计原则: 1. 把程序中需要变化的部分抽离出来,独立于不变

  • Java设计模式之模板模式(Template模式)介绍

    Template模式定义:定义一个操作中算法的骨架,将一些步骤的执行延迟到其子类中. 其实Java的抽象类本来就是Template模式,因此使用很普遍.而且很容易理解和使用,我们直接以示例开始: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Benchmark { /** * 下面操作是我们希望在子类中完成 */ public abstract void benchmark(); /** * 重复执行benchmark次数 */ public final long repea

  • Java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Factory模式)介绍

    工厂模式定义:提供创建对象的接口. 为何使用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是我们最常用的模式了,著名的Jive论坛,就大量使用了工厂模式,工厂模式在Java程序系统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为什么工厂模式是如此常用?因为工厂模式就相当于创建实例对象的new,我们经常要根据类Class生成实例对象,如A a=new A() 工厂模式也是用来创建实例对象的,所以以后new时就要多个心眼,是否可以考虑实用工厂模式,虽然这样做,可能多做一些工作,但会给你系统带来更大的可扩展性和尽量少的修改量. 我们以类Sample为例,

  • 深入解析Java的设计模式编程中的模板方法模式

    定义: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框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新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听起来好高端的样子,我的理解: 1.父类声明了若干个抽象方法(基本方法)和若干个具体方法(模板方法) 2.抽象方法是一个算法(过程)的步骤,在子类中实现 3.模板方法是一个算法(过程)的框架,在父类中已经约定好,实现对基本方法调用,完成固定的逻辑 4.一个算法(过程)的结构在父类中定义,具体的实现细节则在子类中实现 注:为了防止恶意操作,一般模板方法都加上final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原理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责任链模式:多个对象由其对象对应下家的引用连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接收对象处理此请求.因为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最终是谁来处理这个请求,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从而避免了请求发送者与请求处理者之间的耦合. 责任链械中涉及到三种角色: 1,抽象处理者角色 2,具体处理者角色 3,请求发送者 小例子:假设去买房子,买房子就需要砍价, 卖房的人职位不同,可以优

  • 举例讲解Java设计模式编程中模板方法模式的运用实例

    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为: 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了一个算法的骨架或者步骤,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去实现.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一些步骤. 模板方法在基类中定义了一个操作的流程顺序,能够保证该步骤按序进行,有一些步骤的具体实现在基类中已经声明,而将一些变化的步骤的具体实现交给了子类去实现,从而就达到了延迟一些步骤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设定一个业务流程能够按照一定严格的顺序执行,控制了整个算法的执行步骤. 这个方法将算法定义成一组步骤,其中凡是想让

  • Java设计模式之命令模式_动力节点Java学院整理

    定义: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让你使用不同的请求把客户端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可以提供命令的撤销和恢复功能.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命令模式的结构 顾名思义,命令模式就是对命令的封装,首先来看一下命令模式类图中的基本结构: Command类:是一个抽象类,类中对需要执行的命令进行声明,一般来说要对外公布一个execute方法用来执行命令. ConcreteCommand类:Command类的实现类,对抽象类中声明的方法进行实现. Client类:最终的客户端调用类.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与用法示例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设计模式之模板方法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包含特定的一些步骤.如去银行办理业务,通常步骤的次序是:取号 –> 填单 –> 等待叫号–>办理业务.这几个步骤中,有的是不变的,比如取号,每个人都要取,但有的是要变的,比如都有填单,但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填写的单据不同.又比如我们外出吃饭,一般的步骤是:点餐–>等待–>吃饭–>付钱,也能发现同样的规律.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项目开发中,也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多个功能模

  • Java设计模式之装饰者模式详解和代码实例

    装饰者模式可以给已经存在的对象动态的添加能力.下面,我将会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一下如何在程序当中使用装饰者模式. 1.装饰者模式 让我们来假设一下,你正在寻找一个女朋友.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女孩,比如:美国,中国,日本,法国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如果需要在程序当中模拟这么一种情况的话,假设每一个女孩就是一个Java类的话,那么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类,这样子就会造成类的膨胀,而且这样的设计的可扩展性会比较差.因为如果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女孩,就需要创建一个新的Java类,这实际上也

  • java设计模式之模板方法模式详解

    一.什么是模板方法模式 概念: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通俗的讲,模板方法模式是通过把不变行为搬到超类,去除子类里面的重复代码提现它的优势,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代码复用平台.当不可变和可变的方法在子类中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不变的方法就会在子类中多次出现,这样如果摸个方法需要修改则需要修改很多个,虽然这个这个问题在设计之初就应该想好.这个时候模板方法模式就起到了作用了,通过模板方法模式把这些重复出现的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原理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适配器模式是把一个类的接口适配成用户所期待的,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一些类可以在一起工作从而实现用户所期望的功能. 适配器模式的优势: 1. 通过适配器,客户端可以调用统一接口,操作简单直接,并且代码逻辑紧凑,使用起来方便. 2. 代码复用,适配器模式就是解决因为环境要求不相同 的问题,通过适配实现代码复用. 3. 将目标类和适配器类解耦,通过新建一个适配器类来重用现在的类,不用再去重复修改原有代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