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的Collection与Sequence操作异同点详解

目录
  • 前言
    • 累计
    • 遍历
    • 最大最小
    • 过滤(去除)
    • 映射
    • 元素
    • 排序&逆序
  • Sequence 的常见操作
  • 区别与对比
  • 总结

前言

在Android开发中,集合是我们必备的容器,Kotlin的标准库中提供了很多处理集合的方法,而且还提供了两种基于容器的工作方式:Collection 和 Sequence。

Collection 是我们常见的,而 Sequence 确是我们少见的,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是的,说的就是我 )

本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常用的一些集合操作符,以及 Collection 与 Sequence 的区别,到底怎么用!

Collection 的常见操作

Collection 集合,Kotlin的集合类型和Java不一样,Kotlin的集合分为可变(读写)和不可变(只读)类型(lists, sets, maps, etc),可变类型是在不可变类型前面加Mutable,以我们常用的三种集合类型为例:

List<out E> - MutableList<E>
Set<out E> - MutableSet<E>
Map<K, out V> - MutableMap<K, V>

其实他们的区别就是List实现了Collection接口,而MutableList实现的是List和MutableCollection接口。而 MutableCollection 接口实现了Collection 接口,并且在里面添加了add和remove等操作方法。

可变不可变只是为了区分只读和读写的操作,他们的操作符方式都是相同的。

集合的操作符说起来可就太多了

累计

//对所有元素求和
list.sum()
//将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代入lambda表达式,然后对lambda表达式的返回值求和
list.sumBy {
    it % 2
}
//在一个初始值的基础上,从第一项到最后一项通过一个函数累计所有的元素
list.fold(100) { accumulator, element ->
    accumulator + element / 2
}
//同fold,只是迭代的方向相反
list.foldRight(100) { accumulator, element ->
    accumulator + element / 2
}
//同fold,只是accumulator的初始值就是集合的第一个元素,element从第二个元素开始
list.reduce { accumulator, element ->
    accumulator + element / 2
}
//同reduce但方向相反:accumulator的初始值就是集合的最后一个元素,element从倒数第二个元素开始往前迭代
list.reduceRight { accumulator, element ->
    accumulator + element / 2
}
val list = listOf(1, 2, 3, 4, 5, 6)
//只要集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满足条件(使得lambda表达式返回true),any函数就返回true
list.any {
    it >= 0
}
//集合中的全部元素都满足条件(使得lambda表达式返回true),all函数才返回true
list.all {
    it >= 0
}
//若集合中没有元素满足条件(使lambda表达式返回true),则none函数返回true
list.none {
    it < 0
}
//count函数的返回值为:集合中满足条件的元素的总数
list.count {
    it >= 0
}

遍历

//遍历所有元素
list.forEach {
    print(it)
}
//同forEach,只是可以同时拿到元素的索引
list.forEachIndexed { index, value ->
    println("position $index contains a $value")
}
showFields.forEach { (key, value) ->

最大最小

//返回集合中最大的元素,集合为空(empty)则返回null
list.max()
//返回集合中使得lambda表达式返回值最大的元素,集合为空(empty)则返回null
list.maxBy { it }
//返回集合中最小的元素,集合为空(empty)则返回null
list.min()
//返回集合中使得lambda表达式返回值最小的元素,集合为空(empty)则返回null
list.minBy { it }

过滤(去除)

//返回一个新List,去除集合的前n个元素
list.drop(2)
//返回一个新List,去除集合的后n个元素
list.dropLast(2)
//返回一个新List,去除集合中满足条件(lambda返回true)的第一个元素
list.dropWhile {
    it > 3
}
//返回一个新List,去除集合中满足条件(lambda返回true)的最后一个元素
list.dropLastWhile {
    it > 3
}
//返回一个新List,包含前面的n个元素
list.take(2)
//返回一个新List,包含最后的n个元素
list.takeLast(2)
//返回一个新List,仅保留集合中满足条件(lambda返回true)的第一个元素
list.takeWhile {
    it>3
}
//返回一个新List,仅保留集合中满足条件(lambda返回true)的最后一个元素
list.takeLastWhile {
    it>3
}
//返回一个新List,仅保留集合中满足条件(lambda返回true)的元素,其他的都去掉
list.filter {
    it > 3
}
//返回一个新List,仅保留集合中不满足条件的元素,其他的都去掉
list.filterNot {
    it > 3
}
//返回一个新List,仅保留集合中的非空元素
list.filterNotNull()
//返回一个新List,仅保留指定索引处的元素
list.slice(listOf(0, 1, 2))

映射

//将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代入lambda表达式,lambda表达式必须返回一个元素
//map的返回值是所有lambda表达式的返回值所组成的新List
//例如下面的代码和listOf(2,4,6,8,10,12)将产生相同的List
list.map {
    it * 2
}
//将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代入lambda表达式,lambda表达式必须返回一个集合
//而flatMap的返回值是所有lambda表达式返回的集合中的元素所组成的新List
//例如下面的代码和listOf(1,2,2,3,3,4,4,5,5,6,6,7)将产生相同的List
list.flatMap {
    listOf(it, it + 1)
}
//和map一样,只是lambda表达式的参数多了一个index
list.mapIndexed { index, it ->
    index * it
}
//和map一样,只不过只有lambda表达式的非空返回值才会被包含在新List中
list.mapNotNull {
    it * 2
}
//根据lambda表达式对集合元素进行分组,返回一个Map
//lambda表达式的返回值就是map中元素的key
//例如下面的代码和mapOf("even" to listOf(2,4,6),"odd" to listOf(1,3,5))将产生相同的map
list.groupBy {
    if (it % 2 == 0) "even" else "odd"
}

元素

list.contains(2)
list.elementAt(0)
//返回指定索引处的元素,若索引越界,则返回null
list.elementAtOrNull(10)
//返回指定索引处的元素,若索引越界,则返回lambda表达式的返回值
list.elementAtOrElse(10) { index ->
    index * 2
}
//返回list的第一个元素
list.first()
//返回list中满足条件的第一个元素
list.first {
    it > 1
}
//返回list的第一个元素,list为empty则返回null
list.firstOrNull()
//返回list中满足条件的第一个元素,没有满足条件的则返回null
list.firstOrNull {
    it > 1
}
list.last()
list.last { it > 1 }
list.lastOrNull()
list.lastOrNull { it > 1 }
//返回元素2第一次出现在list中的索引,若不存在则返回-1
list.indexOf(2)
//返回元素2最后一次出现在list中的索引,若不存在则返回-1
list.lastIndexOf(2)
//返回满足条件的第一个元素的索引
list.indexOfFirst {
    it > 2
}
//返回满足条件的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
list.indexOfLast {
    it > 2
}
//返回满足条件的唯一元素,如果没有满足条件的元素或满足条件的元素多于一个,则抛出异常
list.single {
    it == 5
}
//返回满足条件的唯一元素,如果没有满足条件的元素或满足条件的元素多于一个,则返回null
list.singleOrNull {
    it == 5
}

排序&逆序

val list = listOf(1, 2, 3, 4, 5, 6)
//返回一个颠倒元素顺序的新集合
list.reversed()
/**
 * 返回一个升序排序后的新集合
 */
list.sorted()
//将每个元素代入lambda表达式,根据lambda表达式返回值的大小来对集合进行排序
list.sortedBy {
    it*2
}
/**
 * 功能和上面一样 -> 上面是从小到大排列,这个返回的是从大到小
 */
list.sortedDescending()
list.sortedByDescending {
    it*2
}
/**
 * 根据多个条件排序
 * 先根据age 升序排列,若age相同,根据name升序排列,但是都是默认的升序排列
 */
personList.sortWith(compareBy({ it.age }, { it.name }))
 /**
 * 根据多个条件排序,自定义的规则
 * 构造一个Comparator对象,完成排序逻辑:先按age降序排列,若age相同,则按name升序排列
 */
val c1: Comparator<Person> = Comparator { o1, o2 ->
      if (o2.age == o1.age) {
          o1.name.compareTo(o2.name)
      } else {
          o2.age - o1.age
      }
 }
personList.sortWith(c1)
  //上面的自定义方式可以通过JavaBean实现Comparable 接口实现自定义的排序
    data class Person(var name: String, var age: Int) : Comparable<Person> {
     override fun compareTo(other: Person): Int {
         if (this.age == other.age) {
              return this.name.compareTo(other.name)
         } else {
             return other.age - this.age
         }
     }
   }
 //sorted 方法返回排序好的list(已有有排序规则的用sorted,不要用sortedby了)
 val sorted = personList.sorted()

Sequence 的常见操作

Sequence 是 Kotlin 中一个新的概念,用来表示一个延迟计算的集合。Sequence 只存储操作过程,并不处理任何元素,直到遇到终端操作符才开始处理元素,我们也可以通过 asSequence 扩展函数,将现有的集合转换为 Sequence ,代码如下所示

    val list = mutableListOf<Person>()
    for (i in 1..10000) {
        list.add(Person("name$i", (0..100).random()))
    }
    list.asSequence()

当我们拿到结果之后我们还能通过toList再转换为集合。

  list.asSequence().toList()

Sequence的操作符绝大部分都是和 Collection 类似的。常用的一些操作符是可以直接平替使用的。

  val list2 = list.asSequence()
    .filter {
        it.age > 50
    }.map {
        it.name
    }.take(3).toList()

居然他们的操作符都长的一样,效果也都一样,导致 Sequence 与 Collection 就很类似,那么既生瑜何生亮!为什么需要这么个东西?既然 Collection 能实现效果为什么还需要 Sequence 呢?他们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区别与对比

Collection 是立即执行的,每一次中间操作都会立即执行,并且把执行的结果存储到一个容器中,没多一个中间操作符就多一个容器存储结果。

public inline fun <T, R> Iterable<T>.map(transform: (T) -> R): List<R> {
  return mapTo(ArrayList<R>(collectionSizeOrDefault(10)), transform)
}
public inline fun <T> Iterable<T>.filter(predicate: (T) -> Boolean): List<T> {
    return filterTo(ArrayList<T>(), predicate)
}

比如常用的 map 和 filter 都是会新建一个 ArrayList 去存储结果,

Sequence 是延迟执行的,它有两种类型,中间操作和末端操作 ,主要的区别是中间操作不会立即执行,它们只是被存储起来,中间操作符会返回另一个Sequence,仅当末端操作被调用时,才会按照顺序在每个元素上执行中间操作,然后执行末端操作。

public fun <T, R> Sequence<T>.map(transform: (T) -> R): Sequence<R> {
    return TransformingSequence(this, transform)
}
public fun <T> Sequence<T>.filter(predicate: (T) -> Boolean): Sequence<T> {
    return FilteringSequence(this, true, predicate)
}

比如常用的 map 和 filter 都是直接返回 Sequence 的this 对象。

public inline fun <T> Sequence<T>.first(predicate: (T) -> Boolean): T {
    for (element in this) if (predicate(element)) return element
    throw NoSuchElementException("Sequence contains no element matching the predicate.")
}

然后在末端操作中,会对 Sequence 中的元素进行遍历,直到预置条件匹配为止。

这里我们举一个示例来演示一下:

我们使用同样的筛选与转换,来看看效果

        val list = mutableListOf<Person>()
        for (i in 1..10000) {
            list.add(Person("name$i", (0..100).random()))
        }
        val time = measureTimeMillis {
            val list1 = list.filter {
                it.age > 50
            }.map {
                it.name
            }.take(3)
            YYLogUtils.w("list1$list1")
        }
        YYLogUtils.w("耗费的时间$time")
        val time2 = measureTimeMillis {
            val list2 = list.asSequence()
                .filter {
                    it.age > 50
                }.map {
                    it.name
                }.take(3).toList()
            YYLogUtils.w("list2$list2")
        }
        YYLogUtils.w("耗费的时间2$time2")

运行结果:

当集合数量为10000的时候,执行时间能优秀百分之50左右:

当集合数量为5000的时候,执行时间相差比较接近:

当集合数量为3000的时候,此时的结果就反过来了,Sequence延时执行的优化效果就不如List转换Sequence再转换List了:

总结

Collection 会立即执行对数据的操作,而 Sequence 则是延迟执行,如果数据量比较小,可以使用 Collection ,如果处理的数据量比较大,Sequence 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不会创建中间结果集,内存开销更小。

根据上面的测试发现,也不能无脑的使用 Sequence 来优化筛选转换效果,当数据量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负优化的效果。

当然我们的对象是很简单的对象,我们的筛选也是简单筛选,当对象复杂度到一定程度,筛选条件复杂到一定程度,集合的数量到一定的程度,我们才可以考虑 使用 Sequence 来达到优化效果。

Sequence 的具体的使用还是需要具体场景具体分析来使用,就我们Android应用开发的场景来说,很少会出现这么大的数据量,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平常开发使用 Collection 即可。

好了,本文的全部代码与Demo都已经开源。有兴趣可以看这里。项目会持续更新,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以上就是Kotlin的Collection与Sequence操作异同点详解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Kotlin Collection Sequence异同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

  • Kotlin惰性集合操作之Sequence序列使用示例

    目录 集合操作函数 和 序列 序列中间和末端操作 创建序列 总结 集合操作函数 和 序列 在了解 Kotlin 惰性集合之前,先看一下 Koltin 标注库中的一些集合操作函数. 定义一个数据模型 Person 和 Book 类: data class Person(val name: String, val age: Int) data class Book(val title: String, val authors: List<String>) filter 和 map 操作: val

  • Kotlin注解实现Parcelable序列化流程详解

    目录 一. 概念介绍 1. 序列化 2. 反序列化 3. 实现序列化的条件 二. 序列化目的 三. 如何选择 四. 进入主题 一. 概念介绍 1. 序列化 ​ 由于存在于内存中的对象都是暂时的,无法长期驻存,为了把对象的状态保持下来,这时需要把对象写入到磁盘或者其他介质中,这个过程就叫做序列化. 2. 反序列化 ​ 反序列化恰恰是序列化的反向操作,也就是说,把已存在在磁盘或者其他介质中的对象,反序列化(读取)到内存中,以便后续操作,而这个过程就叫做反序列化. 3. 实现序列化的条件 ​ 在Jav

  • Kotlin中的惰性操作容器Sequence序列使用原理详解

    目录 Sequence序列 执行的顺序 只做最少的操作 序列可以是无限的 序列不会在每个步骤创建集合 Sequence的基本使用 序列的创建 序列的操作 Sequence源码分析 Sequence是什么? 序列的创建方式分析 序列的惰性原理 总结 Sequence序列 Sequence 是Kotlin标准库提供的一种容器类型.它和Iterable一样具备对集合进行多步骤操作能力,但是却是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于Iterable的实现方式: val map = (0..3).filter { prin

  • Kotlin协程的基础与使用示例详解

    目录 一.协程概述 1.概念 2.特点 3.原理 1)续体传递 2)状态机 二.协程基础 1.协程的上下文 2.协程的作用域 3.协程调度器 4.协程的启动模式 5.协程的生命周期 1)协程状态的转换 2)状态标识的变化 三.协程使用 1.协程的启动 1)runBlocking方法 2)launch方法 3)async方法 4)suspend关键字 5)withContext方法 6)suspend方法 2.协程间通信 1)Channel 2)Channel的容量 3)produce方法与act

  • Oracle数据操作和控制语言详解

    正在看的ORACLE教程是:Oracle数据操作和控制语言详解.SQL语言共分为四大类: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控制语言DCL.其中用于定义数据的结构,比如 创建.修改或者删除数据库:DCL用于定义数据库用户的权限: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讲述这两种语言在Oracle中的使用方法. DML语言 DML是SQL的一个子集,主要用于修改数据,下表列出了ORACLE支持的DML语句. 插入数据 INSERT语句常常用于向表中插入行,行中可以有特殊数据字段,或者可以

  • Mybatis注解方式操作Oracle数据库详解

    1.新增多行数据 @Insert({"<script>insert all " + "<foreach collection=\"list\" index=\"index\" item=\"item\" open=\"\" separator=\"\" close=\"\">" + " into s_user (u

  • kotlin之协程的理解与使用详解

    前言         为什么在kotlin要使用协程呢,这好比去了重庆不吃火锅一样的道理.协程的概念并不陌生,在python也有提及.任何事务的作用大多是对于所依赖的环境相应而生的,协程对于kotlin这门语言也不例外.协程的优点,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轻量级,占用更少的系统资源: 更高的执行效率: 挂起函数较于实现Runnable或Callable接口更加方便可控: kotlin.coroutine 核心库的支持,让编写异步代码更加简单.当然在一些不适应它的用法下以上优势也会成为劣势. 1.协程

  • Dijkstra算法与Prim算法的异同案例详解

    目录 Dijkstra简述 Prim简述 异 同 思想 时间复杂度 Dijkstra特例 Dijkstra简述 Dijkstra算法用于构建单源点的最短路径树(MST)--即树中某个点到任何其他点的距离都是最短的.例如,构建地图应用时查找自己的坐标离某个地标的最短距离.可以用于有向图,但是不能存在负权值(Bellman-Ford可以处理负权值). 伪代码 Dijkstra() { for each u in G,V { //此处做初始化操作,给每个节点u赋键值+∞,设置空为父节点 u.key =

  • MySQL数据库设计之利用Python操作Schema方法详解

    弓在箭要射出之前,低声对箭说道,"你的自由是我的".Schema如箭,弓似Python,选择Python,是Schema最大的自由.而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Schema是什么? 不管我们做什么应用,只要和用户输入打交道,就有一个原则--永远不要相信用户的输入数据.意味着我们要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web开发时一般输入数据都以JSON形式发送到后端API,API要对输入数据做验证.一般我都是加很多判断,各种if,导致代码很丑陋,能不能有一种方式比较优雅的验证用户数据呢

  • MongoDB 查询操作的实例详解

    MongoDB 查询操作的实例详解 使用find或findOne进行查询.并可以进行范围查询.数据集查询.不等式查询,以及其他的一些查询. 查询将会返回DBcursor 游标只有在你需要的时候返回文档 针对游标返回的文档(结果集) 进行操作 例如:忽略一定数量的结果,或者返回结果的数量,以及对结果的排序. 1.指定需要返回的键 有时候仅仅对文档的某几个键值感兴趣,可以屏蔽返回的不感兴趣的键值,返回感兴趣的键值 mongos> db.blog.find({},{"name":1})

  • Vue.js进行查询操作的实例详解

    Vue.js进行查询操作的实例详解 实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script src="../lib/vue.min.js"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title>字符转换</title> </head>

  • php mysql PDO 查询操作的实例详解

    php mysql PDO 查询操作的实例详解 <?php $dbh = new PDO('mysql:host=localhost;dbname=access_control', 'root', ''); $dbh->setAttribute(PDO::ATTR_ERRMODE, PDO::ERRMODE_EXCEPTION); $dbh->exec('set names utf8'); /*添加*/ //$sql = "INSERT INTO `user` SET `log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