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中Scan命令的踩坑实录

1、原本以为自己对redis命令还蛮熟悉的,各种数据模型各种基于redis的骚操作。但是最近在使用redis的scan的命令式却踩了一个坑,顿时发觉自己原来对redis的游标理解的很有限。所以记录下这个踩坑的过程,背景如下:

公司因为redis服务器内存吃紧,需要删除一些无用的没有设置过期时间的key。大概有500多w的key。虽然key的数目听起来挺吓人。但是自己玩redis也有年头了,这种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当时想了下,具体方案是通过lua脚本来过滤出500w的key。然后进行删除动作。lua脚本在redis server上执行,执行速度快,执行一批只需要和redis server建立一次连接。筛选出来key,然后一次删1w。然后通过shell脚本循环个500次就能删完所有的。以前通过lua脚本做过类似批量更新的操作,3w一次也是秒级的。基本不会造成redis的阻塞。这样算起来,10分钟就能搞定500w的key。

然后,我就开始直接写lua脚本。首先是筛选。

用过redis的人,肯定知道redis是单线程作业的,肯定不能用keys命令来筛选,因为keys命令会一次性进行全盘搜索,会造成redis的阻塞,从而会影响正常业务的命令执行。

500w数据量的key,只能增量迭代来进行。redis提供了scan命令,就是用于增量迭代的。这个命令可以每次返回少量的元素,所以这个命令十分适合用来处理大的数据集的迭代,可以用于生产环境。

scan命令会返回一个数组,第一项为游标的位置,第二项是key的列表。如果游标到达了末尾,第一项会返回0。

2、所以我写的第一版的lua脚本如下:

local c = 0
local resp = redis.call('SCAN',c,'MATCH','authToken*','COUNT',10000)
c = tonumber(resp[1])
local dataList = resp[2]

for i=1,#dataList do
 local d = dataList[i]
 local ttl = redis.call('TTL',d)
 if ttl == -1 then
  redis.call('DEL',d)
 end
end

if c==0 then
 return 'all finished'
else
 return 'end'
end

在本地的测试redis环境中,通过执行以下命令mock了20w的测试数据:

eval "for i = 1, 200000 do redis.call('SET','authToken_' .. i,i) end" 0

然后执行script load命令上传lua脚本得到SHA值,然后执行evalsha去执行得到的SHA值来运行。具体过程如下:

我每删1w数据,执行下dbsize(因为这是我本地的redis,里面只有mock的数据,dbsize也就等同于这个前缀key的数量了)。

奇怪的是,前面几行都是正常的。但是到了第三次的时候,dbsize变成了16999,多删了1个,我也没太在意,但是最后在dbsize还剩下124204个的时候,数量就不动了。之后无论再执行多少遍,数量还依旧是124204个。

随即我直接运行scan命令:

发现游标虽然没有到达末尾,但是key的列表却是空的。

这个结果让我懵逼了一段时间。我仔细检查了lua脚本,没有问题啊。难道是redis的scan命令有bug?难道我理解的有问题?

我再去翻看redis的命令文档对count选项的解释:

经过详细研读,发现count选项所指定的返回数量还不是一定的,虽然知道可能是count的问题,但无奈文档的解释实在难以很通俗的理解,依旧不知道具体问题在哪

3、后来经过某个小伙伴的提示,看到了另外一篇对于scan命令count选项通俗的解释:

看完之后恍然大悟。原来count选项后面跟的数字并不是意味着每次返回的元素数量,而是scan命令每次遍历字典槽的数量

我scan执行的时候每一次都是从游标0的位置开始遍历,而并不是每一个字典槽里都存放着我所需要筛选的数据,这就造成了我最后的一个现象:虽然我count后面跟的是10000,但是实际redis从开头往下遍历了10000个字典槽后,发现没有数据槽存放着我所需要的数据。所以我最后的dbsize数量永远停留在了124204个。

所以在使用scan命令的时候,如果需要迭代的遍历,需要每次调用都需要使用上一次这个调用返回的游标作为该次调用的游标参数,以此来延续之前的迭代过程。

至此,心中的疑惑就此解开,改了一版lua:

local c = tonumber(ARGV[1])
local resp = redis.call('SCAN',c,'MATCH','authToken*','COUNT',10000)
c = tonumber(resp[1])
local dataList = resp[2]

for i=1,#dataList do
 local d = dataList[i]
 local ttl = redis.call('TTL',d)
 if ttl == -1 then
  redis.call('DEL',d)
 end
end

return c

在本地上传后执行:

可以看到,scan命令没法完全保证每次筛选的数量完全等同于给定的count,但是整个迭代却很好的延续下去了。最后也得到了游标返回0,也就是到了末尾。至此,测试数据20w被全部删完。

这段lua只要在套上shell进行循环就可以直接在生产上跑了。经过估算大概在12分钟左右能删除掉500w的数据。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虽然scan命令以前也曾玩过。但是的确不知道其中的细节。况且文档的翻译也不是那么的准确,以至于自己在面对错误的结果时整整浪费了近1个多小时的时间。记录下来,加深理解。

总结

到此这篇关于Redis中Scan命令踩坑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Redis Scan命令踩坑内容请搜索我们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Redis Scan命令的基本使用方法

    1. 概述 SCAN 命令以及比较相近的 SSCAN.HSCAN 和 ZSCAN 命令都用于增量迭代数据集元素: SCAN 命令用于迭代当前数据库中的数据库键. SSCAN 命令用于迭代集合(Set)中的元素. HSCAN 命令用于迭代哈希(Hash)中的字段以及对应的值. ZSCAN 命令用于迭代有序集合(Sorted Set)中的元素以及对应的得分. 由于这些命令都可以增量迭代,每次调用都只会返回少量元素,所以这些命令可以用于生产环境中,不用担心像使用 KEYS.SMEMBERS 命令带来的

  • php redis扩展支持scan命令实现方法

    在使用阿里云的kvstore的时候,刚开始是属于公测,不收费,后来要成商业模式,收费了,8块钱一小时,太贵了,于是想到了删除部分无用的数据,但是数据量过于庞大,又不是使用keys * 来匹配(使用keys * 会直接把你redis卡死的),后期了解到了scan可以游标的找到所有的keys,于是开始捣鼓(发现我好多废话).. 开干.. [codesyntax lang="python"]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hpredis/phpredis #

  • Redis中scan命令的深入讲解

    前言 熟悉Redis的人都知道,它是单线程的.因此在使用一些时间复杂度为O(N)的命令时要非常谨慎.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阻塞进程,导致Redis出现卡顿. 有时,我们需要针对符合条件的一部分命令进行操作,比如删除以test_开头的key.那么怎么获取到这些key呢?在Redis2.8版本之前,我们可以使用keys命令按照正则匹配得到我们需要的key.但是这个命令有两个缺点: 没有limit,我们只能一次性获取所有符合条件的key,如果结果有上百万条,那么等待你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字符串输出

  • redis 用scan指令 代替keys指令(详解)

    众所周知,当redis中key数量越大,keys 命令执行越慢,而且最重要的会阻塞服务器,对单线程的redis来说,简直是灾难,终于找到了替代命令scan. SCAN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SCAN 命令及其相关的 SSCAN 命令. HSCAN 命令和 ZSCAN 命令都用于增量地迭代(incrementally iterate)一集元素(a collection of elements): SCAN 命令用于迭代当前数据库中的数据库键. S

  • 详解Redis SCAN命令实现有限保证的原理

    SCAN命令可以为用户保证:从完整遍历开始直到完整遍历结束期间,一直存在于数据集内的所有元素都会被完整遍历返回,但是同一个元素可能会被返回多次.如果一个元素是在迭代过程中被添加到数据集的,又或者是在迭代过程中从数据集中被删除的,那么这个元素可能会被返回,也可能不会返回.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先从Redis中的字典dict开始.Redis的数据库是使用dict作为底层实现的. 字典数据类型 Redis中的字典由dict.h/dict结构表示: typedef struct dict { dictTy

  • Redis中Scan命令的基本使用教程

    前言 Redis中有一个经典的问题,在巨大的数据量的情况下,做类似于查找符合某种规则的Key的信息,这里就有两种方式, 一是keys命令,简单粗暴,由于Redis单线程这一特性,keys命令是以阻塞的方式执行的,keys是以遍历的方式实现的复杂度是 O(n),Redis库中的key越多,查找实现代价越大,产生的阻塞时间越长. 二是scan命令,以非阻塞的方式实现key值的查找,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替代keys命令的,可选性更强 以下写入100000条key***:value***格式的测试数据(

  • Redis中Scan命令的踩坑实录

    1.原本以为自己对redis命令还蛮熟悉的,各种数据模型各种基于redis的骚操作.但是最近在使用redis的scan的命令式却踩了一个坑,顿时发觉自己原来对redis的游标理解的很有限.所以记录下这个踩坑的过程,背景如下: 公司因为redis服务器内存吃紧,需要删除一些无用的没有设置过期时间的key.大概有500多w的key.虽然key的数目听起来挺吓人.但是自己玩redis也有年头了,这种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当时想了下,具体方案是通过lua脚本来过滤出500w的key.然后进行删除动作.lu

  • python3.6中anaconda安装sklearn踩坑实录

    首先我是用pycharm完成的,要确定命令行和界面里是同一个环境. 如果不确定可以设置再add在新增加的环境里看现在是哪个环境,只要选择已有的环境,虽然project interpreter里面好像新增了个(2),但是包可以直接移植过来. 然后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现在的Python版本和conda版本和解释器里的一样不. conda是在终端输入,conda info -e,第一个星号就是自己的版本. Python是在Python终端里面输入,import sys和sys.executable查看当前

  • redis中scan命令的基本实现方法

    前言 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小灰登上了线上的redis打算查询数据.然而他只记得前缀而不知道整个键是多少,于是在命令行敲入了"keys xxx*"命令. 瞬间服务卡死,报警邮件堆满了邮箱,而小灰,只能目瞪狗呆的等待着即将降临的case study. 基本上,keys *命令都是在线上是被运维禁止的. redis的键在键值对大小大于hash-max-ziplist-value且个数小于hash-max-ziplist-entries的时候,是存放在散列表数据结构中的,在运行keys命令的

  • Docker安装Redis配置远程连接及踩坑

    目录 1. 安装Redis 2. 新建挂载配置文件夹 3. 增加配置文件 redis.conf 4. 创建redis容器并启动 5. 启动成功,查看状态 6. 容器内部连接进行测试 7. 使用Redis Desktop Manager客户端进行连接 8. 小结 1. 安装Redis 通过docker search redis和docker pull redis下载redis镜像 2. 新建挂载配置文件夹 因为 redis 默认配置你会发现只能够本地连接,不能进行远程访问,使用 Redis Des

  • vite2.0 踩坑实录

    目录 vite项目构建优化 其它 最后 算是对上一篇的补充,记录了一些在配置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vite项目构建优化 路由动态导入 经过rollup的构建,动态导入的文件将会生成异步的chunk文件,在我们访问项目的时候按需加载,极大的提升应用的加载速度 import Home from '@/views/home/index.vue' import Layout from '@/components/Layout.vue' const routes: Array<Rout

  • redis中数据类型命令整理

    redis是键值对的数据库,有5中主要数据类型: 字符串类型(string),散列类型(hash),列表类型(list),集合类型(set),有序集合类型(zset) 几个基本的命令: 函数 说明 keys * 获得当前数据库的所有键 
exists key [key ...] 判断键是否存在,返回个数,如果key有一样的也是叠加数 del key [key ...] 删除键,返回删除的个数 
type key 获取减值的数据类型(string,hash,list,set,zset) flush

  • python中remove函数的踩坑记录

    摘要: 在python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要移除列表中对象的要求.这时可以使用remove函数. 对于python中的remove()函数,官方文档的解释是:Remove first occurrence of value.大意也就是移除列表中等于指定值的第一个匹配的元素. 语法 list.remove() 参数 obj 参数:从列表中删除的对象的索引 返回值 删除后不会返回值 常见用法: a = [1,2,3,4],a.remove(1),然后a就是[2,3,4]:对于a = [1,1,1

  • element中el-form-item属性prop踩坑

    最近负责前后端项目开发,有个需求是实现Djangorestframework(drf)+element实现动态渲染form表单,drf后端提供json,前端从json中获取form表单元素,并且绑定表单验证规则 在el-form-item属性prop上遇到报错或者没绑定到数据,报错如下 [Vue warn]: Error in render: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ies of undefined (reading 'prop')" elemen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