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调用Prometheus监控数据并计算

目录
  • Prometheus是什么
  • Prometheus基础概念
    • 什么是时间序列数据
    • 什么是targets(目标)
    • 什么是metrics(指标)
    • 什么是PromQL(函数式查询语言)
    • 如何监控远程Linux主机
  • Prometheus HTTP API
    • 支持的 API
    • 认证方法
    • 数据返回格式
    • 数据写入
    • 监控数据查询
  • 什么是Grafana
  • 工作使用场景
    • CPU峰值计算
    • CPU均值计算
    • 内存峰值计算
    • 内存均值计算
    • 导出excel
  • 参考链接:

Prometheus是什么

Prometheus是一套开源监控系统和告警为一体,由go语言(golang)开发,是监控+报警+时间序列数

据库的组合。适合监控docker容器。因为kubernetes(k8s)的流行带动其发展。

Prometheus的主要特点

  • 多维度数据模型,由指标名称和键/值对标识的时间序列数据。
  • 作为一个时间序列数据库,其采集的数据会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本地中。
  • 灵活的查询语言,PromQL(Prometheus Query Language)函数式查询语言。
  • 不依赖分布式存储,单个服务器节点是自治的。
  • 以HTTP方式,通过pull模型拉取时间序列数据。
  • 也可以通过中间网关支持push模型。
  • 通过服务发现或者静态配置,来发现目标服务对象。
  • 支持多种多样的图表和界面展示。

Prometheus原理架构图

Prometheus基础概念

什么是时间序列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TimeSeries Data) : 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系统、设备状态变化的数据被称为时序数据。

应用的场景很多,如:

  • 无人驾驶运行中记录的经度,纬度,速度,方向,旁边物体距离等。
  • 某一个地区的各车辆的行驶轨迹数据。
  • 传统证券行业实时交易数据。
  • 实时运维监控数据等。

时间序列数据特点:

  • 性能好、存储成本低

什么是targets(目标)

Prometheus 是一个监控平台,它通过抓取监控目标(targets)上的指标 HTTP 端点来从这些目标收集指标。

安装完Prometheus Server端之后,第一个targets就是它本身。

具体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什么是metrics(指标)

Prometheus存在多种不同的监控指标(Metrics),在不同的场景下应该要选择不同的Metrics。

Prometheus的merics类型有四种,分别为Counter、Gauge、Summary、Histogram。

  • Counter:只增不减的计数器
  • Gauge:可增可减的仪表盘
  • Histogram:分析数据分布情况
  • Summary:使用较少

简单了解即可,暂不需要深入理解。

通过浏览器访问http://被监控端IP:9100(被监控端口)/metrics

就可以查到node_exporter在被监控端收集的监控信息

什么是PromQL(函数式查询语言)

Prometheus内置了一个强大的数据查询语言PromQL。 通过PromQL可以实现对监控数据的查询、聚合。

同时PromQL也被应用于数据可视化(如Grafana)以及告警当中。

通过PromQL可以轻松回答以下问题:

  • 在过去一段时间中95%应用延迟时间的分布范围?
  • 预测在4小时后,磁盘空间占用大致会是什么情况?
  • CPU占用率前5位的服务有哪些?(过滤)

具体查询细节可以参考官方。

如何监控远程Linux主机

安装Prometheus组件其实很简单,下载包--解压--后台启动运行即可,不做具体演示。

在远程linux主机(被监控端)上安装node_exporter组件,可看下载地址

下载解压后,里面就一个启动命令node_exporter,直接启动即可。

nohup /usr/local/node_exporter/node_exporter >/dev/null 2>&1 &
lsof -i:9100

nohup:如果直接启动node_exporter的话,终端关闭进程也会随之关闭,这个命令帮你解决问题。

Prometheus HTTP API

Prometheus 所有稳定的 HTTP API 都在 /api/v1 路径下。当我们有数据查询需求时,可以通过查询 API 请求监控数据,提交数据可以使用 remote write 协议或者 Pushgateway 的方式。

支持的 API

认证方法

默认开启认证,因此所有的接口都需要认证,且所有的认证方式都支持 Bearer Token和 Basic Auth。

调用接口的时候,我们需要携带Basic Auth请求头的认证,否则会出现401。

Bearer Token

Bearer Token 随着实例产生而生成,可以通过控制台进行查询。了解 Bearer Token 更多信息,请参见 Bearer Authentication。

Basic Auth

Basic Auth 兼容原生 Prometheus Query 的认证方式,用户名为用户的 APPID,密码为 bearer token(实例产生时生成),可以通过控制台进行查询。了解 Basic Auth 更多信息,请参见 Basic Authentication

数据返回格式

所有 API 的响应数据格式都为 JSON。每一次成功的请求会返回 2xx 状态码。

无效的请求会返回一个包含错误对象的 JSON 格式数据,同时也将包含一个如下表格的状态码:

无效请求响应返回模板如下:

{
"status": "success" | "error",
"data": <data>,
 // 当 status 状态为 error 时,下面的数据将被返回
"errorType": "<string>",
"error": "<string>",
 // 当执行请求时有警告信息时,该字段将被填充返回
"warnings": ["<string>"]
}

数据写入

运维过程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写入,所以暂时不深入理解。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官方文档

监控数据查询

当我们有数据查询需求时,可以通过查询 API 请求监控数据。

查询 API 接口

GET /api/v1/query
POST /api/v1/query

查询参数:

query= : Prometheus:查询表达式。

time= <rfc3339 | unix_timestamp>: 时间戳, 可选。

timeout= :检测超时时间, 可选。 默认由 -query.timeout 参数指定。

简单的查询

查询当前状态为up的监控主机:

curl -u "appid:token" 'http://IP:PORT/api/v1/query?query=up'

范围查询

GET /api/v1/query_range
POST /api/v1/query_range

根据时间范围查询需要的数据,这也是我们用得最多的场景,

这时我们需要用到 /api/v1/query_range 接口,示例如下:

$ curl 'http://localhost:9090/api/v1/query_range?query=up&start=2015-07-01T20:10:30.781Z&end=2015-07-01T20:11:00.781Z&step=15s'
{
   "status" : "success",
   "data" : {
      "resultType" : "matrix",
      "result" : [
         {
            "metric" : {
               "__name__" : "up",
               "job" : "prometheus",
               "instance" : "localhost:9090"
            },
            "values" : [
               [ 1435781430.781, "1" ],
               [ 1435781445.781, "1" ],
               [ 1435781460.781, "1" ]
            ]
         },
         {
            "metric" : {
               "__name__" : "up",
               "job" : "node",
               "instance" : "localhost:9091"
            },
            "values" : [
               [ 1435781430.781, "0" ],
               [ 1435781445.781, "0" ],
               [ 1435781460.781, "1" ]
            ]
         }
      ]
   }
}

什么是Grafana

Grafana是一个开源的度量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可以通过将采集的数据分析、查询,

然后进行可视化的展示,并能实现报警。

网址: https://grafana.com/

使用Grafana连接Prometheus

连接不再做具体演示,操作思路如下:

1.在Grafana服务器上安装,下载地址:https://grafana.com/grafana/download

2.浏览器http://grafana服务器IP:3000登录,默认账号密码都是admin,就可以登陆了。

3.把Prometheus服务器收集的数据做为一个数据源添加到Grafana,得到Prometheus数据。

4.然后为添加好的数据源做图形显示,最后在dashboard就可以查看到。

操作流程不难,就不讲解重点,后面正式开始上查询脚本。

工作使用场景

工作中需要通过CPU、内存生成资源利用率报表,可以通过Prometheus的API写一个Python脚本。

可通过API获取数据,然后再进行数据排序、过滤、运算、聚合,最后写入Mysql数据库。

CPU峰值计算

取最近一周CPU数值,再排序取最高的值。

def get_cpu_peak(self):
    """
        CPU取最近一周所有数值,再排序取最高的值,TOP1
        :return: {'IP' : value}
        """
    # 拼接URL
    pre_url = self.server_ip + '/api/v1/query_range?query='
    expr = '100 - (avg by(instance) (irate(node_cpu_seconds_total{mode="idle"}[5m])) * 100) ' \
    '&start=%s&end=%s&step=300' % (self.time_list[0], self.time_list[-1] - 1)
    url = pre_url + expr
    # print(url)

    result = {}
    # 请求URL后将Json数据转为字典对象
    res = json.loads(requests.post(url=url, headers=self.headers).content.decode('utf8', 'ignore'))
    # print(data)

    # 循环取出字典里每个IP的values,排序取最高值,最后存入result字典
    for da in res.get('data').get('result'):
        values = da.get('values')
        cpu_values = [float(v[1]) for v in values]  # 取出数值并存入列表
        # 取出IP并消除端口号
        ip = da.get('metric').get('instance')
        ip = ip[:ip.index(':')] if ':' in ip else ip
        # if ip == '10.124.58.181':
        #     print (ip)
        # cpu_peak = round(sorted(cpu_values, reverse=True)[0], 2)
        cpu_peak = sorted(cpu_values, reverse=True)[0]
        # 取出IP和最高值之后,写入字典
        result[ip] = cpu_peak

        # print(result)
        return result

CPU均值计算

取最近一周CPU每一天的TOP20除以20得到当时忙时平均值,

再将7天平均值的和除以n,得到时间范围内忙时平均值。

def get_cpu_average(self):
    """
        CPU忙时平均值:取最近一周CPU数据,每一天的TOP20除以20得到忙时平均值;
        再将一周得到的忙时平均值相加,再除以7,得到时间范围内一周的忙时平均值。
        :return:
        """
    cpu_average = {}
    for t in range(len(self.time_list)):
        if t + 1 < len(self.time_list):
            start_time = self.time_list[t]
            end_time = self.time_list[t + 1]
            # print(start_time, end_time)
            # 拼接URL
            pre_url = server_ip + '/api/v1/query_range?query='
            expr = '100 - (avg by(instance) (irate(node_cpu_seconds_total{mode="idle"}[5m])) * 100) ' \
            '&start=%s&end=%s&step=300' % (start_time, end_time - 1)
            url = pre_url + expr
            # print(url)
            # 请求接口数据
            data = json.loads(requests.post(url=url, headers=self.headers).content.decode('utf8', 'ignore'))

            for da in data.get('data').get('result'):   # 循环拿到result数据
                values = da.get('values')
                cpu_load = [float(v[1]) for v in values]    # 循环拿到values里面的所有值
                ip = da.get('metric').get('instance')       # 拿到instance里面的ip
                ip = ip[:ip.index(':')] if ':' in ip else ip    # 去除个别后面带的端口号
                # avg_cup_load = sum(sorted(cpu_load, reverse=True)[:20]) / 20
                # 取top20% 再除以20%,得出top20%的平均值
                # avg_cup_load = round(sum(sorted(cpu_load, reverse=True)[:round(len(cpu_load) * 0.2)]) / round(len(cpu_load) * 0.2), 2)
                # 倒序后取前面20%除以个数,得到前20%的平均值
                avg_cup_load = sum(sorted(cpu_load, reverse=True)[:round(len(cpu_load) * 0.2)]) / round(len(cpu_load) * 0.2)
                # print(avg_cup_load)
                # 将计算后的数据以ip为key写入字典
                if cpu_average.get(ip):
                    cpu_average[ip].append(avg_cup_load)
                    else:
                        cpu_average[ip] = [avg_cup_load]

                        # 每日top20的平均值累加,共7天的再除以7
                        for k, v in cpu_average.items():
                            # cpu_average[k] = round(sum(v) / 7, 2)
                            cpu_average[k] = sum(v)

                            # print(cpu_average)
                            return cpu_average

内存峰值计算

取7天内存数值,排序后取最高峰值TOP1

def get_mem_peak(self):
    """
        内存单台峰值:取7天内存最高峰值TOP1
        :return: 7天内存使用率最高峰值
        """
    pre_url = self.server_ip + '/api/v1/query_range?query='
    # expr = '(node_memory_MemTotal_bytes - (node_memory_MemFree_bytes+node_memory_Buffers_bytes+node_memory_Cached_bytes )) / node_memory_MemTotal_bytes * 100&start=%s&end=%s&step=300' % (start_time, end_time)
    # 字符太长会导致报错,所以这里进行拆分字段计算
    expr_MenTotal = 'node_memory_MemTotal_bytes&start=%s&end=%s&step=300' % (self.time_list[0], self.time_list[-1] - 1)
    expr_MemFree = 'node_memory_MemFree_bytes&start=%s&end=%s&step=300' % (self.time_list[0], self.time_list[-1] - 1)
    expr_Buffers = 'node_memory_Buffers_bytes&start=%s&end=%s&step=300' % (self.time_list[0], self.time_list[-1] - 1)
    expr_Cached = 'node_memory_Cached_bytes&start=%s&end=%s&step=300' % (self.time_list[0], self.time_list[-1] - 1)

    result = {}
    # 循环分别取出总内存、可用内存、Buffer块、缓存块四个字段
    for ur in expr_MenTotal, expr_MemFree, expr_Buffers, expr_Cached:
        url = pre_url + ur
        data = json.loads(requests.post(url=url, headers=self.headers).content.decode('utf8', 'ignore'))
        ip_dict = {}
        # 循环单个字段所有值
        for da in data.get('data').get('result'):
            ip = da.get('metric').get('instance')
            ip = ip[:ip.index(':')] if ':' in ip else ip
            # if ip != '10.124.53.12':
            #     continue
            if ip_dict.get(ip):     # 过滤重复的ip,重复ip会导致计算多次
                # print("重复ip:%s" % (ip))
                continue
                values = da.get('values')
                # 将列表里的值转为字典方便计算
                values_dict = {}
                for v in values:
                    values_dict[str(v[0])] = v[1]
                    # 标记ip存在
                    ip_dict[ip] = True
                    # 建立列表追加字典
                    if result.get(ip):
                        result[ip].append(values_dict)
                        else:
                            result[ip] = [values_dict]

                            # print(result)
                            # 对取出的四个值进行计算,得出峰值
                            for ip, values in result.items():
                                values_list = []
                                for k, v in values[0].items():
                                    try:
                                        values_MenTotal = float(v)
                                        values_MemFree = float(values[1].get(k, 0))
                                        values_Buffers = float(values[2].get(k, 0)) if values[2] else 0
                                        values_Cached = float(values[3].get(k, 0)) if values[3] else 0
                                        # 如果是0,不参与计算
                                        if values_MemFree==0.0 or values_Buffers==0.0 or values_Cached==0.0:
                                            continue
                                            # values_list.append(round((values_MenTotal - (values_MemFree + values_Buffers + values_Cached)) / values_MenTotal * 100, 2))
                                            # 合并后计算,得出列表
                                            values_list.append((values_MenTotal - (values_MemFree + values_Buffers + values_Cached)) / values_MenTotal * 100)
                                            # 对得出结果进行排序
                                            result[ip] = sorted(values_list, reverse=True)[0]
                                            except Exception as e:
                                                # print(values[0])
                                                logging.exception(e)

                                                # print(result)
                                                return result

内存均值计算

先取出7天的日期,根据多条链接循环取出每天数据,排序value取top20除以20,最终7天数据再除以7

def get_mem_average(self):
    """
        内存忙时平均值:先取出7天的日期,根据多条链接循环取出每天数据,排序value取top20除以20,最终7天数据再除以7
        :return:
        """
    avg_mem_util = {}
    for t in range(len(self.time_list)):
        if t + 1 < len(self.time_list):
            start_time = self.time_list[t]
            end_time = self.time_list[t + 1]
            # 根据多条链接循环取出每天数据
            pre_url = self.server_ip + '/api/v1/query_range?query='
            # expr = '(node_memory_MemTotal_bytes - (node_memory_MemFree_bytes+node_memory_Buffers_bytes+node_memory_Cached_bytes )) / node_memory_MemTotal_bytes * 100&start=%s&end=%s&step=300' % (start_time, end_time)
            expr_MenTotal = 'node_memory_MemTotal_bytes&start=%s&end=%s&step=600' % (start_time, end_time - 1)
            expr_MemFree = 'node_memory_MemFree_bytes&start=%s&end=%s&step=600' % (start_time, end_time - 1)
            expr_Buffers = 'node_memory_Buffers_bytes&start=%s&end=%s&step=600' % (start_time, end_time - 1)
            expr_Cached = 'node_memory_Cached_bytes&start=%s&end=%s&step=600' % (start_time, end_time - 1)

            result = {}
            # 循环取出四个字段
            for ur in expr_MenTotal, expr_MemFree, expr_Buffers, expr_Cached:
                url = pre_url + ur
                data = json.loads(requests.post(url=url, headers=self.headers).content.decode('utf8', 'ignore'))
                ip_dict = {}
                # 循环单个字段所有值
                for da in data.get('data').get('result'):
                    ip = da.get('metric').get('instance')
                    ip = ip[:ip.index(':')] if ':' in ip else ip
                    if ip_dict.get(ip):
                        # print("重复ip:%s" % (ip))
                        continue
                        values = da.get('values')
                        # 将列表里的值转为字典方便计算
                        values_dict = {}
                        for v in values:
                            values_dict[str(v[0])] = v[1]
                            # 标记ip存在
                            ip_dict[ip] = True
                            # 建立列表追加字典
                            if result.get(ip):
                                result[ip].append(values_dict)
                                else:
                                    result[ip] = [values_dict]

                                    # print(result)
                                    for ip, values in result.items():
                                        values_list = []

                                        for k, v in values[0].items():
                                            try:
                                                values_MenTotal = float(v)
                                                values_MemFree = float(values[1].get(k, 0)) if values[1] else 0
                                                values_Buffers = float(values[2].get(k, 0)) if values[2] else 0
                                                values_Cached = float(values[3].get(k, 0)) if values[3] else 0
                                                if values_MemFree == 0.0 or values_Buffers == 0.0 or values_Cached == 0.0:
                                                    continue
                                                    value_calc = (values_MenTotal - (values_MemFree + values_Buffers + values_Cached)) / values_MenTotal * 100
                                                    if value_calc != float(0):
                                                        values_list.append(value_calc)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values[0])
                                                            # logging.exception(e)
                                                            continue
                                                            # 排序value取top20除以20
                                                            # avg_mem = round(sum(sorted(values_list, reverse=True)[:round(len(values_list) * 0.2)]) / round(len(values_list) * 0.2), 2)
                                                            try:
                                                                avg_mem = sum(sorted(values_list, reverse=True)[:round(len(values_list) * 0.2)]) / round(len(values_list) * 0.2)
                                                                except Exception as e:
                                                                    avg_mem = 0
                                                                    logging.exception(e)

                                                                    if avg_mem_util.get(ip):
                                                                        avg_mem_util[ip].append(avg_mem)
                                                                        else:
                                                                            avg_mem_util[ip] = [avg_mem]

                                                                            # 最终7天数据再除以7
                                                                            for k, v in avg_mem_util.items():
                                                                                # avg_mem_util[k] = round(sum(v) / 7, 2)
                                                                                avg_mem_util[k] = sum(v)

                                                                                return avg_mem_util

导出excel

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出excel

def export_excel(self, export):
    """
        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出excel
        :param export: 数据集合
        :return:
        """
    try:
        # 将字典列表转换为DataFrame
        pf = pd.DataFrame(list(export))
        # 指定字段顺序
        order = ['ip', 'cpu_peak', 'cpu_average', 'mem_peak', 'mem_average', 'collector']
        pf = pf[order]
        # 将列名替换为中文
        columns_map = {
            'ip': 'ip',
            'cpu_peak': 'CPU峰值利用率',
            'cpu_average': 'CPU忙时平均峰值利用率',
            'mem_peak': '内存峰值利用率',
            'mem_average': '内存忙时平均峰值利用率',
            'collector': '来源地址'
        }
        pf.rename(columns=columns_map, inplace=True)
        # 指定生成的Excel表格名称
        writer_name = self.Host + '.xlsx'
        writer_name.replace(':18600', '')
        # print(writer_name)
        file_path = pd.ExcelWriter(writer_name.replace(':18600', ''))
        # 替换空单元格
        pf.fillna(' ', inplace=True)
        # 输出
        pf.to_excel(file_path, encoding='utf-8', index=False)
        # 保存表格
        file_path.sav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
            logging.exception(e)

因为机房需要保留数据方便展示,后面改造成采集直接入库mysql。

参考链接:

Prometheus操作指南

官方查询API

以上就是Python调用Prometheus监控数据并计算 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Python Prometheus监控数据并计算 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

  • 使用 prometheus python 库编写自定义指标的方法(完整代码)

    虽然 prometheus 已有大量可直接使用的 exporter 可供使用,以满足收集不同的监控指标的需要.例如,node exporter可以收集机器 cpu,内存等指标,cadvisor可以收集容器指标.然而,如果需要收集一些定制化的指标,还是需要我们编写自定义的指标. 本文讲述如何使用 prometheus python 客户端库和 flask 编写 prometheus 自定义指标. 安装依赖库 我们的程序依赖于flask和prometheus client两个库,其 requirem

  • 使用Python和Prometheus跟踪天气的使用方法

    开源监控系统 Prometheus 集成了跟踪多种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但如果没有集成你想要的数据,那么很容易构建一个.一个经常使用的例子使用云端提供商的自定义集成,它使用提供商的 API 抓取特定的指标. 创建自定义 Prometheus 集成以跟踪最大的云端提供商:地球母亲. 开源监控系统 Prometheus 集成了跟踪多种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但如果没有集成你想要的数据,那么很容易构建一个.一个经常使用的例子使用云端提供商的自定义集成,它使用提供商的 API 抓取特定的指标.但是,在这个例子

  • 使用Python编写Prometheus监控的方法

    要使用python编写Prometheus监控,需要你先开启Prometheus集群.可以参考//www.jb51.net/article/148895.htm 安装.在python中实现服务器端.在Prometheus中配置请求网址,Prometheus会定期向该网址发起申请获取你想要返回的数据. 使用Python和Flask编写Prometheus监控 Installation pip install flask pip install prometheus_client Metrics P

  • 如何基于Python和Flask编写Prometheus监控

    介绍 Prometheus 的基本原理是通过 HTTP 周期性抓取被监控组件的状态. 任意组件只要提供对应的 HTTP 接口并且符合 Prometheus 定义的数据格式,就可以接入 Prometheus 监控. Prometheus Server 负责定时在目标上抓取 metrics(指标)数据并保存到本地存储.它采用了一种 Pull(拉)的方式获取数据,不仅降低客户端的复杂度,客户端只需要采集数据,无需了解服务端情况,也让服务端可以更加方便地水平扩展. 如果监控数据达到告警阈值,Promet

  • Python调用Prometheus监控数据并计算

    目录 Prometheus是什么 Prometheus基础概念 什么是时间序列数据 什么是targets(目标) 什么是metrics(指标) 什么是PromQL(函数式查询语言) 如何监控远程Linux主机 Prometheus HTTP API 支持的 API 认证方法 数据返回格式 数据写入 监控数据查询 什么是Grafana 工作使用场景 CPU峰值计算 CPU均值计算 内存峰值计算 内存均值计算 导出excel 参考链接: Prometheus是什么 Prometheus是一套开源监控

  • python如何获取Prometheus监控数据

    目录 获取Prometheus监控数据 获取Prometheus target数据 获取Prometheus 监控信息(cpu.mem.disks) 通过promsql读取prometheus内的数据 获取Prometheus监控数据 获取Prometheus target数据 调用http://<prometheus.address>/api/v1/targets并解析. def getTargetsStatus(address):     url = address + '/api/v1/

  • Python 调用C++封装的进一步探索交流

    我们知道,C++和python各有优缺点,C++可以直接映射到硬件底层,实现高效运行,而python能够方便地来进行编程,有助于工程的快速实现. 那能不能发挥两者的优势将它们结合起来?当然是可以的!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链接文章中,有提到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教我们如何生成可以被python加载的文件. 但是这只能针对简单的数据进行封装,一旦涉及到自定义的类等封装数据,就需要借助第三方库来帮助更好实现. 比如numpy与C++的数据接口. 这里对python调用C++生成的pyd(

  • python实现用类读取文件数据并计算矩形面积

    1.创建一个类Rectangle,已知a.b求面积,求三角形的面积 2.结合题目一,从题目一文件中读取数据,并采用类的方法,将计算的结果写在另一个文档中. (1)利用类进行计算一个矩形的面积,已经a.b边长. class Rectangle: '''这是关于矩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只用给出矩形的长和宽, 调用实例函数,就可以返回所需要的面积''' number=0 def __init__(self,a,b): # a.b类似C中的形参 或者叫作构造方法 self.a1=a # 将形参中的值传入到类

  • Python探针完成调用库的数据提取

    目录 1.简单粗暴的方法--对mysql库进行封装 2.Python的探针 3.制作探针模块 4.直接替换方法 5.总结 1.简单粗暴的方法--对mysql库进行封装 要统计一个执行过程, 就需要知道这个执行过程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所以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基于要调用的方法进行封装,在框架调用MySQL库和MySQL库中间实现一个中间层, 在中间层完成耗时统计,如: # 伪代码 def my_execute(conn, sql, param): # 针对MySql库的统计封装组件 with M

  • python格式的Caffe图片数据均值计算学习

    目录 引言 一.二进制格式的均值计算 二.python格式的均值计算 引言 图片减去均值后,再进行训练和测试,会提高速度和精度.因此,一般在各种模型中都会有这个操作. 那么这个均值怎么来的呢,实际上就是计算所有训练样本的平均值,计算出来后,保存为一个均值文件,在以后的测试中,就可以直接使用这个均值来相减,而不需要对测试图片重新计算. 一.二进制格式的均值计算 caffe中使用的均值数据格式是binaryproto,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计算均值的文件compute_image_mean.cpp,

  • python调用HEG工具批量处理MODIS数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下面的代码主要用于使用python语言调用NASA官方的MODIS处理工具HEG进行投影坐标转换与重采样批量处理 主要参考 HEG的用户手册:https://newsroom.gsfc.nasa.gov/sdptoolkit/HEG/HEG215/EED2-TP-030_Rev01_HEG_UsersGuide_2.15.pdf HEG批处理帮助:https://newsroom.gsfc.nasa.gov/sdptoolkit/HEG/HEG_Batch_job_Help.htm 主要的注意事

  • python 调用API接口 获取和解析 Json数据

    任务背景: 调用API接口数据,抽取我们所需类型的数据,并写入指定mysql数据库. 先从宏观上看这个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解: step1:需要学习python下的通过url读取数据的方式: step2:数据解析,也是核心部分,数据格式从python角度去理解,是字典?列表?还是各种嵌套? step3:连接mysql数据库,将数据写入. 从功能上看,该数据获取程序可以分为3个方法,即step1对应方法request_data(),step2对应方法parse_data(),step3对应data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