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实现六大设计原则之迪米特法则

定义: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由来: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

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PS:

自从我们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了软件编程的总的原则:低耦合,高内聚。

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

低耦合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怎么样编程才能做到低耦合呢?那正是迪米特法则要去完成的。

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少知道原则,最早是在1987年由美国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Ian Holland提出。

通俗的来讲,就是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被依赖的类来说,无论逻辑多么复杂,都尽量地的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的public方法,不对外泄漏任何信息。

迪米特法则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

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其中,我们称出现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则不是直接的朋友。

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作为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接下来用C#代码模拟发生的场景, 举个例子: 假如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功能, 我们需要打印一个学校内所有班级的所有学生,

我们新建3个不同的类, Class(班级), Student(学生), School(学校)

(1).班级类主要由一个ID和班级名称、一个学生列表, 另外还提供一个打印学生列表的Print()方法。

public class Class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ClassName { get; set; }

        public List<Student> StudentList { get; set; }

        public void Print() //班级内里面预留打印学生的方法
        {
            foreach (Student s in this.StudentList)
            {
                Console.WriteLine(" {0}Manage {1} ", s.GetType().Name, s.StudentName);
            }
        }

    }

(2).学生类主要就由ID和学生姓名组成

public class Student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StudentName { get; set; }
    }

(3).School 主要构成同样, 另外也包含了一个Pirnt方法, 他负责打印班级名称和学生名称

public class School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SchoolName { get; set; }

        public List<Class> ClassList { get; set; }

        public void Print()
        {
            Console.WriteLine("Manage {0}", this.GetType().Name);
            foreach (Class c in this.ClassList)
            {
                Console.WriteLine(" {0}Manage {1} ", c.GetType().Name, c.ClassName);

                List<Student> studentList = c.StudentList;
                foreach (Student s in studentList)
                {
                    Console.WriteLine(" {0}Manage {1} ", s.GetType().Name, s.StudentName);
                }
            }
        }

现在这个设计的主要问题出在School中,根据迪米特法则,只与直接的类发生通信,而Student类并不是School类的直接关系(以局部变量出现的耦合不属于直接关系),从逻辑上讲学校只与他的班级耦合就行了,与班级的学生并没有任何联系,这样设计显然是增加了不必要的耦合。按照迪米特法则,应该避免类中出现这样非直接关系的耦合。修改后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chool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SchoolName { get; set; }

        public List<Class> ClassList { get; set; }

        public void Print()
        {
            Console.WriteLine("Manage {0}", this.GetType().Name);
            foreach (Class c in this.ClassList)
            {
                Console.WriteLine(" {0}Manage {1} ", c.GetType().Name, c.ClassName);

                c.Print();

                //List<Student> studentList = c.StudentList;
                //foreach (Student s in studentList)
                //{
                //    Console.WriteLine(" {0}Manage {1} ", s.GetType().Name, s.StudentName);
                //}
            }
        }
    }

修改后,调用班级打印学生名称的方法,学校直接调用来打印,从而避免了与班级的学生发生耦合。

迪米特法则的初衷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由于每个类都减少了不必要的依赖,因此的确可以降低耦合关系。

但是凡事都有度,虽然可以避免与非直接的类通信,但是要通信,必然会通过一个“中介”来发生联系,例如本例中,总公司就是通过分公司这个“中介”来与分公司的员工发生联系的。

过分的使用迪米特原则,会产生大量这样的中介和传递类,导致系统复杂度变大。所以在采用迪米特法则时要反复权衡,既做到结构清晰,又要高内聚低耦合。

到此这篇关于C#实现六大设计原则之迪米特法则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C#实现六大设计原则之接口隔离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ISP)定义: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问题由来: 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解决方案: 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举例来说明接口隔离原则: 类A依赖接口I中的方法1.方法2.方法3,类B是对类A依赖的实现. 类C依赖接口I中的方法1.方法4.

  • 六大设计原则之开闭原则

    定义: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问题由来: 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内,因为变化.升级和维护等原因需要对软件原有代码进行修改时,可能会给旧代码中引入错误,也可能会使我们不得不对整个功能进行重构,并且需要原有代码经过重新测试. 解决方案: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开闭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中最基础的设计原则,它指导我们如何建立稳定灵活的系统. 开闭原则可能是设计模式六项原则中定义最模糊的一个了,它只告诉我们

  • C#实现六大设计原则之单一职责原则

    单一职责(SRP)定义: 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通俗的说,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问题由来: 类T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职责P2.当由于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T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 解决方案: 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T1.T2,使T1完成职责P1功能,T2完成职责P2功能.这样,当修改类T1时,不会使职责P2发生故障风险:同理,当修改T2时,也不会使职责P1发生故障风险. ps: 说到单一职责原则,很多人都会不屑一顾.因为

  • C#实现六大设计原则之里氏替换原则

    定义: 1: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 T1的对象 o1,都有类型为 T2 的对象o2,使得以 T1定义的所有程序 P 在所有的对象 o1 都代换成 o2 时,程序 P 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 T2 是类型 T1 的子型. 2: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问题由来: 有一功能P1,由类A完成.现需要将功能P1进行扩展,扩展后的功能为P,其中P由原有功能P1与新功能P2组成. 新功能P由类A的子类B来完成,则子类B在完成新功能P2的同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有功能P1发生故障. 解决

  • 浅谈C#六大设计原则

    笔者作为一个菜鸟,会尝试以简单的代码和容易理解的语句去解释这几种原则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这六种原则分别为单一职责原则.接口隔离原则.里氏替换原则.迪米特法则.依赖倒置原则.开闭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RP: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规定一个类中应该只有一个原因引起类的变化. 单一职责原则的核心就是解耦和增强内聚性. 问题: // 假设此类是数据库上下文 public class DatabaseContext { } public class

  • C#实现六大设计原则之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DIP)定义: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问题由来: 类A直接依赖类B,假如要将类A改为依赖类C,则必须通过修改类A的代码来达成.这种场景下,类A一般是高层模块, 负责复杂的业务逻辑:类B和类C是低层模块,负责基本的原子操作:假如修改类A,会给程序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解决方案: 将类A修改为依赖接口I,类B和类C各自实现接口I,类A通过接口I间接与类B或者类C发生联系,则会大大降低修改类A的几率. ps: 依赖倒置原则

  • C#实现六大设计原则之迪米特法则

    定义: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由来: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 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PS: 自从我们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了软件编程的总的原则:低耦合,高内聚. 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 低耦合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怎么样编程才能做到低耦合呢?那正是迪米特法则要去完成的. 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少知道原则,最早是在1987年由美国Northe

  • java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之迪米特法则分析详解

    目录 概念 使用 拓展 概念 迪米特法则解决类与类之间耦合度问题,如果类A调用了B类的某一个方法,则这两个类就形成了一种紧耦合的方式,当B类这个方法发生变化时,一定会影响A类的执行结果.迪米特法则要求每一个类尽可能少的与其他类发生关系,也就是尽可能少的让其他类发生变化时,对其代码的执行结果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典型情况:A类调用B类的方法,B类和C类是一种关联关系,如果A类通过B类所持有的C类对象直接调用C类的方法,则A类和C类同时拥有强耦合的关系.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B {

  • Java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之迪米特法则介绍

    目录 一.迪米特法则的定义 二.迪米特法则的含义 三.总结 一.迪米特法则的定义 迪米特法则,也称为最少知识原则,虽然名字不同,但描述的是同一个规则: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通俗地讲,一个类应该对自己需要耦合或调用的类知道得最少,被耦合或调用的类的内部是如何复杂都和我没关系,我就知道你提供的这么多public方法,我就调用这么多,其他的我一概不关心. 二.迪米特法则的含义 迪米特法则对类的低耦合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其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一).只和朋友交流 迪米特法则,要求只与直接朋友

  • Java 设计模式原则之迪米特法则详解

    定义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由来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 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自从我们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了软件编程的总的原则:低耦合,高内聚.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低耦合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怎么样编程才能做到低耦合呢?那正是迪米特法则要去完成的. 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少知道原则,最早是在1987年由美国Northeastern Un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