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数据结构之平衡二叉树的实现详解

目录
  • 定义
  • 结点结构
  • 查找算法
  • 插入算法
    • LL 型
    • RR 型
    • LR 型
    • RL 型
    • 插入方法
  • 删除算法
    • 概述
    • 实例分析
    • 代码
  • 完整代码

定义

动机:二叉查找树的操作实践复杂度由树高度决定,所以希望控制树高,左右子树尽可能平衡。

平衡二叉树(AVL树):称一棵二叉查找树为高度平衡树,当且仅当或由单一外结点组成,或由两个子树形 Ta 和 Tb 组成,并且满足:

  • |h(Ta) - h(Tb)| <= 1,其中 h(T) 表示树 T 的高度
  • Ta 和 Tb 都是高度平衡树

即:每个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最多差 1 的 二叉查找树。

  • 设 T 为高度平衡树中结点 q 的平衡系数为 q 的右子树高度减去左子树高度
  • 高度平衡树所以结点的平衡系数只可能为:-1, 0, 1

结点结构

key:关键字的值

value:关键字的存储信息

height:树的高度(只有一个结点的树的高度为 1

left:左子树根结点的的引用

right:右子树根结点的引用

class AVLNode<K extends Comparable<K>, V> {
    public K key;
    public V value;
    public int height;
    public AVLNode<K, V> left;
    public AVLNode<K, V> right;

    public AVLNode(K key, V value, int height) {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this.height = height;
    }
}

查找算法

同二叉查找树的查找算法:Java数据结构之二叉查找树的实现

插入算法

AVL 树是一种二叉查找树,故可以使用二叉查找树的插入方法插入结点,但插入一个新结点时,有可能破坏 AVL 树的平衡性。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插入结点后对平衡树进行调整,恢复平衡的性质。实现这种调整的操作称为“旋转”。

在插入一个新结点 X 后,应调整失去平衡的最小子树,即从插入点到根的路径向上找第一个不平衡结点 A。

平衡因子:该结点的左子树高度和右子树高度的差值。如果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 1,则说明该结点平衡,如果差值的绝对值为 2(不会出现其他情况),则说明该结点不平衡,需要做平衡处理。

造成结点 A 不平衡的的原因以及调整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LL 型

A 结点的平衡因子为 2,说明该结点是最小不平衡结点,需要对 A 结点进行调整。问题发生在 A 结点左子结点的左子结点,所以为 LL 型。

扁担原理:右旋

  • 将 A 的左孩子 B 提升为新的根结点;
  • 将原来的根结点 A 降为 B 的右孩子;
  • 各子树按大小关系连接(BL 和 AR 不变,BR 调整为 A 的左子树)。
  • 高度调整:由于调整后 B 的高度依赖于 A 的高度,所以先更新 A 的高度,再更新 B 的高度。
    private AVLNode<K, V> rightRotate(AVLNode<K, V> a) {
        AVLNode<K, V> b = a.left;
        a.left = b.right;
        b.right = a;
        a.height = Math.max(getHeight(a.left), getHeight(a.right)) + 1;
        b.height = Math.max(getHeight(b.left), getHeight(b.left)) + 1;
        return b;
    }

RR 型

A 结点的平衡因子为 2,说明该结点是最小不平衡结点,需要对 A 结点进行调整。问题发生在 A 结点右子结点的右子结点,所以为 RR 型。

扁担原理:左旋

  • 将 A 的右孩子 B 提升为新的根结点;
  • 将原来的根结点 A 降为 B 的左孩子;
  • 各子树按大小关系连接(AL 和 BR 不变,BL 调整为 A 的右子树)。
  • 高度调整:由于调整后 B 的高度依赖于 A 的高度,所以先更新 A 的高度,再更新 B 的高度。
    private AVLNode<K, V> leftRotate(AVLNode<K, V> a) {
        AVLNode<K, V> b = a.right;
        a.right = b.left;
        b.left = a;
        a.height = Math.max(getHeight(a.left), getHeight(a.right)) + 1;
        b.height = Math.max(getHeight(b.left), getHeight(b.left)) + 1;
        return b;
    }

LR 型

A 结点的平衡因子为 2,说明该结点是最小不平衡结点,需要对 A 结点进行调整。问题发生在 A 结点左子结点的右子结点,所以为 LR 型。

  • 从旋转的角度:对 B 左旋,然后对 A 右旋
  • 将 B 的左孩子 C 提升为新的根结点;
  • 将原来的根结点 A 降为 C 的右孩子;
  • 各子树按大小关系连接(BL 和 AR 不变,CL 和 CR 分别调整为 B 的右子树和 A 的左子树)。
    private AVLNode<K, V> leftRightRotate(AVLNode<K, V> a) {
        a.left = leftRotate(a.left);   // 对 B 左旋
        return rightRotate(a);         // 对 A 右旋
    }

RL 型

A 结点的平衡因子为 2,说明该结点是最小不平衡结点,需要对 A 结点进行调整。问题发生在 A 结点右子结点的左子结点,所以为 RL 型。

  • 从旋转的角度:对 B 右旋,然后对 A 左旋
  • 将 B 的左孩子 C 提升为新的根结点;
  • 将原来的根结点 A 降为 C 的左孩子;
  • 各子树按大小关系连接(AL 和 BR 不变,CL 和 CR 分别调整为 A 的右子树和 B 的左子树)。
    private AVLNode<K, V> rightLeftRotate(AVLNode<K, V> a) {
        a.right = rightRotate(a.right);
        return leftRotate(a);
    }

插入方法

根结点默认高度为 1

某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的绝对值为 2,则需要进行平衡处理

I.左子树高

key 小于 root.left.key:LL型,进行右旋

key 大于 root.left.key:LR型,进行左右旋

II.右子树高

key 大于 root.right.key:RR型,进行左旋

key 小于 root.right.key:RR型,进行右左旋

    public void insert(K key, V value) {
        root = insert(root, key, value);
    }

    private AVLNode<K, V> insert(AVLNode<K, V> t, K key, V value) {
        if (t == null) {
            return new AVLNode<>(key, value, 1);
        } else if (key.compareTo(t.key) < 0) {
            t.left = insert(t.left, key, value);
            t.height = Math.max(getHeight(t.left), getHeight(t.right)) + 1;
            // 平衡因子判断
            if (getHeight(t.left) - getHeight(t.right) == 2) {
                if (key.compareTo(root.left.key) < 0) // 左左:右旋
                    t = rightRotate(t);
                else                                 // 左右:先左旋,再右旋
                    t = leftRightRotate(t);
            }
        } else if (key.compareTo(t.key) > 0) {
            t.right = insert(t.right, key, value);
            t.height = Math.max(getHeight(t.left), getHeight(t.right)) + 1;
            // 平衡因子判断
            if (getHeight(t.left) - getHeight(t.right) == -2) {
                if (key.compareTo(root.right.key) > 0) // 右右:左旋
                    t = leftRotate(t);
                else                                  // 右左:先右旋,再左旋
                    t = rightLeftRotate(t);
            }
        } else {
            t.value = value;
        }
        return t;
    }

删除算法

概述

  • 可采用二叉查找树的删除算法进行删除。Java数据结构之二叉查找树的实现
  • 删除某结点 X 后,沿从 X 到根节点的路径上考察沿途结点的平衡系数,若第一个不平衡点为 A,平衡以 A 为根的子树。
  • 平衡后,可能使子树 A 高度变小。这样可能导致 A 的父节点不满足平衡性。
  • 所以要继续向上考察结点的平衡性,最远可能至根结点,即最多需要做 O(logn) 次旋转。
  • 对比“插入”操作:平衡 A 后,子树高度不变,A 子树以外的结点不受影响,即插入最多涉及 O(1) 次旋转。

实例分析

下面举个删除的例子:

删除以下平衡二叉树中的 16 结点

16 为叶子,将其删除即可,如下图。

指针 g 指向实际被删除节点 16 之父 25,检查是否失衡,25 节点失衡,用 g 、u 、v 记录失衡三代节点(从失衡节点沿着高度大的子树向下找三代),判断为 RL 型,进行 RL 旋转调整平衡,如下图所示。

继续向上检查,指针 g 指向 g 的双亲 69,检查是否失衡,69 节点失衡,用 g 、u 、v 记录失衡三代节点,判断为 RR 型,进行 RR 旋转调整平衡,如下图所示。

代码

代码描述

1.若当前结点为空, 则返回该节点

2.若关键值小于当前结点的关键值,则递归处理该结点的左子树

3.若关键值大于当前结点的关键值,则递归处理该结点的右子树

4.若关键值等于当前结点的关键值

  • 若当前结点的左子树为空,则返回该结点的右子树根节点
  • 若当前结点的右子树为空,则返回该结点的左子树根节点
  • 若当前结点左右子树都不为空,则找到该结点的中序前驱结点(该结点左子树的最右结点)或中序后继结点(该结点右子树的最左结点),将其值赋予该结点,然后递归删除中序前驱或后继结点。

5.更新结点高度

6.若该结点左子树高度更高,且处于不平衡状态

  • 若为 LL 型,进行右旋
  • 若为 LR 型,先左旋,再右旋

7.若该结点右子树高度更高,且处于不平衡状态

  • 若为 RL 型,先右旋,再左旋
  • 若我 RR 型,进行左旋

8.返回该结点

    public void remove(K key) {
        this.root = delete(root, key);
    }

    public AVLNode<K, V> delete(AVLNode<K, V> t, K key) {
        if (t == null) return t;
        if (key.compareTo(t.key) < 0) {
            t.left = delete(t.left, key);
        }
        else if (key.compareTo(t.key) > 0) {
            t.right = delete(t.right, key);
        }
        else {
            if(t.left == null) return t.right;
            else if(t.right == null) return t.left;
            else {         // t.left != null && t.right != null
                AVLNode<K, V> pre = t.left;
                while (pre.right != null) {
                    pre = pre.right;
                }
                t.key = pre.key;
                t.value = pre.value;
                t.left = delete(t.left, t.key);
            }
        }
        if (t == null) return t;
        t.height = Math.max(getHeight(t.left), getHeight(t.right)) + 1;
        if(getHeight(t.left) - getHeight(t.right) >= 2) {
            if(getHeight(t.left.left) > getHeight(t.left.right)) {
                return rightRotate(t);
            } else {
                return leftRightRotate(t);
            }
        }
        else if(getHeight(t.left) - getHeight(t.right) <= -2) {
            if(getHeight(t.right.left) > getHeight(t.right.right)) {
                return rightLeftRotate(t);
            }
            else {
                return leftRotate(t);
            }
        }
        return t;
    }

完整代码

class AVLNode<K extends Comparable<K>, V> {
    public K key;
    public V value;
    public int height;
    public AVLNode<K, V> left;
    public AVLNode<K, V> right;

    public AVLNode(K key, V value, int height) {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this.height = height;
    }
}

class AVLTree<K extends Comparable<K>, V> {

    public AVLNode<K, V> root;

    public int getHeight(AVLNode<K, V> t) {
        return t == null ? 0 : t.height;
    }

    public void insert(K key, V value) {
        root = insert(root, key, value);
    }

    public void remove(K key) {
        this.root = delete(root, key);
    }

    public AVLNode<K, V> delete(AVLNode<K, V> t, K key) {
        if (t == null) return t;
        if (key.compareTo(t.key) < 0) {
            t.left = delete(t.left, key);
        }
        else if (key.compareTo(t.key) > 0) {
            t.right = delete(t.right, key);
        }
        else {
            if(t.left == null) return t.right;
            else if(t.right == null) return t.left;
            else {         // t.left != null && t.right != null
                AVLNode<K, V> pre = t.left;
                while (pre.right != null) {
                    pre = pre.right;
                }
                t.key = pre.key;
                t.value = pre.value;
                t.left = delete(t.left, t.key);
            }
        }
        if (t == null) return t;
        t.height = Math.max(getHeight(t.left), getHeight(t.right)) + 1;
        if(getHeight(t.left) - getHeight(t.right) >= 2) {
            if(getHeight(t.left.left) > getHeight(t.left.right)) {
                return rightRotate(t);
            } else {
                return leftRightRotate(t);
            }
        }
        else if(getHeight(t.left) - getHeight(t.right) <= -2) {
            if(getHeight(t.right.left) > getHeight(t.right.right)) {
                return rightLeftRotate(t);
            }
            else {
                return leftRotate(t);
            }
        }
        return t;
    }

    private AVLNode<K, V> insert(AVLNode<K, V> t, K key, V value) {
        if (t == null) {
            return new AVLNode<>(key, value, 1);
        }
        if (key.compareTo(t.key) < 0) {
            t.left = insert(t.left, key, value);
            // 平衡因子判断
            if (getHeight(t.left) - getHeight(t.right) == 2) {
                if (key.compareTo(t.left.key) < 0) // 左左:右旋
                    t = rightRotate(t);
                else                                  // 左右:先左旋,再右旋
                    t = leftRightRotate(t);
            }
        } else if (key.compareTo(t.key) > 0) {
            t.right = insert(t.right, key, value);
            // 平衡因子判断
            if (getHeight(t.left) - getHeight(t.right) == -2) {
                if (key.compareTo(t.right.key) > 0) // 右右:左旋
                    t = leftRotate(t);
                else                                   // 右左:先右旋,再左旋
                    t = rightLeftRotate(t);
            }
        } else {
            t.value = value;
        }
        t.height = Math.max(getHeight(t.left), getHeight(t.right)) + 1;
        return t;
    }

    private AVLNode<K, V> rightLeftRotate(AVLNode<K, V> a) {
        a.right = rightRotate(a.right);
        return leftRotate(a);
    }

    private AVLNode<K, V> leftRightRotate(AVLNode<K, V> a) {
        a.left = leftRotate(a.left);
        return rightRotate(a);
    }

    private AVLNode<K, V> leftRotate(AVLNode<K, V> a) {
        AVLNode<K, V> b = a.right;
        a.right = b.left;
        b.left = a;
        a.height = Math.max(getHeight(a.left), getHeight(a.right)) + 1;
        b.height = Math.max(getHeight(b.left), getHeight(b.right)) + 1;
        return b;
    }

    private AVLNode<K, V> rightRotate(AVLNode<K, V> a) {
        AVLNode<K, V> b = a.left;
        a.left = b.right;
        b.right = a;
        a.height = Math.max(getHeight(a.left), getHeight(a.right)) + 1;
        b.height = Math.max(getHeight(b.left), getHeight(b.right)) + 1;
        return b;
    }

    private void inorder(AVLNode<K, V> root) {
        if (root != null) {
            inorder(root.left);
            System.out.print("(key: " + root.key + " , value: " + root.value + " , height: " + root.height + ") ");
            inorder(root.right);
        }
    }

    private void preorder(AVLNode<K, V> root) {
        if (root != null) {
            System.out.print("(key: " + root.key + " , value: " + root.value + " , height: " + root.height + ") ");
            preorder(root.left);
            preorder(root.right);
        }
    }

    private void postorder(AVLNode<K, V> root) {
        if (root != null) {
            postorder(root.left);
            postorder(root.right);
            System.out.print("(key: " + root.key + " , value: " + root.value + " , height: " + root.height + ") ");
        }
    }

    public void postorderTraverse() {
        System.out.print("后序遍历:");
        postorder(root);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void preorderTraverse() {
        System.out.print("先序遍历:");
        preorder(root);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void inorderTraverse() {
        System.out.print("中序遍历:");
        inorder(root);
        System.out.println();
    }
}

方法测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VLTree<Integer, Integer> tree = new AVLTree<>();
        tree.insert(69, 1);
        tree.insert(25, 1);
        tree.insert(80, 1);
        tree.insert(16, 1);
        tree.insert(56, 1);
        tree.insert(75, 1);
        tree.insert(90, 1);
        tree.insert(30, 1);
        tree.insert(78, 1);
        tree.insert(85, 1);
        tree.insert(98, 1);
        tree.insert(82, 1);

        tree.remove(16);
        tree.preorderTraverse();
        tree.inorderTraverse();
        tree.postorderTraverse();
    }

输出

先序遍历:(key: 80 , value: 1 , height: 4) (key: 69 , value: 1 , height: 3) (key: 30 , value: 1 , height: 2) (key: 25 , value: 1 , height: 1) (key: 56 , value: 1 , height: 1) (key: 75 , value: 1 , height: 2) (key: 78 , value: 1 , height: 1) (key: 90 , value: 1 , height: 3) (key: 85 , value: 1 , height: 2) (key: 82 , value: 1 , height: 1) (key: 98 , value: 1 , height: 1) 
中序遍历:(key: 25 , value: 1 , height: 1) (key: 30 , value: 1 , height: 2) (key: 56 , value: 1 , height: 1) (key: 69 , value: 1 , height: 3) (key: 75 , value: 1 , height: 2) (key: 78 , value: 1 , height: 1) (key: 80 , value: 1 , height: 4) (key: 82 , value: 1 , height: 1) (key: 85 , value: 1 , height: 2) (key: 90 , value: 1 , height: 3) (key: 98 , value: 1 , height: 1) 
后序遍历:(key: 25 , value: 1 , height: 1) (key: 56 , value: 1 , height: 1) (key: 30 , value: 1 , height: 2) (key: 78 , value: 1 , height: 1) (key: 75 , value: 1 , height: 2) (key: 69 , value: 1 , height: 3) (key: 82 , value: 1 , height: 1) (key: 85 , value: 1 , height: 2) (key: 98 , value: 1 , height: 1) (key: 90 , value: 1 , height: 3) (key: 80 , value: 1 , height: 4)

以上就是Java数据结构之平衡二叉树的实现详解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Java平衡二叉树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

  • Java源码解析之平衡二叉树

    一.平衡二叉树的定义 平衡二叉树是一种二叉排序树,其中每一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至多等于1 .它是一种高度平衡的二叉排序树.意思是说,要么它是一棵空树,要么它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且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我们将二叉树上结点的左子树深度减去右子树深度的值称为平衡因子BF (Balance Factor),那么平衡二叉树上所有结点的平衡因子只可能是-1 .0 和1. 这里举个栗子: 仔细看图中值为18的节点,18的节点的深度为2 .而它的右子树的深度为0,其差

  • 详解Java数据结构之平衡二叉树

    目录 什么是二叉搜索树 平衡二叉搜索树 平衡二叉搜索树建树程序 计算每个节点的高度 计算每个节点的平衡因子 合并二叉树 旋转调整函数 整体代码 什么是二叉搜索树 简单来说,就是方便搜索的二叉树,是一种具备特定结构的二叉树,即,对于节点n,其左子树的所有节点的值都小于等于其值,其右子树的所有节点的值都大于等于其值.​ 以序列2,4,1,3,5,10,9,8为例,如果以二叉搜索树建树的方式,我们建立出来的逐个步骤应该为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第七步: 第八步:

  • Java实现红黑树(平衡二叉树)的详细过程

    目录 前言 红黑二叉查找树 2-3树 2-3树的插入操作 实现红黑二叉树 结尾 前言 在实现红黑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符号表. 符号表的描述借鉴了Algorithms第四版,详情在:https://algs4.cs.princeton.edu/home/ 符号表有时候被称为字典,就如同英语字典中,一个单词对应一个解释,符号表有时候又被称之为索引,即书本最后将术语按照字母顺序列出以方便查找的那部分.总的来说,符号表就是将一个键和一个值联系起来,就如Python中的字典,JAVA中的HashMap

  • Java数据结构之平衡二叉树的原理与实现

    目录 1 平衡二叉树的概述 2 平衡二叉树的实现原理 2.1 单旋转 2.2 双旋转 2.3 总结 3 平衡二叉树的构建 3.1 类架构 3.2 查找的方法 3.3 检查是否平衡的方法 3.4 插入的方法 3.5 查找最大值和最小值 3.6 删除的方法 4 平衡二叉树的总结 平衡二叉树(AVL树),顾名思义,是一颗很“平衡”的树,它的平衡是相对于排序二叉树来说的.为了避免极端情况下二叉搜索树节点分布不均匀,甚至退化为链表,影响查找效率,我们引入了平衡二叉树,即让树的结构看起来尽量“均匀”,左右子

  • Java数据结构之平衡二叉树的实现详解

    目录 定义 结点结构 查找算法 插入算法 LL 型 RR 型 LR 型 RL 型 插入方法 删除算法 概述 实例分析 代码 完整代码 定义 动机:二叉查找树的操作实践复杂度由树高度决定,所以希望控制树高,左右子树尽可能平衡. 平衡二叉树(AVL树):称一棵二叉查找树为高度平衡树,当且仅当或由单一外结点组成,或由两个子树形 Ta 和 Tb 组成,并且满足: |h(Ta) - h(Tb)| <= 1,其中 h(T) 表示树 T 的高度 Ta 和 Tb 都是高度平衡树 即:每个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

  • Java 数据结构之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详解

    目录 算法效率 时间复杂度 什么是时间复杂度 推导大 O 阶的方法 算法情况 计算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计算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 计算阶乘递归的时间复杂度 计算斐波那契递归的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计算冒泡排序的空间复杂度 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空间复杂度(非递归) 计算阶乘递归Factorial的时间复杂度 算法效率 在使用当中,算法效率分为两种,一是时间效率(时间复杂度),二是空间效率(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是指程序运行的速度.空间复杂度是指一个算法所需要的额外的空间. 时间复杂度 什么是时间

  • Java 数据结构线性表之顺序存储详解原理

    目录 线性表的定义 线性表的基本运算 线性表的存储之顺序存储 定义线性表 添加元素 查找元素 删除元素 打印线性表 实现的完整代码 测试一下 线性表的定义 线性表的逻辑特征: ①有且仅有一个称为开始元素的a1,她没有前趋,仅有一个后继结点a2: ②有且仅有一个称为终端元素的an,他没有后继,只有一个直接前驱a(n-1): ③其余元素ai(2≤i≤n-1)称为内部元素,他们都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驱a(i-1)和直接后继a(i+1). 线性表的图像表示 线性表的基本运算 线性表初始化 求表长 按索引值

  • Java数据结构之二叉搜索树详解

    目录 前言 性质 实现 节点结构 初始化 插入节点 查找节点 删除节点 最后 前言 今天leetcode的每日一题450是关于删除二叉搜索树节点的,题目要求删除指定值的节点,并且需要保证二叉搜索树性质不变,做完之后,我觉得这道题将二叉搜索树特性凸显的很好,首先需要查找指定节点,然后删除节点并且保持二叉搜索树性质不变,就想利用这个题目讲讲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作为一个经典的数据结构,具有链表的快速插入与删除的特点,同时查询效率也很优秀,所以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一般会采用这种数

  • java数据结构算法稀疏数组示例详解

    目录 一.什么是稀疏数组 二.场景用法 1.二维数组转稀疏数组思路 2.稀疏数组转二维数组思路 3.代码实现 一.什么是稀疏数组 当一个数组a中大部分元素为0,或者为同一个值,那么可以用稀疏数组b来保存数组a. 首先,稀疏数组是一个数组,然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保存上述的数组a,具体处理方法: 记录数组a一共有几行几列 记录a中有多少个不同的值 最后记录不同值的元素所在行列,以及具体的值,放在一个小规模的数组里,以缩小程序的规模. 这个小规模的数组,就是稀疏数组. 举个栗子,左侧是一个二维数组,一

  • 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入门实例详解

    第一部分:Java数据结构 要理解Java数据结构,必须能清楚何为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 Data_Structure,它是储存数据的一种结构体,在此结构中储存一些数据,而这些数据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而各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三个组成成分,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运算结构. 而一个数据结构的设计过程分成抽象层.数据结构层和实现层. 数据结构在Java的语言体系中按逻辑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线性数据结构和非线性数据结构. 一.Java数据结构之:线性数据结构 线性数据结构:常见的

  • java数据结构排序算法之归并排序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数据结构排序算法之归并排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在前面说的那几种排序都是将一组记录按关键字大小排成一个有序的序列,而归并排序的思想是:基于合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 归并排序算法:假设初始序列含有n个记录,首先将这n个记录看成n个有序的子序列,每个子序列长度为1,然后两两归并,得到n/2个长度为2(n为奇数的时候,最后一个序列的长度为1)的有序子序列.在此基础上,再对长度为2的有序子序列进行亮亮归并,得到若干个长度为4的有序子序列.如此重

  • 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快速排序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快速排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交换类排序的另一个方法,即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改变了冒泡排序中一次交换仅能消除一个逆序的局限性,是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实现了一次交换可消除多个逆序.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步骤: 1.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

  • 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之插入排序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之插入排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复习之余,就将数据结构中关于排序的这块知识点整理了一下,写下来是想与更多的人分享,最关键的是做一备份,为方便以后查阅. 排序 1.概念: 有n个记录的序列{R1,R2,.......,Rn}(此处注意:1,2,n 是下表序列,以下是相同的作用),其相应关键字的序列是{K1,K2,.........,Kn}.通过排序,要求找出当前下标序列1,2,......,n的一种排列p1,p2,........pn,使得相应关键

  • 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冒泡排序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冒泡排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前面文章讲述的排序算法都是基于插入类的排序,这篇文章开始介绍交换类的排序算法,即: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冒泡排序的改进). 交换类的算法:通过交换逆序元素进行排序的方法. 冒泡排序:反复扫描待排序记录序列,在扫描的过程中,顺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的大小,若逆序就交换位置. 算法实现代码如下: package exp_sort;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b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