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ConcurrentHashMap: transfer方法源码分析(难点)

  • 上一篇文章介绍过put方法以及其相关的方法,接下来,本篇就介绍一下transfer这个方法(比较难),最好能动手结合着源码进行分析,并仔细理解前面几篇文章的内容~
  • 注:代码分析的注释中的CASE0、CASE1… ,这些并没有直接关联关系,只是为了给每个if逻辑判断加一个标识,方便在其他逻辑判断的地方进行引用而已。

再复习一下并发Map的结构图


1、transfer方法

transfer方法的作用是:迁移元素,扩容时table容量变为原来的两倍,并把部分元素迁移到其它桶nextTable中。该方法迁移数据的流程就是在发生扩容时,从散列表原table中,按照桶位下标,依次将每个桶中的元素(结点、链表、树)迁移到新表nextTable中。

另外还有与其相关的方法helpTransfer:协助扩容(迁移元素),当线程添加元素时发现table正在扩容,且当前元素所在的桶元素已经迁移完成了,则协助迁移其它桶的元素。

下图为并发扩容流程图,在分析源码前熟悉一下流程:

链表迁移示意图

下面就开始分析代码把

/**
 * 迁移元素,扩容时table容量变为原来的两倍,并把部分元素迁移到其它桶nextTable中:
 */
private final void transfer(Node<K,V>[] tab, Node<K,V>[] nextTab) {
    // n 表示扩容之前table数组的长度
    // stride 表示分配给线程任务的步长
    int n = tab.length, stride;
    // 这里为了方便分析,根据CUP核数,stride 固定为MIN_TRANSFER_STRIDE 16
    if ((stride = (NCPU > 1) ? (n >>> 3) / NCPU : n) < MIN_TRANSFER_STRIDE)
        // 控制线程迁移数据的最小步长(桶位的跨度~)
        stride = MIN_TRANSFER_STRIDE; // subdivide range
    // ------------------------------------------------------------------------------
    // CASE0:nextTab == null
    // 条件成立:表示当前线程为触发本次扩容的线程,需要做一些扩容准备工作:(在if代码块中)
    // 条件不成立:表示当前线程是协助扩容的线程...
    if (nextTab == null) {            // initiating
        try {
            // 创建一个比扩容之前容量n大一倍的新table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Node<K,V>[] nt = (Node<K,V>[])new Node<?,?>[n << 1];
            nextTab = nt;
        } catch (Throwable ex) {      // try to cope with OOME
            sizeCtl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
        // 赋值nextTab对象给 nextTable ,方便协助扩容线程 拿到新表
        nextTable = nextTab;
        // 记录迁移数据整体位置的一个标记,初始值是原table数组的长度。
        // 可以理解为:全局范围内散列表的数据任务处理到哪个桶的位置了
        transferIndex = n;
    }
    // 表示新数组的长度
    int nextn = nextTab.length;
    // fwd节点,当某个桶位数据迁移处理完毕后,将此桶位设置为fwd节点,其它写线程或读线程看到后,会有不同逻辑。fwd结点指向新表nextTab的引用
    ForwardingNode<K,V> fwd = new ForwardingNode<K,V>(nextTab);
    // 推进标记(后面讲数据迁移的时候再分析~)
    boolean advance = true;
    // 完成标记(后面讲数据迁移的时候再分析~)
    boolean finishing = false; // to ensure sweep before committing nextTab
    // i 表示分配给当前线程的数据迁移任务,任务执行到的桶位下标(任务进度~表示当前线程的任务已经干到哪里了~)
    // bound 表示分配给当前线程任务的下界限制。(线程的数据迁移任务先从高位开始迁移,迁移到下界位置结束)
    int i = 0, bound = 0;
    // 自旋~ 非常长的一个for循环...
    for (;;) {
        // f 桶位的头结点
        // fh 头结点的hash
        Node<K,V> f; int fh;
        /**
         * while循环的任务如下:(循环的条件为推进标记advance为true)
         * 1.给当前线程分配任务区间
         * 2.维护当前线程任务进度(i 表示当前处理的桶位)
         * 3.维护map对象全局范围内的进度
         */
        // 整个while循环就是在算i的值,过程太复杂,不用太关心
        // i的值会从n-1依次递减,感兴趣的可以打下断点就知道了
        // 其中n是旧桶数组的大小,也就是说i从15开始一直减到1这样去迁移元素
        while (advance) {
            // nextIndex~nextBound分配任务的区间:
            // 分配任务的开始下标
            // 分配任务的结束下标
            int nextIndex, nextBound;
            // -----------------------------------------------------------------------
            // CASE1:
            // 条件一:--i >= bound
            // 成立:表示当前线程的任务尚未完成,还有相应的区间的桶位要处理,--i 就让当前线程处理下一个桶位.
            // 不成立:表示当前线程任务已完成 或者 未分配
            if (--i >= bound || finishing)
                // 推进标记设置为flase
                advance = false;
            // -----------------------------------------------------------------------
            // CASE2: (nextIndex = transferIndex) <= 0
            // transferIndex:可以理解为,全局范围内散列表的数据任务处理到哪个桶的位置了~
            // 前置条件:当前线程任务已完成 或 者未分配,即没有经过CASE1
            // 条件成立:表示对象全局范围内的桶位都分配完毕了,没有区间可分配了,设置当前线程的i变量为-1 跳出循环,然后执行退出迁移任务相关的程序
            // 条件不成立:表示对象全局范围内的桶位尚未分配完毕,还有区间可分配~
            else if ((nextIndex = transferIndex) <= 0) {
                i = -1;
                // 推进标记设置为flase
                advance = false;
            }
            // -----------------------------------------------------------------------
            // CASE3,其实就是移动i的一个过程:CAS更新成功,则i从当前位置-1,再复习一下i的含义:
            // i 表示分配给当前线程的数据迁移任务,任务执行到的桶位下标(任务进度~表示当前线程的任务已经干到哪里了~)
            // CASE3前置条件(未经过CASE1-2):1、当前线程需要分配任务区间  2.全局范围内还有桶位尚未迁移
            // 条件成立:说明给当前线程分配任务成功
            // 条件失败:说明分配任务给当前线程失败,应该是和其它线程发生了竞争~
            else if (U.compareAndSwapInt
                     (this, TRANSFERINDEX, nextIndex,
                      nextBound = (nextIndex > stride ?
                                   nextIndex - stride : 0))) {
                bound = nextBound;
                i = nextIndex - 1;
                advance = false;
            }
        }
        /**
            处理线程任务完成后,线程退出transfer方法的逻辑:
         **/
        // -------------------------------------------------------------------------
        // CASE4:
        // 条件一:i < 0
        // 成立:表示当前线程未分配到任务,或已完成了任务
        // 条件二、三:一般情况下不会成里~
        if (i < 0 || i >= n || i + n >= nextn) {
            // 如果一次遍历完成了
			// 也就是整个map所有桶中的元素都迁移完成了
            // 保存sizeCtl的变量
            int sc;
            // 扩容结束条件判断
            if (finishing) {
                // 如果全部桶中数据迁移完成了,则替换旧桶数组
                // 并设置下一次扩容门槛为新桶数组容量的0.75倍
                nextTable = null;
                table = nextTab;
                sizeCtl = (n << 1) - (n >>> 1);
                return;
            }
            // -------------------------------------------------------------------------
            // CASE5:当前线程扩容完成,把并发扩容的线程数-1,该操作基于CAS,修改成功返回true
            // 条件成立:说明,更新 sizeCtl低16位 -1 操作成功,当前线程可以正常退出了~
            // 如果条件不成立:说明CAS更新操作时,与其他线程发生竞争了~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 sizeCtl, sc - 1)) {
                // 条件成立:说明当前线程不是最后一个退出transfer任务的线程
                // eg:
				// 1000 0000 0001 1011 0000 0000 0000 0000
                if ((sc - 2) != resizeStamp(n) << RESIZE_STAMP_SHIFT)
                    // 扩容完成两边肯定相等
                    // 正常退出
                    return;
                // 完成标记finishing置为true,,finishing为true才会走到上面的if扩容结束条件判断
                // 推进标记advance置为true
                finishing = advance = true;
                // i重新赋值为n
                // 这样会再重新遍历一次桶数组,看看是不是都迁移完成了
                // 也就是第二次遍历都会走到下面的(fh = f.hash) == MOVED这个条件
                i = n; // recheck before commit
            }
        }
        /**
            线程处理一个桶位数据的迁移工作,处理完毕后,
            设置advance为true: 表示继续推荐,然后就会回到for,继续循环
         **/
        // -------------------------------------------------------------------------
        // CASE6:
        // 【CASE6~CASE8】前置条件:当前线程任务尚未处理完,正在进行中!
        // 条件成立:说明当前桶位未存放数据,只需要将此处设置为fwd节点即可。
        else if ((f = tabAt(tab, i)) == null)
            // 如果桶中无数据,直接放入FWD,标记该桶已迁移:
            // casTabAt通过CAS的方式去向Node数组指定位置i设置节点值,设置成功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即:将tab数组下标为i的结点设置为FWD结点
            advance = casTabAt(tab, i, null, fwd);
        // -------------------------------------------------------------------------
        // CASE7: (fh = f.hash) == MOVED 如果桶中第一个元素的hash值为MOVED
        // 条件成立:说明头节f它是ForwardingNode节点,
        // 则,当前桶位已经迁移过了,当前线程不用再处理了,直接再次更新当前线程任务索引,再次处理下一个桶位 或者 其它操作~
        else if ((fh = f.hash) == MOVED)
            advance = true; // already processed
        // -------------------------------------------------------------------------
        // CASE8:
        // 前置条件:**当前桶位有数据**,而且node节点 不是 fwd节点,说明这些数据需要迁移。
        else {
            // 锁定该桶并迁移元素:(sync 锁加在当前桶位的头结点)
            synchronized (f) {
                // 再次判断当前桶第一个元素是否有修改,(可能出现其它线程抢先一步迁移/修改了元素)
                // 防止在你加锁头对象之前,当前桶位的头对象被其它写线程修改过,导致你目前加锁对象错误...
                if (tabAt(tab, i) == f) {
                    // 把一个链表拆分成两个链表(规则按照是桶中各元素的hash与桶大小n进行与操作):
                    // 等于0的放到低位链表(low)中,不等于0的放到高位链表(high)中
                    // 其中低位链表迁移到新桶中的位置相对旧桶不变
                    // 高位链表迁移到新桶中位置正好是其在旧桶的位置加n
                    // 这也正是为什么扩容时容量在变成两倍的原因 (链表迁移原理参考上面的图)
                    // ln 表示低位链表引用
                    // hn 表示高位链表引用
                    Node<K,V> ln, hn;
                    // ---------------------------------------------------------------
                    // CASE9:
                    // 条件成立:表示当前桶位是链表桶位
                    if (fh >= 0) {
                        // 第一个元素的hash值大于等于0,说明该桶中元素是以链表形式存储的
                        // 这里与HashMap迁移算法基本类似,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步寻找lastRun
                        // 这里的lastRun是提取出链表后面不用处理再特殊处理的子链表
                        // 比如所有元素的hash值与桶大小n与操作后的值分别为 0 0 4 4 0 0 0
                        // 则最后后面三个0对应的元素肯定还是在同一个桶中
                        // 这时lastRun对应的就是倒数第三个节点
                        // 至于为啥要这样处理,我也没太搞明白
                        // lastRun机制:
                        // 可以获取出 当前链表 末尾连续高位不变的 node
                        int runBit = fh & n;
                        Node<K,V> lastRun = f;
                        for (Node<K,V> p = f.next; p != null; p = p.next) {
                            int b = p.hash & n;
                            if (b != runBit) {
                                runBit = b;
                                lastRun = p;
                            }
                        }
						// 看看最后这几个元素归属于低位链表还是高位链表
                        // 条件成立:说明lastRun引用的链表为 低位链表,那么就让 ln 指向 低位链表
                        if (runBit == 0) {
                            ln = lastRun;
                            hn = null;
                        }
                        // 否则,说明lastRun引用的链表为 高位链表,就让 hn 指向 高位链表
                        else {
                            hn = lastRun;
                            ln = null;
                        }
                        // 遍历链表,把hash&n为0的放在低位链表中,不为0的放在高位链表中
                        // 循环跳出条件:当前循环结点!=lastRun
                        for (Node<K,V> p = f; p != lastRun; p = p.next) {
                            int ph = p.hash; K pk = p.key; V pv = p.val;
                            if ((ph & n) == 0)
                                ln = new Node<K,V>(ph, pk, pv, ln);
                            else
                                hn = new Node<K,V>(ph, pk, pv, hn);
                        }
						// 低位链表的位置不变
                        setTabAt(nextTab, i, ln);
						// 高位链表的位置是:原位置 + n
                        setTabAt(nextTab, i + n, hn);
                        // 标记当前桶已迁移
                        setTabAt(tab, i, fwd);
						// advance为true,返回上面进行--i操作
                        advance = true;
                    }
                    // ---------------------------------------------------------------
                    // CASE10:
                    // 条件成立:表示当前桶位是 红黑树 代理结点TreeBin
                    else if (f instanceof TreeBin) {
                        // 如果第一个元素是树节点,也是一样,分化成两颗树
                        // 也是根据hash&n为0放在低位树中,不为0放在高位树中
                        // 转换头结点为 treeBin引用 t
                        TreeBin<K,V> t = (TreeBin<K,V>)f;
                        // 低位双向链表 lo 指向低位链表的头  loTail 指向低位链表的尾巴
                        TreeNode<K,V> lo = null, loTail = null;
                        // 高位双向链表 lo 指向高位链表的头  loTail 指向高位链表的尾巴
                        TreeNode<K,V> hi = null, hiTail = null;

                        // lc 表示低位链表元素数量
                        // hc 表示高位链表元素数量
                        int lc = 0, hc = 0;
                        // 遍历整颗树(TreeBin中的双向链表,从头结点至尾节点),根据hash&n是否为0分化成两颗树:
                        for (Node<K,V> e = t.first; e != null; e = e.next) {
                            // h 表示循环处理当前元素的 hash
                            int h = e.hash;
                            // 使用当前节点 构建出来的新的TreeNode
                            TreeNode<K,V> p = new TreeNode<K,V>
                                (h, e.key, e.val, null, null);
                            // ---------------------------------------------------
                            // CASE11:
                            // 条件成立:表示当前循环节点 属于低位链节点
                            if ((h & n) == 0) {
                                // 条件成立:说明当前低位链表还没有数据
                                if ((p.prev = loTail) == null)
                                    lo = p;
                                // 说明低位链表已经有数据了,此时当前元素追加到低位链表的末尾就行了
                                else
                                    loTail.next = p;
                                // 将低位链表尾指针指向 p 节点
                                loTail = p;
                                ++lc;
                            }
                            // ---------------------------------------------------
                            // CASE12:
                            // 条件成立:当前节点属于高位链节点
                            else {
                                if ((p.prev = hiTail) == null)
                                    hi = p;
                                else
                                    hiTail.next = p;
                                hiTail = p;
                                ++hc;
                            }
                        }
						// 如果分化的树中元素个数小于等于6,则退化成链表
                        ln = (lc <= UNTREEIFY_THRESHOLD) ? untreeify(lo) :
                            (hc != 0) ? new TreeBin<K,V>(lo) : t;
                        hn = (hc <= UNTREEIFY_THRESHOLD) ? untreeify(hi) :
                            (lc != 0) ? new TreeBin<K,V>(hi) : t;
                        // 低位树的位置不变
                        setTabAt(nextTab, i, ln);
                        // 高位树的位置是原位置加n
                        setTabAt(nextTab, i + n, hn);
						// 标记该桶已迁移
                        setTabAt(tab, i, fwd);
						// advance为true,返回上面进行--i操作
                        advance = true;
                    }
                }
            }
        }
    }
}

补充,lastRun机制示意图

小节

(1)新桶数组大小是旧桶数组的两倍;

(2)迁移元素先从靠后的桶开始;

(3)迁移完成的桶在里面放置一ForwardingNode类型的元素,标记该桶迁移完成;

(4)迁移时根据hash&n是否等于0把桶中元素分化成两个链表或树;

(5)低位链表(树)存储在原来的位置;

(6)高们链表(树)存储在原来的位置加n的位置;

(7)迁移元素时会锁住当前桶,也是分段锁的思想;

2、helpTransfer方法

helpTransfer:协助扩容(迁移元素),当线程添加元素时发现table正在扩容,且当前元素所在的桶元素已经迁移完成了,则协助迁移其它桶的元素。当前桶元素迁移完成了才去协助迁移其它桶元素!

final Node<K,V>[] helpTransfer(Node<K,V>[] tab, Node<K,V> f) {
    // nextTab 引用的是 fwd.nextTable == map.nextTable 理论上是这样。
    // sc 保存map.sizeCtl
    Node<K,V>[] nextTab; int sc;
    // CASE0: 如果桶数组不为空,并且当前桶第一个元素为ForwardingNode类型,并且nextTab不为空
	// 说明当前桶已经迁移完毕了,才去帮忙迁移其它桶的元素
    // 扩容时会把旧桶的第一个元素置为ForwardingNode,并让其nextTab指向新桶数组
    // 条件一:tab != null 恒成立 true
    // 条件二:(f instanceof ForwardingNode) 恒成立 true
    // 条件三:((ForwardingNode<K,V>)f).nextTable) != null 恒成立 true
    if (tab != null && (f instanceof ForwardingNode) &&
        (nextTab = ((ForwardingNode<K,V>)f).nextTable) != null) {
        // 根据前表的长度tab.length去获取扩容唯一标识戳,假设 16 -> 32 扩容:1000 0000 0001 1011
        int rs = resizeStamp(tab.length);
        // 条件一:nextTab == nextTable
        // 成立:表示当前扩容正在进行中
        // 不成立:1.nextTable被设置为Null了,扩容完毕后,会被设为Null
        //        2.再次出发扩容了...咱们拿到的nextTab 也已经过期了...
        // 条件二:table == tab
        // 成立:说明 扩容正在进行中,还未完成
        // 不成立:说明扩容已经结束了,扩容结束之后,最后退出的线程 会设置 nextTable 为 table
        // 条件三:(sc = sizeCtl) < 0
        // 成立:说明扩容正在进行中
        // 不成立:说明sizeCtl当前是一个大于0的数,此时代表下次扩容的阈值,当前扩容已经结束。
        while (nextTab == nextTable && table == tab &&
               (sc = sizeCtl) < 0) {
            // 条件一:(sc >>> RESIZE_STAMP_SHIFT) != rs
            //        true -> 说明当前线程获取到的扩容唯一标识戳 非 本批次扩容
            //        false -> 说明当前线程获取到的扩容唯一标识戳 是 本批次扩容
            // 条件二:JDK1.8 中有bug jira已经提出来了 其实想表达的是 =  sc == (rs << 16 ) + 1
            //        true -> 表示扩容完毕,当前线程不需要再参与进来了
            //        false -> 扩容还在进行中,当前线程可以参与
            // 条件三:JDK1.8 中有bug jira已经提出来了 其实想表达的是 = sc == (rs<<16) + MAX_RESIZERS
            //        true -> 表示当前参与并发扩容的线程达到了最大值 65535 - 1
            //        false -> 表示当前线程可以参与进来
            // 条件四:transferIndex <= 0
            //        true -> 说明map对象全局范围内的任务已经分配完了,当前线程进去也没活干..
            //        false -> 还有任务可以分配。
            if ((sc >>> RESIZE_STAMP_SHIFT) != rs || sc == rs + 1 ||
                sc == rs + MAX_RESIZERS || transferIndex <= 0)
                break;
            // 扩容线程数加1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sc + 1)) {
				// 当前线程帮忙迁移元素
                transfer(tab, nextTab);
                break;
            }
        }
        return nextTab;
    }
    return table;
}

3、总结

这块代码逻辑很难理解,可以结合着ConcurrentHashMap面试题去巩固一下重新吸收~下一章是get、remove方法分析,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的其他内容!

(0)

相关推荐

  • 解析ConcurrentHashMap: put方法源码分析

    上一章:预热(内部一些小方法分析) put()方法是并发HashMap源码分析的重点方法,这里涉及到并发扩容,桶位寻址等等- JDK1.8 ConcurrentHashMap结构图: 1.put方法源码解析 // 向并发Map中put一个数据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key, value, false); } // 向并发Map中put一个数据 // Key: 数据的键 // value:数据的值 // onlyIfAbsent:

  • 解析ConcurrentHashMap: 预热(内部一些小方法分析)

    前面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并发HashMap的主要成员属性,内部类和构造函数,下面在正式分析并发HashMap成员方法之前,先分析一些内部类中的字方法函数: 首先来看下ConcurrentHashMap内部类Node中的hash成员属性值的计算方法spread(int h):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该属性是通过spread(int h)方法计算得到~ final K key

  • 解析ConcurrentHashMap:成员属性、内部类、构造方法分析

    1.简介 ConcurrentHashMap是HashMap的线程安全版本,内部也是使用(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的结构来存储元素.相比于同样线程安全的HashTable来说,效率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地提高. 在学习ConcurrentHashMap源码之前,这里默认大家已经读过HashMap源码,了解LongAdder原子类.红黑树.先简单介绍下 ConcurrentHashMap的整体流程: 整体流程跟HashMap比较类似,大致是以下几步: (1)如果桶数组未初始化,则初始化: (2)如果

  • 解析ConcurrentHashMap: get、remove方法分析

    前面几篇文章分析了并发HashMap的put方法及其相关方法,transfer方法,那么接下来本篇文章相对之前几篇难度会小一些. 本篇文章介绍ConcurrentHashMap的get方法和remove方法. 1.get方法 get方法:获取元素,根据目标key所在桶的第一个元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元素,关键点在于find()方法的重写.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 tab 引用map.table // e 当前元素(用于循环遍历) // p 目标节点 //

  • 解析ConcurrentHashMap: 红黑树的代理类(TreeBin)

    前一章是get.remove方法分析,喜欢的朋友点击查看.本篇为ConcurrentHashMap源码系列的最后一篇,来分析一下TreeBin 红黑树代理节点的源码: 1.TreeBin内部类分析 TreeBin是红黑树的代理,对红黑树不太了解的,可以参考: static final class TreeBin<K,V> extends Node<K,V> { // 红黑树根节点 TreeNode<K,V> root; // 链表的头节点 volatile TreeNo

  • 解析ConcurrentHashMap: transfer方法源码分析(难点)

    上一篇文章介绍过put方法以及其相关的方法,接下来,本篇就介绍一下transfer这个方法(比较难),最好能动手结合着源码进行分析,并仔细理解前面几篇文章的内容~ 注:代码分析的注释中的CASE0.CASE1- ,这些并没有直接关联关系,只是为了给每个if逻辑判断加一个标识,方便在其他逻辑判断的地方进行引用而已. 再复习一下并发Map的结构图: 1.transfer方法 transfer方法的作用是:迁移元素,扩容时table容量变为原来的两倍,并把部分元素迁移到其它桶nextTable中.该方

  • 解析Mybatis判断表达式源码分析

    在我们开发过程中用 Mybatis 经常会用到下面的例子 Mapper如下 Map<String ,String > testArray(@Param("array") String [] array); XMl中的sql如下 <select id="testArray" resultType="map"> select * from t_ams_ac_pmt_dtl where cpt_pro=#{cptProp} &l

  • Netty启动步骤绑定端口示例方法源码分析

    目录 绑定端口 我们继续跟第一小节的最初的doBind()方法 第二步, 获得channel 重点关注下doBind(localAddress)方法 最终会走到这一步, pipeline.fireChannelActive() 章节总结 前文传送门:Netty启动流程注册多路复用源码解析 绑定端口 上一小节我们学习了channel注册在selector的步骤, 仅仅做了注册但并没有监听事件, 事件是如何监听的呢? 我们继续跟第一小节的最初的doBind()方法 private ChannelFu

  • Java并发编程之Condition源码分析(推荐)

    Condition介绍 上篇文章讲了ReentrantLock的加锁和释放锁的使用,这篇文章是对ReentrantLock的补充.ReentrantLock#newCondition()可以创建Condition,在ReentrantLock加锁过程中可以利用Condition阻塞当前线程并临时释放锁,待另外线程获取到锁并在逻辑后通知阻塞线程"激活".Condition常用在基于异步通信的同步机制实现中,比如dubbo中的请求和获取应答结果的实现. 常用方法 Condition中主要的

  • JDK1.8中的ConcurrentHashMap源码分析

    一.容器初始化 1.源码分析 在jdk8的ConcurrentHashMap中一共有5个构造方法,这四个构造方法中都没有对内部的数组做初始化, 只是对一些变量的初始值做了处理 jdk8的ConcurrentHashMap的数组初始化是在第一次添加元素时完成 // 没有维护任何变量的操作,如果调用该方法,数组长度默认是16 public ConcurrentHashMap() { } // 传递进来一个初始容量,ConcurrentHashMap会基于这个值计算一个比这个值大的2的幂次方数作为初始

  • thinkphp3.2.0 setInc方法 源码全面解析

    我们先来看一下setInc的官方示例: 需要一个字段和一个自增的值(默认为1) 我们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一步步分析他的底层是怎么实现的: <?php namespace Home\Controller; use Think\Controller; class TestController extends Controller { public function test() { $tb_test = M('test'); $tb_test->where(['id'=>1])->set

  • Java并发系列之ConcurrentHashMap源码分析

    我们知道哈希表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数据结构,设计优良的哈希函数可以使其上的增删改查操作达到O(1)级别.Java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哈希结构,那就是HashMap类,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曾经介绍过HashMap类,知道它的所有方法都未进行同步,因此在多线程环境中是不安全的.为此,Java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HashTable类,它对于多线程同步的处理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在HashMap的基础上对其所有方法都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进行加锁.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同一时间

  • Vue 中 template 有且只能一个 root的原因解析(源码分析)

    引言 今年, 疫情 并没有影响到各种面经的正常出现,可谓是络绎不绝(学不动...).然后,在前段时间也看到一个这样的关于 Vue 的问题, 为什么每个组件 template 中有且只能一个 root? 可能,大家在平常开发中,用的较多就是 template 写 html 的形式.当然,不排除用 JSX 和 render() 函数的.但是,究其本质,它们最终都会转化成 render() 函数.然后,再由 render() 函数转为 Vritual DOM (以下统称 VNode ).而 rende

  • SpringBoot拦截器与文件上传实现方法与源码分析

    目录 一.拦截器 1.创建一个拦截器 2.配置拦截器 二.拦截器原理 三.文件上传 四.文件上传流程 一.拦截器 拦截器我们之前在springmvc已经做过介绍了 大家可以看下[SpringMVC]自定义拦截器和过滤器 为什么在这里还要再讲一遍呢? 因为spring boot里面对它做了简化,大大节省了我们配置那些烦人的xml文件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小例子来了解一下拦截器在spring boot中的使用 1.创建一个拦截器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拦截器,实现HandlerIntercepto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