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基础之NIO 学习详解

目录
  • 一、NIO 简介
    • 1、NIO 三大核心
      • (1)缓冲区 Buffer
      • (2)通道 Channel
      • (3)Selector 选择器
    • 2、NIO 和 IO 的区别
  • 二、NIO 的 API
    • 1、Selector
    • 2、Buffer
    • 3、Package java.nio.channels
      • (1) java.nio.channels 中 interface 的关系:
      • (2)java.nio.channels 中类的关系:
      • (3)SelectableChannel 接口
      • (4)Channel 通用方法:
  • 三、NIO 示例
    • 1、TCP 通信 —— SocketChannel
      • (1)客户端
      • (2)服务端
    • 2、文件 IO —— FileChannel
      • (1)读文件
      • (2)写文件
      • (3)通道间内容传输
    • 3、UDP通信 —— DatagramChannel
    • 4、NIO 管道(Pipe)
  • 总结

一、NIO 简介

java.nio 全称 java non-blocking IO,是指 JDK 提供的新 API。从 JDK1.4 开始,Java 提供了一系列改进的输入/输出的新特性,被统称为 NIO(即 New IO)。新增了许多用于处理输入输出的类,这些类都被放在 java.nio 包及子包下,并且对原 java.io 包中的很多类进行改写,新增了满足 NIO 的功能。

NIO 以块的方式处理数据,块 IO 的效率比流 IO 的效率高很多。 

NIO 是非阻塞的,同时实现了 IO 多路复用。NIO 中用户线程不会被读写操作阻塞住,它可以继续干事情,所以 NIO 是可以做到用一个线程来处理多个操作的,使用它可以提供非阻塞的高伸缩性网络。

1、NIO 三大核心

NIO 主要有三大核心:Channel(通道)Buffer(缓冲区)、Selector(选择器)

NIO 是基于 Channel 和缓冲区进行操作的,数据是从通道读取到缓冲区,或者是缓冲区写入到通道中。Selector(选择区)用于监听多个通道的事件(比如:连接请求、数据到达等),使用单个线程就可以监听到多个客户端通道。

(1)缓冲区 Buffer

缓冲区就是用来存放具体要被操作和传输的数据。

缓冲区实际上是一个容器对象,更直接的说,其实就是一个数组,在 NIO 库中,所有数据都是用缓冲区处理的。在读取数据时,它是直接读到缓冲区中的; 在写入数据时,它也是写入到缓冲区中的;任何时候访问 NIO 中的数据,都是将它放到缓冲区中。Channel 提供从文件、网络读取数据的渠道,但是读取或写入的数据都必须经由 Buffer,如下图所示:

在 NIO 中,所有的缓冲区类型都继承于抽象类 Buffer,最常用的就是 ByteBuffer,对于 Java 中的基本类型,基本都有一个具体 Buffer 类型与之相对应,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如下图所示:

Buffer 的基本原理:

缓冲区对象本质上是一个数组,但它其实是一个特殊的数组,缓冲区对象内置了一些机制,能够跟踪和记录缓冲区的状态变化情况,如果使用 get()方法从缓冲区获取数据或者使用 put()方法把数据写入缓冲区,都会引起缓冲区状态的变化。 在缓冲区中,最重要的属性有下面三个,它们一起合作完成对缓冲区内部状态的变化跟踪:

1)position:指定下一个将要被写入或者读取的元素索引,它的值由 get()/put()方法自动更新,在新创建一个 Buffer 对象时,position 被初始化为 0。

2)limit:指定还有多少数据需要取出(在从缓冲区写入通道时),或者还有多少空间可以放入数据(在从通道读入缓冲区时)。

3)capacity:指定了可以存储在缓冲区中的最大数据容量,实际上,它指定了底层数组的大小,或者至少是指定了准许我们使用的底层数组的容量。

以上三个属性值之间有一些相对大小的关系:0 <= position <= limit <= capacity。如果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容量大小为20 的 ByteBuffer 对象,在初始化的时候,position 设置为 0,limit 和 capacity 被设置为 10,在以后使用 ByteBuffer对象过程中,capacity 的值不会再发生变化,而其它两个个将会随着使用而变化。

(2)通道 Channel

通道 Channel 就是数据传输用的通道,作用是打开到IO设备的连接、文件或套接字。

通道是一个对象,通过它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当然了所有数据都通过 Buffer 对象来处理。不会将字节直接写入通道中,相反是将数据写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字节的缓冲区。同样不会直接从通道中读取字节,而是将数据从通道读入缓冲区,再从缓冲区获取这个字节。

在 NIO 中,提供了多种通道对象,而所有的通道对象都实现了 Channel 接口。

FileChannel、DatagramChannel 用于 UDP 的数据读写;

ServerSocketChannel和SocketChannel 用于 TCP 的数据读写;

(3)Selector 选择器

能够检测多个注册的通道上是否有事件发生,如果有事件发生,便获取事件然后针对每个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就可以只用一个单线程去管理多个通道,也就是管理多个连接。这样使得只有在连接真正有读写事件发生时,才会调用函数来进行读写,就大大地减少了系统开销,并且不必为每个连接都创建一个线程,不用去维护多个线程,并且避免了多线程之间的上下文切换导致的开销。

NIO 中实现非阻塞 I/O 的核心对象就是 Selector,Selector 就是注册各种 I/O 事件的地方,而且当那些事件发生时,就是这个对象告诉我们所发生的事件,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有读或写等任何注册的事件发生时,可以从 Selector 中获得相应的 SelectionKey,同时从 SelectionKey 中可以找到发生的事件和该事件所发生的具体的 SelectableChannel,以获得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

2、NIO 和 IO 的区别

面向目标不同

NIO 和传统 IO(一下简称IO)之间第一个最大的区别是,IO 是面向流的,NIO 是面向缓冲区的。 Java IO 面向流意味着每次从流中读一个或多个字节,直至读取所有字节,它们没有被缓存在任何地方。此外,它不能前后移动流中的数据。如果需要前后移动从流中读取的数据,需要先将它缓存到一个缓冲区。NIO 的缓冲导向方法略有不同。数据读取到一个它稍后处理的缓冲区,需要时可在缓冲区中前后移动。这就增加了处理过程中的灵活性。但是,NIO 还需要检查是否该缓冲区中包含所有您需要处理的数据。而且,需确保当更多的数据读入缓冲区时,不要覆盖缓冲区里尚未处理的数据。

阻塞/非阻塞

IO 的各种流是阻塞的。这意味着,当一个线程调用 read() 或 write() 时,该线程被阻塞,直到有一些数据被读取,或数据完全写入。该线程在此期间不能再干任何事情了。
NIO 是非阻塞模式,使一个线程从某通道发送请求读取数据,但是它仅能得到目前可用的数据,如果目前没有数据可用时,就什么都不会获取。而不是保持线程阻塞,所以直至数据变的可以读取之前,该线程可以继续做其他的事情。 线程通常将非阻塞 IO 的空闲时间用于在其它通道上执行 IO 操作,所以一个单独的线程现在可以管理多个输入和输出通道。

二、NIO 的 API

1、Selector

Selector 可以同时监控多个 SelectableChannel 的 IO 状况,是非阻塞 IO 的核心。

public abstract class Selector implements Closeable {
    protected Selector() { }
	// 创建 Selector 实例
    public static Selector open() throws IOException {
        return SelectorProvider.provider().openSelector();
    }
    public abstract boolean isOpen();
    public abstract SelectorProvider provider();
	//  key set 代表了所有注册在这个 Selector 上的 channel ,这个集合可以通过 keys() 方法拿到。
    public abstract Set<SelectionKey> keys();
	// Selected-key set 代表了所有通过 select() 方法监测到可以进行 IO 操作的 channel ,这个集合可以通过 selectedKeys() 拿到。
    public abstract Set<SelectionKey> selectedKeys();
    public abstract int selectNow() throws IOException;
	// 可以设置超时的 select() 操作。
    public abstract int select(long timeout) throws IOException;
	// 监控所有注册的 channel ,当其中有注册的 IO 操作可以进行时,该函数返回,并将对应的 SelectionKey 加入 selected-key set 。
    public abstract int select() throws IOException;
	// 使一个还未返回的 select() 操作立刻返回。
    public abstract Selector wakeup();
    public abstract void close() throws IOException;
}

2、Buffer

Buffer 定义了一个可以线性存放 primitive type 数据的容器接口。 Buffer 主要包含了与类型( byte, char… )无关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 Buffer 及其子类都不是线程安全的。

public abstract class Buffer {
    static final int SPLITERATOR_CHARACTERISTICS =
        Spliterator.SIZED | Spliterator.SUBSIZED | Spliterator.ORDERED;
    // Invariants: mark <= position <= limit <= capacity
    private int mark = -1;		// 一个临时存放的位置下标。调用 mark() 会将 mark 设为当前的 position 的值,以后调用 reset() 会将 position 属性设置为 mark 的值。 mark 的值总是小于等于 position 的值,如果将 position 的值设的比 mark 小,当前的 mark 值会被抛弃掉。
    private int position = 0;		// 读 / 写操作的当前下标。当使用 buffer 的相对位置进行读 / 写操作时,读 / 写会从这个下标进行,并在操作完成后, buffer 会更新下标的值。
    private int limit;		// 在 Buffer 上进行的读写操作都不能越过这个下标。当写数据到 buffer 中时, limit 一般和 capacity 相等,当读数据时, limit 代表 buffer 中有效数据的长度。
    private int capacity;		// 这个 Buffer 最多能放多少数据。 capacity 一般在 buffer 被创建的时候指定
    long address;
    Buffer(int mark, int pos, int lim, int cap) {       // package-private
        if (cap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egative capacity: " + cap);
        this.capacity = cap;
        limit(lim);
        position(pos);
        if (mark >= 0) {
            if (mark > pos)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mark > position: ("
                                                   + mark + " > " + pos + ")");
            this.mark = mark;
        }
    }
    public final int capacity() {
        return capacity;
    }
    public final int position() {
        return position;
    }
    public final Buffer position(int newPosition) {
        if ((newPosition > limit) || (newPosition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position = newPosition;
        if (mark > position) mark = -1;
        return this;
    }
    public final int limit() {
        return limit;
    }
    public final Buffer limit(int newLimit) {
        if ((newLimit > capacity) || (newLimit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limit = newLimit;
        if (position > limit) position = limit;
        if (mark > limit) mark = -1;
        return this;
    }
    public final Buffer mark() {
        mark = position;
        return this;
    }
	//
    public final Buffer reset() {
        int m = mark;
        if (m < 0)
            throw new InvalidMarkException();
        position = m;
        return this;
    }
	// 把 position 设为 0 ,把 limit 设为 capacity ,一般在把数据写入 Buffer 前调用。
    public final Buffer clear() {
        position = 0;
        limit = capacity;
        mark = -1;
        return this;
    }
	// 把 limit 设为当前 position ,把 position 设为 0 ,一般在从 Buffer 读出数据前调用。
    public final Buffer flip() {
        limit = position;
        position = 0;
        mark = -1;
        return this;
    }
	// 把 position 设为 0 , limit 不变,一般在把数据重写入 Buffer 前调用。
    public final Buffer rewind() {
        position = 0;
        mark = -1;
        return this;
    }
    public final int remaining() {
        return limit - position;
    }
    public final boolean hasRemaining() {
        return position < limit;
    }
	// 用来判断一个 Buffer 是否只读
    public abstract boolean isReadOnly();
    public abstract boolean hasArray();
    public abstract Object array();
    public abstract int arrayOffset();
    public abstract boolean isDirect();
    final int nextGetIndex() {                          // package-private
        if (position >= limit)
            throw new BufferUnderflowException();
        return position++;
    }
    final int nextGetIndex(int nb) {                    // package-private
        if (limit - position < nb)
            throw new BufferUnderflowException();
        int p = position;
        position += nb;
        return p;
    }
    final int nextPutIndex() {                          // package-private
        if (position >= limit)
            throw new BufferOverflowException();
        return position++;
    }
    final int nextPutIndex(int nb) {                    // package-private
        if (limit - position < nb)
            throw new BufferOverflowException();
        int p = position;
        position += nb;
        return p;
    }
    final int checkIndex(int i) {                       // package-private
        if ((i < 0) || (i >= limit))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return i;
    }
    final int checkIndex(int i, int nb) {               // package-private
        if ((i < 0) || (nb > limit - i))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return i;
    }
    final int markValue() {                             // package-private
        return mark;
    }
    final void truncate() {                             // package-private
        mark = -1;
        position = 0;
        limit = 0;
        capacity = 0;
    }
    final void discardMark() {                          // package-private
        mark = -1;
    }
    static void checkBounds(int off, int len, int size) { // package-private
        if ((off | len | (off + len) | (size - (off + len))) < 0)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

Buffer子类(以下以ByteBuffer为例子)通用方法:

1)ByteBuffer(int N) :构造方法,设定缓冲区大小为N个byte大小的空间 ;
2)byte[] get():读取buffer中的所有数据;
3)void put(byte[]):数据写入buffer【功能和从channel中读取数据到buffer中一样】;
4)void filp():切换模式(写模式->读模式);
5)void rewind():重读buffer中的数据(position重置为0);
6)void clear():清空。重置所有指针,不删除数据!!(position=0,limit=capacity,重新供写入);
7)void compact():半清空,保留仍未读取的数据。(position=最后一个未读单元之后的位置,limit=cap,重新供写入);
8)mark():标记时刻A的当前pos【与reset()一起用】 reset():回到时刻A时标记的pos位置;
9)close():关闭并释放channel对象。;

3、Package java.nio.channels

Channel 是一个可以进行 IO 操作的通道(比如,通过 FileChannel ,我们可以对文件进行读写操作)。 java.nio.channels 包含了文件系统和网络通讯相关的 channel 类。这个包通过 Selector 和SelectableChannel 这两个类,还定义了一个进行非阻塞( non-blocking ) IO 操作的 API ,这对需要高性能 IO 的应用非常重要。

(1) java.nio.channels 中 interface 的关系:

1)Channel

Channel 表现了一个可以进行 IO 操作的通道,该 interface 定义了以下方法:

boolean isOpen()	// 该 Channel 是否是打开的。
void close()		// 关闭这个 Channel ,相关的资源会被释放。

2)ReadableByteChannel

定义了一个可从中读取 byte 数据的 channel interface 。

int read(ByteBuffer dst) 	// 从 channel 中读取 byte 数据并写到 ByteBuffer 中。返回读取的 byte 数。

3)WritableByteChannel

定义了一个可向其写 byte 数据的 channel interface 。

int write(ByteBuffer src)	// 从 ByteBuffer 中读取 byte 数据并写到 channel 中。返回写出的 byte 数。

4)ByteChannel

ByteChannel 并没有定义新的方法,它的作用只是把 ReadableByteChannel 和 WritableByteChannel 合并在一起。

5)ScatteringByteChannel

继承了 ReadableByteChannel 并提供了同时往几个 ByteBuffer 中写数据的能力。

6)GatheringByteChannel

继承了 WritableByteChannel 并提供了同时从几个 ByteBuffer 中读数据的能力。

7)InterruptibleChannel

用来表现一个可以被异步关闭的 Channel 。

(2)java.nio.channels 中类的关系:

1)非阻塞 IO 的支持可以算是 NIO API 中最重要的功能,非阻塞 IO 允许应用程序同时监控多个 channel 以提高性能,这一功能是通过 Selector , SelectableChannel 和 SelectionKey 这 3 个类来实现的。

2)SelectableChannel 抽象类是所有支持非阻塞 IO 操作的 channel (如 DatagramChannel 、 SocketChannel )的父类。 SelectableChannel 可以注册到一个或多个 Selector 上以进行非阻塞 IO 操作。

3)SelectableChannel 可以是 blocking 和 non-blocking 模式(所有 channel 创建的时候都是 blocking 模式),只有 non-blocking 的 SelectableChannel 才可以参与非阻塞 IO 操作。

4)Selector 这个类通过 select() 函数,给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可以同时监控多个IO channel 的方法。

5)Channel 的相关实现类:FileChannel、SocketChannel与ServerSocketChannel、DatagramChannel,分别对应:“文件操作通道”、“TCP通信操作通道”、“UDP通信操作通道”。这几个实现类中,除了 FileChannel 不能进入非阻塞状态,其他实现类都可以进入非阻塞状态。

(3)SelectableChannel 接口

public abstract class SelectableChannel extends AbstractInterruptibleChannel implements Channel
{
    protected SelectableChannel() { }
    public abstract SelectorProvider provider();
	// 返回一个 bit mask ,表示这个 channel 上支持的 IO 操作。当前在 SelectionKey 中,用静态常量定义了 4 种 IO 操作的 bit 值: OP_ACCEPT , OP_CONNECT , OP_READ 和 OP_WRITE 。
    public abstract int validOps();
	// 该 channel 是否已注册在一个或多个 Selector 上
    public abstract boolean isRegistered();
	// 返回该 channe 在 Selector 上的注册关系所对应的 SelectionKey 。若无注册关系,返回 null 。
    public abstract SelectionKey keyFor(Selector sel);
	// 多出来的 att 参数会作为 attachment 被存放在返回的 SelectionKey 中,这在需要存放一些 session state 的时候非常有用。
    public abstract SelectionKey register(Selector sel, int ops, Object att) throws ClosedChannelException;
	// 将当前 channel 注册到一个 Selector 上并返回对应的 SelectionKey 。在这以后,通过调用 Selector 的 select() 函数就可以监控这个 channel 。 ops 这个参数是一个 bit mask ,代表了需要监控的 IO 操作。
    public final SelectionKey register(Selector sel, int ops) throws ClosedChannelException
    {
        return register(sel, ops, null);
    }
	// 设置 blocking 模式
    public abstract SelectableChannel configureBlocking(boolean block) throws IOException;
	// 返回是否为 blocking 模式
    public abstract boolean isBlocking();
    public abstract Object blockingLock();
}

(4)Channel 通用方法:

int read(Buffer):将数据从 channel 读取到 buffer 中【读channel,写buffer】;
int read(Buffer[]):将数据从 channel 读取到 buffer 数组中;
int write(Buffer):将数据从 buffer 写入到 channel 中【读buffer,写channel】;
int write(Buffer[]):将数据从 buffer 数组写入到 channel 中;

三、NIO 示例

1、TCP 通信 —— SocketChannel

使用 NIO 开发一个入门案例,实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数据通信(非阻塞)。

(1)客户端

public class NIO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得到一个网络通道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ocketChannel.open();
        //设置非阻塞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连接网络
        InetSocketAddress address = new InetSocketAddress("localhost",8081);
        //判断是否连接
        if(!socketChannel.connect(address)){
            while(!socketChannel.finishConnect()){
                System.out.println("没有服务端进行连接");
            }
        }
        //要发送的内容
        String str = "hello NIO 服务端!";
        // 将要转发的字符串内容转换成 Byte 类型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wrap(str.getBytes());
        //写入通道
        socketChannel.write(byteBuffer);
        System.in.read();
    }
}

(2)服务端

public class NIO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得到通道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得到selector对象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设置为非阻塞
        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设置端口
        serverSocketChannel.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81));
        //注册到selector对象上
        server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while(true){
            //监控客户端
            if(selector.select(200)==0){
                System.out.println("没有服务端连接");
                continue;
            }
            Iterator<SelectionKey> iterator = selector.selectedKey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获取所有的监听对象
                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 iterator.next();
                //连接客户端
                if(selectionKey.isAcceptable()){
                    //得到通道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accept();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SelectionKey.OP_READ, ByteBuffer.allocate(1023));
                }
                //读取数据
                if(selectionKey.isReadable()){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ocketChannel) selectionKey.channel();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 selectionKey.attachment();
                    socketChannel.read(buffer);
                    System.out.printf("客户端发来的数据:%s%n", new String(buffer.array()));
                }
                //删除防止重复发送
                iterator.remove();
            }
        }
    }
}

2、文件 IO —— FileChannel

(1)读文件

 public static byte[] readBytes(String fileName) {
      try {
          ///获取对应文件的FileChannel对象
          RandomAccessFile accessFile = new RandomAccessFile(fileName, "rw");
          FileChannel fileChannel = accessFile.getChannel();
          /// 创建一个缓冲区(大小为48byte)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48);
          StringBuilder builder = new StringBuilder();
		  // 从文件向缓冲区写入数据
          int bytesRead = fileChannel.read(byteBuffer);
          // 若读取到该通道数据的末尾,则返回-1
          while (bytesRead != -1) {
              System.out.println("Read " + bytesRead);
              // 由向缓冲区写入数据转换成从缓冲区读取数据需要调用该方法
              byteBuffer.flip();
              ///每次读取完之后,输出缓存中的内容
              while (byteBuffer.hasRemaining()) {
                  System.out.println((char) byteBuffer.get());
                  builder.append((char) byteBuffer.get());
              }
              // 然后清空缓存区
              byteBuffer.clear();
              // 重新再读数据到缓存区中
              bytesRead = fileChannel.read(byteBuffer);
          }
          accessFile.close();
          return builder.toString().getBytes();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null;
      }
  }

(2)写文件

  public static void writeBytes(String fileName, byte[] data) {
      try {
          RandomAccessFile accessFile = new RandomAccessFile(fileName, "rw");
          FileChannel channel = accessFile.getChannel();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48);
          buffer.put(data);
          channel.write(buffer);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3)通道间内容传输

  /**
   * channel 间的传输
   *
   * @param sFileName 源文件
   * @param dFileName 目标文件
   */
  public static void channelToChannel(String sFileName, String dFileName) {
      try {
          RandomAccessFile sAccess = new RandomAccessFile(sFileName, "rw");
          RandomAccessFile dAccess = new RandomAccessFile(dFileName, "rw");
          FileChannel sChannel = sAccess.getChannel();
          FileChannel dChannel = dAccess.getChannel();
          long pos = 0;
          long sCount = sChannel.size();
          long dCount = dChannel.size();
//            dChannel.transferFrom(sChannel,pos,sCount);//dChannel 必须是FileChannel
          sChannel.transferTo(pos, dCount, dChannel);///sChannel 是FileChannel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3、UDP通信 —— DatagramChannel

   /**
   * 关于:DatagramChannel
   * UDP 无连接网络协议
   * 发送和接收的是数据包
   */
  public static void datagramChannel() {
      DatagramChannel datagramChannel = null;
      try {
          ///打开
          datagramChannel = DatagramChannel.open();
          ///连接并开始监听UDP 9999端口
          datagramChannel.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9999));
          // 接收数据包(receive()方法会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内容复制到指定的Buffer. 如果Buffer容不下收到的数据,多出的数据将被丢弃。 )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48);
          buf.clear();
          datagramChannel.receive(buf);
          // 发送数据 send()
          String sendMsg = "要发送的数据";
          ByteBuffer sendBuf = ByteBuffer.allocate(48);
          sendBuf.clear();
          sendBuf.put(sendMsg.getBytes());
          sendBuf.flip();
          datagramChannel.send(sendBuf,new InetSocketAddress("xxxxx",80));
          // TODO: 连接到特定的地址(锁住DatagramChannel ,让其只能从特定地址收发数据 因为UDP无连接,本身没有真正的连接产出)
          datagramChannel.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jenkov.com", 80));
          ///连接后,也可以使用Channal 的read()和write()方法,就像在用传统的通道一样。只是在数据传送方面没有任何保证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 (datagramChannel != null)
              try {
                  datagramChannel.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4、NIO 管道(Pipe)

NIO Pipe,是两个线程之间的单向连接通道(读下图可知)

整体原理:ThreadA 中获取的数据通过 SinkChannel 传入(写入)管道,当 ThreadB 要读取 ThreadA 的数据,则通过管道的 SourceChannel 传出(读取)数据。

Pipe 类内部有两个成员属性,分别是:

Pipe.SinkChannel:数据入口通道
Pipe.SourceChannel:数据出口通道

/**
   * 关于NIO管道(Pipe)
   * 定义:2个线程之间的单向数据连接
   */
  public static void aboutPipe(){
      Pipe pipe=null;
      try {
          /// 打开管道
          pipe = Pipe.open();
          ///TODO: 一、 向管道写入数据
          /// 访问Pipe.sinkChannel,向Pipe写入数据
          /// 首先,获取Pipe.sinkChannel
          Pipe.SinkChannel sinkChannel = pipe.sink();
          /// 然后,调用write(),开始写入数据
          String newData = "New String to write to fil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48);
          buf.clear();
          buf.put(newData.getBytes());
          buf.flip();
          while(buf.hasRemaining()){
          sinkChannel.write(buf);
          }
          // TODO: 二、读取管道中的数据
          // 首先,获取Pipe.sourceChannel
          Pipe.SourceChannel sourceChannel = pipe.source();
          /// 读取数据到buffer
          ByteBuffer buf2 = ByteBuffer.allocate(48);
          int bytesRead = sourceChannel.read(buf2);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总结

本篇文章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也希望您能够多多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

(0)

相关推荐

  • java nio基础使用示例

    在jdk1.4中提出的技术,非阻塞IO,采用的是基于事件处理方式.传统的io技术为阻塞的,比如读一个文件,惹read方法是阻塞的,直到有数据读入.归纳为:1.java io为阻塞,在打开一个io通道后,read将一直等待在端口一边读取字节内容,如果没有内容进来,read相当于阻塞掉了.2.在1的基础上改进为,开设线程,serversocker.accept()后让线程去等待,但是当并发量高的时候,相当耗费资源的.3.java nio为非阻塞,采用的是reactor反应堆模式,或者说observe

  • java基础之NIO介绍及使用

    一.NIO java.nio全称java non-blocking IO,是指jdk1.4 及以上版本里提供的新api(New IO) ,为所有的原始类型(boolean类型除外)提供缓存支持的数据容器,使用它可以提供非阻塞式的高伸缩性网络. 二.三大组件 NIO三大组件:Channel.Buffer.Selector 1.Channel 和Buffer Channel是一个对象,可以通过它读取和写入数据.拿 NIO 与原来的 I/O 做个比较,通道就像是流,而且他们面向缓冲区(Buffer)的

  • java 基础知识之网络通信(TCP通信、UDP通信、多播以及NIO)总结

    java 基础知识之网路通信总结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主要讨论如何使用Java实现网络通信,包括TCP通信.UDP通信.多播以及NIO. TCP连接 TCP的基础是Socket,在TCP连接中,我们会使用ServerSocket和Socket,当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后,剩下的基本就是对I/O的控制了.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TCP通信,它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客户端代码如下: 简单的TCP客户端 import java.net.*;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 Java Buffer缓冲区(NIO)

    目录 Java NIO(Buffer) 1.1 Buffer 简介 1.2 Buffer 的基本用法 1.使用 Buffer 读写数据,一般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2.使用 ByteBuffer的例子 3.使用 IntBuffer 的例子 1.3 Buffer 的 capacity.position 和 limit (1)capacity (2)position (3)limit 1.4 Buffer 的类型 1.5 Buffer 分配和写数据 1.Buffer 分配 2.向 Buffer 中写数据

  • Java 基础之NIO 学习详解

    目录 一.NIO 简介 1.NIO 三大核心 (1)缓冲区 Buffer (2)通道 Channel (3)Selector 选择器 2.NIO 和 IO 的区别 二.NIO 的 API 1.Selector 2.Buffer 3.Package java.nio.channels (1) java.nio.channels 中 interface 的关系: (2)java.nio.channels 中类的关系: (3)SelectableChannel 接口 (4)Channel 通用方法:

  • Java基础之集合框架详解

    一.前言 本节学习到的内容有以下5类,不分先后顺序: 集合Collection体系结构 List子类 与集合结合使用的迭代器对象 集合与数组的区别? 常见的一般数据结构整理 二.集合的由来? Collection List ArrayList Vector LinkedList Set hashSet treeSet 在集合没有出现之前,使用对象数组来存储对象,但是,对象数组的长度一旦确定,则不可以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希望存在一个容器就像StringBuffer一样存储字符串,同时依据传入的值的个

  • Java基础之代码死循环详解

    一.前言 代码死循环这个话题,个人觉得还是挺有趣的.因为只要是开发人员,必定会踩过这个坑.如果真的没踩过,只能说明你代码写少了,或者是真正的大神.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在极力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但很多时候,死循环却悄咪咪的来了,坑你于无形之中.我敢保证,如果你读完这篇文章,一定会对代码死循环有一些新的认识,学到一些非常实用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 二.死循环的危害 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代码死循环到底有哪些危害? 程序进入假死状态, 当某个请求导致的死循环,该请求将会在很大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获取接

  • Java基础之关键字final详解

    Java-关键字:final 1 .final可以用来修饰的结构: 类.方法.变量 2.final 用来修饰一个类: 此类不能被其他类所继承 比如:String类.System类.StringBuffer类 3.final 用来修饰方法: 表明此方法不可以被重写 比如:Object类中getClass(); 4.final 用来修饰变量,此时的"变量"就称为是一个常量 4.1 final修饰属性: 可以考虑赋值的位置有:显示初始化.代码块中初始化.构造器中初始化 4.2 final修饰

  • Java基础之Object类详解

    object类的介绍 object是所有类的直接父类或者是间接父类,为什么这么说呢? 可以查询java8的API帮助文档: 可见在这样的一个类树中,所有的类的根还是Object类 在IDEA中新建一个类,系统会默认继承Object类 public class Pet extends Object{ } 那么Dog继承了Pet类的属性和行为方法,还会继承Object类的属性和行为方法了吗?这一点是肯定的,Pet类作为Object类的子类,Dog类作为Pet类的子类,所以说Object是Dog类的间

  • Java基础之方法重写详解

    一.java方法重写 方法的重写是子类根据需求对父类继承的方法进行重新的编写,在重写时,可以使用super方法的方式来保留父类中的方法,注意:构造方法不可以被重写. 创建一个人类,属性包括姓名 性别 年龄 行为方法是输出信息 二.super关键字 方法重写时要在子类中定义一个和父类相同名称的方法,并采用super关键字super.方法名();,这样就实现了方法的重写 package cn.zhz.Kind.dh; public class Person1 { public String sex;

  • Java基础之容器Vector详解

    一.前言 知识补充:Arrays.copyOf函数: public static int[] copyOf(int[] original, int newLength) { int[] copy = new int[newLength]; System.arraycopy(original, 0, copy, 0, Math.min(original.length, newLength)); return copy; } 可见copyOf()在内部新建一个数组,调用arrayCopy()将ori

  • Java基础之集合Set详解

    一.概述 Set是Java中的集合类,提供了一种无顺序,不重复的集合.常用的子类包括HashSet, TreeSet等. HashSet底层使用HashMap实现,根据元素的hashCode和equals来判断是否为重复元素.当元素的hashCode相同且equals返回true时则认为是重复元素.因为使用了hash算法所以HashSet有很好的添加和访问性能.可以放入null但只能放一个null TreeSet底层使用红黑树实现,Set上的元素被放在一个自动排序的红黑树中.不能放入null 二

  • java基础开发泛型类的详解

    目录 前言 泛型概念 泛型类 结论 前言 在软件开发中,有许多执行过程很类似,许多人使用复制粘贴完成功能,这种做法虽然编译器不会报错,但会使用波浪线给出提示,给以后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这种情况开发人员通常根据需要成员抽取公用方法.公用类或使用继承完成,提高了代码的复用.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执行过程中会使用到对象,这些对象操作相同,但具体的模块有有所区别),此时只能使用泛型完成代码的复用. 泛型概念 所谓泛型就是将类型由原来的具体类型参数化,类似于方法中的变量参数,此时类型也定义成参数形式

  • java基础之注解示例详解

    目录 定义 作用 注解与注释的区别 JDK内置的标准注解 自定义注解 @Target 属性 定义 注解也叫原数据,它是JDK1.5及之后版本引入的一个特性,它可以声明在类.方法.变量等前面,用来对这些元素进行说明. 作用 生成文档:通过代码里标识的注解生成doc文档[生成doc文档] 代码分析:通过代码里标识的注解对代码进行分析[反射] 编译检查:通过代码里标识的注解让编译器能够实现基本的编译检查[Override] 注解与注释的区别 注解是给编译器看的,注释是给程序员看的. JDK内置的标准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