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文件处理与垃圾回收机制详情

目录
  • 01、文件操作
    • 1.1、文件操作流程
    • 1.2、文件的操作模式
    • 1.3、操作文件的方法
    • 1.4、主动移动文件内指针移动
    • 1.5文件的修改
    • 1.6垃圾回收机制

01、文件操作

文件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应用程序操作硬盘的一个虚拟的概念/接口

用户/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文件将数据永久保存在硬盘中

用户/应用程序直接操作的是文件,对文件进行的所有的操作,都是在向操作系统发送系统调用,然后再由操作系统将其转成具体的硬盘操作

1.1、文件操作流程

打开文件:

打开文件,由应用系统向操作系统发起系统调用open(),操作系统打开该文件,对应一块硬盘空间,并返回一个文件对象赋值给一个变量f

"""Windows路径分隔符问题"""
"""方案1 (推荐)"""
f=open(r'C:\a\b\c\d.txt',mode='rt')#r原生字符串rawstring
"""方案2"""
f=open(r'C:/a/b/c/d.txt')

操作文件(读/写):

调用文件对象下的读/写方法,会被操作系统转换为读/写硬盘的操作

f.read()

关闭文件:

向操作系统发起关闭文件的请求,回收系统资源

f.close()

with上下文管理:

#1. 执行完代码后,with会自动执行fp.close()
with open('a.txt',mode='rt')as fp:
    	res=fp.read()#t模式会将fp.read()读出来的结果解码成unicode
        print(res)
#2. 用with打开多个文件,用逗号分割开即可
with open('a.txt','r') as f1,open('b.txt','r')as f2:
    res1=f1.read()
    res2=f2.read()
    print(res1)
    print(res2)

指定操作文件的字符编码

"""
f=open(....)由操作系统打开文件,如果打开的是文本文件,会涉及到字符编码问题,如果没有为open指定编码,那么打开文本文件的默认编码是操作系统说了算的,
操作系统会用自己默认的编码去打开文件,在windos下是gbk,在Linux下是utf-8
"""

1.2、文件的操作模式

控制文件读写操作的模式

"""
	r(默认的)只读
	w:只写
	a:只追加写
"""

r模式使用:

# r只读模式: 在文件不存在时则报错,文件存在文件内指针直接跳到文件开头
 with open('a.txt',mode='r',encoding='utf-8') as f:
     res=f.read() # 会将文件的内容由硬盘全部读入内存,赋值给res

# 小练习:实现用户认证功能
 inp_name=input('请输入你的名字: ').strip()
 inp_pwd=input('请输入你的密码: ').strip()
 with open(r'db.txt',mode='r',encoding='utf-8') as f:
     for line in f:
         # 把用户输入的名字与密码与读出内容做比对
         u,p=line.strip('\n').split(':')
         if inp_name == u and inp_pwd == p:
             print('登录成功')
             break
     else:
         print('账号名或者密码错误')

w模式的使用:

# w只写模式: 在文件不存在时会创建空文档,文件存在会清空文件,文件指针跑到文件开头
with open('b.txt',mode='w',encoding='utf-8') as f:
    f.write('你好\n')
    f.write('我好\n')
    f.write('大家好\n')
    f.write('111\n222\n333\n')
#强调:
# 1 在文件不关闭的情况下,连续的写入,后写的内容一定跟在前写内容的后面
# 2 如果重新以w模式打开文件,则会清空文件内容

#案例:w模式用来创建全新的文件
#文件的copy工具
src_file=input("源文件路径》》").strip()
dsc_file=input("源文件路径》》").strip()
with open(r'{}'.format(src_file),mode='rt',encoding='utf-8')as f1,open(r'{}'.format(dsc_file),mode='wt',encoding='utf-8')as f2:
    res=f1.read()
    f2.write(res)

a模式的使用:

# a只追加写模式: 在文件不存在时会创建空文档,文件存在会将文件指针直接移动到文件末尾
 with open('c.txt',mode='a',encoding='utf-8') as f:
     f.write('44444\n')
     f.write('55555\n')
#强调 w 模式与 a 模式的异同:
# 1 相同点:在打开的文件不关闭的情况下,连续的写入,新写的内容总会跟在前写的内容之后
# 2 不同点:以 a 模式重新打开文件,不会清空原文件内容,会将文件指针直接移动到文件末尾,新写的内容永远写在最后

# 小练习:实现注册功能:把用户名和密码添加至数据库
 name=input('username>>>: ').strip()
 pwd=input('password>>>: ').strip()
 with open('db1.txt',mode='a',encoding='utf-8') as f:
     info='%s:%s\n' %(name,pwd)
     f.write(info)

+模式的使用

# r+ w+ a+ :可读可写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只单纯使用r/w/a,要么只读,要么只写,一般不用可读可写的模式

控制文件读写内容的模式

大前提: tb模式均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r/w/a之一结合使用
t(默认的):文本模式

  • 1. 读写文件都是以字符串为单位的
  • 2. 只能针对文本文件
  • 3. 必须指定encoding参数

b:二进制模式:

  • 1.读写文件都是以bytes/二进制为单位的
  • 2. 可以针对所有文件
  • 3. 一定不能指定encoding参数

t模式的使用:

# t 模式:如果我们指定的文件打开模式为r/w/a,其实默认就是rt/wt/at
 with open('a.txt',mode='rt',encoding='utf-8') as f:
     res=f.read()
     print(type(res)) # 输出结果为:<class 'str'>

 with open('a.txt',mode='wt',encoding='utf-8') as f:
     s='abc'
     f.write(s) # 写入的也必须是字符串类型

 #强调:t 模式只能用于操作文本文件,无论读写,都应该以字符串为单位,而存取硬盘本质都是二进制的形式,当指定 t 模式时,内部帮我们做了编码与解码

b模式的使用:

# b: 读写都是以二进制位单位
 with open('1.mp4',mode='rb') as f:
     data=f.read()
     print(type(data)) # 输出结果为:<class 'bytes'>

 with open('a.txt',mode='wb') as f:
     msg="你好"
     res=msg.encode('utf-8') # res为bytes类型
     f.write(res) # 在b模式下写入文件的只能是bytes类型

#强调:b模式对比t模式
1、在操作纯文本文件方面t模式帮我们省去了编码与解码的环节,b模式则需要手动编码与解码,所以此时t模式更为方便
2、针对非文本文件(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只能使用b模式

# 小练习: 编写拷贝工具
src_file=input('源文件路径: ').strip()
dst_file=input('目标文件路径: ').strip()
with open(r'%s' %src_file,mode='rb') as read_f,open(r'%s' %dst_file,mode='wb') as write_f:
    for line in read_f:
        # print(line)
        write_f.write(line)

1.3、操作文件的方法

重点:

# 读操作
f.read()  # 读取所有内容,执行完该操作后,文件指针会移动到文件末尾
f.readline()  # 读取一行内容,光标移动到第二行首部
f.readlines()  # 读取每一行内容,存放于列表中

# 强调:
# f.read()与f.readlines()都是将内容一次性读入内容,如果内容过大会导致内存溢出,若还想将内容全读入内存,则必须分多次读入,有两种实现方式:
# 方式一
with open('a.txt',mode='rt',encoding='utf-8') as f:
    for line in f:
        print(line) # 同一时刻只读入一行内容到内存中

# 方式二
with open('1.mp4',mode='rb') as f:
    while True:
        data=f.read(1024) # 同一时刻只读入1024个Bytes到内存中
        if len(data) == 0:
            break
        print(data)

# 写操作
f.write('1111\n222\n')  # 针对文本模式的写,需要自己写换行符
f.write('1111\n222\n'.encode('utf-8'))  # 针对b模式的写,需要自己写换行符
f.writelines(['333\n','444\n'])  # 文件模式
f.writelines([bytes('333\n',encoding='utf-8'),'444\n'.encode('utf-8')]) #b模式

了解:

f.readable()  # 文件是否可读
f.writable()  # 文件是否可读
f.closed  # 文件是否关闭
f.encoding  # 如果文件打开模式为b,则没有该属性
f.flush()  # 立刻将文件内容从内存刷到硬盘
f.name

1.4、主动移动文件内指针移动

#大前提:文件内指针的移动都是Bytes为单位的,唯一例外的是t模式下的read(n),n以字符为单位
with open('a.txt',mode='rt',encoding='utf-8') as f:
     data=f.read(3) # 读取3个字符

with open('a.txt',mode='rb') as f:
     data=f.read(3) # 读取3个Bytes

# 之前文件内指针的移动都是由读/写操作而被动触发的,若想读取文件某一特定位置的数据,则则需要用f.seek方法主动控制文件内指针的移动,详细用法如下:
# f.seek(指针移动的字节数,模式控制):
# 模式控制:
# 0: 默认的模式,该模式代表指针移动的字节数是以文件开头为参照的
# 1: 该模式代表指针移动的字节数是以当前所在的位置为参照的
# 2: 该模式代表指针移动的字节数是以文件末尾的位置为参照的
# 强调:其中0模式可以在t或者b模式使用,而1跟2模式只能在b模式下用

0模式:

只有0模式可以在t下使用,1,2必须在b模式下使用

# a.txt用utf-8编码,内容如下(abc各占1个字节,中文“你好”各占3个字节)
abc你好

# 0模式的使用
with open('a.txt',mode='rt',encoding='utf-8') as f:
    f.seek(3,0)     # 参照文件开头移动了3个字节
    print(f.tell()) # 查看当前文件指针距离文件开头的位置,输出结果为3
    print(f.read()) # 从第3个字节的位置读到文件末尾,输出结果为:你好
    # 注意:由于在t模式下,会将读取的内容自动解码,所以必须保证读取的内容是一个完整中文数据,否则解码失败

with open('a.txt',mode='rb') as f:
    f.seek(6,0)
    print(f.read().decode('utf-8')) #输出结果为: 好

1模式:

# 1模式的使用
with open('a.txt',mode='rb') as f:
    f.seek(3,1) # 从当前位置往后移动3个字节,而此时的当前位置就是文件开头
    print(f.tell()) # 输出结果为:3
    f.seek(4,1)     # 从当前位置往后移动4个字节,而此时的当前位置为3
    print(f.tell()) # 输出结果为:7

2模式:

# a.txt用utf-8编码,内容如下(abc各占1个字节,中文“你好”各占3个字节)
abc你好

# 2模式的使用
with open('a.txt',mode='rb') as f:
    f.seek(0,2)     # 参照文件末尾移动0个字节, 即直接跳到文件末尾
    print(f.tell()) # 输出结果为:9
    f.seek(-3,2)     # 参照文件末尾往前移动了3个字节
    print(f.read().decode('utf-8')) # 输出结果为:好

# 小练习:实现动态查看最新一条日志的效果
#exe.py:
	with open('access.log','a',encoding='utf-8')as fp:
    fp.write('202120202020200 收款2000元\n')
#access_log.py:
    import time
    with open('access.log',mode='rb') as f:
        f.seek(0,2)#将指针移到末尾
        while True:
            line=f.readline()
            if len(line) == 0:
                # 没有内容
                time.sleep(0.5)
            else:
                print(line.decode('utf-8'),end='')
 """每执行一次exe.py,access_log就会检测到数据,并打印出来"""

1.5文件的修改

# 文件a.txt内容如下
张一蛋     山东    179    49    12344234523
李二蛋     河北    163    57    13913453521
王全蛋     山西    153    62    18651433422

# 执行操作
with open('a.txt',mode='r+t',encoding='utf-8') as f:
    f.seek(9)
    f.write('<妇女主任>')

# 文件修改后的内容如下
张一蛋<妇女主任> 179    49    12344234523
李二蛋     河北    163    57    13913453521
王全蛋     山西    153    62    18651433422

# 强调:
# 1、硬盘空间是无法修改的,硬盘中数据的更新都是用新内容覆盖旧内容
# 2、内存中的数据是可以修改的

文件对应的是硬盘空间,硬盘不能修改对应着文件本质也不能修改, 那我们看到文件的内容可以修改,是如何实现的呢? 大致的思路是将硬盘中文件内容读入内存,然后在内存中修改完毕后再覆盖回硬盘

具体的实现方式分为两种:

方式一:

# 实现思路:将文件内容发一次性全部读入内存,然后在内存中修改完毕后再覆盖写回原文件
# 优点: 在文件修改过程中同一份数据只有一份
# 缺点: 会过多地占用内存
with open('db.txt',mode='rt',encoding='utf-8') as f:
    data=f.read()

with open('db.txt',mode='wt',encoding='utf-8') as f:
    f.write(data.replace('zhao','SB'))

方式二:

# 实现思路:以读的方式打开原文件,以写的方式打开一个临时文件,一行行读取原文件内容,修改完后写入临时文件...,删掉原文件,将临时文件重命名原文件名
# 优点: 不会占用过多的内存
# 缺点: 在文件修改过程中同一份数据存了两份
import os

with open('db.txt',mode='rt',encoding='utf-8') as read_f,\
        open('.db.txt.swap',mode='wt',encoding='utf-8') as wrife_f:
    for line in read_f:
        wrife_f.write(line.replace('SB','kevin'))

os.remove('db.txt')
os.rename('.db.txt.swap','db.txt')

1.6垃圾回收机制

解释器在执行到定义变量的语法时,会申请内存空间来存放变量的值,而内存的容量是有限的,这就涉及到变量值所占用内存空间的回收问题,当一个变量值没有用了(简称垃圾)就应该将其占用的内存给回收掉,那什么样的变量值是没有用的呢?

单从逻辑层面分析,我们定义变量将变量值存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取出来使用,而取得变量值需要通过其绑定的直接引用(如x=10,10被x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如l=[x,],x=10,10被x直接引用,而被容器类型l间接引用),所以当一个变量值不再绑定任何引用时,我们就无法再访问到该变量值了,该变量值自然就是没有用的,就应该被当成一个垃圾回收。

毫无疑问,内存空间的申请与回收都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而且存在很大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内存溢出问题,好在Cpython解释器提供了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来帮我们解决了这件事。

什么是GC:

垃圾回收机制(简称GC)是Python解释器自带一种机,专门用来回收不可用的变量值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为什么用垃圾回收机制:

程序运行过程中会申请大量的内存空间,而对于一些无用的内存空间如果不及时清理的话会导致内存使用殆尽(内存溢出),导致程序崩溃,因此管理内存是一件重要且繁杂的事情,而python解释器自带的垃圾回收机制把程序员从繁杂的内存管理中解放出来。

垃圾回收机制原理分析:

Python的GC模块主要运用了“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来跟踪和回收垃圾。在引用计数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标记-清除”(mark and sweep)解决容器对象可能产生的循环引用的问题,并且通过“分代回收”(generation collection)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

(一)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就是:变量值被变量名关联的次数

如:age=18

变量值18被关联了一个变量名age,称之为引用计数为1

引用计数增加:

age=18 (此时,变量值18的引用计数为1)

m=age (把age的内存地址给了m,此时,m,age都关联了18,所以变量值18的引用计数为2)

引用计数减少:

age=10(名字age先与值18解除关联,再与3建立了关联,变量值18的引用计数为1)

del m(del的意思是解除变量名x与变量值18的关联关系,此时,变量18的引用计数为0)

值18的引用计数一旦变为0,其占用的内存地址就应该被解释器的垃圾回收机制回收

a=12  #直接引用
b=a   #间接引用
"""循环引用"""
l1=[111,]
l2=[222,]
l1.append(l2)#l1=[值111的内存地址,l2列表的内存地址]
l2.append(l1)#l2=[值222的内存地址,l1列表的内存地址]

print(id(l1[1]))
print(id(l2))

print(id(l2[1]))
print(id(l1))

print(l2)
print(l1[1])

"""结果如下"""
2006853601024
2006853601024

2006561499520
2006561499520

[222, [111, [...]]]
[222, [111, [...]]]

到此这篇关于Python文件处理与垃圾回收机制详情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Python文件处理 内容请搜索我们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Python垃圾回收是怎么实现的

    目录 什么是垃圾回收 Python中的垃圾回收机制 引用计数 循环引用 标记清除解除循环引用 分代回收 总结 什么是垃圾回收 垃圾回收(GC) 大家应该多多少少都了解过,什么是垃圾回收呢?垃圾回收GC的全拼是 Garbage Collection,在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在计算机科学中,垃圾回收(英语:Garbage Collection,缩写为GC)是一种自动的内存管理机制.当一个电脑上的动态内存不再需要时,就应该予以释放,以让出内存,这种内存资源管理,称为垃圾回收.我们都知道在C/C++里用户需

  • python处理json文件的四个常用函数

    目录 一,json.load()和json.dump只要用于读写json数据 二,json.loads和json.dumps主要用于字符串和字典之间的类型转换 三,练习 1编写一个json格式的文件 2编写python方法 一,json.load()和json.dump只要用于读写json数据 1json.load() 从文件中读取json字符串 with open('data.json','r',encoding='utf-8') as f print(json.load(f)) 2json.

  • python语言开发垃圾回收机制原理教程

    目录 一.什么是垃圾回收机制 二.为什么要有垃圾回收机制 三.垃圾回收机制的原理 1.引用计数 直接引用 间接引用 2.栈区 / 堆区 3.总结 四.标记清除 1.循环引用问题(也叫交叉引用) 2.循环引用导致的结果 3.解决方法 : 清除-标记 五.分代回收 1.效率问题 2.解决方法 : 分代回收 分代 回收 总结 一.什么是垃圾回收机制 垃圾回收机制(简称GC), 解释器自带的一种机制 它是一种动态存储管理技术,自动释放不再被程序引用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二.为什么要有垃圾回收机制 程序

  • 分析python垃圾回收机制原理

    目录 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案例 执行结果: 导致引用计数 +1 的情况 导致引用计数-1 的情况 循环引用导致内存泄露 执行结果 分代回收 垃圾回收 gc 模块 常用函数: 引用计数 Python 语言默认采用的垃圾收集机制是『引用计数法 Reference Counting』,该算法最早 George E. Collins 在 1960 的时候首次提出,50 年后的今天,该算法依然被很多编程语言使用. 引用计数法的原理是:每个对象维护一个ob_ref字段,用来记录该对象当前被引用的次数,每当新的

  • python PyVCF文件处理VCF文件格式实例详解

    目录 引言 PyVCF库的安装 PyVCF库的导入 PyVCF库详细介绍 使用实例: _Record对象------位点信息的储存形式 Reader对象------处理vcf文件,构建结构化信息 综合使用: 引言 vcf文件的全称是variant call file,即突变识别文件,它是基因组工作流程中产生的一种文件,保存的是基因组上的突变信息.通过对vcf文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个体的变异信息.嗯,总之,这是很重要的文件,所以怎么处理它也显得十分重要.它的文件信息如下: 文件的开头是一堆以“##

  • Python 垃圾回收机制详解

    目录 1. 引用计数 2. 标记-清除 3. 分代回收 4. 其他 4.1 JNI(Java Native Interface) 总结 Python 的GC模块主要运用了引用计数来跟踪和回收垃圾:通过"标记-清除"解决容器对象可能产生的循环引用问题:通过分代回收以空间换时间进一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 也即采用"引用计数"为主(实时性,一旦没有引用,内存就直接释放了),"标记-清除"与"分代收集"两种机制为辅的策略.      

  • Python高效处理大文件的方法详解

    目录 开始 处理文本 串行处理 多进程处理 并行处理 并行批量处理 将文件分割成批 运行并行批处理 tqdm 并发 结论 为了进行并行处理,我们将任务划分为子单元.它增加了程序处理的作业数量,减少了整体处理时间. 例如,如果你正在处理一个大的CSV文件,你想修改一个单列.我们将把数据以数组的形式输入函数,它将根据可用的进程数量,一次并行处理多个值.这些进程是基于你的处理器内核的数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multiprocessing.joblib和tqdm Python包减少大文件

  • python处理xml文件操作详解

    目录 1.python 操作xml的方式介绍 2.ElementTree模块 3.解析xml格式字符串并获取根节点 4.读取节点内容,getroot() 5.通标标签名直接获取标签(find,findall) 6.全文搜索标签名(类似xpath路径查找标签) 7.修改节点 8.删除节点 9.构建文件 方式1 (Element) 方式2 (makeelement) 方式3 1.python 操作xml的方式介绍 查看全部包含“三种⽅法: ⼀是xml.dom. * 模块,它是W3CDOMAPI的实现

  • Python文件处理与垃圾回收机制详情

    目录 01.文件操作 1.1.文件操作流程 1.2.文件的操作模式 1.3.操作文件的方法 1.4.主动移动文件内指针移动 1.5文件的修改 1.6垃圾回收机制 01.文件操作 文件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应用程序操作硬盘的一个虚拟的概念/接口 用户/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文件将数据永久保存在硬盘中 用户/应用程序直接操作的是文件,对文件进行的所有的操作,都是在向操作系统发送系统调用,然后再由操作系统将其转成具体的硬盘操作 1.1.文件操作流程 打开文件: 打开文件,由应用系统向操作系统发起系统调用op

  • Java选择排序和垃圾回收机制详情

    目录 一.垃圾回收机制 二.Arrays类 三.选择排序法 四.总结 一.垃圾回收机制 创建对象就会占据内存,如果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再使用某个对象,这个对象是徒耗内存的垃圾.作为程序员不用关心回收垃圾对象问题,因为java虚拟机会自动回收垃圾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当一个对象成为垃圾后会暂时保留在内存,如果垃圾堆满了,Java虚拟机有垃圾回收机制,收集到的垃圾对象所占的内存空间,会给垃圾收集器释放.然而程序会有很多的存储空间.也可以通过调用System.gc()方法让java虚拟机进行垃圾回收

  • 详解Python垃圾回收机制和常量池的验证

    Python的引入 人类认识世界是从认识世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实物开始,然后再对其用语言加以描述.例如当中国人看到苹果时,便会用中文"苹果"加以描述,而用英语的一些国家则会用"apple"加以描述. 以上说到的中文和英文都是人类认识并描述世界的一个工具,而在计算机的世界中,为了让计算机去认知世界,从而帮助人类完成更多的任务.在计算机领域中也发展了语言这个工具,从早期的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再到现在使用范围较广的高级语言.而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Python则属于高级语言这一分支

  • python的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机制详解

    简单来说python的内存管理机制有三种 1)引用计数 2)垃圾回收 3)内存池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讲解这三种管理机制 1,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内存管理手段,当一个pyhton对象被引用时其引用计数增加1,当其不再被引用时引用计数减1,当引用计数等于0的时候,对象就被删除了. 2,垃圾回收(这是一个很重要知识点): ①  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也是一种垃圾回收机制,而且是一种最直观,最简单的垃圾回收技术. 在Python中每一个对象的核心就是一个结构体PyObject,它的内部有一个引

  • 理解Python垃圾回收机制

    一.垃圾回收机制 Python中的垃圾回收是以引用计数为主,分代收集为辅.引用计数的缺陷是循环引用的问题. 在Python中,如果一个对象的引用数为0,Python虚拟机就会回收这个对象的内存. #encoding=utf-8 __author__ = 'kevinlu1010@qq.com' class ClassA(): def __init__(self): print 'object born,id:%s'%str(hex(id(self))) def __del__(self): pr

  • 浅谈Python的垃圾回收机制

    一.垃圾回收机制 Python中的垃圾回收是以引用计数为主,分代收集为辅.引用计数的缺陷是循环引用的问题. 在Python中,如果一个对象的引用数为0,Python虚拟机就会回收这个对象的内存. #encoding=utf-8 __author__ = 'kevinlu1010@qq.com' class ClassA(): def __init__(self): print 'object born,id:%s'%str(hex(id(self))) def __del__(self): pr

  • Python的垃圾回收机制深入分析

    一.概述: Python的GC模块主要运用了"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来跟踪和回收垃圾.在引用计数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标记-清除"(mark and sweep)解决容器对象可能产生的循环引用的问题.通过"分代回收"(generation collection)以空间换取时间来进一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 二.引用计数 在Python中,大多数对象的生命周期都是通过对象的引用计数来管理的.从广义上来讲,引用计数也是一种垃

  • Python的垃圾回收机制详解

    引用计数 在Python源码中,每一个对象都是一个结构体表示,都有一个计数字段. typedef struct_object { int ob_refcnt; struct_typeobject *ob_type; } PyObject; PyObject是每个对象必有的内容,其中ob_refcnt就是作为引用计数.当一个对象有了新的引用时,它的ob_refcnt就会增加,引用它的对象被删除时则减少.一旦对象的引用计数为0,该对象立即被回收,占用空间就会被释放. 优点 简单易用 实时性好,一旦没

  • python垃圾回收机制(GC)原理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垃圾回收机制(GC)原理解析,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python的垃圾回收机制,虽然本人这会对该机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 但是本着热爱分享的原则,还是囫囵吞枣地坐下记录分享吧, 万一分享的过程中开窍了呢.哈哈哈. 首先还是做一下概述吧: 我们都知道, 在做python的语言编程中, 相较于java, c++, 我们似乎很少去考虑到去做垃圾回收,内存释放的工作, 其实是p

  • Python语法垃圾回收机制原理解析

    一 引入 解释器在执行到定义变量的语法时,会申请内存空间来存放变量的值,而内存的容量是有限的,这就涉及到变量值所占用内存空间的回收问题,当一个变量值没有用了(简称垃圾)就应该将其占用的内存给回收掉,那什么样的变量值是没有用的呢? 由于变量名是访问到变量值的唯一方式,所以当一个变量值不再关联任何变量名时,我们就无法再访问到该变量值了,该变量值就是没有用的,就应该被当成一个垃圾回收. 毫无疑问,内存空间的申请与回收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而且存在很大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内存溢出问题,好在Cp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