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实现的KMeans聚类算法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实现的KMeans聚类算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菜鸟一枚,编程初学者,最近想使用Python3实现几个简单的机器学习分析方法,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

关于KMeans算法本身就不做介绍了,下面记录一下自己遇到的问题。

一 、关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

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一般有:

(1)随机选取

(2)随机选取样本中一个点作为中心点,在通过这个点选取距离其较大的点作为第二个中心点,以此类推。

(3)使用层次聚类等算法更新出初始聚类中心

我一开始是使用numpy随机产生k个聚类中心

Center = np.random.randn(k,n)

但是发现聚类的时候迭代几次以后聚类中心会出现nan,有点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所以我分别尝试了:

(1)选择数据集的前K个样本做初始中心点

(2)选择随机K个样本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发现两者都可以完成聚类,我是用的是iris.csv数据集,在选择前K个样本点做数据集时,迭代次数是固定的,选择随机K个点时,迭代次数和随机种子的选取有关,而且聚类效果也不同,有的随机种子聚类快且好,有的慢且差。

def InitCenter(k,m,x_train):
  #Center = np.random.randn(k,n)
  #Center = np.array(x_train.iloc[0:k,:]) #取数据集中前k个点作为初始中心
  Center = np.zeros([k,n])         #从样本中随机取k个点做初始聚类中心
  np.random.seed(5)            #设置随机数种子
  for i in range(k):
    x = np.random.randint(m)
    Center[i] = np.array(x_train.iloc[x])
  return Center

二 、关于类间距离的选取

为了简单,我直接采用了欧氏距离,目前还没有尝试其他的距离算法。

def GetDistense(x_train, k, m, Center):
  Distence=[]
  for j in range(k):
    for i in range(m):
      x = np.array(x_train.iloc[i, :])
      a = x.T - Center[j]
      Dist = np.sqrt(np.sum(np.square(a))) # dist = np.linalg.norm(x.T - Center)
      Distence.append(Dist)
  Dis_array = np.array(Distence).reshape(k,m)
  return Dis_array

三 、关于终止聚类条件的选取

关于聚类的终止条件有很多选择方法:

(1)迭代一定次数

(2)聚类中心的更新小于某个给定的阈值

(3)类中的样本不再变化

我用的是前两种方法,第一种很简单,但是聚类效果不好控制,针对不同数据集,稳健性也不够。第二种比较合适,稳健性也强。第三种方法我还没有尝试,以后可以试着用一下,可能聚类精度会更高一点。

def KMcluster(x_train,k,n,m,threshold):
  global axis_x, axis_y
  center = InitCenter(k,m,x_train)
  initcenter = center
  centerChanged = True
  t=0
  while centerChanged:
    Dis_array = GetDistense(x_train, k, m, center)
    center ,axis_x,axis_y,axis_z= GetNewCenter(x_train,k,n,Dis_array)
    err = np.linalg.norm(initcenter[-k:] - center)
    print(err)
    t+=1
    plt.figure(1)
    p=plt.subplot(3, 3, t)
    p1,p2,p3 = plt.scatter(axis_x[0], axis_y[0], c='r'),plt.scatter(axis_x[1], axis_y[1], c='g'),plt.scatter(axis_x[2], axis_y[2], c='b')
    plt.legend(handles=[p1, p2, p3], labels=['0', '1', '2'], loc='best')
    p.set_title('Iteration'+ str(t))
    if err < threshold:
      centerChanged = False
    else:
      initcenter = np.concatenate((initcenter, center), axis=0)
  plt.show()
  return center, axis_x, axis_y,axis_z, initcenter

err是本次聚类中心点和上次聚类中心点之间的欧氏距离。

threshold是人为设定的终止聚类的阈值,我个人一般设置为0.1或者0.01。

为了将每次迭代产生的类别显示出来我修改了上述代码,使用matplotlib展示每次迭代的散点图。

下面附上我测试数据时的图,子图设置的个数要根据迭代次数来定。

我测试了几个数据集,聚类的精度还是可以的。

使用iris数据集分析的结果为:

err of Iteration 1 is 3.11443180281
err of Iteration 2 is 1.27568813621
err of Iteration 3 is 0.198909381512
err of Iteration 4 is 0.0
Final cluster center is  [[ 6.85        3.07368421  5.74210526  2.07105263]
 [ 5.9016129   2.7483871   4.39354839  1.43387097]
 [ 5.006       3.428       1.462       0.246     ]]

最后附上全部代码,错误之处还请多多批评,谢谢。

#encoding:utf-8
"""
  Author:   njulpy
  Version:   1.0
  Data:   2018/04/11
  Project: Using Python to Implement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mpl_toolkits.mplot3d import Axes3D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def InitCenter(k,m,x_train):
  #Center = np.random.randn(k,n)
  #Center = np.array(x_train.iloc[0:k,:]) #取数据集中前k个点作为初始中心
  Center = np.zeros([k,n])         #从样本中随机取k个点做初始聚类中心
  np.random.seed(15)            #设置随机数种子
  for i in range(k):
    x = np.random.randint(m)
    Center[i] = np.array(x_train.iloc[x])
  return Center
def GetDistense(x_train, k, m, Center):
  Distence=[]
  for j in range(k):
    for i in range(m):
      x = np.array(x_train.iloc[i, :])
      a = x.T - Center[j]
      Dist = np.sqrt(np.sum(np.square(a))) # dist = np.linalg.norm(x.T - Center)
      Distence.append(Dist)
  Dis_array = np.array(Distence).reshape(k,m)
  return Dis_array
def GetNewCenter(x_train,k,n, Dis_array):
  cen = []
  axisx ,axisy,axisz= [],[],[]
  cls = np.argmin(Dis_array, axis=0)
  for i in range(k):
    train_i=x_train.loc[cls == i]
    xx,yy,zz = list(train_i.iloc[:,1]),list(train_i.iloc[:,2]),list(train_i.iloc[:,3])
    axisx.append(xx)
    axisy.append(yy)
    axisz.append(zz)
    meanC = np.mean(train_i,axis=0)
    cen.append(meanC)
  newcent = np.array(cen).reshape(k,n)
  NewCent=np.nan_to_num(newcent)
  return NewCent,axisx,axisy,axisz
def KMcluster(x_train,k,n,m,threshold):
  global axis_x, axis_y
  center = InitCenter(k,m,x_train)
  initcenter = center
  centerChanged = True
  t=0
  while centerChanged:
    Dis_array = GetDistense(x_train, k, m, center)
    center ,axis_x,axis_y,axis_z= GetNewCenter(x_train,k,n,Dis_array)
    err = np.linalg.norm(initcenter[-k:] - center)
    t+=1
    print('err of Iteration '+str(t),'is',err)
    plt.figure(1)
    p=plt.subplot(2, 3, t)
    p1,p2,p3 = plt.scatter(axis_x[0], axis_y[0], c='r'),plt.scatter(axis_x[1], axis_y[1], c='g'),plt.scatter(axis_x[2], axis_y[2], c='b')
    plt.legend(handles=[p1, p2, p3], labels=['0', '1', '2'], loc='best')
    p.set_title('Iteration'+ str(t))
    if err < threshold:
      centerChanged = False
    else:
      initcenter = np.concatenate((initcenter, center), axis=0)
  plt.show()
  return center, axis_x, axis_y,axis_z, initcenter
if __name__=="__main__":
  #x=pd.read_csv("8.Advertising.csv")  # 两组测试数据
  #x=pd.read_table("14.bipartition.txt")
  x=pd.read_csv("iris.csv")
  x_train=x.iloc[:,1:5]
  m,n = np.shape(x_train)
  k = 3
  threshold = 0.1
  km,ax,ay,az,ddd = KMcluster(x_train, k, n, m, threshold)
  print('Final cluster center is ', km)
  #2-Dplot
  plt.figure(2)
  plt.scatter(km[0,1],km[0,2],c = 'r',s = 550,marker='x')
  plt.scatter(km[1,1],km[1,2],c = 'g',s = 550,marker='x')
  plt.scatter(km[2,1],km[2,2],c = 'b',s = 550,marker='x')
  p1, p2, p3 = plt.scatter(axis_x[0], axis_y[0], c='r'), plt.scatter(axis_x[1], axis_y[1], c='g'), plt.scatter(axis_x[2], axis_y[2], c='b')
  plt.legend(handles=[p1, p2, p3], labels=['0', '1', '2'], loc='best')
  plt.title('2-D scatter')
  plt.show()
  #3-Dplot
  plt.figure(3)
  TreeD = plt.subplot(111, projection='3d')
  TreeD.scatter(ax[0],ay[0],az[0],c='r')
  TreeD.scatter(ax[1],ay[1],az[1],c='g')
  TreeD.scatter(ax[2],ay[2],az[2],c='b')
  TreeD.set_zlabel('Z') # 坐标轴
  TreeD.set_ylabel('Y')
  TreeD.set_xlabel('X')
  TreeD.set_title('3-D scatter')
  plt.show()

附:上述示例中的iris.csv文件点击此处本站下载

更多关于Python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查看本站专题:《Python数学运算技巧总结》、《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教程》、《Python函数使用技巧总结》、《Python字符串操作技巧汇总》及《Python入门与进阶经典教程》

希望本文所述对大家Python程序设计有所帮助。

(0)

相关推荐

  • Python基于聚类算法实现密度聚类(DBSCAN)计算【测试可用】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基于聚类算法实现密度聚类(DBSCAN)计算.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算法思想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从样本密度的角度考察样本之间的可连接性,并基于可连接样本不断扩展聚类簇得到最终结果. 几个必要概念: ε-邻域:对于样本集中的xj, 它的ε-邻域为样本集中与它距离小于ε的样本所构成的集合. 核心对象:若xj的ε-邻域中至少包含MinPts个样本,则xj为一个核心对象. 密度直达:若xj位于xi的ε-邻域中,且xi为核心对象,则xj由xi密度直达. 密度可达:若样

  • K-means聚类算法介绍与利用python实现的代码示例

    聚类 今天说K-means聚类算法,但是必须要先理解聚类和分类的区别,很多业务人员在日常分析时候不是很严谨,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分类其实是从特定的数据中挖掘模式,作出判断的过程.比如Gmail邮箱里有垃圾邮件分类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什么都不过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我人工对于每一封邮件点选"垃圾"或"不是垃圾",过一段时间,Gmail就体现出一定的智能,能够自动过滤掉一些垃圾邮件了.这是因为在点选的过程中,其实是给每一条邮件打了一个"标签&qu

  • Python聚类算法之DBSACN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聚类算法之DBSACN.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DBSCAN:是一种简单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本次实现中,DBSCAN使用了基于中心的方法.在基于中心的方法中,每个数据点的密度通过对以该点为中心以边长为2*EPs的网格(邻域)内的其他数据点的个数来度量.根据数据点的密度分为三类点: 核心点:该点在邻域内的密度超过给定的阀值MinPs. 边界点:该点不是核心点,但是其邻域内包含至少一个核心点. 噪音点:不是核心点,也不是边界点. 有了以上对数据点的划分,聚合可

  • 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本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根据上学期所上的模式识别课程的作业整理而来,第一道题目是Kmeans聚类算法,数据集是Iris(鸢尾花的数据集),分类数k是3,数据维数是4. 关于聚类 聚类算法是这样的一种算法:给定样本数据Sample,要求将样本Sample中相似的数据聚到一类.有了这个认识之后,就应该了解了聚类算法要干什么了吧.说白了,就是归类.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衡量数据之间的相似程度?比如说,有一群说不同语言的人,我们一般是根据他们的方言来聚类的(当然,你也可以指定以身高来聚类).

  • python聚类算法解决方案(rest接口/mpp数据库/json数据/下载图片及数据)

    1. 场景描述 一直做java,因项目原因,需要封装一些经典的算法到平台上去,就一边学习python,一边网上寻找经典算法代码,今天介绍下经典的K-means聚类算法,算法原理就不介绍了,只从代码层面进行介绍,包含:rest接口.连接mpp数据库.回传json数据.下载图片及数据. 2. 解决方案 2.1 项目套路 (1)python经典算法是单独的服务器部署,提供rest接口出来,供java平台调用,交互的方式是http+json: (2)数据从mpp数据库-Greenplum中获取: (3)

  • Python聚类算法之凝聚层次聚类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聚类算法之凝聚层次聚类.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凝聚层次聚类:所谓凝聚的,指的是该算法初始时,将每个点作为一个簇,每一步合并两个最接近的簇.另外即使到最后,对于噪音点或是离群点也往往还是各占一簇的,除非过度合并.对于这里的"最接近",有下面三种定义.我在实现是使用了MIN,该方法在合并时,只要依次取当前最近的点对,如果这个点对当前不在一个簇中,将所在的两个簇合并就行: 单链(MIN):定义簇的邻近度为不同两个簇的两个最近的点之间的距离. 全链(MAX

  • python实现鸢尾花三种聚类算法(K-means,AGNES,DBScan)

    一.分散性聚类(kmeans) 算法流程: 1.选择聚类的个数k. 2.任意产生k个聚类,然后确定聚类中心,或者直接生成k个中心. 3.对每个点确定其聚类中心点. 4.再计算其聚类新中心. 5.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满足收敛要求.(通常就是确定的中心点不再改变. 优点: 1.是解决聚类问题的一种经典算法,简单.快速 2.对处理大数据集,该算法保持可伸缩性和高效率 3.当结果簇是密集的,它的效果较好 缺点 1.在簇的平均值可被定义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可能不适用于某些应用 2.必须事先给出k(要生成的簇的数

  • Python实现的KMeans聚类算法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实现的KMeans聚类算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菜鸟一枚,编程初学者,最近想使用Python3实现几个简单的机器学习分析方法,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 关于KMeans算法本身就不做介绍了,下面记录一下自己遇到的问题. 一 .关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 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一般有: (1)随机选取 (2)随机选取样本中一个点作为中心点,在通过这个点选取距离其较大的点作为第二个中心点,以此类推. (3)使用层次聚类等算法更新出初始聚类中心 我一开始是使用numpy

  • 利用Python如何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目录 前言 算法原理 目标函数 算法流程 Python实现 总结 前言 K-Means 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聚类算法(聚类算法都属于无监督学习).给定固定数量的聚类和输入数据集,该算法试图将数据划分为聚类,使得聚类内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聚类与聚类之间具有较低的相似性. 算法原理 1. 初始化聚类中心,或者在输入数据范围内随机选择,或者使用一些现有的训练样本(推荐) 2. 直到收敛 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点与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是通过欧几里德距离测量得到的. 通过将聚类中心的当前估计值设置为属于

  • python中实现k-means聚类算法详解

    算法优缺点: 优点:容易实现 缺点:可能收敛到局部最小值,在大规模数据集上收敛较慢 使用数据类型:数值型数据 算法思想 k-means算法实际上就是通过计算不同样本间的距离来判断他们的相近关系的,相近的就会放到同一个类别中去. 1.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k值,也就是我们希望把数据分成多少类,这里k值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很大,Ng的课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elbow method,简单的说就是根据聚类的结果和k的函数关系判断k为多少的时候效果最好.另一种则是根据具体的需求确定,比如说进行衬衫尺寸的聚

  • R语言实现KMeans聚类算法实例教程

    目录 什么是k-means聚类算法 R 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加载包 加载示例数据 寻找最佳聚类数量 使用最优k执行kmeans聚类 kmeans 算法的优缺点 总结 本文和你一起学习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 ———— kmeans算法,并在R中给详细的实现示例和步骤. 什么是k-means聚类算法 聚类是从数据集中对观测值进行聚类的机器学习方法.它的目标是聚类相似观测值,不同类别之间差异较大.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因为它仅尝试从数据集中发现结构,而不是预测应变量的值. 下面是一个市场营销中对

  • Python实现的简单线性回归算法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实现的简单线性回归算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用python实现R的线性模型(lm)中一元线性回归的简单方法,使用R的women示例数据,R的运行结果: > summary(fit) Call: lm(formula = weight ~ height, data = women) Residuals:     Min      1Q  Median      3Q     Max -1.7333 -1.1333 -0.3833  0.7417  3.116

  • Python机器学习之K-Means聚类实现详解

    本文为大家分享了Python机器学习之K-Means聚类的实现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K-Means聚类原理 K-means算法是很典型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其基本思想是:以空间中k个点为中心进行聚类,对最靠近他们的对象归类.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各聚类本身尽可能的紧凑,而各聚类之间尽可能的分开. 算法大致流程为:(1)随机选取k个点作为种子点(这k个点不一定属于数据集)

  • 详解Java实现的k-means聚类算法

    需求 对MySQL数据库中某个表的某个字段执行k-means算法,将处理后的数据写入新表中. 源码及驱动 kmeans_jb51.rar 源码 import java.sql.*; import java.util.*; /** * @author tianshl * @version 2018/1/13 上午11:13 */ public class Kmeans { // 源数据 private List<Integer> origins = new ArrayList<>()

  • 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是发现给定数据集的k个簇的算法,也就是将数据集聚合为k类的算法. 算法过程如下: 1)从N个文档随机选取K个文档作为质心 2)对剩余的每个文档测量其到每个质心的距离,并把它归到最近的质心的类,我们一般取欧几里得距离 3)重新计算已经得到的各个类的质心 4)迭代步骤(2).(3)直至新的质心与原质心相等或迭代次数大于指定阈值,算法结束 算法实现 随机初始化k个质心,用dict保存质心的值以及被聚类到该簇中的所有data. def initCent(dataSe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