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a 使用小技巧(小结)

cookie的安全保护

基于cookie来验证用户状态的系统中,如何提高cookie的安全级别是首要因素,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生成的cookie值随机而且复杂。一般使用uuid来生成cookie,生成的随机串在复杂度上已满足需求,但是如果真被攻击者尝试到一个可用的值,那怎么防范呢?使用signed的cookie设置,如下所示:

app.keys = ["token"];

...

ctx.cookies.set("jt", "abcd", {
 signed: true,
});

在设置 jt 这个cookie的时候,koa会以 jt 的值 abcd 加上设置的密钥,生成校验值,并写入至 jt.sig 这个cookie中,所以能看到响应的HTTP头中如下所示:

Set-Cookie: jt=abcd; path=/; httponly
Set-Cookie: jt.sig=gpDbdxr25sarDhE_1yMSAnIn_bU; path=/; httponly

在后续的请求中,获取 jt 这个cookie时,则会根据 jt.sig 的值判断是否合法,安全性上又明显提升。

那么 app.keys 为什么是设计为数组呢?先来考虑以下的一种场景,当希望更换密钥的时候,原有的的cookie都将因为密钥更新而导致校验失败,则用户的登录状态失效。一次还好,如果需要经常需要更新密钥(我一般一个月更换一次),那怎么处理好?这就是 app.keys 为配置为数组的使用逻辑了。

当生成cookie时,使用keys中的第一个元素来生成,而校验的时候,是从第一个至最后一个,一个个的校验,直到通过为止,所以在更新密钥的时候,只需要把新的密钥加到数组第一位则可以。我一般再保留两组密钥,因为更新是一个月一次,因此如果客户的cookie是三个月前生成的,那就会失效了。

cookie的校验是基于 keygrip来处理的,大家也可以使用它来做自己的一些数据校验,如验证码之类。

异常处理

在使用koa时,一般出错都是使用 ctx.throw 来抛出一个error,中断处理流程,接口响应出错,处理逻辑如下所未:

app.on('error', (err, ctx) => {
 // 记录异常日志
 console.error(err);
});

app.use((ctx) => {
 ctx.throw(400, '参数错误');
});

此处只利用了koa自带的异常出错,过于简单,我们希望能针对主动抛出的异常与程序异常能加以区分,因此需要自定义异常处理的中间件,如下:

app.on('error', (err, ctx) => {
 // 记录异常日志
 console.error(err);
});

app.use(async(ctx, next) => {
 try {
  await next()
 } catch (err) {
  let status = 500;
  const message = err.message;
  // koa的throw使用http-errors来生成error
  // 此处只判断是否有status,有则认为是http-errors
  if (err.status) {
   status = err.status
  } else {
   // 非主动抛出异常,则触发error事件,记录异常日志
   ctx.app.emit("error", err, ctx);
  }
  ctx.status = status;
  ctx.body = {
   message,
  };
 }
})

app.use((ctx) => {
 // 代码异常
 // ctx.i.j = 0;
 // 主动抛出异常
 ctx.throw(400, '参数错误');
});

通过此调整后,将逻辑主动抛出异常与程序异常区分开,定时去查看异常日志,减少程序异常。此例子只是简单的使用了http-errors来创建主动抛出的异常,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场景创建自定义的Error类,定制相应的异常信息。

当前正在处理请求数

得益于nodejs的IO处理,koa在高并发的场景下的CPU、内存都占用并不高,但是也因为这样,如果只通过CPU、内存来监控程序运行状态并不全面,因此需要增加当前处理请求数的监控,代码如下:

let processingCount = 0;
const maxProcessingCount = 1000;
app.use(async (ctx, next) => {
 processingCount++;
 if (processingCount > maxProcessingCount) {
  // 如果需要也可以直接在处理请求超时时,直接出错
  console.error("processing request over limit");
 }
 try {
  await next();
 } catch (err) {
  throw err;
 } finally {
  processingCount--;
 }
});

app.use(async (ctx) => {
 // 延时一秒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resolve, 1000));
 ctx.body = {
  account: 'vicanso',
 };
});

此中间件在接收到请求时,将处理请求数加一,在处理完成后减一。最大的处理请求数根据系统的性能与用户数量选择合理的值。如果接口处理慢或者突然并发请求暴涨的时,可以尽早得知异常情况,尽早排查。

延时响应

接口的处理一般而言都是希望越快越好,但有些场景我们不希望接口响应的太快(如注册),避免恶意者迅速尝试功能,因此需要一个延时响应的中间件,代码如下:

function delayResponse(delayMs) {
 const delay = (t) => {
  const d = delayMs - (Date.now() - t);
  // 如果处理时长已超过delayMs,无需等待
  if (d <= 0) {
   return Promise.resolve();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resolve, d));
 }
 return async(ctx, next) => {
  const startedAt = Date.now();
  try {
   await next();
   // 成功处理时等待
   await delay(startedAt);
  } catch (err) {
   // 失败时也等待
   await delay(startedAt);
   throw err;
  }
 }
}

router.post('/users/v1/register', delayResponse(1000), (ctx) => {
 ctx.body = {
  account: 'vicanso',
 };
});

通过此中间件,可以限制某些功能的响应时长(保证每次处理时间都大于期望值),需要注意的是,延时响应的不要超过全局的超时配置。

接口性能统计

系统是否稳定,性能是否需要优化等都依赖于统计,为了能及时反应出系统状态,并方便添加告警指标,我将相关的统计数据写入influxdb,主要指标如下:

tags:

  • method,请求类型
  • type,根据响应状态码分组,1xx -> 1, 2xx -> 2
  • spdy,根据自定义的响应时间划分区间,方便将接口响应时间分组
  • route,接口路由

fields:

  • connecting,处理请求数
  • use,处理时长
  • bytes,响应数字长度
  • code,响应状态码
  • url,请求地址
  • ip,用户IP

在influxdb中,tags可用于对数据分组,根据 type 将接口请求分组,将 4 与 5 的单独监控,可以简单快速的把当前接口出错汇总。统计中间件代码如下:

function stats() {
 let connecting = 0;
 const spdyList = [
  100,
  300,
  1000,
  3000,
 ];
 return async (ctx, next) => {
  const start = Date.now();
  const tags = {
   method: ctx.method,
  };
  connecting++;
  const fields = {
   connecting,
   url: ctx.url,
  }
  let status = 0;
  try {
   await next();
  } catch (err) {
   // 出错时状态码从error中获取
   status = err.status;
   throw err;
  } finally {
   // 如果非出错,则从ctx中取状态码
   if (!status) {
    status = ctx.status;
   }
   const use = Date.now() - start;
   connecting--;
   tags.route = ctx._matchedRoute;
   tags.type = `${status / 100 | 0}`
   let spdy = 0;
   // 确认处理时长所在区间
   spdyList.forEach((v, i) => {
    if (use > v) {
     spdy = i + 1;
    }
   });
   tags.spdy = `${spdy}`;

   fields.use = use;
   fields.bytes = ctx.length || 0;
   fields.code = status;
   fields.ip = ctx.ip;
   // 统计数据写入统计系统(如influxdb)
   console.info(tags);
   console.info(fields);
  }
 };
}

app.use(stats());

router.post('/users/v1/:type', async (ctx) => {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resolve, 100))
 ctx.body = {
  account: 'vicanso',
 };
});

接口全日志记录

为了方便排查问题,需要将接口的相关信息输出至日志中,中间件的实现如下:

function tracker() {
 const stringify = (data) => JSON.stringify(data, (key, value) => {
  // 对于隐私数据做***处理
  if (/password/.test(key)) {
   return '***';
  }
  return value;
 });
 return async (ctx, next) => {
  const trackerInfo = {
   url: ctx.url,
   form: ctx.request.body,
  };
  try {
   await next();
  } catch (err) {
   trackerInfo.error = err.message;
   throw err;
  } finally {
   trackerInfo.params = ctx.params;
   if (!trackerInfo.error) {
    trackerInfo.body = ctx.body;
   }
   console.info(stringify(trackerInfo))
  }
 };
}

app.use(bodyParser());
app.use(tracker());

router.post('/users/v1/:type', async (ctx) => {
 // ctx.throw(400, '密码出错');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resolve, 100))
 ctx.body = {
  account: 'vicanso',
 };
});

使用此中间件之后,可以将所有接口的参数、正常响应数据或出错信息都全部输出至日志中,可根据需要调整 stringify 的实现,将一些隐私数据做***处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部分接口的body响应体部分较大,是否需要将所有数据都输出至日志最好根据实际情况衡量。如可根据HTTP Method过滤,或者根据url规则等。

参数校验

由于javascript的弱类型,接口参数校验一直是要求最严格的一点,而在了解过 joi 之后,我就一直使用它来做参数校验,如注册功能,账号、密码为必选参数,而邮箱为可选,接口校验的代码如下:

function validate(data, schema) {
 const result = Joi.validate(data, schema);
 if (result.error) {
  // 出错可创建自定义的校验出错类型
  throw result.error;
 }
 return result.value;
}

router.post('/users/v1/register', async (ctx) => {
 const data = validate(ctx.request.body, Joi.object({
  // 账号限制长度为3-20个字符串
  account: Joi.string().min(3).max(20).required(),
  // 密码限制长度为6-30,而且只允许字母与数字
  password: Joi.string().regex(/^[a-zA-Z0-9]{6,30}$/).required(),
  email: Joi.string().email().optional(),
 }));
 ctx.body = {
  account: data.account,
 };
});

通过joi简单快捷实现了参数的校验,不过在实际使用中,有部分的参数校验规则是通用的,如账号、密码这些的校验规则在注册和登录中都通过,但是有些接口是可选,有一些是必须,怎么才能更通用一些呢?代码调整如下:

const userSchema = {
 // 账号限制长度为3-20个字符串
 account: () => Joi.string().min(3).max(20),
 // 密码限制长度为6-30,而且只允许字母与数字
 password: () => Joi.string().regex(/^[a-zA-Z0-9]{6,30}$/),
 email: () => Joi.string().email(),
}

router.post('/users/v1/register', async (ctx) => {
 const data = validate(ctx.request.body, Joi.object({
  account: userSchema.account().required(),
  password: userSchema.password().required(),
  email: userSchema.email().optional(),
 }));
 ctx.body = {
  account: data.account,
 };
});

经此调整后,将用户参数校验的基本规则都定义在 userSchema 中,每个接口在各自的场景下选择不同的参数以及增加规则,提高代码复用率以及校验准确性。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node使用Koa2搭建web项目的方法

    随着Node.js的日益火热,各种框架开始层出不穷的涌现出来,Node.js也开始逐渐的被应用到处理服务端请求的场景中.搭建Web项目的框架也随之开始出现--express.koa.koa2.egg等,当然要了解其好坏还是要自己去啃源码的.本文将不会涉及到源码,只是带领初学者简单了解下Koa2的基本使用,欢迎大家在评论中互相交流学习. 注意:koa2使用了ES7的语法,所以使用时请升级Node版本到最新.了解更详细的源码信息可以到git上的koajs/koa去了解 1. 项目目录结构 2. 代码

  • Node.js Koa2使用JWT进行鉴权的方法示例

    前言 在前后端分离的开发中,通过 Restful API 进行数据交互时,如果没有对 API 进行保护,那么别人就可以很容易地获取并调用这些 API 进行操作.那么服务器端要如何进行鉴权呢? Json Web Token 简称为 JWT,它定义了一种用于简洁.自包含的用于通信双方之间以 JSON 对象的形式安全传递信息的方法.JWT 可以使用 HMAC 算法或者是 RSA 的公钥密钥对进行签名. 说得好像跟真的一样,那么到底要怎么进行认证呢? 首先用户登录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请求服务器登录接口

  • nodejs6下使用koa2框架实例

    koa2里面使用ES7的语法,如async.await所以需要运行在node7.6之后:但在node7.6之前也可以利用babel是的koa2可以运行. 首先项目中安装babel,和babel的几个模块: npm install babel babel-register babel-preset-env --save 然后在入口文件中引入'babel-register'模块 require('babel-register'); 而后引入业务代码: require('./server.js');

  • 为什么使用koa2搭建微信第三方公众平台的原因

    在写之前我想先说说koa,koa相比express,在执行流程,以及组件方面优秀的多,koa本身没有提供过多的扩展组建,但是它便捷的组建扩展,可以让你自由的发挥,可以想写其他语言一样并行执行代码,如果说promise解放了繁琐的callback,那么 koa 编写 web 应用,通过组合不同的 generator,可以免除重复繁琐的回调函数嵌套,并极大地提升错误处理的效率.koa 不在内核方法中绑定任何中间件,它仅仅提供了一个轻量优雅的函数库,使得编写 Web 应用变得得心应手,nodejs的天

  • 关于express与koa的使用对比详解

    前言 提到Node.js开发,不得不提目前炙手可热的2大框架express和koa.Express诞生已有时日,是一个简洁而灵活的web开发框架,使用简单而功能强大.Koa相对更为年轻,是Express框架原班人马基于ES6新特性重新开发的敏捷开发框架,现在可谓风头正劲,大有赶超Express之势. Express和koa都是服务端的开发框架,服务端开发的重点是对HTTP Request和HTTP Response两个对象的封装和处理,应用的生命周期维护以及视图的处理等. Express主要基于

  • Node.js使用Koa搭建 基础项目

    Koa 是由 Express 原班人马打造的超轻量服务端框架 与 Express 相比,除了自由度更高,可以自行引入中间件之外,更重要的是使用了 ES6 + async,从而避免了回调地狱 不过也是因为代码升级,所以 Koa2 需要 v7.60 以上的 node.js 环境 一.创建项目 手动创建一个项目目录,然后快速生成一个 package.json 文件 npm init -y 安装 koa    //当前版本 2.4.1 npm install koa -S 然后创建一个 app.js /

  • 使用webpack打包koa2 框架app

    以前在用koa写server的时候,发布简直是噩梦.需要将src里面的全部文件都覆盖掉,config配置文件也要覆盖,稍有不慎就会线上报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就得回退,本地调好在发布.偶然看见一篇文章讲 如何使用webpack打包koa app ,惊为天人,原来webpack也能打包后台.这在以前想都没想过. 关键问题 一:所有node_modules里的模块都不进行打包 webpack的核心功能是将引用的各个模块打到一个文件里,并会将各种规范的模块进行统一的模块化处理(webpack规范). 然

  • Koa 使用小技巧(小结)

    cookie的安全保护 基于cookie来验证用户状态的系统中,如何提高cookie的安全级别是首要因素,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生成的cookie值随机而且复杂.一般使用uuid来生成cookie,生成的随机串在复杂度上已满足需求,但是如果真被攻击者尝试到一个可用的值,那怎么防范呢?使用signed的cookie设置,如下所示: app.keys = ["token"]; ... ctx.cookies.set("jt", "abcd", { sig

  • JavaScript常用小技巧小结

    前言 总结一下最近接触到的JavaScript语法糖,与大家共享. 每块糖都有详细的说明和示例,就不多说了. 准确的类型检查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  * @function:  *   类型检查示例  *   通过此方法,可以检查某个变量是否为期望的数据类型  * @params:  *   obj 需要检查的变量,必选  *   config 数据类型白名单,可选,默认为全部类型  * @return:  *   true 表示检查通过,false 未通过  * @examples:  

  • 你不知道的 IDEA Debug调试小技巧(小结)

    一.多线程调试断点 Intellij IDEA 的debug断点调试是有一个模式的选择的,就像下面这张图,平时我们都使用的是默认的 ALL(在Eclipse中默认是线程模式) ,这种模式我们只能将一个线程断下来,但其他线程却已经执行过了:而将其改为 Thread 后,就可以多个线程都断下来,并且可以很方便的切换线程的执行流程,这就是多线程调试. 在debug控制台能够很方便的查看线程的执行状态,也可以很方便的选择某个线程去执行: 二.回退断点 不知道大伙有没有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进行debu

  • 2019 年编写现代 JavaScript 代码的5个小技巧(小结)

    内容基本是今年从其他大神的文章学习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1 Array.includes 与条件判断 一般我们判断或用 || // condition function test(fruit) { if (fruit == "apple" || fruit == "strawberry") { console.log("red"); } } 如果我们有更多水果 function test(fruit) { const redFruits = [

  • 11个Javascript小技巧帮你提升代码质量(小结)

    本文会不断更新,不足之处欢迎评论区补充. 1. 提炼函数 好处: 避免出现超大函数. 独立出来的函数有助于代码复用. 独立出来的函数更容易被覆写. 独立出来的函数如果拥有一个良好的命名,它本身就起到了注释的作用. 语义化将多段分离的逻辑放在不同的函数中实现,可以使代码逻辑清晰,清楚的看到每一步在做什么. 代码举例: 实现获取数据,然后操作dom显示数据,最后添加事件 函数提炼前 // 逻辑都写在一起,需要将所有逻辑看完才知道这段代码是干嘛的,局部逻辑无法复用 function main() {

  • 提高iOS开发的小技巧和思路小结 (二)

    前言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一篇<提高iOS开发的小技巧和思路>,但是里面整理的不够全面,通过最近这段时间的整理学习,又整理了一些小技巧和思路分享给大家,下面话不多说了,来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一.如何让你的app在后台持续运行一段时间 iOS的app在按下home键的时候,只有不到五秒钟的时间去处理保存或者是清楚资源的工作,这里提供一种办法.(这是在唐巧的书上面学习的) 产品经理的需求:如果app的本地持久化的额图片超过了100mb,需要去清除. 我之前的做法是在程序启动的时候去做这个事情,很显然效

  • JS常用函数和常用技巧小结

    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总结的干货,包括常用函数.常用js技巧.常用正则表达式.git笔记等.为刚接触前端的童鞋们提供一个简单的查询的途径,也以此来缅怀我的前端学习之路. Ajax请求 jquery ajax函数 我自己封装了一个ajax的函数,代码如下: var Ajax = function(url, type success, error) { $.ajax({ url: url, type: type, dataType: 'json', timeout: 10000, success: fu

  • Nodejs 和Session 原理及实战技巧小结

    一 Cookie 因为HTTP协议是没有状态的,但很多情况下是需要一些信息的,比如在用户登陆后.再次访问网站时,没法判断用户是否登陆过.于是就有了cookies,用于在浏览器端保存用户数据,它有如下特点 1 是在客户端浏览器端才有的 2 用于记录信息,大小最大为4K字节 3 如果使用了cookies,那么任何对该域名的访问都会带上cookies 目前新型网站更多的采用浏览器缓存,cookie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你每次往服务器提交请求时,都会带上cookie,无论是你访问的是不是静态图片. coo

  • SQL Server 数据库索引其索引的小技巧

    一.什么是索引 减少磁盘I/O和逻辑读次数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使用[索引] 索引允许SQL Server在表中查找数据而不需要扫描整个表. 1.1.索引的好处: 当表没有聚集索引时,成为[堆或堆表] [堆]是一堆未加工的数据,以行标识符作为指向存储位置的指针.表数据没有顺序,也不能搜索,除非逐行遍历.这个过程称为[扫描].当存在聚集索引时,非聚集索引的指针由聚集索引所定义的值组成,所以聚集索引变得非常重要. 因为页面大小固定,所以列越少,所能存储的行就越多.由于非聚集索引通常不包含所有列,所以一般

  • Laravel框架之blade模板新手入门教程及小技巧

    简介 Blade 是 Laravel 所提供的一个简单且强大的模板引擎.相较于其它知名的 PHP 模板引擎,Blade 并不会限制你必须得在视图中使用 PHP 代码.所有 Blade 视图都会被编译缓存成普通的 PHP 代码,一直到它们被更改为止.这代表 Blade 基本不会对你的应用程序生成负担. Blade 视图文件使用 .blade.php 做为扩展名,通常保存于 resources/views 文件夹内. 为什么要使用blade模板 容易理解,思路清晰 方便,直接可以在框架里使用,可以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