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基本算法 冒泡法、交换法、选择法、实现代码集合

1.冒泡法:

这是最原始,也是众所周知的最慢的算法了。
他的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工作看来象是冒泡: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h>
void Bubble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for(int i=1;i<Count;i++) {
for(int j=Count-1;j>=i;j--) {
if(pData[j]<pData[j-1]) {
iTemp = pData[j-1];
pData[j-1] = pData[j];
pData[j] = iTemp;
}
}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Bubble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10,9,7,8->10,7,9,8->7,10,9,8(交换3次)
第二轮:7,10,9,8->7,10,8,9->7,8,10,9(交换2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交换次数:6次
其他:第一轮:8,10,7,9->8,10,7,9->8,7,10,9->7,8,10,9(交换2次)
第二轮:7,8,10,9->7,8,10,9->7,8,10,9(交换0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交换次数:3次 上面我们给出了程序段,
现在我们分析它:这里,影响我们算法性能的主要部分是循环和交换,显然,次数越多,性能就越差。
从上面的程序我们可以看出循环的次数是固定的,为1+2+...+n-1。写成公式就是1/2*(n-1)*n。
现在注意,我们给出O方法的定义: 若存在一常量K和起点n0,使当n>=n0时,有f(n)<=K*g(n),则f(n) = O(g(n))。
现在我们来看1/2*(n-1)*n,当K=1/2,n0=1,g(n)=n*n时,1/2*(n-1)*n<=1/2*n*n=K*g(n)。所以f(n)=O(g(n))=O(n*n)。
所以我们程序循环的复杂度为O(n*n)。 再看交换。从程序后面所跟的表可以看到,两种情况的循环相同,交换不同。
其实交换本身同数据源的有序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当数据处于倒序的情况时,交换次数同循环一样(每次循环判断都会交换),复杂度为O(n*n)。
当数据为正序,将不会有交换。复杂度为O(0)。乱序时处于中间状态。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循环次数来对比算法。

2.交换法:

交换法的程序最清晰简单,每次用当前的元素一一的同其后的元素比较并交换。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h>
void Exchange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for(int i=0;i<Count-1;i++)
{
for(int j=i+1;j<Count;j++)
{
if(pData[j]<pData)
{
iTemp = pData;
pData = pData[j];
pData[j] = iTemp;
}
}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Exchange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9,10,8,7->8,10,9,7->7,10,9,8(交换3次)
第二轮:7,10,9,8->7,9,10,8->7,8,10,9(交换2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6次

其他:
第一轮:8,10,7,9->8,10,7,9->7,10,8,9->7,10,8,9(交换1次)
第二轮:7,10,8,9->7,8,10,9->7,8,10,9(交换1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3次

从运行的表格来看,交换几乎和冒泡一样糟。事实确实如此。循环次数和冒泡一样也是1/2*(n-1)*n,所以算法的复杂度仍然是O(n*n)。由于我们无法给出所有的情况,所以只能直接告诉大家他们在交换上面也是一样的糟糕(在某些情况下稍好,在某些情况下稍差)。p#副标题#e#

3.选择法: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点希望:选择法,这种方法提高了一点性能(某些情况下)这种方法类似我们人为的排序习惯:从数据中选择最小的同第一个值交换,在从省下的部分中选择最小的与第二个交换,这样往复下去。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h>
void Select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int iPos;
for(int i=0;i<Count-1;i++)
{
iTemp = pData;
iPos = i;
for(int j=i+1;j<Count;j++)
{
if(pData[j]<iTemp)
{
iTemp = pData[j];
iPos = j;
}
}
pData[iPos] = pData;
pData = iTemp;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Select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iTemp=9)10,9,8,7->(iTemp=8)10,9,8,7->(iTemp=7)7,9,8,10(交换1次)
第二轮:7,9,8,10->7,9,8,10(iTemp=8)->(iTemp=8)7,8,9,10(交换1次)
第一轮:7,8,9,10->(iTemp=9)7,8,9,10(交换0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2次

其他:
第一轮:8,10,7,9->(iTemp=8)8,10,7,9->(iTemp=7)8,10,7,9->(iTemp=7)7,10,8,9(交换1次)
第二轮:7,10,8,9->(iTemp=8)7,10,8,9->(iTemp=8)7,8,10,9(交换1次)
第一轮:7,8,10,9->(iTemp=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3次
遗憾的是算法需要的循环次数依然是1/2*(n-1)*n。所以算法复杂度为O(n*n)。
我们来看他的交换。由于每次外层循环只产生一次交换(只有一个最小值)。所以f(n)<=n
所以我们有f(n)=O(n)。所以,在数据较乱的时候,可以减少一定的交换次数。4.插入法:
插入法较为复杂,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抽出牌,在前面的牌中寻找相应的位置插入,然后继续下一张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h>
void Insert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int iPos;
for(int i=1;i<Count;i++)
{
iTemp = pData;
iPos = i-1;
while((iPos>=0) && (iTemp<pData[iPos]))
{
pData[iPos+1] = pData[iPos];
iPos--;
}
pData[iPos+1] = iTemp;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Insert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9,10,8,7(交换1次)(循环1次)
第二轮:9,10,8,7->8,9,10,7(交换1次)(循环2次)
第一轮:8,9,10,7->7,8,9,10(交换1次)(循环3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3次

其他:
第一轮:8,10,7,9->8,10,7,9(交换0次)(循环1次)
第二轮:8,10,7,9->7,8,10,9(交换1次)(循环2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循环1次)
循环次数:4次
交换次数:2次

上面结尾的行为分析事实上造成了一种假象,让我们认为这种算法是简单算法中最好的,其实不是,因为其循环次数虽然并不固定,我们仍可以使用O方法。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循环的次数f(n)<=1/2*n*(n-1)<=1/2*n*n。所以其复杂度仍为O(n*n)(这里说明一下,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展示这些简单排序的不同,交换次数仍然可以这样推导)。现在看交换,从外观上看,交换次数是O(n)(推导类似选择法),但我们每次要进行与内层循环相同次数的‘='操作。正常的一次交换我们需要三次‘='而这里显然多了一些,所以我们浪费了时间。最终,我个人认为,在简单排序算法中,选择法是最好的。插入排序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coutstream(int a[],int n){
for(int i=0;i!=n;i++)
cout<<a<<" ";
}

void insertsort(int a[],int n){
int temp;
for(int i=1;i<n;i++)
{
int j=i;
temp=a; //先把a位置的数据存起来
while(j>0&&temp<a[j-1])
{
a[j]=a[j-1];
j--;
}
a[j]=temp;
}
}

int main()
{
int a[5]={1,6,4,8,4};
insertsort(a,5);//插入排序
coutstream(a,5);//
return 0;
}

二、高级排序算法:

高级排序算法中我们将只介绍这一种,同时也是目前我所知道(我看过的资料中)的最快的。它的工作看起来仍然象一个二叉树。首先我们选择一个中间值middle程序中我们使用数组中间值,然后把比它小的放在左边,大的放在右边(具体的实现是从两边找,找到一对后交换)。然后对两边分别使用这个过程(最容易的方法——递归)。
1.快速排序: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h>

void run(int* pData,int left,int right)
{
int i,j;
int middle,iTemp;
i = left;
j = right;
middle = pData[(left+right)/2]; //求中间值
do{
while((pData<middle) && (i<right))//从左扫描大于中值的数
i++;
while((pData[j]>middle) && (j>left))//从右扫描大于中值的数
j--;
if(i<=j)//找到了一对值
{
//交换
iTemp = pData;
pData = pData[j];
pData[j] = iTemp;
i++;
j--;
}
}while(i<=j);//如果两边扫描的下标交错,就停止(完成一次)

//当左边部分有值(left<j),递归左半边
if(left<j)
run(pData,left,j);
//当右边部分有值(right>i),递归右半边
if(right>i)
run(pData,i,right);
}

void QuickSort(int* pData,int Count)
{
run(pData,0,Count-1);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Quick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这里我没有给出行为的分析,因为这个很简单,我们直接来分析算法:首先我们考虑最理想的情况
1.数组的大小是2的幂,这样分下去始终可以被2整除。假设为2的k次方,即k=log2(n)。
2.每次我们选择的值刚好是中间值,这样,数组才可以被等分。
第一层递归,循环n次,第二层循环2*(n/2)......
所以共有n+2(n/2)+4(n/4)+...+n*(n/n) = n+n+n+...+n=k*n=log2(n)*n
所以算法复杂度为O(log2(n)其他的情况只会比这种情况差,最差的情况是每次选择到的middle都是最小值或最大值,那么他将变成交换法(由于使用了递归,情况更糟)。但是你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呵呵,你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实践证明,大多数的情况,快速排序总是最好的。如果你担心这个问题,你可以使用堆排序,这是一种稳定的O(log2(n)*n)算法,但是通常情况下速度要慢于快速排序(因为要重组堆)

三、其他排序

1.双向冒泡:
通常的冒泡是单向的,而这里是双向的,也就是说还要进行反向的工作。
代码看起来复杂,仔细理一下就明白了,是一个来回震荡的方式。
写这段代码的作者认为这样可以在冒泡的基础上减少一些交换(我不这么认为,也许我错了)。
反正我认为这是一段有趣的代码,值得一看。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h>
void Bubble2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int left = 1;
int right =Count -1;
int t;
do
{
//正向的部分
for(int i=right;i>=left;i--)
{
if(pData<pData[i-1])
{
iTemp = pData;
pData = pData[i-1];
pData[i-1] = iTemp;
t = i;
}
}
left = t+1;

//反向的部分
for(i=left;i<right+1;i++)
{
if(pData<pData[i-1])
{
iTemp = pData;
pData = pData[i-1];
pData[i-1] = iTemp;
t = i;
}
}
right = t-1;
}while(left<=right);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Bubble2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快速排序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void quick_sort(int* x,int low,int high)
{
int pivotkey;
if(low <high)
{
pivotkey=partion(x,low,high);
quick_sort(x,low,pivotkey-1);
quick_sort(x,pivotkey+1,high);
}
}
int partion(int* x,int low,int high)
{
int pivotkey;
pivotkey=x[low];
while(low <high)
{
while (low <high&&x[high]>=pivotkey)
--high; //还有while循环只执行这一句
x[low]=x[high];
while (low <high&&x[low] <=pivotkey)
++low; //还有while循环只执行这一句
x[high]=x[low];
}
x[low]=pivotkey;
return low;
}
};
int main()
{
int x[10]={52,49,80,36,14,58,61,97,23,65};
QuickSort qs;
qs.quick_sort(x,0,9);
cout <<"排好序的数字序列为:" <<endl;
for (int i=0;i <10;i++)
{
printf("%d ",x);
}
return 0;
}

2.SHELL排序

这个排序非常复杂,看了程序就知道了。
首先需要一个递减的步长,这里我们使用的是9、5、3、1(最后的步长必须是1)。
工作原理是首先对相隔9-1个元素的所有内容排序,然后再使用同样的方法对相隔5-1个元素的排序以次类推。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h>
void Shell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step[4];
step[0] = 9;
step[1] = 5;
step[2] = 3;
step[3] = 1;

int iTemp;
int k,s,w;
for(int i=0;i<4;i++)
{
k = step;
s = -k;
for(int j=k;j<Count;j++)
{
iTemp = pData[j];
w = j-k;//求上step个元素的下标
if(s ==0)
{
s = -k;
s++;
pData[s] = iTemp;
}
while((iTemp<pData[w]) && (w>=0) && (w<=Count))
{
pData[w+k] = pData[w];
w = w-k;
}
pData[w+k] = iTemp;
}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3,2,1,-10,-1};
ShellSort(data,12);
for (int i=0;i<12;i++)
cout<<data<<" ";
cout<<"\n";
}

程序看起来有些头疼。不过也不是很难,把s==0的块去掉就轻松多了,这里是避免使用0步长造成程序异常而写的代码。这个代码很值得一看。这个算法的得名是因为其发明者的名字D.L.SHELL。依照参考资料上的说法:“由于复杂的数学原因避免使用2的幂次步长,它能降低算法效率。”另外算法的复杂度为n的1.2次幂。同样因为非常复杂并“超出本书讨论范围”的原因(我也不知道过程),我们只有结果。冒泡排序性能优化版#include <iostream>


代码如下: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opao(int *list,int n)
{
int i=n,j,temp;
bool exchange;//当数据已经排好时,退出循环
for(i=0;i<n;i++)
{
exchange=false;
for (j=0;j<n-i-1;j++)
{
if (list[j]>list[j+1])
{
temp=list[j];
list[j]=list[j+1];
list[j+1]=temp;
exchange=true;
}

}
if (!exchange)
{
return;
}
}
}
int main()
{
int a[7]={32,43,22,52,2,10,30};
maopao(a,7);
for(int i=0;i<7;i++)
cout<<a<<" ";
return 0;
}

(0)

相关推荐

  • C++并查集亲戚(Relations)算法实例

    本文实例讲述了C++并查集亲戚(Relations)算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分析如下: 题目: 亲戚(Relations) 或许你并不知道,你的某个朋友是你的亲戚.他可能是你的曾祖父的外公的女婿的外甥的表姐的孙子.如果能得到完整的家谱,判断两个人是否亲戚应该是可行的,但如果两个人的最近公共祖先与他们相隔好几代,使得家谱十分庞大,那么检验亲戚关系实非人力所能及.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帮手就是计算机. 为了将问题简化,你将得到一些亲戚关系的信息,如同Marry和Tom是亲戚,Tom和B en是

  • C++实现N个骰子的点数算法

    本文实例讲述了C++实现N个骰子的点数算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之用.具体方法如下: 题目要求:把n个骰子仍在地上,所有点数 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g_maxValue = 6; const int number = 6; int array[(number - 1) * g_maxValue + 1]; void probility(int original, int current, int s

  • C++冒泡排序算法实例

    冒泡排序 大学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最开始的时候,就讲了冒泡排序:可见这个排序算法是多么的经典.冒泡排序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每一次比较两个数,按照升序或降序的规则,对比较的两个数进行交换.比如现在我要对以下数据进行排序: 10 3 8 0 6 9 2 当使用冒泡排序进行升序排序时,排序的步骤是这样的: 3 10 8 0 6 9 2  // 10和3进行对比,10>3,交换位置 3 8 10 0 6 9 2  // 10再和8进行对比,10>8,交换位置 3 8 0

  • C++归并排序算法实例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算法是采用分治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归并排序的思想是将一个数组中的数都分成单个的:对于单独的一个数,它肯定是有序的,然后,我们将这些有序的单个数在合并起来,组成一个有序的数列.这就是归并排序的思想.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代码实现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将有二个有序数列a[first...mid]和a[mid...last]合并. void mergearray(int

  • C++实现大数乘法算法代码

    C++实现大数乘法算法代码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大数乘法算法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string num1,num2;     cin >> num1 >> num2;     //cout << num1.size() << " " &

  • C++中十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分析

    C++中十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分析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time> #include<f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SIZE 1000 //可排序表的最大长度 #define SORTNUM 10 //测试10中排序方法 #define max 100 //基数排序时数据的最大位数不超过百位: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3; int next; }

  • C++选择排序算法实例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选择排序的主要优点与数据移动有关.如果某个元素位于正确的最终位置上,则它不会被移动.选择排序每次交换一对元素,它们当中至少有一个将被移到其最终位置上,因此对n个元素的表进行排序总共进行至多n-1次交换.在所有的完全依靠交换去移动元素的排序方法中,选择排序属于非常

  • C++插入排序算法实例

    插入排序 没事喜欢看看数据结构和算法,增加自己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认识,同时也增加自己的编程基本功.插入排序是排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理解起来非常简单.现在比如有以下数据需要进行排序: 10 3 8 0 6 9 2 当使用插入排序进行升序排序时,排序的步骤是这样的: 10 3 8 0 6 9 2 // 取元素3,去和10进行对比 3 10 8 0 6 9 2 // 由于10比3大,将10向后移动,将3放置在原来10的位置:再取8与前一个元素10进行对比 3 8 10 0 6 9 2 // 同理移动1

  • C++ 基本算法 冒泡法、交换法、选择法、实现代码集合

    1.冒泡法: 这是最原始,也是众所周知的最慢的算法了.他的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工作看来象是冒泡: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h> void Bubble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for(int i=1;i<Count;i++) { for(int j=Count-1;j>=i;j--) {if(pData[j]<pData[j-1]) { iTemp = pData[j-1]; pData[

  •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常见的分配排序法示例【桶排序与基数排序】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常见的分配排序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箱排序(桶排序) 箱排序是根据关键字的取值范围1~m,预先建立m个箱子,箱排序要求关键字类型为有限类型,可能会有无限个箱子,实用价值不大,一般用于基数排序的中间过程. 桶排序是箱排序的实用化变种,其对数据集的范围,如[0,1) 进行划分为n个大小相同的子区间,每一个子区间为一个桶,然后将n非记录分配到各桶中.因为关键字序列是均匀分布在[0,1)上的,所以一般不会有很多记录落入同一个桶中. 以下的桶排序方

  • 图解Java经典算法冒泡选择插入希尔排序的原理与实现

    目录 一.冒泡排序 1.基本介绍 2.代码实现 二. 选择排序 1.基本介绍 2.代码实现 三.插入排序 1.基本介绍 2.代码实现 四.希尔排序 1.基本介绍 2.代码实现(交换排序) 3.代码实现(移位排序) 一.冒泡排序 1.基本介绍 冒泡排序是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元素,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与自己规定的不符合,则把两个元素的位置交换.走访元素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为止,完成整个排序过程. 算法原理 1.比较相邻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 2.

  • Go语言实现选择法排序实例

    本文实例讲述了Go语言实现选择法排序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select_sort(a []int) {  len := len(a)  for i:=0; i < len-1; i++ {   k := i   j:= i + 1     for ; j < len; j++ {    if a[j] < a[k] { k = j }   }   if k

  • C#选择法排序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C#选择法排序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public int[] SelectionSort(int[] arr) { //1. Find min //2. Swap it with first element //3. Repeat starting from secong position onwards. int _min = 0;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_min = i; for (int j

  • C语言基本排序算法之插入排序与直接选择排序实现方法

    本文实例讲述了C语言基本排序算法之插入排序与直接选择排序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声明待排序元素类型 /*-------------------------- typedef.h 方便修改待排序元素类型 -------------------------------------*/ #ifndef TYPEDEF_H #define TYPEDEF_H typedef int T; #endif 插入排序: /*---------------------------------

  • JavaScript算法学习之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

    前言 算法与数据结构构成了程序,数据结构用于实现数据的表示.存储.管理,算法通过使用数据完成一定的业务逻辑与操作,最终实现了程序的功能.因此算法在编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复杂的算法都是借助最基本的算法实现的.本文主要选取经典排序算法中的冒泡排序与选择排序对JavaScript编程实现算法进行简单描述与说明. 程序算法 算法说明 算法(Algorithm)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机制,算法也是有限操作指令的集合.按照算法策略输入符合要求的数据,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输出结果.冒泡算法与选择算法主要

  • C语言实现交换排序算法(冒泡,快速排序)的示例代码

    目录 前言 一.冒泡排序 1.基本思想 2.优化 3.扩展 二.快速排序 1.基本思想 2.优化 3.代码 前言 查找和排序是数据结构与算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前辈们在算法道路上留下的重要且方便的一些技巧,学习这些经典的查找和排序也能让我们更好和更快的解决问题.在这个专栏中我们会学习六大查找和十大排序的算法与思想,而本篇将详细讲解其中的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注意:本文中所有排序按照升序排序,降序只需要把逻辑反过来即可! 一.冒泡排序 1.基本思想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冒泡排序是再熟悉不过

  • Python实现冒泡,插入,选择排序简单实例

    本文所述的Python实现冒泡,插入,选择排序简单实例比较适合Python初学者从基础开始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示例简单易懂,具体代码如下: # -*- coding: cp936 -*- #python插入排序 def insertSort(a): for i in range(len(a)-1): #print a,i for j in range(i+1,len(a)): if a[i]>a[j]: temp = a[i] a[i] = a[j] a[j] = temp return a #

  • java中将科学计数法转换普通计数法的简单方法

    今天发现数据库里汇总的数据有点大,一输出就被自动转化成科学计数法了.后来发现是转换字符串的方法有问题.如下: String a = "11234567.89"; BigDecimal db = new BigDecimal(a); System.out.println("科学计数:" + db.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普通计数:" + db.toPlainString()); 输出: 科学计数:1.123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