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2 的 diff 算法规则原理详解

目录
  • 前言
  • 算法规则
    • diff 优化策略
    •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开始
    •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结尾
    •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结尾
    •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开始
    • 以上四种情况都没对比成功
    • 推荐在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 key
    • 循环比对结束的后续处理工作
  • 源码解析
  • 总结

前言

所谓 diff 算法,就是通过比对新旧两个虚拟节点不一样的地方,针对那些不一样的地方进行新增或更新或删除操作。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节点更新的过程。

首先进行静态节点处理,判断新旧两个虚拟节点是否是静态节点,如果是,就不需要进行更新操作,可以直接跳过更新比对的过程 。

再更新处理新老节点的属性,获取新老节点的子节点,然后进行一定规则的判断。

这里值得多说一下的是,Vue2 在更新元素属性的时候,是暴力全量 diff 更新的,Vue3 则做了很多优化。

算法规则

具体规则如下:

  • 如果新节点有子节点而老节点没有子节点,则判断老节点是否有文本内容,如果有就清空老节点的文本内容,然后为其新增子节点。
  • 如果新节点没有子节点而老节点有子节点,则先删除老节点的子节点,然后设置文本内容。
  • 如果新节点没有子节点,老节点也没有子节点,则进行文本的比对,然后设置文本内容。
  • 如果新节点有子节点,老节点也有子节点,则进行新老子节点的比对,然后进行新增、移动、删除的操作,这也就是传说中的 diff 算法发生的地方

patchVnode 源码解析:

  // diff 的过程
  // 分析当前两个节点的类型
  // 如果是元素,更新双方属性、特性等,同时比较双方子元素,这个递归过程,叫深度优先
  // 如果双方是文本,更新文本
  function patchVnode (
    oldVnode,
    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ownerArray,
    index,
    removeOnly
  ) {
    if (oldVnode === vnode) {
      return
    }
    // 静态节点处理
    // 判断新旧两个虚拟节点是否是静态节点,如果是,就不需要进行更新操作,可以直接跳过更新比对的过程
    if (isTrue(vnode.isStatic) &&
      isTrue(oldVnode.isStatic) &&
      vnode.key === oldVnode.key &&
      (isTrue(vnode.isCloned) || isTrue(vnode.isOnce))
    ) {
      vnode.componentInstance = oldVnode.componentInstance
      return
    }

    // 获取双方孩子
    const oldCh = oldVnode.children
    const ch = vnode.children
    // 比较双方属性
    // Vue2在更新元素属性的时候,是暴力全量 diff 更新的。Vue3 则做了很多优化。
    if (isDef(data) && isPatchable(vnode)) {
      for (i = 0; i < cbs.update.length; ++i) cbs.update[i](oldVnode, vnode)
      if (isDef(i = data.hook) && isDef(i = i.update)) i(oldVnode, vnode)
    }
    // 根据双方类型的几种情况分别处理
    if (isUndef(vnode.text)) {// 新节点没有文本
      if (isDef(oldCh) && isDef(ch)) {
        // 双方都有子元素,就进行重排,传说中的 diff 就发生在这里
        if (oldCh !== ch) updateChildren(elm, oldCh, ch, insertedVnodeQueue, removeOnly)
      } else if (isDef(ch)) {
        // 新节点有孩子, 老的没有,新增创建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heckDuplicateKeys(ch)
        }
        // 判断老节点是否有文本内容,如果有则先清空
        if (isDef(oldVnode.text)) nodeOps.setTextContent(elm, '')
        // 批量添加子节点
        addVnodes(elm, null, ch, 0, ch.length - 1, insertedVnodeQueue)
      } else if (isDef(oldCh)) {
        // 新节点没有孩子,老的有的,则删除老节点的孩子节点
        removeVnodes(oldCh, 0, oldCh.length - 1)
      } else if (isDef(oldVnode.text)) {
        // 新节点没有文本节点,老的有文本节点,则清空老的文本节点
        nodeOps.setTextContent(elm, '')
      }
    } else if (oldVnode.text !== vnode.text) {
      // 新老节点都是文本节点,则判断新老文本内容是否相同进行文本更新
      nodeOps.setTextContent(elm, vnode.text)
    }
    // 钩子处理
    if (isDef(data)) {
      if (isDef(i = data.hook) && isDef(i = i.postpatch)) i(oldVnode, vnode)
    }
  }

接下来,我们看看两组子元素都是多节点比对的情况,也就是传说 diff 发生的地方。

在新老两组VNode节点的左右头尾两侧都有一个变量标记,在遍历过程中这几个变量都会向中间靠拢,当oldStartIdx > oldEndIdx或者newStartIdx > newEndIdx时结束循环。

diff 优化策略

先进行以下4种情况的优化策略:

  •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开始: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结尾:oldEndVnode, newEndVnode
  •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结尾: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开始: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如果以上4种情况都没找到,则从新数组的第一个节点去老数组中去查找,找到了就进行递归更新,没找到则创建新节点。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开始

新数组的结尾节点有剩余则添加

从左往右比对完,老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发现新数组结尾还有节点没有比对,则在新数组结尾创建剩下没有比对的节点。

老数组的结尾节点有剩余则删除

从左往右比对完,新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发现老数组结尾还有节点没有比对,则删除老数组剩下没有比对的节点。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结尾

新数组的开头节点有剩余则添加

从右往左比对完,老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发现新数组开头还有节点没有比对,则在新数组开头创建没有比对的节点。

老数组的开头节点有剩余则删除

从右往左比对完,新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发现老数组的开头还有节点没有比对,则删除老数组开头没有比对的节点。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结尾

如果老数组的开头节点与新数组的结尾节点比对成功了,除了会继续递归比对它们,还将真实节点 A 移动到结尾。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开始

如果老数组的结尾节点与新数组的开始节点比对成功了,除了会继续递归比对它们,还将真实节点D移动到开头。

以上四种情况都没对比成功

如果以上4种情况都没找到,则拿新数组的第一个节点去老数组中去查找。

如果拿新数组的第一个节点去老数组中查找成功了,则会继续递归比对它们,同时将比对到的节点移动到对应的节点前面,并且将老数组原来的位置内容设置为 undefind。

如果拿新数组的第一个节点去老数组中查找,没找到,则创建一个新的节点插入到未处理的节点前面

推荐在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 key

如果我们在模版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了属性 key,那么在上面建立的 key 与 index 索引的对应关系时,就生成了一个 key 对应着一个节点下标这样一个对象。 也就是说,如果在节点上设置了属性 key,那么在老的虚拟DOM中找相同节点时,可以直接通过 key 拿到下标,从而获取节点,否则我们就需要每一次都要进行遍历查找。 所以非常推荐在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 key,最好是后端返回的唯一 ID。

循环比对结束的后续处理工作

如果老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则判断新数组中是否还有剩下的节点,没有进行比对的,创建它们。

如果新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则判断老数组中是否还有剩下的节点,没有进行比对的,把它们都删除掉。

源码解析

// 传说中的 diff 发生的地方
  function updateChildren (parentElm, oldCh, newCh, insertedVnodeQueue, removeOnly) {
    // 4个游标和对应节点
    let oldStartIdx = 0
    let newStartIdx = 0
    let oldEndIdx = oldCh.length - 1
    let oldStartVnode = oldCh[0]
    let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let newEndIdx = newCh.length - 1
    let newStartVnode = newCh[0]
    let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 后续查找需要的变量
    let oldKeyToIdx, idxInOld, vnodeToMove, refElm

    const canMove = !removeOnly

    // 循环条件是游标不能交叉,交叉就结束
    while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 前两个是校正,在之前的比对中可能会删除其中的旧节点,之后就会往前或者往后移动一位
      if (isUndef(oldStartVnode)) {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 Vnode has been moved left
      } else if (isUndef(oldEndVnode)) {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 先查找两个开头节点
        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
        // 两个结尾节点
        patch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EndIdx)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 // Vnode moved right
        // 老的开始节点,新的结尾节点
        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EndIdx)
        // 进行节点移动
        // node.insertBefore(newnode,existingnode) 1.newnode 必需。需要插入的节点对象  2.existingnode 可选。在其之前插入新节点的子节点。如果未规定,则 insertBefore 方法会在结尾插入 newnode。
        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nodeOps.nextSibling(oldEndVnode.elm))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 // Vnode moved left
        // 老的结尾节点,新的开始节点
        patch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
        // 进行节点移动
        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parentElm, oldEndVnode.elm, oldStartVnode.elm)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 else {
        // 首尾没找到
        // 第一次创建一个老的节点的索引 Map,方便后续不需要遍历查找,这是一个空间换时间的方法
        if (isUndef(oldKeyToIdx)) oldKeyToIdx = createKeyToOldIdx(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 拿新虚拟DOM开头的第一个节点,去老的虚拟DOM中进行查找
        // 如果我们在模版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了属性 key,那么在上面建立的 key 与 index 索引的对应关系时,就生成了一个 key 对应着一个节点下标这样一个对象。
        // 也就是说,如果在节点上设置了属性 key,那么在老的虚拟DOM中找相同节点时,可以直接通过 key 拿到下标,从而获取节点,否则我们就需要每一次都要进行遍历查找。
        // 所以非常推荐在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 key,最好是后端返回的唯一 ID。
        idxInOld = isDef(newStartVnode.key)
          ? oldKeyToIdx[newStartVnode.key]
          : findIdxInOld(newStartVnode, 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if (isUndef(idxInOld)) { // New element
          // 没找到就进行创建,并且插入到未处理的节点(oldStartVnode.elm)的前面
          createElm(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false, newCh, newStartIdx)
        } else {
          vnodeToMove = oldCh[idxInOld]
          // 找到之后,也要进行判断是否相同节点
          if (sameVnode(vnodeToMove, newStartVnode)) {
            // 递归更新
            patchVnode(vnodeToMov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
            oldCh[idxInOld] = undefined
            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parentElm, vnodeToMove.elm, oldStartVnode.elm)
          } else {
            // same key but different element. treat as new element
            // 创建新的节点进行替换
            createElm(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false, newCh, newStartIdx)
          }
        }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
    }
    // 循环结束
    // 后续处理工作
    if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 老的先结束,判断新的虚拟DOM中是否还有剩下的节点,批量创建
      refElm = isUndef(newCh[newEndIdx + 1]) ? null : newCh[newEndIdx + 1].elm
      addVnodes(parentElm, refElm, newCh, newStartIdx, newEndIdx, insertedVnodeQueue)
    } else if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 新的先结束,判断老的虚拟DOM中是否还剩下,批量删除
      removeVnodes(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
  }

总结

总的来说 Vue2 的 diff 算法就是以新的虚拟DOM为准进行与老虚拟DOM的比对,继而进行各种情况的处理。大概可以分为 4 种情况:更新节点、新增节点、删除节点、移动节点位置。比对新老两个虚拟DOM,就是通过循环,每循环到一个新节点,就去老节点列表里面找到和当前新节点相同的旧节点。如果在旧节点列表中找不到,说明当前节点是需要新增的节点,我们就需要进行创建节点并插入视图的操作;如果找到了,就做更新操作;如果找到的旧节点与新节点位置不同,则需要移动节点等。

其中为了快速查找到节点,Vue2 的 diff 算法设置了 4 种优化策略,分别是:

  •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开始
  •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结尾
  •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结尾
  •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开始

通过这 4 种快捷的查找方式,我们就不需要循环来查找了,只有当以上 4 种方式都查找不到的时候,再进行循环查找。

最后循环结束后需要对未处理的节点进行处理。

如果是老节点列表先循环完毕,这个时候如果新节点列表还有剩余的节点,则说明这些节点都是需要新增的节点,直接把这些节点创建并插入到 DOM 中就行了。

如果是新节点列表先循环完毕,这个时候如果老节点列表还有剩余节点,则说明这些节点都是要被废弃的节点,是应该被删除的节点,直接批量删除就可以了。

到此这篇关于Vue2 的 diff 算法规则原理详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Vue2 diff 算法内容请搜索我们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vue中虚拟DOM与Diff算法知识精讲

    目录 前言 知识点: 虚拟DOM(Virtual DOM): 虚拟dom库 diff算法 snabbdom的核心 init函数 h函数 patch函数(核心) 题外话:diff算法简介 传统diff算法 snabbdom的diff算法优化 updateChildren(核中核:判断子节点的差异) 新结束节点和旧结束节点(情况2) 旧结束节点/新开始节点(情况4) 前言 面试官:"你了解虚拟DOM(Virtual DOM)跟Diff算法吗,请描述一下它们"; 我:"额,...鹅

  • Vue的diff算法原理你真的了解吗

    目录 思维导图 0.从常见问题引入 1.生成虚拟dom 1.h方法实现 2.render方法实现 3.再次渲染 2.diff算法 1.对常见的dom做优化 情况1:末尾追加一个元素(头和头相同) 情况2:队首添加一个节点(尾和尾) 情况3:翻转类型(头和尾) 情况4:暴力比对复用 对于key的探讨 1.为什么不能没有key 2.为什么key不能是index 3.diff的遍历方式 总结 思维导图 0. 从常见问题引入 虚拟dom是什么? 如何创建虚拟dom? 虚拟dom如何渲染成真是dom? 虚

  • Vue3组件更新中的DOM diff算法示例详解

    目录 同步头部节点 同步尾部节点 添加新的节点 删除多余节点 处理未知子序列 移动子节点 建立索引图 更新和移除旧节点 移动和挂载新节点 最长递增子序列 总结 总结 在vue的组件更新过程中,新子节点数组相对于旧子节点数组的变化,无非是通过更新.删除.添加和移动节点来完成,而核心 diff 算法,就是在已知旧子节点的 DOM 结构.vnode 和新子节点的 vnode 情况下,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子节点的更新为目的,求解生成新子节点 DOM 的系列操作. 举例来说,假说我们有一个如下的列表 <ul>

  • 简单谈谈Vue中的diff算法

    目录 概述 虚拟Dom(virtual dom) 原理 实现过程 patch方法 sameVnode函数 patchVnode函数 updateChildren函数 结语 概述 diff算法,可以说是Vue的一个比较核心的内容,之前只会用Vue来进行一些开发,具体的核心的内容其实涉猎不多,最近正好看了下这方面的内容,简单聊下Vue2.0的diff算法的实现吧,具体从几个实现的函数来进行分析 虚拟Dom(virtual dom) virtual DOM是将真实的DOM的数据抽取出来,以对象的形式模

  • vue.js diff算法原理详细解析

    目录 diff算法的概念 虚拟Dom h函数 diff对比规则 patch patchVnode updateChildren 总结 diff算法的概念 diff算法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比算法,对比的对象是新旧虚拟Dom.顾名思义,diff算法可以找到新旧虚拟Dom之间的差异,但diff算法中其实并不是只有对比虚拟Dom,还有根据对比后的结果更新真实Dom. 虚拟Dom 上面的概念我们提到了虚拟Dom,相信大家对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下面为大家解释一下虚拟Dom的概念,以及diff算法中为什么要对比虚拟

  • 一篇文章带你搞懂Vue虚拟Dom与diff算法

    前言 使用过Vue和React的小伙伴肯定对虚拟Dom和diff算法很熟悉,它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由于小编接触Vue比较多,React只是浅学,所以本篇主要针对Vue来展开介绍,带你一步一步搞懂它. 虚拟DOM 什么是虚拟DOM? 虚拟DOM(Virtual   Do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拟节点,是用JS对象来模拟真实DOM中的节点,该对象包含了真实DOM的结构及其属性,用于对比虚拟DOM和真实DOM的差异,从而进行局部渲染来达到优化性能的目的. 真实的元素节点: <div id="wr

  • 详解vue3.0 diff算法的使用(超详细)

    前言:随之vue3.0beta版本的发布,vue3.0正式版本相信不久就会与我们相遇.尤玉溪在直播中也说了vue3.0的新特性typescript强烈支持,proxy响应式原理,重新虚拟dom,优化diff算法性能提升等等.小编在这里仔细研究了vue3.0beta版本diff算法的源码,并希望把其中的细节和奥妙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些大中厂面试中,很容易问到的问题: 1 什么时候用到diff算法,diff算法作用域在哪里? 2 diff算法是怎么运作的,到底有什么作用? 3 在v-f

  • 详解Vue2的diff算法

    前言 双端比较算法是vue2.x采用的diff算法,本篇文章只是对双端比较算法粗略的过程进行了一下分析,具体细节还是得Vue源码,Vue的源码在这 过程 假设当前有两个数组arr1和arr2 let arr1 = [1,2,3,4,5] let arr2 = [4,3,5,1,2] 那么其过程有五步 arr1[0] 和 arr2[0]比较 arr1[ arr1.length-1 ] 和 arr2[ arr2.length-1 ] 比较 arr1[0] 和 arr2[ arr2.length-1

  • Vue2 的 diff 算法规则原理详解

    目录 前言 算法规则 diff 优化策略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开始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结尾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结尾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开始 以上四种情况都没对比成功 推荐在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 key 循环比对结束的后续处理工作 源码解析 总结 前言 所谓 diff 算法,就是通过比对新旧两个虚拟节点不一样的地方,针对那些不一样的地方进行新增或更新或删除操作.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节点更新的过程. 首先进行静态节点处理,判断新旧两个虚拟节点是否是静态节点,如果是,就不需要进行更新操作,

  • RC4加密关键变量及算法特点原理详解

    目录 什么是RC4 RC4算法特点 RC4加密的几个关键变量 RC4加密原理 什么是RC4 RC4加密算法是大名鼎鼎的RSA三人组中的头号人物Ron Rivest在1987年设计的密钥长度可变的流加密算法簇.RC4算法是一种在电子信息领域加密的技术手段,用于无线通信网络,是一种电子密码,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享受该服务. RC4 流密码是使用最广泛的流密码之一,它通过算法一次一个字节地加密消息,简单并且操作速度快. RC4是一种在电子信息领域加密的技术手段,用于无线通信网络,是一种电子密码,只有

  • 手动实现vue2.0的双向数据绑定原理详解

    一句话概括:数据劫持(Object.defineProperty)+发布订阅模式 双向数据绑定有三大核心模块(dep .observer.watcher),它们之间是怎么连接的,下面来一一介绍.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双向数据绑定原理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实现关联的,先带领大家复习一下发布订阅模式. 一.首先了解什么是发布订阅模式 直接上代码: 一个简单的发布订阅模式,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双向数据绑定原理 //发布订阅模式 function Dep() { this.subs = []//收集依赖(也就是

  • JVM的垃圾回收算法工作原理详解

    怎么判断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 共有2种方法,引用计数法和可达性分析 1.引用计数法 所谓引用计数法就是给每一个对象设置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这个对象时,就将计数器加一,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减一.当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器为零时,说明此对象没有被引用,也就是"死对象",将会被垃圾回收. 引用计数法有一个缺陷就是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也就是说当对象A引用对象B,对象B又引用者对象A,那么此时A,B对象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零,也就造成无法完成垃圾回收,所以主流的虚拟机都没有采用这种算法

  • Python深度强化学习之DQN算法原理详解

    目录 1 DQN算法简介 2 DQN算法原理 2.1 经验回放 2.2 目标网络 3 DQN算法伪代码 DQN算法是DeepMind团队提出的一种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许多电动游戏中达到人类玩家甚至超越人类玩家的水准,本文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这个算法,论文的链接见下方. 论文:Human-level control throug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 Nature 代码:后续会将代码上传到Github上... 1 DQN算法简介 Q-learning算法采用一

  • 前端开发之CSS原理详解

    前端开发之CSS原理详解 从事Web前端开发的人都与CSS打交道很多,有的人也许不知道CSS是怎么去工作的,写出来的CSS浏览器是怎么样去解析的呢?当这个成为我们提高CSS水平的一个瓶颈时,是否应该多了解一下呢? 一.浏览器的发展与CSS 网页浏览器主要通过 HTTP 协议连接网页服务器而取得网页, HTTP 容许网页浏览器送交资料到网页服务器并且获取网页.目前最常用的 HTTP 是 HTTP/1.1,这个协议在 RFC2616 中被完整定义.HTTP/1.1 有其一套 Internet Exp

  • HashMap底层实现原理详解

    一.快速入门 示例:有一定基础的小伙伴们可以选择性的跳过该步骤 HashMap是Java程序员使用频率最高的用于映射键值对(key和value)处理的数据类型.随着JDK版本的跟新,JDK1.8对HashMap底层的实现进行了优化,列入引入红黑树的数据结构和扩容的优化等.本文结合JDK1.7和JDK1.8的区别,深入探讨HashMap的数据结构实现和功能原理. Java为数据结构中的映射定义了一个接口java.uti.Map,此接口主要有四个常用的实现类,分别是HashMap,LinkedHas

  • Mysql MVCC机制原理详解

    什么是MVCC MVCC,全称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即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是一种并发控制的方法,一般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对数据库的并发访问,在编程语言中实现事务内存.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mysql数据库的时候使用的是Innodb存储引擎,Innodb存储引擎是支持事务的,那么当多线程同时执行事务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并发问题.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够控制并发的方法,MVCC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Mysql的锁和事务隔离级别 在理解MVCC机制

  • MySQL索引原理详解

    目录 索引是什么 索引数据结构 树形索引 树的动画 为什么不是简单的二叉树? 为什么不是红黑树? 为什么最终选择B+树 而不是B树 水平方向可以存放更多的索引key 数据量估算 叶子节点包含所有的索引字段 叶子节点直接包含双向指针,范围查找效率高 Hash 索引 更快 不支持范围查询 hash 冲突问题 表引擎 MyISAM 和 InnoDB 引擎 MyISAM 引擎 InnoDB 表数据组织形式 聚集与非聚集索引 ★★★ 为什么建议InnoDB 表必须有主键,并且是整型自增的? 为什么是整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