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定义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策略模式定义与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一. 定义:

定义一系列算法,把他们一个一个封装起来,并且使他们可以相互替换.

二. 优点:

(1)上下文(Context)和具体策略(ConcreteStrategy)是松耦合关系,因此上下文只需要知道他要使用某一个实现  Strategy接口类的实例,但不需要知道是哪个类.
(2)策略模式满足开闭原则,当增加新的具体类时,不需要修改上下文类的代码,上下文即可以引用新的具体策略的实例.

三. 实例:

下面就通过一个问题来详细解释一下策略模式.

实验要求:

小丁是阿里巴巴公司程序员,这天项目经理给他一个类定义

public class Worker {
  int id;
  String name;
  int age;
}

小丁一看,这不是一个工人的定义吗,包括编号id,姓名,年龄什么的。

经理说,我需要你写一个功能,能找出一批工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方法声明是(或者类似)这样的:

Worker searchWorker(List<Worker> workers);

参数List<Worker> workers是这批工人数据。如果查到了年龄最大的工人,则返回这个Worker对象。如workers没有节点时,返回null。
答案:

1. 策略

在策略模式中,这个接口被命名为WorkStrategy (在具体问题中,这个名字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命名),代码如下:

WorkStrategy .java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interface WorkStrategy {
  public Worker AgeAverage(List<Worker> list);
}

2. 上下文

上下文面向策略,既是面向接口的类;代码如下:

MaxAge.java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MaxAge {
  WorkStrategy workstrategy;
  public void SetWorkStrategy(WorkStrategy workstrategy){
    this.workstrategy=workstrategy;
  }
  public Worker getFindMax(List<Worker> list){
    if(workstrategy!=null)
      return workstrategy.AgeAverage(list);
    else{
      return null;
    }
  }
}

3. 具体策略

具体策略是实现WorkStrategy接口的类,即必须重写接口中的abstract Worker
AgeAverage(List<Worker> list)方法

代码如下:

StrategyMaxAge.java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StrategyMaxAge implements WorkStrategy{
  @Override
  public Worker AgeAverage(List<Worker> list) {
    int fs[] = new int[list.size()];
    int maxage = 0;
    for (int j = 0; j < list.size(); j++) {
      fs[j]=list.get(j).getAge();
      if (fs[maxage] <= fs[j]) {
        maxage = j;
      }
    }
    return list.get(maxage);
  }
}

4. 策略模式的使用

Application.java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Worker>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new Worker(1, "张三", 30));
    list.add(new Worker(2, "李四", 40));
    list.add(new Worker(3, "王五", 33));
    MaxAge findage = new MaxAge();
    findage.SetWorkStrategy(new StrategyMaxAge());
    Worker findw = findage.getFindMax(list);
    System.out.println("我们测试结果:");
    System.out.println("年龄最大的工人:"+findw.getId()+" "+findw.getName()+" "+findw.getAge());
  }
}
class Worker{
  int id;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int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
    this.id = id;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age;
  }
  public Worker(int id, String name, int age) {
    super();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Worker() {
    super();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
}

5. 运行结果:

更多java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查看本站专题:《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教程》、《Java操作DOM节点技巧总结》、《Java文件与目录操作技巧汇总》和《Java缓存操作技巧汇总》

希望本文所述对大家java程序设计有所帮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对比Java设计模式编程中的状态模式和策略模式
  • Java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Strategy模式)介绍
  • 详解Java设计模式编程中的策略模式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原理与用法详解
  • 23种设计模式(11)java策略模式
  • Javasript设计模式之链式调用详解
  • Java设计模式之动态代理模式实例分析
  • Java设计模式之静态代理模式实例分析
  • Java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分析【简单工厂、工厂方法、抽象工厂】
  • Java设计模式之享元模式实例详解
  • Java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原理与用法实例详解
(0)

相关推荐

  • Java设计模式之静态代理模式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设计模式之静态代理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代理模式,可以通过代理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附加一些其他的操作.静态代理模式相对比较简单无需再程序运行时动态的进行代理. 静态代理模式的角色: ① 抽象角色: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其中声明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需要做的事. ② 真实角色:实现抽象角色,定义真实角色所要实现的业务逻辑,供代理角色调用. ③ 代理角色:实现抽象角色,是真实角色的代理,通过真实角色的业务逻辑方法来实现抽象方法,并可以附加自己的操作. 下面提

  • Java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Strategy模式)介绍

    Strategy是属于设计模式中 对象行为型模式,主要是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这些算法一个个封装成单独的类. Stratrgy应用比较广泛,比如,公司经营业务变化图,可能有两种实现方式,一个是线条曲线,一个是框图(bar),这是两种算法,可以使用Strategy实现. 这里以字符串替代为例,有一个文件,我们需要读取后,希望替代其中相应的变量,然后输出.关于替代其中变量的方法可能有多种方法,这取决于用户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准备几套变量字符替代方案. 首先,我们建立一个抽象类RepTempRule 定义

  • 详解Java设计模式编程中的策略模式

    定义: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他们之间可以互换.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策略模式是对算法的封装,把一系列的算法分别封装到对应的类中,并且这些类实现相同的接口,相互之间可以替换.在前面说过的行为类模式中,有一种模式也是关注对算法的封装--模版方法模式,对照类图可以看到,策略模式与模版方法模式的区别仅仅是多了一个单独的封装类Context,它与模版方法模式的区别在于:在模版方法模式中,调用算法的主体在抽象的父类中,而在策略模式中,调用算法的主体则是封装到了封装类Context中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原理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策略模式指:策略模式指将程序中可变部分抽象分离成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 策略模式一般由下面三部分组成: 1. 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类,通常由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实现. 2. 具体策略角色:包装了相关的算法和行为. 3. 环境角色:持有某一个策略类的引用,客户端调用. 策略模式设计原则: 1. 把程序中需要变化的部分抽离出来,独立于不变

  • Java设计模式之动态代理模式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设计模式之动态代理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前面介绍了静态代理模式,动态代理比静态代理模式更加强大.它能在程序运行时动态的生成代理对象.所谓动态代理类是在运行时生成的class,在生成它时,你必须提供一组interface给它,则动态代理类就宣称它实现了这些interface.当然,动态代理类就充当一个代理,你不要企图它会帮你干实质性的工作,在生成它的实例时你必须提供一个handler,由它接管实际的工作. 动态代理的角色和静态代理的角色一样: ① 抽象角色:

  • Javasript设计模式之链式调用详解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js设计模式之链式调用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写过jquery的可能都知道,jquery里面可以很方便的使用以下代码: // 不使用链式调用 const element = $(ele); element.addClass('red'); element.removeClass('green'); element.show(); // 链式调用 $(ele) .addClass('red') .removeClass('green') .show(); 而jqu

  • Java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原理与用法实例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原理与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其中JDK里面的TreeSet类和TreeMap类就用到了策略模式.这两个类是带排序的集合类,其中排序的规则就相当于策略模式里定义的一系列算法,而集合类就相当于是策略模式里的环境类,供用户使用,用只知道TreeSet和TreeMap是带排序的,至于怎么排序的,是由排序的算法决定的. 策略模式

  • 对比Java设计模式编程中的状态模式和策略模式

    为了能在Java应用程序中正确的使用状态模式和策略模式,开发人员需要清楚地知道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区别.尽管状态模式和策略模式的结构非常相似,它们又同样遵循开闭原则,都代表着SOLID设计原则的'O',但它们的意图是完全不同的.Java中的策略模式是对一组相关的算法进行封装,给调用方提供了运行时的灵活性.调用方可以在运行时选择不同的算法,而不用修改使用策略的那个Context类.使用策略模式的经典例子包括实现加密算法,压缩算法,以及排序算法.另一方面,状态模式使用一个对象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下表现出不同

  • Java设计模式之享元模式实例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设计模式之享元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解释一下概念:也就是说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有多个相同的对象,那么只共享一份就可以了,不必每个都去实例化一个对象.比如说一个文本系统,每个字母定一个对象,那么大小写字母一共就是52个,那么就要定义52个对象.如果有一个1M的文本,那么字母是何其的多,如果每个字母都定义一个对象那么内存早就爆了.那么如果要是每个字母都共享一个对象,那么就大大节约了资源. 在Flyweight模式中,由于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对象,所以在Flyweigh

  • 23种设计模式(11)java策略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的学习视频已为大家备好,需要的可以在公众号内回复"设计模式"获取下载链接. 定义: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他们之间可以互换.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策略模式是对算法的封装,把一系列的算法分别封装到对应的类中,并且这些类实现相同的接口,相互之间可以替换.在前面说过的行为类模式中,有一种模式也是关注对算法的封装--模版方法模式.         对照类图可以看到,策略模式与模版方法模式的区别仅仅是多了一个单独的封装类Context,它与模版方法模式的区别

  • Java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分析【简单工厂、工厂方法、抽象工厂】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一. 简单工厂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平时写程序时,会有这种情况,A对象里面需要调用B对象的方法,这时我们使用的一般是new关键字来创建一个B实例,然后调用B实例的方法.这种做法的坏处在于:A类的方法实现直接调用了B类的类名(这种方式也被称为硬编码耦合),一旦系统需要重构:需要使用C类来代替B类时,程序就不得不修改A类代码,如果应用中有100个或者10000个类以硬编码方式耦合了B类,则需要修改100个.10000个地方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