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 体系架构和特性详解 (Innodb存储引擎读书笔记总结)

后台线程

•Master Thread

核心后台线程,主要负责将缓冲池的数据异步刷新到磁盘。例如脏页的刷新,插入缓冲的合并,undo 页的回收等。

每秒一次的操作:

1.日志缓冲刷新到磁盘,即使该事务还没有提交。该操作总是会发生,这个就是为了再大的事务,提交时间都很短。

2.当IO压力很小时(1s内发生的IO次数小于5% innodb_io_capacity)合并5% innodb_io_capacity 的插入缓冲。

3.当脏页比例大于 innodb_max_dirty_pages_cnt, 刷新 innodb_io_capacity 个缓冲池中的脏页到磁盘。否则如果 innodb_adaptive_flush 开启,则根据buf_flush_get_desired_flush_rate 来选择合适刷新脏页数量进行刷新。

每10秒一次的操作:

1.如果过去10S 内IO操作小于 innodb_io_capacity, 刷新 innodb_io_capacity 个缓冲池中的脏页到磁盘。

2.合并5% innodb_io_capacity 个插入缓冲。

3.将日志缓冲刷新到磁盘。

4.删除无用的undo页。

5.如果缓冲池中脏页比例超过70%,再次刷新 innodb_io_capacity 个脏页到磁盘。否则刷新10% innodb_io_capacity 个脏页。

background loop(数据库空闲或者数据库关闭时):

1.删除无用的undo页。

2.合并 innodb_io_capacity 个插入缓冲。

flush loop(数据库空闲):

1.刷新 innodb_io_capacity 个脏页

•IO Thread

Innodb存储引擎大量使用了AIO, IO Thread主要负责IO请求的回调。 可使用innodb_read_io_threads和innodb_write_io_threads参数列表调整。

•Purge Thread

事务提交后。该事务相关的undolog可能不再需要。Purge Thread就是用来回收不需要的undo页的。

•PageCleaner Thread

负责脏页的刷新操作。减轻master thread的工作以及对于用户查询线程的阻塞。

内存缓冲池

对于数据库中页的修改操作,首先修改在缓冲池中的页,然后再以一定的频率刷新到磁盘上。这就意味着不是每次缓冲池中的页修改时触发刷新回磁盘,而是通过checkpoint技术刷新回磁盘。缓冲池的大小配置可通过 innodb_buffer_pool_size来设置。

缓冲池的数据页类型有:数据页,索引页,undo页,插入缓冲,自适应哈希索引,innodb存储的锁信息,字典信息。

现在innodb存储引擎允许多个缓冲池实例。这样通过hash到不同缓冲池实例来减少锁的竞争。该参数可以通过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

缓冲池是一个很大的内存区域,数据库通过LRU算法来进行管理。但是因为考虑到全表扫描的操作。因此没有采用朴素的LRU算法。LRU列表中加入的midpoint位置。新读取到的页,并不是直接放到lru列表的首部,而是midpoint位置。默认情况下,在lru列表长度的5/8处。由参数innodb_old_blocks_pct控制。

插入缓冲

对于非聚集索引的插入和更新操作,Innodb存储引擎并不是直接插入到索引页中,而是的Insert Buffer。然后再以一定的频率进行insertbuffer和辅助索引叶子节点的merge。着通常将多个随机插入合并到一个操作中。大大提高了非聚集索引插入的性能。

Innodb使用 insertbuffer 条件:

•索引是非聚集索引

•索引不是unique的(如果是unique, 则又需查找索引来保证unique)

Insert Buffer 内部实现

Insert Buffer 的数据结构是一棵B+树。 Mysql 4.1后,全局只有一棵B+树,负责对所有表的辅助索引进行insert Buffer. 并且,这棵树存放在共享表空间里,默认情况下即ibdata1。因此,如果仅通过独立表空间ibd文件恢复表中数据时,可能会导致失败。还需要通过insert buffer数据恢复表上的辅助索引。

Insert Buffer 的非叶节点存放的是查询key, 构造如 space(4字节) + marker(1字节) + offset(4字节)。space表示记录所在表的表空间ID,offset表示页的偏移量。marker用来兼容老版本。

Insert Buffer 叶子几点构造如 space + marker + offset + metadata + records。 space, marker, offset和前述意义相同。 metadata里的 IBUF_REC_OFFSET_COUNT保存了两个字节的整数,用来排序记录进入 Insert Buffer 的顺序。通过这个顺序回访呢个得到记录的正确值。从Insert Buffer 叶子节点的第5列开始,才是实际插入的各个记录。

启用 Insert Buffer索引后,辅助索引页的记录可能被插入到 Insert Buffer B+树中。为了保证每次合并插入缓冲区成功, 必须要有一块地方能标记每个辅助索引页的可用空间。 Insert Buffer采用一个特殊的页来标记,该页的类型为 Insert Buffer Bitmap。每个 Insert Buffer Bitmap页用来追踪16384个页,也就是256个区。每个Insert Buffer Bitmap 页都在16384个页的第二个页。每个辅助索引页在Bit map中占用4个字节,这里面主要用于表示辅助索引页的可用数量。

合并插入缓冲

Insert Buffer中的记录在以下情况下合并到真正的辅助索引中:

• 辅助索引页被读到缓冲池中;

• Insert Buffer Bitmap 页追踪到该辅助索引页已无可用空间时;

• Master Thread调度时;

这样子,对辅助索引页的多次记录操作通过一次操作合并到了原有的辅助索引页中,从而提高性能。

两次写(Double Write)

InsertBuffer 给 Innodb 存储引擎带来了性能的提升,而两次写带给 Innodb 存储引擎的是数据页的可靠性。

可能会有疑问,如果发生写失败,那么不是可以通过重做日志进行恢复的吗?这的确是一个办法,但是必须知道,重做日志记录的是页的物理操作,如偏移量800, 写'aaa'记录。但是,如果这个页已经损坏了,对其进行重做是没有意义的。这意味着,在修改页前,必须有一个正确的页的副本存在,当写入失效发生时,先通过页的副本还原该页,再进行重做,这就是double write。

Double write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内存中的 double write buffer。 另一部分是在物理磁盘上的共享表空间中的连续128个页,大小和内存中(2M)一致。对缓冲池中的页进行刷新时,并不直接写磁盘,而是memcpy到double write buffer. 之后通过 double write buffer 分两次,每次顺序写入共享表空间1M数据,然后马上调用fsync同步磁盘。这个写入因为共享表空间的double write页是连续的,因此开销不是很大。而完成 double write 页的写入后,再将double write buffer中的页写入各个表空间则是离散的写入。

如果操作系统在将页写入磁盘的过程中发生了崩溃。那么恢复时则可以从共享表空间中double write buffer页找到该页的副本。将其复制到表空间再应用重做日志。

自适应HASH索引

Innodb 存储引擎会监控对表上各索引页的查询,如果观察到建立hash索引可以带来速度的提升。则建立hash索引,称之为自适应hash索引(AHI).

AHI有一个要求,即对这个页的连续访问模式必须是一样的. 例如(a, b)这样的联合索引,启访问模式可以使:

WHERE a = xxx

WHERE a = xxx and b = yyy

访问模式一样就是说查询的条件一样。如果交替执行上述的查询操作。则不会建立AHI。

另外,AHI还要求以同一个模式访问了100次,页通过该模式访问了N次,其中N = 页中记录 * 1/16

刷新邻近页

当刷新一个脏页时,Innodb存储引擎会通过检测该页所在区的所有页,如果是脏页,会一起进行刷新。

异步IO

Innodb 采用异步IO的方式来处理磁盘操作。

Check Point技术

为了避免数据丢失的问题,事物数据库系统一般都采用了write ahead log策略。即事物提交时,先写重做日志,再修改页。

但是重做日志不可能无限增大,缓冲值(未刷新到磁盘的脏页)也不可能无限大。即便真可以无限大,数据库宕机后恢复时间也会很长。所以就需要 Check Point技术,该技术可以解决:

• 缩短数据库恢复的时间;

• 缓冲池不够用时,可以将脏页刷新到磁盘;

• 重做日志不可用时(重做日志都是循环利用的),刷新脏页到磁盘;

数据库宕机后重启时,不需要重做所有的日志了。因为 Check Point之前的页都已经刷新到磁盘,数据库只需对Check Point后的重做日志进行恢复即可。从而大大缩短恢复时间。

对于Innodb 而言,其实通过 LSN ( Log Sequence Number) 来比较版本的。 LSN 是一个8字节的数字。 每个页有LSN, 重做日志有LSN, CheckPoint 也有LSN。可以通过下述命令观察到

mysql>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

.............

Log sequence number 92561351052

Log flushed up to 92561351052

Last checkpoint at 92561351052

以上这篇InnoDb 体系架构和特性详解 (Innodb存储引擎读书笔记总结)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Mysql5.5 InnoDB存储引擎配置和优化

    环境为CentOS系统,1G内存,Mysql5.5.30.在/etc/my.cnf内添加: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skip-external-lockingskip-name-resolvemax_connections = 1024query_cache_size = 16Msort_buffer_size = 1Mtable_cache = 256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28M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4Minnodb_

  • innodb存储引擎修改表共享空间为独立空间

    1,查看一下是共享表空间,还是独立表空间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per_table%';+-----------------------+-------+| Variable_name | Value |+-----------------------+-------+| innodb_file_per_table | OFF |+-----------------------+-------+1 row in set (0.00 sec

  • 浅谈MySQL存储引擎选择 InnoDB与MyISAM的优缺点分析

    下面先让我们回答一些问题: ◆你的数据库有外键吗? ◆你需要事务支持吗? ◆你需要全文索引吗? ◆你经常使用什么样的查询模式? ◆你的数据有多大? 思考上面这些问题可以让你找到合适的方向,但那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你需要事务处理或是外键,那么InnoDB 可能是比较好的方式.如果你需要全文索引,那么通常来说 MyISAM是好的选择,因为这是系统内建的,然而,我们其实并不会经常地去测试两百万行记录.所以,就算是慢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使用Sphinx从InnoDB中获得全文索引. 数据的大小,是一个影响你

  • 深入探讨:MySQL数据库MyISAM与InnoDB存储引擎的比较

    MySQL有多种存储引擎,MyISAM和InnoDB是其中常用的两种.这里介绍关于这两种引擎的一些基本概念(非深入介绍).MyISAM是MySQL的默认存储引擎,基于传统的ISAM类型,支持全文搜索,但不是事务安全的,而且不支持外键.每张MyISAM表存放在三个文件中:frm 文件存放表格定义:数据文件是MYD (MYData):索引文件是MYI (MYIndex).InnoDB是事务型引擎,支持回滚.崩溃恢复能力.多版本并发控制.ACID事务,支持行级锁定(InnoDB表的行锁不是绝对的,如果

  • MySQL存储引擎总结

    前言 在数据库中存的就是一张张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表,所以表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数据库.而在设计表的时候,我们都会关注一个问题,使用什么存储引擎.等一下,存储引擎?什么是存储引擎? 什么是存储引擎? 关系数据库表是用于存储和组织信息的数据结构,可以将表理解为由行和列组成的表格,类似于Excel的电子表格的形式.有的表简单,有的表复杂,有的表根本不用来存储任何长期的数据,有的表读取时非常快,但是插入数据时去很差:而我们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就可能需要各种各样的表,不同的表,就意味着存储不同类型的

  • MySQL存储引擎 InnoDB与MyISAM的区别

    基本的差别:MyISAM类型不支持事务处理等高级处理,而InnoDB类型支持.MyISAM类型的表强调的是性能,其执行数度比InnoDB类型更快,但是不提供事务支持,而InnoDB提供事务支持以及外部键等高级数据库功能.以下是一些细节和具体实现的差别:1.InnoDB不支持FULLTEXT类型的索引.2.InnoDB 中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也就是说,执行select count(*) from table时,InnoDB要扫描一遍整个表来计算有多少行,但是MyISAM只要简单的读出保存好的行数即

  • InnoDb 体系架构和特性详解 (Innodb存储引擎读书笔记总结)

    后台线程 •Master Thread 核心后台线程,主要负责将缓冲池的数据异步刷新到磁盘.例如脏页的刷新,插入缓冲的合并,undo 页的回收等. 每秒一次的操作: 1.日志缓冲刷新到磁盘,即使该事务还没有提交.该操作总是会发生,这个就是为了再大的事务,提交时间都很短. 2.当IO压力很小时(1s内发生的IO次数小于5% innodb_io_capacity)合并5% innodb_io_capacity 的插入缓冲. 3.当脏页比例大于 innodb_max_dirty_pages_cnt,

  • MySQL InnoDB引擎的缓存特性详解

    目录 1. 背景 2. 存储器性能差异 3. Buffer Pool 4. Free链表 5. Flush链表 6. LRU链表 7. 其它 1. 背景 对于各种用户数据.索引数据等各种数据都是需要持久化存储到磁盘,然后以“页”为单位进行读写. 相对于直接读写缓存,磁盘IO的成本相当高昂. 对于读取的页面数据,并不是使用完就释放掉,而是放到缓冲区,因为下一次操作有可能还需要读区该页面. 对于修改过的页面数据,也不是马上同步到磁盘,也是放到缓冲区,因为下一次有可能还会修改该页面的数据. 但是缓存的

  • Mysql InnoDB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详解

    目录 一丶为什么需要事务隔离级别 1.实现事务隔离的方式:串行执行 2.实现事务隔离的方式:可串行执行 二丶并发事务执行的问题:脏写,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1.脏写 2.脏读 3.不可重复读 4.幻读 三丶隔离级别 1.Read UnCommitted 读未提交 2.Read Committed 读已提交 3.Repeatable Read 可重复读 4.Serializable 可串行化 四丶Mysql设置隔离级别 1.设置全局隔离级别 2.设置会话隔离级别 3.设置下一个事务的隔离级别 4

  • Mysql中的CHECK约束特性详解

    功能说明 在MySQL 8.0.16以前, CREATE TABLE允许从语法层面输入下列CHECK约束,但实际没有效果: CHECK (expr) 在 MySQL 8.0.16,CREATE TABLE添加了针对所有存储引擎的表和列的CHECK约束的核心特性.CREATE TABLE允许如下针对表或列的约束语法: [CONSTRAINT [symbol]] CHECK (expr) [[NOT] ENFORCED] 可选的symbol指定了约束的名称,如果省略,MySQL会自动生成一个类似:$

  • Vue3.0版本强势升级点特性详解

    目录 一.Composition API: 组合API/注入API 二.自定义渲染API(Custom Renderer API) vue2.x架构问题 三.更先进的组件 Fragment组件 Suspense组件 四.更好的TS支持 五.更快的开发体验(vite开发构建工具) 六.按需编译,体积比Vue2.x更小(Tree shaking) 七.性能比2.x快1.2-2倍 diff算法的优化 render阶段的静态提升(render阶段指生成虚拟dom树的阶段) 事件侦听缓存 减少创建组件实例

  • MySQL架构设计思想详解

    目录 前言 1. MySQL整体架构 2. 连接器 3. 查询缓存 4. 分析器 5. 优化器 6. 执行器 7. 总结 前言 很多开发同学对SQL优化如数家珍,却对MySQL架构一知半解.岂不是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终将陷入细节中不能自拔. 今天就一块学习MySQL分层架构,深入了解MySQL底层实现原理,以及每层的作用,我们常见的SQL优化到底在哪一层做了优化? 1. MySQL整体架构 由图中可以看到MySQL架构主要分为Server层和存储引擎层. Server层又分为连接器.缓存.分析器

  • 微服务架构拆分策略详解

    目录 1 微服务迁移准备 2 微服务颗粒的拆分策略 2.1 基于业务逻辑拆分 2.1.1 领域模型拆分 2.1.2 用户群体拆分 2.2 基于可扩展拆分 2.3 基于可靠性拆分 2.3.1 核心模块拆分 2.3.2 主次链路拆分 2.4 基于性能需求拆分 3 总结拆分原则 微服务架构及其演进史 微服务全景架构全面瓦解 前面我们学习了微服务的全景架构,了解到相对于传统单体架构,微服务的优势,以及系统服务化的发展趋势. 对于新启动的项目,我们在权衡之后可以大方的使用微服务架构.但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我

  • React团队测试并发特性详解

    目录 引言 遇到的困境 1. 如何表达渲染结果? 2. 如何测试并发环境? React的应对策略 实现一个渲染器 如何测试并发环境? 总结 引言 React18进入大家视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尝试并发特性呢? 当启用并发特性后,React会从同步更新变为异步.带优先级.可中断的更新. 这也为编写单元测试带来了一些难度. 本文来聊聊React团队如何测试并发特性. 遇到的困境 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面对. 1. 如何表达渲染结果? React可以对接不同宿主环境的渲染器,大家最熟悉的渲染

  • ReactDOM 隐藏特性详解

    目录 前言 React DevTools 的原理 渲染阶段 FiberRoot/FiberNode memoizedState 与 React Hooks 实践:突破 useDebugValue 的限制 useDebugValueAnywhere 的实现 特定的 devtools 总结 前言 有过 React 经验的开发者可能都使用过 React DevTools. DevTools 提供了丰富的能力:展示组件树,组件的 props 与组件中 hook 的值. React DevTools 是如

  • Linux正则表达式特性详解及BRE与ERE的异同点

    Linux正则表达式(Regular Expression)主要遵从POSIX BRE或者POSIX ERE标准.什么是POSIX呢,POSIX 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ERE是BRE的扩展版本,具体更强的处理能力,并增加了一些元字符(metacharactor). BRE主要的能力集有: 1) 普通字符(Literal text),如a,b,c等 2)非打印字符,包括TAB,回车,换行,回车换行(WINDOWS) 3)任意字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