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实现孤立随机森林算法的示例代码
目录
- 1 简介
- 2 孤立随机森林算法
- 2.1 算法概述
- 2.2 原理介绍
- 2.3 算法步骤
- 3 参数讲解
- 4 Python代码实现
- 5 结果
1 简介
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是一种高效的异常检测算法,它和随机森林类似,但每次选择划分属性和划分点(值)时都是随机的,而不是根据信息增益或基尼指数来选择。
2 孤立随机森林算法
2.1 算法概述
Isolation,意为孤立/隔离,是名词,其动词为isolate,forest是森林,合起来就是“孤立森林”了,也有叫“独异森林”,好像并没有统一的中文叫法。可能大家都习惯用其英文的名字isolation forest,简称iForest 。
iForest算法是由南京大学的周志华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Fei Tony Liu,Kai Ming Ting等人共同移除,用于挖掘数据,它是适用于连续数据(Continuous numerical data)的异常检测,将异常定义为“容易被孤立的离群点(more likely to be separated)”——可以理解为分布稀疏且离密度高的群体较远的点。用统计学来解释,在数据空间里面,分布稀疏的区域表示数据发生在此区域的概率很低,因此可以认为落在这些区域里的数据是异常的。通常用于网络安全中的攻击检测和流量异常等分析,金融机构则用于挖掘出欺诈行为。对于找出的异常数据,然后要么直接清除异常数据,如数据清理中的去噪数据,要么深入分析异常数据,比如分析攻击,欺诈的行为特征。
2.2 原理介绍
iForest 属于Non-parametric和unsupervised的方法,即不用定义数学模型也不需要有标记的训练。对于如何查找哪些点是否容易被孤立(isolated),iForest使用了一套非常高效的策略。假设我们用一个随机超平面来切割(split)数据空间(data space),切一次可以生成两个子空间(详细拿刀切蛋糕一分为二)。之后我们再继续用一个随机超平面来切割每个子空间,循环下去,直到每个子空间里面只有一个数据点为止。直观上来讲,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密度很高的簇是被切分很多次才会停止切割,但是那些密度很低的点很容易很早就停到一个子空间看了。
iForest 算法得益于随机森林的思想,与随机森林由大量决策树组成一样,iForest森林也由大量的二叉树组成,iForest 中的树叫 isolation tree,简称 iTree,iTree 树和决策树不太一样,其构建过程也比决策树简单,是一个完全随机的过程。
假设数据集有 N 条数据,构建一颗 ITree时,从 N条数据中均匀抽样(一般是无放回抽样)出 n 个样本出来,作为这棵树的训练样本。在样本中,随机选出一个特征,并在这个特征的所有值范围内(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随机选一个值,对样本进行二叉划分,将样本中小于该值的划分到节点的左边,大于等于该值的划分到节点的右边。由此得到一个分裂条件和左右两边的数据集,然后分别在左右两边的数据集上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数据集只有一条记录或者达到了树的限定高度。
由于异常数据较小且特征值和正常数据差别很大。因此,构建 iTree的时候,异常数据离根更近,而正常数据离根更远。一颗ITree的结果往往不可信,iForest算法通过多次抽样,构建多颗二叉树。最后整合所有树的结果,并取平均深度作为最终的输出深度,由此计算数据点的异常分支。
2.3 算法步骤
怎么来切这个数据空间是iForest的设计核心思想,本文仅学习最基本的方法,由于切割是随机的,所以需要用ensemble的方法来得到一个收敛值(蒙特卡洛方法),即反复从头开始切,然后平均每次切的结果。IForest由 t个iTree(Isolation Tree)孤立树组成,每个iTree是一个二叉树结构,所以下面我们先说一下iTree树的构建,然后再看iForest树的构建。
3 参数讲解
(1)n_estimators:构建多少个itree,int,optional (default=100)指定该森林中生成的随机树数量
(2)max_samples:采样数,自动是256,int,optional(default='auto)
用来训练随机数的样本数量,即子采样的大小:
1)如果设置的是一个int常数,那么就会从总样本 X 拉取 max_samples个样本生成一棵树 iTree
2)如果设置的是一个float浮点数,那么就会从总样本 X 拉取 max_samples*X.shape[0] 个样本,X.shape[0] 表示总样本个数
3) 如果设置的是 “auto”,则max_samples=min(256, n_samples),n_samples即总样本的数量
如果max_samples 值比提供的总样本的数量还大的话,所有的样本都会用来构造数,意思就是没有采样了,构造的 n_estimators棵ITree使用的样本都是一样的,即所有的样本。
(3)contamination:c(n)默认是0.1,float in (0, 0.5),optional(default=0.1),取值范围为(0, 0.5),表示异常数据占给定的数据集的比例,就是数据集中污染的数量,定义该参数值的作用是在决策函数中定义阈值。如果设置为“auto”,则决策函数的阈值就和论文一样,在版本0.20中有变换:默认值从0.1变为0.22的auto。
(4)max_features:最大特征数,默认为1,int or float,optional,指定从总样本X中抽取来训练每棵树iTree 的属性的数量,默认只使用一个属性
如果设置为 int 整数,则抽取 max_features 个属性
如果是float浮点数,则抽取 max_features *X.shape[1] 个属性
(5)bootstrap:boolean,optional(default = False),构建Tree时,下次是否替换采样,为True为替换,则各个树可放回地对训练数据进行采样;为False为不替换,即执行不放回的采样
(6)n_jobs:int or None, optional (default = None), 在运行 fit() 和 predict() 函数时并行运行的作业数量。除了在 joblib.parallel_backend 上下文的情况下,None表示为1,设置为 -1 则表示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处理器
(7)behaviour:str,default='old',决策函数 decision_function 的行为,可以是“old”和‘new’。设置为 behavior='new'将会让 decision_function 去迎合其它异常检测算法的API,这在未来将会设置为默认值。正如在 offset_ 属性文档中详细解释的那样,decision_function 变得依赖于 contamination 参数,以 0 作为其检测异常值的自然阈值。
New in version 0.20:behaviour参数添加到了0.20版本中以实现后向兼容
behaviour='old'在0.20版本中以经弃用,在0.22版本中将不能使用
behaviour参数将在0.22版本中弃用,将在0.24版本中移除
(8)random_state:int,RandomState instance or None,optional(default=None)
如果设置为 int 常数,则该 random_state 参数值是用于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
如果设置为RandomState实例,则该 random_state 就是一个随机数生成器
如果设置为None,则该随机数生成器就是使用在 np.random中RandomState实例
(9)verbose:int,optional(default=0)控制树构建过程的冗长性
(10)warm_start:bool,optional(default=False),当设置为TRUE时,重用上一次调用的结果去 fit,添加更多的树到上一次的森林1集合中;否则就 fit一整个新的森林
4 Python代码实现
# _*_coding:utf-8_*_ #~~~~欢迎关注公众号:电力系统与算法之美~~~~~~~· #~~~~~~~~导入相关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pylab import * import matplotlib; matplotlib.use('TkAgg') mpl.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mpl.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IsolationForest #孤立随机森林 rng = np.random.RandomState(42) #该方法为np中的伪随机数生成方法,其中的42表示种子,只要种子一致 产生的伪随机数序列即为一致。 #~~~~~~~产生训练数据~~~~~~~~~~ X = 0.3 * rng.randn(100, 2) #randn:标准正态分布;rand的随机样本位于[0, 1)中 X_train = np.r_[X + 2, X - 2] X = 0.3 * rng.randn(20, 2) X_test = np.r_[X + 2, X - 2] X_outliers = rng.uniform(low=-4, high=4, size=(20, 2)) #~~~~~~~~~训练模型~~~~~~~~~~~~· clf = IsolationForest( max_samples=100,random_state=rng, contamination='auto') clf.fit(X_train) y_pred_train = clf.predict(X_train) y_pred_test = clf.predict(X_outliers) xx, yy = np.meshgrid(np.linspace(-5, 5, 50), np.linspace(-5, 5, 50)) Z = clf.decision_function(np.c_[xx.ravel(), yy.ravel()]) Z = Z.reshape(xx.shape) #~~~~~~~~~~~~~~~~可视化~~~~~~~~~~~~~~~~~~· plt.title("孤立随机森林") plt.contourf(xx, yy, Z, camp=plt.cm.Blues_r) b1 = plt.scatter(X_train[:, 0], X_train[:, 1], c='green', s=20, edgecolor='k') b2 = plt.scatter(X_test[:, 0], X_test[:, 1], c='white', s=20, edgecolor='k') c = plt.scatter(X_outliers[:, 0], X_outliers[:, 1], c='red', s=20, edgecolor='k') plt.axis('tight') plt.xlim((-5, 5)) plt.ylim((-5, 5)) plt.legend([b1, b2, c], ["training observations", "new regular observations", "new abnormal observations"], loc="upper left") plt.show()
5 结果
以上就是Python实现孤立随机森林算法的示例代码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Python孤立随机森林算法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