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keras 模型用于预测时的注意事项

为什么训练误差比测试误差高很多?

一个Keras的模型有两个模式:训练模式测试模式一些正则机制,如Dropout,L1/L2正则项在测试模式下将不被启用。

另外,训练误差是训练数据每个batch的误差的平均。在训练过程中,每个epoch起始时的batch的误差要大一些,而后面的batch的误差要小一些。另一方面,每个epoch结束时计算的测试误差是由模型在epoch结束时的状态决定的,这时候的网络将产生较小的误差。

【Tips】可以通过定义回调函数将每个epoch的训练误差和测试误差并作图,如果训练误差曲线和测试误差曲线之间有很大的空隙,说明你的模型可能有过拟合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与Keras无关。

在keras中文文档中指出了这一误区,笔者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网络实现的机制。即dropout层有前向实现和反向实现两种方式,这就决定了概率p是在训练时候设置还是测试的时候进行设置

利用预训练的权值进行Fine tune时的注意事项:

不能把自己添加的层进行将随机初始化后直接连接到前面预训练后的网络层

in order to perform fine-tuning, all layers should start with properly trained weights: for instance you should not slap a randomly initialized fully-connected network on top of a pre-trained convolutional base. This is because the large gradient updates triggered by the randomly initialized weights would wreck the learned weights in the convolutional base. In our case this is why we first train the top-level classifier, and only then start fine-tuning convolutional weights alongside it.

we choose to only fine-tune the last convolutional block rather than the entire network in order to prevent overfitting, since the entire network would have a very large entropic capacity and thus a strong tendency to overfit. The features learned by low-level convolutional blocks are more general, less abstract than those found higher-up, so it is sensible to keep the first few blocks fixed (more general features) and only fine-tune the last one (more specialized features).

fine-tuning should be done with a very slow learning rate, and typically with the SGD optimizer rather than an adaptative learning rate optimizer such as RMSProp. This is to make sure that the magnitude of the updates stays very small, so as not to wreck the previously learned features.

补充知识:keras框架中用keras.models.Model做的时候预测数据不是标签的问题

我们发现,在用Sequential去搭建网络的时候,其中有predict和predict_classes两个预测函数,前一个是返回的精度,后面的是返回的具体标签。但是,在使用keras.models.Model去做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只有一个predict函数,没有返回标签的predict_classes函数,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其改写。改写如下:

def my_predict_classes(predict_data):
  if predict_data.shape[-1] > 1:
    return predict_data.argmax(axis=-1)
  else:
    return (predict_data > 0.5).astype('int32')

# 这里省略网络搭建部分。。。。

model = Model(data_input, label_output)
model.compile(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optimizer=keras.optimizers.Nadam(lr=0.002),
       metrics=['accuracy'])
model.summary()

y_predict = model.predict(X_test)
y_pre = my_predict_classes(y_predict)

这样,y_pre就是具体的标签了。

以上这篇浅谈keras 模型用于预测时的注意事项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使用keras内置的模型进行图片预测实例

    keras 模块里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预训练好的模型,也就是开箱即可使用的图像识别模型 趁着国庆假期有时间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预训练模型如何使用吧 可用的模型有哪些? 根据官方文档目前可用的模型大概有如下几个 1.VGG16 2.VGG19 3.ResNet50 4.InceptionResNetV2 5.InceptionV3 它们都被集成到了keras.applications 中 模型文件从哪来 当我们使用了这几个模型时,keras就会去自动下载这些已经训练好的模型保存到我们本机上面 模型文件会

  • python:目标检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计算方式(基于IoU)

    训练完目标检测模型之后,需要评价其性能,在不同的阈值下的准确度是多少,有没有漏检,在这里基于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来计算. 希望能提供一些思路,如果觉得有用欢迎赞我表扬我~ IoU的值可以理解为系统预测出来的框与原来图片中标记的框的重合程度.系统预测出来的框是利用目标检测模型对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得到的. 计算方法即检测结果DetectionResult与GroundTruth的交集比上它们的并集,如下图: 蓝色的框是:GroundTruth 黄色的框是:Dete

  • Keras 加载已经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操作

    使用Keras训练好的模型用来直接进行预测,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这里使用的就是一个图片分类网络] 现在让我来说说怎么样使用已经训练好的模型来进行预测判定把 首先,我们已经又有了model模型,这个模型被保存为model.h5文件 然后我们需要在代码里面进行加载 model = load_model("model.h5") 假设我们自己已经写好了一个load_data函数[load_data最好是返回已经通过了把图片转成numpy的data,以及图片对应的label] 然后我们先

  • 浅谈keras 模型用于预测时的注意事项

    为什么训练误差比测试误差高很多? 一个Keras的模型有两个模式:训练模式和测试模式.一些正则机制,如Dropout,L1/L2正则项在测试模式下将不被启用. 另外,训练误差是训练数据每个batch的误差的平均.在训练过程中,每个epoch起始时的batch的误差要大一些,而后面的batch的误差要小一些.另一方面,每个epoch结束时计算的测试误差是由模型在epoch结束时的状态决定的,这时候的网络将产生较小的误差. [Tips]可以通过定义回调函数将每个epoch的训练误差和测试误差并作图,

  • 浅谈keras中Dropout在预测过程中是否仍要起作用

    因为需要,要重写训练好的keras模型,虽然只具备预测功能,但是发现还是有很多坑要趟过.其中Dropout这个坑,我记忆犹新. 一开始,我以为预测时要保持和训练时完全一样的网络结构,也就是预测时用的网络也是有丢弃的网络节点,但是这样想就掉进了一个大坑!因为无法通过已经训练好的模型,来获取其训练时随机丢弃的网络节点是那些,这本身就根本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每一个迭代周期丢弃的神经元也不完全一样. 假若迭代500次,网络共有1000个神经元, 在第n(1<= n <500)个迭代周期内,从1

  • 浅谈keras.callbacks设置模型保存策略

    如下所示: keras.callbacks.ModelCheckpoint(self.checkpoint_path, verbose=0, save_weights_only=True,mode="max",save_best_only=True), 默认是每一次poch,但是这样硬盘空间很快就会被耗光. 将save_best_only 设置为True使其只保存最好的模型,值得一提的是其记录的acc是来自于一个monitor_op,其默认为"val_loss",其

  • 浅谈keras的深度模型训练过程及结果记录方式

    记录训练过程 history=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epochs,batch_size=batch_size,validation_split=0.1) 将训练过程记录在history中 利用时间记录模型 import time model_id = np.int64(time.strftime('%Y%m%d%H%M', time.localtime(time.time()))) model.save('./VGG16'+str(model_id

  • 浅谈keras保存模型中的save()和save_weights()区别

    今天做了一个关于keras保存模型的实验,希望有助于大家了解keras保存模型的区别. 我们知道keras的模型一般保存为后缀名为h5的文件,比如final_model.h5.同样是h5文件用save()和save_weight()保存效果是不一样的. 我们用宇宙最通用的数据集MNIST来做这个实验,首先设计一个两层全连接网络: inputs = Input(shape=(784, )) x = Dense(64, activation='relu')(inputs) x = Dense(64,

  • 浅谈keras中自定义二分类任务评价指标metrics的方法以及代码

    对于二分类任务,keras现有的评价指标只有binary_accuracy,即二分类准确率,但是评估模型的性能有时需要一些其他的评价指标,例如精确率,召回率,F1-score等等,因此需要使用keras提供的自定义评价函数功能构建出针对二分类任务的各类评价指标. keras提供的自定义评价函数功能需要以如下两个张量作为输入,并返回一个张量作为输出. y_true:数据集真实值组成的一阶张量. y_pred:数据集输出值组成的一阶张量. tf.round()可对张量四舍五入,因此tf.round(

  • 浅谈keras 的抽象后端(from keras import backend as K)

    keras后端简介: Keras 是一个模型级库,为开发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了高层次的构建模块.它不处理诸如张量乘积和卷积等底层操作,目的也就是尽量不重复造轮子. 但是底层操作还是需要的, 所以keras 依赖于一个专门的.优化的张量操作库来完成这个操作. 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这是 Keras 的「后端引擎」, keras 有三个后端实现可用 . 即: TensorFlow 后端,Theano 后端,CNTK 后端. 如果你需要修改你的后端, 只要将字段 backend 更改为 theano 或 cn

  • 浅谈keras通过model.fit_generator训练模型(节省内存)

    前言 前段时间在训练模型的时候,发现当训练集的数量过大,并且输入的图片维度过大时,很容易就超内存了,举个简单例子,如果我们有20000个样本,输入图片的维度是224x224x3,用float32存储,那么如果我们一次性将全部数据载入内存的话,总共就需要20000x224x224x3x32bit/8=11.2GB 这么大的内存,所以如果一次性要加载全部数据集的话是需要很大内存的. 如果我们直接用keras的fit函数来训练模型的话,是需要传入全部训练数据,但是好在提供了fit_generator,

  • 浅谈Keras中shuffle和validation_split的顺序

    模型的fit函数有两个参数,shuffle用于将数据打乱,validation_split用于在没有提供验证集的时候,按一定比例从训练集中取出一部分作为验证集 这里有个陷阱是,程序是先执行validation_split,再执行shuffle的,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假如你的训练集是有序的,比方说正样本在前负样本在后,又设置了validation_split,那么你的验证集中很可能将全部是负样本 同样的,这个东西不会有任何错误报出来,因为Keras不可能知道你的数据有没有经过shuffle,保险

  • 浅谈tensorflow模型保存为pb的各种姿势

    一,直接保存pb 1, 首先我们当然可以直接在tensorflow训练中直接保存为pb为格式,保存pb的好处就是使用场景是实现创建模型与使用模型的解耦,使得创建模型与使用模型的解耦,使得前向推导inference代码统一.另外的好处就是保存为pb的时候,模型的变量会变成固定的,导致模型的大小会大大减小. 这里稍稍解释下pb:是MetaGraph的protocol buffer格式的文件,MetaGraph包括计算图,数据流,以及相关的变量和输入输出 主要使用tf.SavedModelBuilde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