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可视化实现KNN算法

简介

这里通过python的绘图工具Matplotlib包可视化实现机器学习中的KNN算法。

需要提前安装python的Numpy和Matplotlib包。

KNN–最近邻分类算法,算法逻辑比较简单,思路如下:

1.设一待分类数据iData,先计算其到已标记数据集中每个数据的距离,例如欧拉距离sqrt((x1-x2)^2+(y1-y2)^2);

2.然后根据离iData最近的k个数据的分类,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定为iData的分类。

KNN——最近邻算法python代码

代码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 as mpl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KNNClassify(labelData,predData,k): #数据集包含分类属性
#labelData 是已经标记分类的数据集
#predData 未分类的待预测数据集
 labShape = labelData.shape
 for i in range(predData.shape[0]): #以predData的每行数据进行遍历
 iData = predData[i]
 iDset = np.tile(iData,(labShape[0],1)) #将iData重复,扩展成与labelData同形的矩阵
 #这里用欧拉距离sqrt((x1-x2)^2+(y1-y2)^2)
 diff = iDset[...,:-1] - labelData[...,:-1]
 diff = diff**2
 distance = np.sum(diff,axis=1)
 distance = distance ** 0.5 #开根号
 sortedIND = np.argsort(distance) #排序,以序号返回。
 classCount = { }
 for j in range(k): #计算距离最近的前k个标记数据的类别
 voteLabel = labelData[sortedIND[j],-1]
 classCount[voteLabel] = classCount.get(voteLabel,0)+1

 maxcls = max(classCount,key=classCount.get) #类别最多的,返回键名(类别名)
 predData[i][...,-1] = maxcls

 return predData

为了测试这个算法,需要现成的已分类数据集,由于手动输入很有限,数据量少,耗时。作为学习我们这里用代码模拟生成数据来进行测试。下面是生成已分类数据集的代码:

生成模拟数据的函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 as mpl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模拟生成分类数据
#目标是产生二维坐标中的几堆数据集,每堆为一个类
#函数逻辑:
#将x轴分段,每个段设一个中心的,所有的中心点用cores存储。
#设置每个数据中心点core的类别,由中心点在一定范围内随机产生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设为和core一样的类别
#所以每类的数据会简单的被X轴的每段大致分开

def makeKNNData(colnum,clsnum,nums,cores = []):
#colnum单个数据拥有特征数量(包括数据的分类);
# clsnum表示共有多少种分类;
# nums是一个元组,表示每个类别希望产生多少数据样本,如colnum为5,nums为[56, 69, 60, 92, 95];
#cores非必要参数,手动给出只是用于测试,cores提供每类的中心点,以中心点为依据产生该类数据。

 dataSet = np.zeros((sum(nums),colnum)) #初始化数据集,用于存放随后生成的所有数据
 n=0 #记录生成数据的下标
 step = 20/clsnum #假定X坐标轴只显示0~20的范围,step为X轴分段后的段长
 for j in range(clsnum): #循环生成各个类数据
 try:
 core = cores[j] #如果cores没有给出则,则出错,跳至except执行
 except IndexError :
 core = np.random.rand(1,3) #中心点为array([[x1,x2,c]]),c用于表示类别,这里产生的是1*3的二维数组
 core[0][0] =j*step + core[0][0]*step #将x1限制在各段中
 core[0][1] *=15 #将x2即y轴限制在0~15范围内
 core[0][2] = j #设置类别
 cores.append(core)
 for i in range(nums[j]): #按nums中指定了每类数据的数量,用循环生成。
 point= core[0][:2] + np.random.rand(1,2)*step -step/2 #产生点point(x,y),x以中心点在(core_x - step/2, core_x + step/2)范围随机波动,y同理。
 row = np.column_stack((point,core[0][2])) #加上类别成为一个数据
 dataSet[n] = row
 n +=1
 i +=1

 j +=1

 #print("print cores:",cores)
 return dataSet

有了数据集之后,我们可以用Matplotlib将数据可视化,以直观显示出来

数据可视化函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 as mpl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绘图展示数据,每类数据点以不同的颜色显示
def showFigure(dataSet,clsnum):
 fig = plt.figure()
 ax = fig.add_subplot(1,1,1) #界面只需显示一个视图
 ax.set_title('KNN separable data set') #视图名称,这里简单统一定这个名称吧
 plt.xlabel('X') #坐标轴名称
 plt.ylabel('Y')

 colors = ['r','g','b','y','k'] #定义显示的颜色b为blue,k为black
 for i in range(clsnum):
 idx = np.where(dataSet[:,2] == i) #查询每类的索引号
 ax.scatter(dataSet[idx,0], dataSet[idx,1], marker='o', color=colors[i%5], label=1, s=10) #在视图中的显示方式

 plt.legend(loc = 'upper right') #图例显示位置
 plt.show()

#测试一下
#需要结合模拟生成数据的函数
classnum = 5
nums = np.random.randint(50,100,classnum) #示例 array([56, 69, 60, 92, 95]),每个数字在50~100范围内
dataSet = makeKNNData(3,classnum,nums)
showFigure(dataSet,classnum)

生成的模拟数据展示结果如下:

完整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 as mpl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模拟生成分类数据
#目标是产生二维坐标中的几堆数据集,每堆为一个类
#函数逻辑:
#将x轴分段,每个段设一个中心的,所有的中心点用cores存储。
#设置每个数据中心点core的类别,由中心点在一定范围内随机产生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设为和core一样的类别
#所以每类的数据会简单的被X轴的每段大致分开

def makeKNNData(colnum,clsnum,nums,cores = []):
#colnum单个数据拥有特征数量(包括数据的分类);
# clsnum表示共有多少种分类;
# nums是一个元组,表示每个类别希望产生多少数据样本;
#cores非必要参数,手动给出只是用于测试,cores提供每类的中心点,以中心点为依据产生该类数据。

 dataSet = np.zeros((sum(nums),colnum)) #初始化数据集,用于存放随后生成的所有数据
 n=0 #记录生成数据的下标
 step = 20/clsnum #假定X坐标轴只显示0~20的范围,step为X轴分段后的段长
 for j in range(clsnum): #循环生成各个类数据
 try:
 core = cores[j] #如果cores没有给出则,则出错,跳至except执行
 except IndexError :
 core = np.random.rand(1,3) #中心点为array([[x1,x2,c]]),c用于表示类别,这里产生的是1*3的二维数组
 core[0][0] =j*step + core[0][0]*step #将x1限制在各段中
 core[0][1] *=15 #将x2即y轴限制在0~15范围内
 core[0][2] = j #设置类别
 cores.append(core)
 for i in range(nums[j]): #按nums中指定了每类数据的数量,用循环生成。
 point= core[0][:2] + np.random.rand(1,2)*step -step/2 #产生点point(x,y),x以中心点在(core_x - step/2, core_x + step/2)范围随机波动,y同理。
 row = np.column_stack((point,core[0][2])) #加上类别成为一个数据
 dataSet[n] = row
 n +=1
 i +=1

 j +=1

 #print("print cores:",cores)
 return dataSet

#绘图展示数据,每类数据点以不同的颜色显示
def showFigure(dataSet,clsnum):
 fig = plt.figure()
 ax = fig.add_subplot(1,1,1) #界面只需显示一个视图
 ax.set_title('KNN separable data set') #视图名称,这里简单统一定这个名称吧
 plt.xlabel('X') #坐标轴名称
 plt.ylabel('Y')

 colors = ['r','g','b','y','k'] #定义显示的颜色b为blue,k为black
 for i in range(clsnum):
 idx = np.where(dataSet[:,2] == i) #查询每类的索引号
 ax.scatter(dataSet[idx,0], dataSet[idx,1], marker='o', color=colors[i%5], label=1, s=10) #在视图中的显示方式

 plt.legend(loc = 'upper right') #图例显示位置
 plt.show()

#分类算法:
#待分类数据iData,先计算其到已标记数据集中每个数据的距离
#然后根据离iData最近的k个数据的分类,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定为iData的分类。

def KNNClassify(labelData,predData,k): #数据集包含分类属性
#labelData 是已经标记分类的数据集
#predData 待预测数据集
 labShape = labelData.shape
 for i in range(predData.shape[0]): #以predData的每行数据进行遍历
 iData = predData[i]
 iDset = np.tile(iData,(labShape[0],1)) #将iData重复,扩展成与labelData同形的矩阵
 #这里用欧拉距离sqrt((x1-x2)^2+(y1-y2)^2)
 diff = iDset[...,:-1] - labelData[...,:-1]
 diff = diff**2
 distance = np.sum(diff,axis=1)
 distance = distance ** 0.5 #开根号
 sortedIND = np.argsort(distance) #排序,以序号返回。
 classCount = { }
 for j in range(k): #计算距离最近的前k个标记数据的类别
 voteLabel = labelData[sortedIND[j],-1]
 classCount[voteLabel] = classCount.get(voteLabel,0)+1

 maxcls = max(classCount,key=classCount.get) #类别最多的,返回键名(类别名)
 predData[i][...,-1] = maxcls

 return predData

#测试
labNums = np.random.randint(50,200,classnum)
predNums = np.random.randint(10,80,classnum)
#cores = [np.array([[ 0.08321641, 12.22596938, 0. ]]), np.array([[9.99891798, 4.24009775, 1. ]]), np.array([[14.98097374, 9.80120399, 2. ]])]

labelData = makeKNNData(3,classnum,labNums)
showFigure(labelData,classnum)
predData = makeKNNData(3,classnum,predNums) #这里为了方便,不在写产生待分类数据的代码,只需用之前的函数并忽略其类别就好。
predData[...,-1]=0
showFigure(predData,classnum)

k = 10
KNNData = KNNClassify(labelData,predData,k)
showFigure(KNNData,classnum)

运行程序,结果如下:

1.labelData的数据(已知分类的数据)

2.predData的数据(未标记的数据)

3KNNData的数据(用KNN算法进行分类后的数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使用python实现knn算法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python实现knn算法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knn算法描述 对需要分类的点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1.计算已知类别数据集中每个点与该点之间的距离 2.按照距离递增顺序排序 3.选取与该点距离最近的k个点 4.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出现的频率 5.返回前k个点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该点的预测分类 knn算法实现 数据处理 #从文件中读取数据,返回的数据和分类均为二维数组 def loadDataSet(filename): dataSet = [] labels

  • python实现kNN算法

    kNN(k-nearest neighbor)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的算法.这里我们先只讨论分类中的kNN算法. k邻近算法的输入为实例的特征向量,对对应于特征空间中的点:输出为实例的类别,可以取多类,k近邻法是建设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其中的实例类别已定,分类时,对于新的实例,根据其k个最邻近的训练实例的类别,通过多数表决等方式进行预测.所以可以说,k近邻法不具有显示的学习过程.k临近算法实际上是利用训练数据集对特征向量空间进行划分,并作为其分类的"模型" k值的选择,距离的度量和分类

  • 机器学习之KNN算法原理及Python实现方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机器学习之KNN算法原理及Python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文中代码出自<机器学习实战>CH02,可参考本站: 机器学习实战 (Peter Harrington著) 中文版 机器学习实战 (Peter Harrington著) 英文原版 [附源代码] KNN算法介绍 KNN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通过计算新数据与训练数据特征值之间的距离,然后选取K(K>=1)个距离最近的邻居进行分类判(投票法)或者回归.若K=1,新数据被简单分配给其近邻的类. KNN算法

  • Python语言描述KNN算法与Kd树

    最近邻法和k-近邻法 下面图片中只有三种豆,有三个豆是未知的种类,如何判定他们的种类? 提供一种思路,即:未知的豆离哪种豆最近就认为未知豆和该豆是同一种类.由此,我们引出最近邻算法的定义:为了判定未知样本的类别,以全部训练样本作为代表点,计算未知样本与所有训练样本的距离,并以最近邻者的类别作为决策未知样本类别的唯一依据.但是,最近邻算法明显是存在缺陷的,比如下面的例子:有一个未知形状(图中绿色的圆点),如何判断它是什么形状? 显然,最近邻算法的缺陷--对噪声数据过于敏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

  • Python实现的knn算法示例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实现的knn算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代码参考机器学习实战那本书: 机器学习实战 (Peter Harrington著) 中文版 机器学习实战 (Peter Harrington著) 英文原版[附源代码] 有兴趣你们可以去了解下 具体代码: # -*- coding:utf-8 -*- #! python2 ''''' @author:zhoumeixu createdate:2015年8月27日 ''' #np.zeros((4,2)) #np.zero

  • python使用KNN算法手写体识别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用KNN算法手写体识别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usr/bin/python #coding:utf-8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operator import matplotlib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os ''''' KNN算法 1. 计算已知类别数据集中的每个点依次执行与当前点的距离. 2. 按照距离递增排序. 3. 选取与当前点距离最小的k个点 4. 确定前k个点所

  • 纯python实现机器学习之kNN算法示例

    前面文章分别简单介绍了线性回归,逻辑回归,贝叶斯分类,并且用python简单实现.这篇文章介绍更简单的 knn, k-近邻算法(kNN,k-NearestNeighbor). k-近邻算法(kNN,k-NearestNeighbor),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之一,其核心思想在于用距离目标最近的k个样本数据的分类来代表目标的分类(这k个样本数据和目标数据最为相似). 原理 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用距离最近(多种衡量距离的方式)的k个样本数据来代表目标数据的分类. 具体讲,存在训练样本集, 每个

  • Python代码实现KNN算法

    kNN算法是k-近邻算法的简称,主要用来进行分类实践,主要思路如下: 1.存在一个训练数据集,每个数据都有对应的标签,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样本集中每一数据和他对应的类别. 2.当输入一个新数据进行类别或标签判定时,将新数据的每个特征值与训练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其到训练数据集中每个点的距离(下列代码实现使用的是欧式距离). 3.然后提取k个与新数据最接近的训练数据点所对应的标签或类别. 4.出现次数最多的标签或类别,记为当前预测新数据的标签或类别. 欧式距离公式为: distance=

  • 以Python代码实例展示kNN算法的实际运用

    邻近算法,或者说K最近邻(kNN,k-NearestNeighbor)分类算法是数据挖掘分类技术中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所谓K最近邻,就是k个最近的邻居的意思,说的是每个样本都可以用它最接近的k个邻居来代表. 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并具有这个类别上样本的特性.该方法在确定分类决策上只依据最邻近的一个或者几个样本的类别来决定待分样本所属的类别. kNN方法在类别决策时,只与极少量的相邻样本有关.由于kNN方法主

  • python可视化实现KNN算法

    简介 这里通过python的绘图工具Matplotlib包可视化实现机器学习中的KNN算法. 需要提前安装python的Numpy和Matplotlib包. KNN–最近邻分类算法,算法逻辑比较简单,思路如下: 1.设一待分类数据iData,先计算其到已标记数据集中每个数据的距离,例如欧拉距离sqrt((x1-x2)^2+(y1-y2)^2): 2.然后根据离iData最近的k个数据的分类,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定为iData的分类. KNN--最近邻算法python代码 代码实现: import

  • Python实现基于KNN算法的笔迹识别功能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实现基于KNN算法的笔迹识别功能.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需要用到: Numpy库 Pandas库 手写识别数据 点击此处本站下载. 数据说明: 数据共有785列,第一列为label,剩下的784列数据存储的是灰度图像(0~255)的像素值 28*28=784 KNN(K近邻算法): 从训练集中找到和新数据最接近的K条记录,根据他们的主要分类来决定新数据的类型. 这里的主要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判别依据,比如"最多","最近邻",或者

  • 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并可视化生成动图步骤详解

    K-means算法介绍 简单来说,K-means算法是一种无监督算法,不需要事先对数据集打上标签,即ground-truth,也可以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并且可以指定类别数目 牧师-村民模型 K-means 有一个著名的解释:牧师-村民模型: 有四个牧师去郊区布道,一开始牧师们随意选了几个布道点,并且把这几个布道点的情况公告给了郊区所有的村民,于是每个村民到离自己家最近的布道点去听课. 听课之后,大家觉得距离太远了,于是每个牧师统计了一下自己的课上所有的村民的地址,搬到了所有地址的中心地带,并且在海

  • kNN算法python实现和简单数字识别的方法

    本文实例讲述了kNN算法python实现和简单数字识别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kNN算法算法优缺点: 优点: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输入数据假定 缺点: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都很高 适用数据范围:数值型和标称型 算法的思路: KNN算法(全称K最近邻算法),算法的思想很简单,简单的说就是物以类聚,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堆已知的训练集中找出k个与目标最靠近的,然后看他们中最多的分类是哪个,就以这个为依据分类. 函数解析: 库函数: tile() 如tile(A,n)就是将A重复n次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