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学习教程之文本分类详析

前言

这几天caffe2发布了,支持移动端,我理解是类似单片机的物联网吧应该不是手机之类的,试想iphone7跑CNN,画面太美~

作为一个刚入坑的,甚至还没入坑的人,咱们还是老实研究下tensorflow吧,虽然它没有caffe好上手。tensorflow的特点我就不介绍了:

  • 基于Python,写的很快并且具有可读性。
  • 支持CPU和GPU,在多GPU系统上的运行更为顺畅。
  • 代码编译效率较高。
  • 社区发展的非常迅速并且活跃。
  • 能够生成显示网络拓扑结构和性能的可视化图。

tensorflow(tf)运算流程:

tensorflow的运行流程主要有2步,分别是构造模型和训练。

在构造模型阶段,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图(Graph)来描述我们的模型,tensoflow的强大之处也在这了,支持tensorboard:

就类似这样的图,有点像流程图,这里还推荐一个google的tensoflow游乐场,很有意思。

然后到了训练阶段,在构造模型阶段是不进行计算的,只有在tensoflow.Session.run()时会开始计算。

文本分类

先给出代码,然后我们在一一做解释

# -*- coding: utf-8 -*-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fetch_20newsgroups

def get_word_2_index(vocab):
 word2index = {}
 for i,word in enumerate(vocab):
 word2index[word] = i
 return word2index

def get_batch(df,i,batch_size):
 batches = []
 results = []
 texts = df.data[i*batch_size : i*batch_size+batch_size]
 categories = df.target[i*batch_size : i*batch_size+batch_size]
 for text in texts:
 layer = np.zeros(total_words,dtype=float)
 for word in text.split(' '):
  layer[word2index[word.lower()]] += 1
 batches.append(layer)

 for category in categories:
 y = np.zeros((3),dtype=float)
 if category == 0:
  y[0] = 1.
 elif category == 1:
  y[1] = 1.
 else:
  y[2] = 1.
 results.append(y)
 return np.array(batches),np.array(results)

def multilayer_perceptron(input_tensor, weights, biases):
 #hidden层RELU函数激励
 layer_1_multiplication = tf.matmul(input_tensor, weights['h1'])
 layer_1_addition = tf.add(layer_1_multiplication, biases['b1'])
 layer_1 = tf.nn.relu(layer_1_addition)

 layer_2_multiplication = tf.matmul(layer_1, weights['h2'])
 layer_2_addition = tf.add(layer_2_multiplication, biases['b2'])
 layer_2 = tf.nn.relu(layer_2_addition)

 # Output layer
 out_layer_multiplication = tf.matmul(layer_2, weights['out'])
 out_layer_addition = out_layer_multiplication + biases['out']
 return out_layer_addition

#main
#从sklearn.datas获取数据
cate = ["comp.graphics","sci.space","rec.sport.baseball"]
newsgroups_train = fetch_20newsgroups(subset='train', categories=cate)
newsgroups_test = fetch_20newsgroups(subset='test', categories=cate)

# 计算训练和测试数据总数
vocab = Counter()
for text in newsgroups_train.data:
 for word in text.split(' '):
 vocab[word.lower()]+=1

for text in newsgroups_test.data:
 for word in text.split(' '):
 vocab[word.lower()]+=1

total_words = len(vocab)
word2index = get_word_2_index(vocab)

n_hidden_1 = 100 # 一层hidden层神经元个数
n_hidden_2 = 100 # 二层hidden层神经元个数
n_input = total_words
n_classes = 3  # graphics, sci.space and baseball 3层输出层即将文本分为三类
#占位
input_tensor = tf.placeholder(tf.float32,[None, n_input],name="input")
output_tensor = tf.placeholder(tf.float32,[None, n_classes],name="output")
#正态分布存储权值和偏差值
weights = {
 'h1':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input, n_hidden_1])),
 'h2':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hidden_1, n_hidden_2])),
 'out':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hidden_2, n_classes]))
}
biases = {
 'b1':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hidden_1])),
 'b2':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hidden_2])),
 'out':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classes]))
}

#初始化
prediction = multilayer_perceptron(input_tensor, weights, biases)

# 定义 loss and optimizer 采用softmax函数
# reduce_mean计算平均误差
loss = tf.reduce_mean(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logits=prediction, labels=output_tensor))
optimizer = tf.train.AdamOptimizer(learning_rate=learning_rate).minimize(loss)

#初始化所有变量
init =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部署 graph
with tf.Session() as sess:
 sess.run(init)
 training_epochs = 100
 display_step = 5
 batch_size = 1000
 # Training
 for epoch in range(training_epochs):
 avg_cost = 0.
 total_batch = int(len(newsgroups_train.data) / batch_size)
 for i in range(total_batch):
  batch_x,batch_y = get_batch(newsgroups_train,i,batch_size)
  c,_ = sess.run([loss,optimizer], feed_dict={input_tensor: batch_x,output_tensor:batch_y})
  # 计算平均损失
  avg_cost += c / total_batch
 # 每5次epoch展示一次loss
 if epoch % display_step == 0:
  print("Epoch:", '%d' % (epoch+1), "loss=", "{:.6f}".format(avg_cost))
 print("Finished!")

 # Test model
 correct_prediction = tf.equal(tf.argmax(prediction, 1), tf.argmax(output_tensor, 1))
 # 计算准确率
 accuracy = tf.reduce_mean(tf.cast(correct_prediction, "float"))
 total_test_data = len(newsgroups_test.target)
 batch_x_test,batch_y_test = get_batch(newsgroups_test,0,total_test_data)
 print("Accuracy:", accuracy.eval({input_tensor: batch_x_test, output_tensor: batch_y_test}))

代码解释

这里我们没有进行保存模型的操作。按代码流程,我解释下各种函数和选型,其实整个代码是github的已有的,我也是学习学习~

数据获取,我们从sklearn.datas获取数据,这里有个20种类的新闻文本,我们根据每个单词来做分类:

# 计算训练和测试数据总数
vocab = Counter()
for text in newsgroups_train.data:
 for word in text.split(' '):
 vocab[word.lower()]+=1

for text in newsgroups_test.data:
 for word in text.split(' '):
 vocab[word.lower()]+=1

total_words = len(vocab)
word2index = get_word_2_index(vocab)

根据每个index转为one_hot型编码,One-Hot编码,又称为一位有效编码,主要是采用N位状态寄存器来对N个状态进行编码,每个状态都由他独立的寄存器位,并且在任意时候只有一位有效。

def get_batch(df,i,batch_size):
 batches = []
 results = []
 texts = df.data[i*batch_size : i*batch_size+batch_size]
 categories = df.target[i*batch_size : i*batch_size+batch_size]
 for text in texts:
 layer = np.zeros(total_words,dtype=float)
 for word in text.split(' '):
  layer[word2index[word.lower()]] += 1
 batches.append(layer)

 for category in categories:
 y = np.zeros((3),dtype=float)
 if category == 0:
  y[0] = 1.
 elif category == 1:
  y[1] = 1.
 else:
  y[2] = 1.
 results.append(y)
 return np.array(batches),np.array(results)

在这段代码中根据自定义的data的数据范围,即多少个数据进行一次训练,批处理。在测试模型时,我们将用更大的批处理来提供字典,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定义一个可变的批处理维度。

构造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是一个计算模型(一种描述使用机器语言和数学概念的系统的方式)。这些系统是自主学习和被训练的,而不是明确编程的。下图是传统的三层神经网络:

而在这个神经网络中我们的hidden层拓展到两层,这两层是做的完全相同的事,只是hidden1层的输出是hidden2的输入。

weights = {
 'h1':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input, n_hidden_1])),
 'h2':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hidden_1, n_hidden_2])),
 'out':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hidden_2, n_classes]))
}
biases = {
 'b1':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hidden_1])),
 'b2':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hidden_2])),
 'out':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n_classes]))
}

在输入层需要定义第一个隐藏层会有多少节点。这些节点也被称为特征或神经元,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用每一个圆圈表示一个节点。

输入层的每个节点都对应着数据集中的一个词(之后我们会看到这是怎么运行的)

每个节点(神经元)乘以一个权重。每个节点都有一个权重值,在训练阶段,神经网络会调整这些值以产生正确的输出。

将输入乘以权重并将值与偏差相加,有点像y = Wx + b 这种linear regression。这些数据也要通过激活函数传递。这个激活函数定义了每个节点的最终输出。有很多激活函数。

  • Rectified Linear Unit(RELU) - 用于隐层神经元输出
  • Sigmoid - 用于隐层神经元输出
  • Softmax - 用于多分类神经网络输出
  • Linear - 用于回归神经网络输出(或二分类问题)

这里我们的hidden层里面使用RELU,之前大多数是传统的sigmoid系来激活。

由图可知,导数从0开始很快就又趋近于0了,易造成“梯度消失”现象,而ReLU的导数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对比sigmoid类函数主要变化是:1)单侧抑制 2)相对宽阔的兴奋边界 3)稀疏激活性。这与人的神经皮层的工作原理接近。

为什么要加入偏移常量?

以sigmoid为例

权重w使得sigmoid函数可以调整其倾斜程度,下面这幅图是当权重变化时,sigmoid函数图形的变化情况:

可以看到无论W怎么变化,函数都要经过(0,0.5),但实际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在x接近0时,函数结果为其他值。

当我们改变权重w和偏移量b时,可以为神经元构造多种输出可能性,这还仅仅是一个神经元,在神经网络中,千千万万个神经元结合就能产生复杂的输出模式。

输出层的值也要乘以权重,并我们也要加上误差,但是现在激活函数不一样。

你想用分类对每一个文本进行标记,并且这些分类相互独立(一个文本不能同时属于两个分类)。

考虑到这点,你将使用 Softmax 函数而不是 ReLu 激活函数。这个函数把每一个完整的输出转换成 0 和 1 之间的值,并且确保所有单元的和等于一。

在这个神经网络中,output层中明显是3个神经元,对应着三种分本分类。

#初始化所有变量
init =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部署 graph
with tf.Session() as sess:
 sess.run(init)
 training_epochs = 100
 display_step = 5
 batch_size = 1000
 # Training
 for epoch in range(training_epochs):
 avg_cost = 0.
 total_batch = int(len(newsgroups_train.data) / batch_size)
 for i in range(total_batch):
  batch_x,batch_y = get_batch(newsgroups_train,i,batch_size)
  c,_ = sess.run([loss,optimizer], feed_dict={input_tensor: batch_x,output_tensor:batch_y})
  # 计算平均损失
  avg_cost += c / total_batch
 # 每5次epoch展示一次loss
 if epoch % display_step == 0:
  print("Epoch:", '%d' % (epoch+1), "loss=", "{:.6f}".format(avg_cost))
 print("Finished!")

这里的 参数设置:

  • training_epochs = 100 #100次递归训练
  • display_step = 5 # 每5次print 一次当前的loss值
  • batch_size = 1000 #训练数据的分割

为了知道网络是否正在学习,需要比较一下输出值(Z)和期望值(expected)。我们要怎么计算这个的不同(损耗)呢?有很多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正在进行分类任务,测量损耗的最好的方式是 交叉熵误差。

通过 TensorFlow 你将使用 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 方法计算交叉熵误差(这个是 softmax 激活函数)并计算平均误差 (tf.reduced_mean() ) 。

通过权重和误差的最佳值,以便最小化输出误差(实际得到的值和正确的值之间的区别)。要做到这一点,将需使用 梯度下降法。更具体些是,需要使用 随机梯度下降。

对应代码:

loss = tf.reduce_mean(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logits=prediction, labels=output_tensor))
optimizer = tf.train.AdamOptimizer(learning_rate=learning_rate).minimize(loss)

tensoflow已经将这些发杂的算法封装为函数,我们只需要选取特定的函数即可。

tf.train.AdamOptimizer(learning_rate).minimize(loss) 方法是一个 语法糖,它做了两件事情:

compute_gradients(loss, <list of variables>) 计算
apply_gradients(<list of variables>) 展示

这个方法用新的值更新了所有的 tf.Variables ,因此我们不需要传递变量列表。

运行计算

Epoch: 0001 loss= 1133.908114347
Epoch: 0006 loss= 329.093700409
Epoch: 00011 loss= 111.876660109
Epoch: 00016 loss= 72.552971845
Epoch: 00021 loss= 16.673050320
........
Finished!
Accuracy: 0.81

Accuracy: 0.81 表示置信度在81%,我们通过调整参数和增加数据量(本文没做),置信度会产生变化。

结束

就是这样!使用神经网络创建了一个模型来将文本分类到不同的类别中。采用GPU或者采取分布式的TF可以提升训练速度和效率~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

(0)

相关推荐

  • 基于docker安装tensorflow的完整步骤

    前言 google又一次成为大家膜拜的大神了.google大神在引导这机器学习的方向. 同时docker 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大大的方便了开发环境的构建,之前需要配置安装. 最近在自学机器学习,大热的Tensorflow自然不能错过,所以首先解决安装问题,为了不影响本地环境,所以本文基于Docker来安装Tensorflow,我的环境是Ubuntu16.04. 安装Docker Docker分为CE和EE,这里我们选择CE,也就是常规的社区版,首先移除本机上可能存在的旧版本. 移除旧版本 $

  • tensorflow中next_batch的具体使用

    本文介绍了tensorflow中next_batch的具体使用,分享给大家,具体如下: 此处给出了几种不同的next_batch方法,该文章只是做出代码片段的解释,以备以后查看: def next_batch(self, batch_size, fake_data=False): """Return the next `batch_size` examples from this data set.""" if fake_data: fake_i

  • 详解TensorFlow在windows上安装与简单示例

    本文介绍了详解TensorFlow在windows上安装与简单示例,分享给大家,具体如下: 安装说明 平台:目前可在Ubuntu.Mac OS.Windows上安装 版本:提供gpu版本.cpu版本 安装方式:pip方式.Anaconda方式 Tips: 在Windows上目前支持python3.5.x gpu版本需要cuda8,cudnn5.1 安装进度 2017/3/4进度: Anaconda 4.3(对应python3.6)正在安装,又删除了,一无所有了 2017/3/5进度: Anaco

  • 详解tensorflow实现迁移学习实例

    本文主要是总结利用tensorflow实现迁移学习的基本步骤. 所谓迁移学习,就是将上一个问题上训练好的模型通过简单的调整使其适用于一个新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可以保留训练好的Inception-v3模型中所有的参数,只替换最后一层全连接层.在最后一层全连接层之前的网络称之为瓶颈层(bottleneck). 持久化 首先需要简单介绍下tensorflow中的持久化:在tensorflow中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API来保存和还原一个神经网络模型,这个API就是tf.train.Saver类.当采用该

  • 基于ubuntu16 Python3 tensorflow(TensorFlow环境搭建)

    人最大的长处就是有厉害的大脑.电脑.手机等都是对人大脑的拓展.现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让自己头脑在智能的帮助下,达到极高的高度.所以,拥抱科技,让智能产品成为我们个人智力的拓展,更好的去生活.去战斗. 用项目引导学习: 我们的目标是用现有最流行的谷歌开源框架TensorFlow,搭建一款儿童助学帮手.类似于现在已有的在售商品小米智能语音盒子之类的东西,. 一.Windows下安装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在虚拟机中安装Ubuntu(要善用搜索引擎,解决各类简单问题) 这里

  • 详解Python使用tensorflow入门指南

    TensorFlow是Google公司2015年11月开源的第二代深度学习框架,是第一代框架DistBelief的改进版本. TensorFlow支持python和c/c++语言, 可以在cpu或gpu上进行运算, 支持使用virtualenv或docker打包发布. 定义变量 为了使用tensorflow,首先我们需要导入它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对于符号变量,我们新建一个 x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None, 784]) 这里x

  • tensorflow学习教程之文本分类详析

    前言 这几天caffe2发布了,支持移动端,我理解是类似单片机的物联网吧应该不是手机之类的,试想iphone7跑CNN,画面太美~ 作为一个刚入坑的,甚至还没入坑的人,咱们还是老实研究下tensorflow吧,虽然它没有caffe好上手.tensorflow的特点我就不介绍了: 基于Python,写的很快并且具有可读性. 支持CPU和GPU,在多GPU系统上的运行更为顺畅. 代码编译效率较高. 社区发展的非常迅速并且活跃. 能够生成显示网络拓扑结构和性能的可视化图. tensorflow(tf)

  • kotlin 官方学习教程之基础语法详解

    kotlin 官方学习教程之基础语法详解 Google 在今天的举行了 I/O 大会,大会主要主要展示内有容 Android O(Android 8.0)系统.Google Assistant 语音助手.Google 智能音箱.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等.作为一个 Android 开发者,我关心的当然是 Android O(Android 8.0)系统了,那么关于 Android O 系统的一个重要消息是全面支持 Kotlin 编程语言,使得 Kotlin 成为了 Android 开发的官方

  • ES6学习教程之模板字符串详解

    模板字符串(template strings) ES6 中引进的一种新型的字符串字面量语法 - 模板字符串.书面上来解释,模板字符串是一种能在字符串文本中内嵌表示式的字符串字面量.简单来讲,就是增加了变量功能的字符串. ES6为我们提供了模板字符串,语法使用反引号`.模板字符串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多行文本 字符串中插入变量 字符串中插入表达式 基本语法 模板字符串和 ES5的字符串的声明一样. // ES5 var name = 'xixi'; console.log(name);// xixi

  • Kotlin学习教程之操作符重载详解

    前言 在 Kotlin 中,我们可以用 约定的操作符,代替 调用代码中以特定的命名定义的函数,来实现 与之对应的操作.例如在类中定义了一个名为 plus 的特殊方法,就可以使用加法运算符 + 代替 plus() 的方法调用.由于你无法修改已有的接口定义,因此一般可以通过 扩展函数 来为现有的类增添新的 约定方法,从而使得 操作符重载 这一语法糖适应任何现有的 Java 类. 算术运算符 我们就从最简单直接的例子 + 这一类算术运算符开始. data class Point(val x: Int,

  • Perl学习教程之单行命令详解

    前言 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Perl单行命令的相关内容,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下面话不多说了,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与One-Liner相关的perl参数 -a 自动分隔模式,用空格分隔$并保存在@F中,也就是@F=split //, $ -F 指定-a的分隔符 -l 对输入的内容进行自动chomp,对输出的内容自动加换行符 -n 相当于while(<>) -e 执行命令,也就是脚本 -p 自动循环+输出,也就是while(<>){命令(脚本); print;} 记住以上几

  • Angular.JS学习之依赖注入$injector详析

    前言 在依赖注入(IoC)之前,我们在程序中需要创建一个对象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在代码中new Object即可,有我们自己负责创建.维护.修改和删除,也就是说,我们控制了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直到对象没有被引用,被回收.诚然,当创建或者维护的对象数量较少时,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当一个大项目中需要创建大数量级的对象时,仅仅依靠程序员来进行维护所有对象,这是难以做到的,特别是如果想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复用一些对象,我们需要自己写一个缓存模块对所有对象进行缓存,这加大了复杂度.当然,IoC的好处并

  • React Native学习教程之自定义NavigationBar详解

    前言 在刚开始学习React Native的时候,版本还是0.20,问题一大堆,Navigation这个问题更是很多,首先,是NavigationBar的问题,NavigationIOS有NavigationBar,Navigation却需要自定义一个,最后,我想了想,还是自定义一个view,岂不更好,现在新公司不用RN,我正好有点时间,就把自定义的NavigationBar分享给大家.好了少废话,上代码: 示例代码 // NavigationBar 导航条的自定义封装 // create by

  • Angular 2.x学习教程之结构指令详解

    结构指令是什么? 结构指令通过添加和删除 DOM 元素来更改 DOM 布局.Angular 中两个常见的结构指令是 *ngIf 和 *ngFor . 了解 * 号语法 * 号是语法糖,用于避免使用复杂的语法.我们以 *ngIf 指令为例: (图片来源:https://netbasal.com/) Angular 把 host (宿主元素) 包装在 template 标签里面 Angular 将 ngIf 转换为属性绑定 - [ngIf] 创建结构指令 首先,让我们了解如何创建一个结构指令. 接下

  • Laravel学习教程之广播模块详解

    前言 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Laravel广播模块的相关内容,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下面话不多说了,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 注意:本文是基于Laravel 5.4版本的路由模块代码进行分析书写: 简介 广播是指发送方发送一条消息,订阅频道的各个接收方都能及时收到消息:比如 A同学写了一篇文章,这时候 B同学在文章底下评论了,A同学在页面上是不用刷新就能收到提示有文章被评论了,这个本质上就是A同学收到了广播消息,这个广播消息是由B同学评论这个动作触发了发送广播消息: 在整个广播行为中,有一个重

  • Vue.js学习教程之列表渲染详解

    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Vue.js列表渲染的相关资料,分享出来给大家参考学习,下面来看看详细的介绍: v-for 可以使用 v-for 指令基于一个数组渲染一个列表.这个指令使用特殊的语法,形式为item in items,items 是数据数组,item 是当前数组元素的别名: 示例: <ul id="example-1"> <li v-for="item in items"> {{ item.message }} </li>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