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整体架构介绍

MySQL 在整体架构上分为 Server 层和存储引擎层。其中 Server 层,包括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等,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和内置函数都在这层实现。数据引擎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如 InnoDB、MyISAM、Memory 等引擎。在客户端连接到 Server 层后,Server 会调用数据引擎提供的接口,进行数据的变更。

连接器

负责和客户端建立连接,获取用户权限以及维持和管理连接。

通过 show processlist; 来查询连接的状态。在用户建立连接后,即使管理员改变连接用户的权限,也不会影响到已连接的用户。默认连接时长为 8 小时,超过时间后将会被断开。

简单说下长连接:

优势:在连接时间内,客户端一直使用同一连接,避免多次连接的资源消耗。

劣势:在 MySQL 执行时,使用的内存被连接对象管理,由于长时间没有被释放,会导致系统内存溢出,被系统kill. 所以需要定期断开长连接,或执行大查询后,断开连接。MySQL 5.7 后,可以通过 mysql_rest_connection 初始化连接资源,不需要重连或者做权限验证。

查询缓存

当接受到查询请求时,会现在查询缓存中查询(key/value保存),是否执行过。没有的话,再走正常的执行流程。

但在实际情况下,查询缓存一般没有必要设置。因为在查询涉及到的表被更新时,缓存就会被清空。所以适用于静态表。在 MySQL8.0 后,查询缓存被废除。

分析器

词法分析:

如识别 select,表名,列名,判断其是否存在等。

语法分析:

判断语句是否符合 MySQL 语法。

优化器

确定索引的使用,join 表的连接顺序等,选择最优化的方案。

执行器

在具体执行语句前,会先进行权限的检查,通过后使用数据引擎提供的接口,进行查询。如果设置了慢查询,会在对应日志中看到 rows_examined 来表示扫描的行数。在一些场景下(索引),执行器调用一次,但在数据引擎中扫描了多行,所以引擎扫描的行数和 rows_examined 并不完全相同。

不预先检查权限的原因:如像触发器等情况,需要在执行器阶段才能确定权限,在优化器阶段无法验证。

使用 profiling 查看 SQL 执行过程

打开 profiling 分析语句执行过程:

mysql> select @@profiling;
+-------------+
| @@profiling |
+-------------+
|      0 |
+-------------+
1 row in set, 1 warning (0.00 sec)
mysql> set profiling=1;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1 warning (0.00 sec)

执行查询语句:

mysql> SELECT * FROM s limit 10;
+------+--------+-----+-----+
| s_id | s_name | age | sex |
+------+--------+-----+-----+
|  1 | z   | 12 |  1 |
|  2 | s   | 14 |  0 |
|  3 | c   | 14 |  1 |
+------+--------+-----+-----+
3 rows in set (0.00 sec)

获取 profiles;

mysql> show profiles;
+----------+------------+--------------------------+
| Query_ID | Duration  | Query          |
+----------+------------+--------------------------+
|    1 | 0.00046600 | SELECT * FROM s limit 10 |
+----------+------------+--------------------------+

mysql> show profile;
+----------------------+----------+
| Status        | Duration |
+----------------------+----------+
| starting       | 0.000069 |
| checking permissions | 0.000008 | 权限检查
| Opening tables    | 0.000018 | 打开表
| init         | 0.000019 | 初始化
| System lock     | 0.000010 | 锁系统
| optimizing      | 0.000004 | 优化查询
| statistics      | 0.000013 |
| preparing      | 0.000094 | 准备
| executing      | 0.000016 | 执行
| Sending data     | 0.000120 |
| end         | 0.000010 |
| query end      | 0.000015 |
| closing tables    | 0.000014 |
| freeing items    | 0.000032 |
| cleaning up     | 0.000026 |
+----------------------+----------+
15 rows in set, 1 warning (0.00 sec)

查询具体的语句:

mysql> show profile for query 1;
+----------------------+----------+
| Status        | Duration |
+----------------------+----------+
| starting       | 0.000069 |
| checking permissions | 0.000008 |
| Opening tables    | 0.000018 |
| init         | 0.000019 |
| System lock     | 0.000010 |
| optimizing      | 0.000004 |
| statistics      | 0.000013 |
| preparing      | 0.000094 |
| executing      | 0.000016 |
| Sending data     | 0.000120 |
| end         | 0.000010 |
| query end      | 0.000015 |
| closing tables    | 0.000014 |
| freeing items    | 0.000032 |
| cleaning up     | 0.000026 |
+----------------------+----------+
15 rows in set, 1 warning (0.00 sec)

MySQL 日志模块

如前面所说,MySQL 整体分为 Server 层和数据引擎层,而每层也对应了自己的日志文件。如果选用的是 InnoDB 引擎,对应的是 redo log 文件。Server 层则对应了 binlog 文件。至于为什么存在了两种日志系统,咱们往下看。

redo log

redo log 是 InnoDB 特有日志,为什么要引入 redo log 呢,想象这样一个场景,MySQL 为了保证持久性是需要把数据写入磁盘文件的。我们知道,在写入磁盘时,会进行文件的 IO,查找操作,如果每次更新操作都这样的话,整体的效率就会特别低,根本没法使用。

既然直接写入磁盘不行,解决方法就是先写进内存,在系统空闲时再更新到磁盘就可以了。但光更新内存不行,假如系统出现异常宕机和重启,内存中没有被写入磁盘的数据就会被丢掉,数据的一致性就出现问题了。这时 redo log 就发挥了作用,在更新操作发生时,InnoDb 会先写入 redo log 日志(记录了数据发生了怎么样的改变),然后更新内存,最后在适当的时间再写入磁盘,一般是找系统空闲的时间做。先写日志,在写磁盘的操作,就是常说到的 WAL (Write-Ahead- Logging)技术。

redo log 的出现,除了在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改善,还保证了 MySQL 具有了 crash-safe 的能力,在发生异常情况下,不会丢失数据。

在具体实现上 redo log 的大小是固定的,可配置一组为 4 个文件,每个文件 1GB,更新时对四个文件进行循环写入。

write pos 记录当前写入的位置,写完就后移,当第写入第 4 个文件的末尾时,从第 0 号位置重新写入。

check point 表示当前可以擦除的位置,当数据更新到磁盘时,check point 就向后移动。

write pos 和 check point 之间的位置,就是可以记录更新操作的空间。当 write pos 追上 check point ,不在能执行新的操作,先让 check point 去写入一些数据。

可以将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设置成 1,开启 redo log 持久化的能力。

binlog

binlog 则是 Server 层的日志,主要用于归档,在备份,主备同步,恢复数据时发挥作用,常见的日志格式有 row, mixed, statement 三种。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见 Binlog 恢复日志这篇。

可以通过 sync_binlog=1 开启 binlog 写入磁盘。

这里对 binlog 和 redo 进行下区分:

  1. 所有者不同,binlog 是 Server 层,所有引擎都可使用。redo log 是 InnoDB 特有的。
  2. 类型不同,binlog 是逻辑日志,记录的是语句的原始逻辑(比 statement)。redo log 是物理日志,记录某个数据页被做了怎样的修改。
  3. 数据写入的方式不同,binog 日志会一直追加,而 redo log 是循环写入。
  4. 功能不同,binlog 用于归档,而 redo log 用于保证 crash-safe.

两阶段提交

下面执行器和 InnoDB 执行 Update 时内部流程:

以更新 update T set c=c+1 where ID=2; 语句为例:

  1. 执行器通过 InooDB 引擎去 ID 所在行,ID 为主键。引擎通过树搜索找到该行,如果该行所在数据页在内存中,返回给执行器。否则先从磁盘读入内存,然后再返回。
  2. 执行器拿到引擎给的数据,将 C 值加 1,等到新的一行,然后通过引擎接口重新写入新数据。
  3. 引擎将该行更新到内存中,同时将该更新操作记录到 redo log 中,并更改 redo log 的状态为 prepare 状态。然后告知执行器,在合适的时间提交事务。
  4. 执行器生成这个操作的 binlog,并将 binlog 写入磁盘。
  5. 执行器调用引擎到的提交事务接口,将刚刚写入的 redo log 改成 commit 状态,更新完成。

浅色为执行器执行,深色为引擎执行。

在更新内存后,将写入 redo log 拆分了成两个步骤:prepare 和 commit,就是常说的两阶段提交。用于保证当有意外情况发生时,数据的一致性。

这里假设下,如果不采用两阶段提交会发生什么?

  1. 先写 redo log 后写 binlog. 假设在写入 redo log 后,MySQL 发生异常重启,此时 binlog 没有写入。在重启后,由于 redolog 已经写入,此时数据库的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此时,如果想要拿 binlog 进行备份或恢复,发现会少了最后一条的更新逻辑,导致数据不一致。
  2. 先写 binlog 后写 redo log. binlog 写入后,MySQL 异常重启,redo log 没有写入。此时重启后,发现 redo log 没有成功写入,认为这个事务无效,而此时 binlog 却多了一条更新语句,拿去恢复后自然数据也是不一致的。


再分析下两阶段提交的过程:

1.在写 redo log prepare 阶段奔溃,时刻 A 的位置。重启后,发现 redo log 没写入,回滚此次事务。

2.如果在写 binlog 时奔溃,重启后,发现 binlog 未被写入,回滚操作。

3.binlog 写完,但在提交 redo log 的 commit 状态时发生 crash

  • 如果 redo log 中事务完整,有了 commit 标识,直接提交。
  • 如果 redo log 中只有完整的 prepare, 判断对应 binlog 是否完整。

完整,提交事务
不完整,回滚事务。



如何判断 binlog 是否完整?

  • statement 格式 binlog,会有 COMMIT; 标识
  • row 格式的 binlog,会有 XID event. 标识
  • 在 5.6 后,还有 binlog-checksum 参数,验证 binlog 正确性。


如何将 redo log 和 binlog 关联表示同一个操作?

结构中有一个共同的数据字段,XID. 在崩溃恢复时,会按顺序扫描 redo log:

  • 如果有 prepare,又有 commit 的 redo log,直接提交。
  • 如果只有 prepare,没有 commit 的 redo log, 拿 XID 去 binlog 找对应的事务做判断。


数据写入后,最终落盘和 redo log 有无关系?

  • 对于正常运行的 instance 来说,内存中页被修改后,和磁盘的数据页不一致,称为脏页。而落盘的过程,是把内存中的数据页写入磁盘。
  • 对于 crash 场景,InnoDB 判断一个数据页是否丢失了更新,会将其读到内存,然后让 redo log 更新内存内容。更新完成后,内存页就变成脏页,然后回到第一种情况的状态。


redo log buffer 和 redo log 的关系?

在一个事务的更新过程中,存在多个 SQL 语句,所以是要写多次日志的。
但在写的过程中,生产的日志要先保存起来,但在 commit 前,不能直接写到 redo log 中。
所以通过内存中 redo log buffer 先存 redo log 的日志。在 commit 时,将 buffer 中的内容写入 redo log.

总结

在文章开始部分,说明了 MySQL 的整体架构分为 Server 层和引擎层,并简要说明了一条语句的执行过程。接着 MySQL 在 5.5 后选用 InnoDB 作为默认的引擎,就是因为比原生的 MyISAM 多了事务以及 crash-safe 的能力。

而 crash-safe 就是由 redo log 实现的。与 redo log 类似的日志文件还有 binlog,是 Server 引擎的日志,用于归档和备份数据。

最后提到了,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将 redo log 和 binlog 放入相同的事务中,也就是常提到的两阶段提交操作。

以上就是MySQL 整体架构介绍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MySQL 整体架构的资料请关注我们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

  • SQL语句执行深入讲解(MySQL架构总览->查询执行流程->SQL解析顺序)

    前言: 一直是想知道一条SQL语句是怎么被执行的,它执行的顺序是怎样的,然后查看总结各方资料,就有了下面这一篇博文了. 本文将从MySQL总体架构--->查询执行流程--->语句执行顺序来探讨一下其中的知识. 一.MySQL架构总览: 架构最好看图,再配上必要的说明文字. 下图根据参考书籍中一图为原本,再在其上添加上了自己的理解.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架构分为两层,上层是MySQLD的被称为的'SQL Layer',下层是各种各样对上提供接口的存储引擎,被称为'Storage Engin

  • MySQL 学习总结 之 初步了解 InnoDB 存储引擎的架构设计

    一.存储引擎 上节我们最后说到,SQL 的执行计划是执行器组件调用存储引擎的接口来完成的. 那我们可以理解为:MySQL 这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依靠存储引擎与存放数据的磁盘文件进行交互的. 那么 MySQL 有哪些存储引擎呢? 主要有 MyISAM.InnoDB.Memory等等.而现在互联网中,基本都是使用 InnoDB 存储引擎,所以接下来我将简单总结自己关于 InnoDB 存储引擎的学习,比较简单的介绍 InnoDB 存储引擎里面的组件. 二.缓冲池 我们现在都知道了,数据库的数据是存放在磁

  • 详解mysql集群:一主多从架构实现

    实验环境: 1.三台CentOS 7 服务器 2.mysql5.7.26(三台都通过yum安装) 服务器列表 7.100.222.111 master 47.103.211.5 slave1 47.103.98.221 slave2 如果还没安装mysql请看安装教程:mysql安装 一.概述: 架构图: 此种架构,一般初创企业比较常用,也便于后面步步的扩展 特点: 1.可以缓解读的压力. 2.成本低,布署快速.方便 3.读写分离 4.还能通过及时增加从库来减少读库压力 5.主库单点故障 6.数

  • 从零开始搭建MySQL MMM架构

    云平台是个好东西,MySQL-mmm的典型配置是需要五台机器,一台作为mmm admin,两台master,两台slave.一下子找五台机器真不容易,何况还要安装同样的操作系统.而有了cloud,简单几步就有了完备的实验环境:四台数据库服务器和一台管理服务器(Memory:8G,CPU:2G,Disk:128G,64bit RHEL6).在此,向为付出辛劳搭建云平台的同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下面言归正传,开始全新的MySQL mmm之旅. 下面要配置的MySQL Cluster环境包含四台数据

  • MySQL20个高性能架构设计原则(值得收藏)

    开源数据库架构设计原则 01. 技术选型 选择成熟的平台和技术,同时是最熟悉的,能做到极致的,用好不用坏,用熟不用生.目前业界的MySQL主流分支版本有Oracle官方版本的MySQL.Percona Server.MariaDB. 02. 高可用选择 高可用解决方案探讨的本质上是低宕机时间解决方案,可以理解成高可用的反面是不可用,绝大部分情况下数据库宕机才会导致数据库不可用.随着技术发展,开源数据库方面很多高可用组件(主从复制.半同步.MGR.MHA.Galera Cluster),对应场景,

  • MySQL 4种常用的主从复制架构

    一主多从复制架构 在主库读取请求压力非常大的场景下,可以通过配置一主多从复制架构实现读写分离,把大量的对实时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读请求通过负载均衡分部到多个从库上(对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读请求可以让从主库去读),降低主库的读取压力,如下图所示. 在主库出现异常宕机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个从库切换为主库继续提供服务. 在主从复制场景下会出现主从延迟,想想该怎么解决? 多级复制架构 一主多从的架构能够解决大部分读请求压力特别大的的场景的需求,考虑到MySQL的复制需要主库发送BINLOG日志到从库的I/O线

  • MySQL 整体架构介绍

    MySQL 在整体架构上分为 Server 层和存储引擎层.其中 Server 层,包括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等,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和内置函数都在这层实现.数据引擎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如 InnoDB.MyISAM.Memory 等引擎.在客户端连接到 Server 层后,Server 会调用数据引擎提供的接口,进行数据的变更. 连接器 负责和客户端建立连接,获取用户权限以及维持和管理连接. 通过 show processlist; 来查询连接的状态.在用户建立连接后,

  • MySQL高级学习笔记(三):Mysql逻辑架构介绍、mysql存储引擎详解

    Mysql逻辑架构介绍总体概览 和其它数据库相比,MySQL有点与众不同,它的架构可以在多种不同场景中应用并发挥良好作用.主要体现在存储引擎的架构上,插件式的存储引擎架构将查询处理和其它的系统任务以及数据的存储提取相分离 . 这种架构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 controller层: Connectors:连接层,c .java等连接mysql 业务逻辑处理成: Connection Pool:连接层 c3p0连接池等 Manager Service util:备份.容灾

  • 深入了解Mysql逻辑架构

    Mysql现在是大多数公司企业在用的数据库,之所以用Mysql,一点是因为Mysql是开源软件,一些有能力的公司会基于已有的Mysql架构,进行修改.调整改成适合自己公司的业务需要. 一点是因为Mysql免费,相对昂贵的Oracle服务,对于很多刚起步的公司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数据库了. 之所以要认识Mysql的逻辑架构,就好比我们自己在做开发时,首先需要先掌握自己系统用的分层架构,这样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有哪个环节产生问题,就很好排查.认识Mysql的逻辑架构也同理,我们在用Mysql的时候,

  • MySQL InnoDB架构的相关总结

    引言 作为一个后端程序员,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数据库打交道,市面上的数据库有很多,比如:Mysql,Oracle,SqlServer等等,那么我们的写的程序是怎么和数据库连接起来的呢?那就是数据库驱动,不同的数据库对应了不同的数据库驱动.在我们连接数据库的时候,首先将数据库驱动进行注册,然后基于数据库地址,用户名,密码等信息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如果用maven来管理项目的话,一般会看到如下配置: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

  • 一条sql详解MYSQL的架构设计详情

    目录 1 前言 2 应用层 2.1 连接线程处理 3 服务层 3.1 SQL 接口 3.2 SQL解析器 3.3 SQL优化器 3.4 执行器 3.5 查询缓存 4 存储引擎层 4.1 概述 4.2 缓冲池(buffer pool) 4.2.1 数据页.缓存页和脏页 4.2.2 元数据 4.2.3 free链表 4.2.4 flush链表 4.2.5 LRU链表 4.2.6 小结 4.3 undo log 4.4 redo log 5 总结 1 前言 对于一个服务端开发来说 MYSQL 可能是他

  • 深入理解bootstrap框架之第二章整体架构

    一. 整体架构 1. CSS-12栅格系统 把网页宽度均分为12等分(保留15位精度)--这是bootstrap的核心功能. 2.基础布局组件 包括排版.按钮.表格.布局.表单等等. 3.jQuery bootstrap插件的基础 4.响应式设计 兼容多个终端.这是bootstrap的终极理念. 5.css插件 提供丰富的样式. 6.js插件 二. 栅格系统 1.基本实现过程 定义容器的大小--跳转边距--媒询 有以下要求: (1)一行(row)数据必须包含在.container中. .cont

  • MySQL Shell的介绍以及安装

    01 ReplicaSet的架构 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说了ReplicaSet的基本概念和限制以及部署前的基本知识.今天我们来看InnoDB ReplicaSet部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组件之一的MySQL Shell,为了更好的理解MySQL Shell,画了一张图,如下: 通过上面的图,不难看出,MySQL Shell是运维人员管理底层MySQL节点的入口,也就是DBA执行管理命令的地方,而MySQL Router是应用程序连接的入口,它的存在,让底层的架构对应用程序透明,应用程序只需要连接MyS

  • MySQL游标详细介绍

    目录 1.什么是游标(或光标) 2.如何使用游标 1.声明游标 2.打开游标 3.使用游标 4.关闭游标 3.代码举例 4.小结 1.什么是游标(或光标) 虽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筛选条件 WHERE 和 HAVING,或者是限定返回记录的关键字 LIMIT 返回一条记录,但是,却无法在结果集中像指针一样,向前定位一条记录.向后定位一条记录,或者是随意定位到某一条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到游标.游标,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操作方式,让我们能够对结果集中的每一条记录进行定位,并对指向

  • MySQL复制架构的搭建及配置过程

    目录 一主多从复制架构 多主复制架构 级联复制架构 多主与级联复制结合架构 多主复制架构的搭建 master1的配置 master2的配置 MySQL高可用的搭建 一主多从复制架构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MySQL复制90%以上都是一个Master复制到一个或者多个Slave的架构模式. 在主库读取请求压力非常大的场景下,可以通过配置一主多从复制架构实现读写分离,把大量的对实时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读请求通过负载均衡分部到多个从库上(对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读请求可以让从主库去读),降低主库的读取压力,如下

  • ahooks整体架构及React工具库源码解读

    目录 引言 React hooks utils 库 ahooks 简介 特点 hooks 种类 ahooks 整体架构 项目启动 整体结构 hooks 总结 引言 本文是深入浅出 ahooks 源码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这个系列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加深对 React hooks 的理解. 学习如何抽象自定义 hooks.构建属于自己的 React hooks 工具库. 培养阅读学习源码的习惯,工具库是一个对源码阅读不错的选择. 注:本系列对 ahooks 的源码解析是基于 v3.3.13.自己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