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机器学习之AdaBoost算法

一、算法概述

  • AdaBoost 是英文 Adaptive Boosting(自适应增强)的缩写,由 Yoav Freund 和Robert Schapire 在1995年提出。
  • AdaBoost 的自适应在于前一个基本分类器分类错误的样本的权重会得到加强,加强后的全体样本再次被用来训练下一个基本分类器。同时,在每一轮训练中加入一个新的弱分类器,直到达到某个预定的足够小的错误率或达到预先指定的最大迭代次数时停止训练。
  • AdaBoost 算法是一种集成学习的算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对多个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精度更高的模型,参与组合的模型称为弱学习器。

二、算法原理

  • AdaBoost 的核心思想是针对同一训练集训练不同的分类器(弱分类器),然后把这些弱分类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强大的最终分类器(强分类器)。也 就是通过一些手段获得多个弱分类器,将它们集成起来构成强分类器,综合所有分类器的预测得出最终的结果。
  • AdaBoost 算法本身是通过改变数据分布来实现的,它根据每次训练集中每个样本的分类是否正确,以及上次的总体分类的准确率,来确定每个样本的权值。将修改过权值的新数据集送给下层分类器进行训练,最后将每次训练得到的分类器最后融合起来,作为最后的决策分类器。

三、算法步骤

1.初始化训练数据的权值分布,每一个训练样本最开始时都被赋予相同的权值 1/n

2.进行多轮迭代,用 m = 1,2,…,k 表示迭代到第几轮

3.使用具有权值分布 Gm 的训练数据集学习,得到基本分类器

4.计算 Gm(x) 在训练数据集上的分类误差率

5.计算 Gm(x) 的系数,am表示 Gm(x) 在最终分类器中的重要程度

6.更新训练数据集的权值分布,得到样本的新的权值分布,用于下一轮迭代

7.组合各个弱分类器

四、算法实现

from numpy import *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加载数据集
def loadDataSet(fileName):
    numFeat = len(open(fileName).readline().split('\t'))
    dataMat = []
    labelMat = []
    fr = open(fileName)
    for line in fr.readlines():
        lineArr = []
        curLine = line.strip().split('\t')
        for i in range(numFeat - 1):
            lineArr.append(float(curLine[i]))
        dataMat.append(lineArr)
        labelMat.append(float(curLine[-1]))
    return dataMat, labelMat

# 返回分类预测结果  根据阈值所以有两种返回情况
def stumpClassify(dataMatrix, dimen, threshVal, threshIneq):
    retArray = ones((shape(dataMatrix)[0], 1))
    if threshIneq == 'lt':
        retArray[dataMatrix[:, dimen] <= threshVal] = -1.0
    else:
        retArray[dataMatrix[:, dimen] > threshVal] = -1.0
    return retArray

# 返回 该弱分类器单层决策树的信息  更新D向量的错误率 更新D向量的预测目标
def buildStump(dataArr, classLabels, D):
    dataMatrix = mat(dataArr)
    labelMat = mat(classLabels).T
    m, n = shape(dataMatrix)
    numSteps = 10.0
    bestStump = {}  # 字典用于保存每个分类器信息
    bestClasEst = mat(zeros((m, 1)))
    minError = inf  # 初始化最小误差最大
    for i in range(n):  # 特征循环  (三层循环,遍历所有的可能性)
        rangeMin = dataMatrix[:, i].min()
        rangeMax = dataMatrix[:, i].max()
        stepSize = (rangeMax - rangeMin) / numSteps  # (大-小)/分割数  得到最小值到最大值需要的每一段距离
        for j in range(-1, int(numSteps) + 1):  # 遍历步长 最小值到最大值的需要次数
            for inequal in ['lt', 'gt']:  # 在大于和小于之间切换
                threshVal = (rangeMin + float(j) * stepSize)  # 最小值+次数*步长  每一次从最小值走的长度
                predictedVals = stumpClassify(dataMatrix, i, threshVal,
                                              inequal)  # 最优预测目标值  用于与目标值比较得到误差
                errArr = mat(ones((m, 1)))
                errArr[predictedVals == labelMat] = 0
                weightedError = D.T * errArr
                if weightedError < minError:  # 选出最小错误的那个特征
                    minError = weightedError  # 最小误差 后面用来更新D权值的
                    bestClasEst = predictedVals.copy()  # 最优预测值

                    bestStump['dim'] = i  # 特征
                    bestStump['thresh'] = threshVal  # 到最小值的距离 (得到最优预测值的那个距离)
                    bestStump['ineq'] = inequal  # 大于还是小于 最优距离为-1
    return bestStump, minError, bestClasEst

# 循环构建numIt个弱分类器
def adaBoostTrainDS(dataArr, classLabels, numIt=40):
    weakClassArr = []  # 保存弱分类器数组
    m = shape(dataArr)[0]
    D = mat(ones((m, 1)) / m)  # D向量 每条样本所对应的一个权重
    aggClassEst = mat(zeros((m, 1)))  # 统计类别估计累积值
    for i in range(numIt):
        bestStump, error, classEst = buildStump(dataArr, classLabels, D)
        alpha = float(0.5 * log((1.0 - error) / max(error, 1e-16)))
        bestStump['alpha'] = alpha
        weakClassArr.append(bestStump)  # 加入单层决策树

        # 得到运算公式中的向量+/-α,预测正确为-α,错误则+α。每条样本一个α
        # multiply对应位置相乘  这里很聪明,用-1*真实目标值*预测值,实现了错误分类则-,正确则+
        expon = multiply(-1 * alpha * mat(classLabels).T, classEst)
        D = multiply(D, exp(expon))  # 这三步为更新概率分布D向量 拆分开来了,每一步与公式相同
        D = D / D.sum()

        # 计算停止条件错误率=0 以及计算每次的aggClassEst类别估计累计值
        aggClassEst += alpha * classEst
        # 很聪明的计算方法 计算得到错误的个数,向量中为1则错误值
        aggErrors = multiply(sign(aggClassEst) != mat(classLabels).T, ones((m, 1)))  # sign返回数值的正负符号,以1、-1表示
        errorRate = aggErrors.sum() / m  # 错误个数/总个数
        # print("错误率:", errorRate)
        if errorRate == 0.0:
            break
    return weakClassArr, aggClassEst

# 预测 累加 多个弱分类器获得预测值*该alpha 得到结果
def adaClassify(datToClass, classifierArr):  # classifierArr是元组,所以在取值时需要注意
    dataMatrix = mat(datToClass)
    m = shape(dataMatrix)[0]
    aggClassEst = mat(zeros((m, 1)))
    # 循环所有弱分类器
    for i in range(len(classifierArr[0])):
        # 获得预测结果
        classEst = stumpClassify(dataMatrix, classifierArr[0][i]['dim'], classifierArr[0][i]['thresh'],
                                 classifierArr[0][i]['ineq'])
        # 该分类器α*预测结果 用于累加得到最终的正负判断条件
        aggClassEst += classifierArr[0][i]['alpha'] * classEst  # 这里就是集合所有弱分类器的意见,得到最终的意见
    return sign(aggClassEst)  # 提取数据符号

# ROC曲线,类别累计值、目标标签
def plotROC(predStrengths, classLabels):
    cur = (1.0, 1.0)  # 每次画线的起点游标点
    ySum = 0.0  # 用于计算AUC的值 矩形面积的高度累计值
    numPosClas = sum(array(classLabels) == 1.0)  # 所有真实正例    确定了在y坐标轴上的步进数目
    yStep = 1 / float(numPosClas)  # 1/所有真实正例 y轴上的步长
    xStep = 1 / float(len(classLabels) - numPosClas)  # 1/所有真实反例 x轴上的步长
    sortedIndicies = predStrengths.argsort()  # 获得累计值向量从小到大排序的下表index [50,88,2,71...]
    fig = plt.figure()
    fig.clf()
    ax = plt.subplot(111)
    # 循环所有的累计值 从小到大
    for index in sortedIndicies.tolist()[0]:
        if classLabels[index] == 1.0:
            delX = 0  # 若为一个真正例,则沿y降一个步长,即不断降低真阳率;
            delY = yStep  # 若为一个非真正例,则沿x退一个步长,尖笑阳率
        else:
            delX = xStep
            delY = 0
            ySum += cur[1]  # 向下移动一次,则累计一个高度。宽度不变,我们只计算高度
        ax.plot([cur[0], cur[0] - delX], [cur[1], cur[1] - delY], c='b')  # 始终会有一个点是没有改变的
        cur = (cur[0] - delX, cur[1] - delY)
    ax.plot([0, 1], [0, 1], 'b--')
    plt.xlabel('False positive rate')
    plt.ylabel('True positive rate')
    plt.title('ROC curve for AdaBoost horse colic detection system')
    ax.axis([0, 1, 0, 1])
    plt.show()
    print("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is: ", ySum * xStep)  # AUC面积我们以 高*低 的矩形来计算

# 测试正确率
datArr, labelArr = loadDataSet('horseColicTraining2.txt')
classifierArr = adaBoostTrainDS(datArr, labelArr, 15)

testArr, testLabelArr = loadDataSet('horseColicTest2.txt')
prediction10 = adaClassify(testArr, classifierArr)

errArr = mat(ones((67, 1)))  # 一共有67个样本
cnt = errArr[prediction10 != mat(testLabelArr).T].sum()
print(cnt / 67)

# 画出ROC曲线
datArr, labelArr = loadDataSet('horseColicTraining2.txt')
classifierArray, aggClassEst = adaBoostTrainDS(datArr, labelArr, 10)
plotROC(aggClassEst.T, labelArr)

五、算法优化

  • 权值更新方法的改进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能存在正负样本失衡的问题,分类器会过于关注大容量样本,导致分类器不能较好地完成区分小样本的目的。此时可以适度增大小样本的权重使重心达到平衡。在实际训练中还会出现困难样本权重过高而发生过拟合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设置困难样本分类的权值上限。

  • 训练方法的改进

AdaBoost算法由于其多次迭代训练分类器的原因,训练时间一般会比别的分类器长。对此一般可以采用实现AdaBoost的并行计算或者训练过程中动态剔除掉权重偏小的样本以加速训练过程。

  • 多算法结合的改进

除了以上算法外,AdaBoost还可以考虑与其它算法结合产生新的算法,如在训练过程中使用SVM算法加速挑选简单分类器来替代原始AdaBoost中的穷举法挑选简单的分类器。

到此这篇关于Python机器学习之AdaBoost算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Python AdaBoost算法内容请搜索我们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Python 机器学习工具包SKlearn的安装与使用

    1.SKlearn 是什么 Sklearn(全称 SciKit-Learn),是基于 Python 语言的机器学习工具包. Sklearn 主要用Python编写,建立在 Numpy.Scipy.Pandas 和 Matplotlib 的基础上,也用 Cython编写了一些核心算法来提高性能. Sklearn 包括六大功能模块: 分类(Classification):识别样本属于哪个类别,常用算法有 SVM(支持向量机).nearest neighbors(最近邻).random forest(

  • python机器学习包mlxtend的安装和配置详解

    今天看到了mlxtend的包,看了下example集成得非常简洁.还有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自带了一些data直接可以用,省去了自己造数据或者找数据的处理过程,所以决定安装体验一下. 依赖环境 首先,sudo pip install mlxtend 得到基础环境. 然后开始看看系统依赖问题的解决.大致看了下基本都是python科学计算用的那几个经典的包,主要是numpy,scipy,matplotlib,sklearn这些. LINUX环境下的话,一般这些都比较好装pip一般都能搞定. 这里要说的一

  • python机器学习之线性回归详解

    一.python机器学习–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其形式简单,易于实现,同时也是很多机器学习模型的基础. 对于一个给定的训练集数据,线性回归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个与这些数据最吻合的线性函数. 二.OLS线性回归 2.1 Ordinary Least Squares 最小二乘法 一般情况下,线性回归假设模型为下,其中w为模型参数 线性回归模型通常使用MSE(均方误差)作为损失函数,假设有m个样本,均方损失函数为:(所有实例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平方的均值) 由于模型的训练目标为找到使得损

  • Python基于OpenCV库Adaboost实现人脸识别功能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基于OpenCV库Adaboost实现人脸识别功能.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以前用Matlab写神经网络的面部眼镜识别算法,研究算法逻辑,采集大量训练数据,迭代,计算各感知器的系数...相当之麻烦~而现在运用调用pythonOpenCV库Adaboost算法,无需知道算法逻辑,无需进行模型训练,人脸识别变得相当之简单了. 需要用到的库是opencv(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下载安装方式如下: 使用pip install num

  • 使用python-cv2实现Harr+Adaboost人脸识别的示例

    Haar特征 哈尔特征使用检测窗口中指定位置的相邻矩形,计算每一个矩形的像素和并取其差值.然后用这些差值来对图像的子区域进行分类. haar特征模板有以下几种: 以第一个haar特征模板为例 计算方式 1.特征 = 白色 - 黑色(用白色区域的像素之和减去黑色区域的象征之和) 2.特征 = 整个区域 * 权重 + 黑色 * 权重 使用haar模板处理图像 从图像的起点开始,利用haar模板从左往右遍历,从上往下遍历,并设置步长,同时考虑图像大小和模板大小的信息 假如我们现在有一个 1080 *

  • python 机器学习之支持向量机非线性回归SVR模型

    本文介绍了python 支持向量机非线性回归SVR模型,废话不多说,具体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linear_model,svm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def load_data_regression(): ''' 加载用于回归问题的数据集 ''' diabetes =

  • Python机器学习之逻辑回归

    一.题目 1.主题:逻辑回归 2.描述:假设你是某大学招生主管,你想根据两次考试的结果决定每个申请者的录取 机会.现有以往申请者的历史数据,可以此作为训练集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并用 其预测某学生能否被大学录取. 3.数据集:文件 ex2data1.txt ,第一列.第二列分别表示申请者两次 考试的成绩,第三列表示录取结果(1 表示录取,0 表示不录取). 二.目的 1.理解逻辑回归模型 2.掌握逻辑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算法 三.平台 1.硬件:计算机 2.操作系统:WINDOWS 3.编程软件:Py

  • Python机器学习算法库scikit-learn学习之决策树实现方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机器学习算法库scikit-learn学习之决策树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决策树 决策树(DTs)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回归的非参数监督学习方法.目标是创建一个模型,通过从数据特性中推导出简单的决策规则来预测目标变量的值. 例如,在下面的例子中,决策树通过一组if-then-else决策规则从数据中学习到近似正弦曲线的情况.树越深,决策规则越复杂,模型也越合适. 决策树的一些优势是: 便于说明和理解,树可以可视化表达: 需要很少的数据准备.其他技术通常需要

  • python实现AdaBoost算法的示例

    代码 ''' 数据集:Mnist 训练集数量:60000(实际使用:10000) 测试集数量:10000(实际使用:1000) 层数:40 ------------------------------ 运行结果: 正确率:97% 运行时长:65m ''' import time import numpy as np def loadData(fileName): ''' 加载文件 :param fileName:要加载的文件路径 :return: 数据集和标签集 ''' # 存放数据及标记 da

  • Python机器学习之AdaBoost算法

    一.算法概述 AdaBoost 是英文 Adaptive Boosting(自适应增强)的缩写,由 Yoav Freund 和Robert Schapire 在1995年提出. AdaBoost 的自适应在于前一个基本分类器分类错误的样本的权重会得到加强,加强后的全体样本再次被用来训练下一个基本分类器.同时,在每一轮训练中加入一个新的弱分类器,直到达到某个预定的足够小的错误率或达到预先指定的最大迭代次数时停止训练. AdaBoost 算法是一种集成学习的算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对多个机器学习模型进行

  • Python机器学习k-近邻算法(K Nearest Neighbor)实例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机器学习k-近邻算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工作原理 存在一份训练样本集,并且每个样本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即我们知道每个样本集中所属于的类别.输入没有标签的新数据后,将新数据的每个特征与样本集中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提取样本集中与之最相近的k个样本.观察并统计这k个样本的标签,选择数量最大的标签作为这个新数据的标签. 用以下这幅图可以很好的解释kNN算法: 不同形状的点,为不同标签的点.其中绿色点为未知标签的数据点.现在要对绿色点进行预测.由图不难得出

  • Python机器学习入门(五)算法审查

    目录 1.审查分类算法 1.1线性算法审查 1.1.1逻辑回归 1.1.2线性判别分析 1.2非线性算法审查 1.2.1K近邻算法 1.2.2贝叶斯分类器 1.2.4支持向量机 2.审查回归算法 2.1线性算法审查 2.1.1线性回归算法 2.1.2岭回归算法 2.1.3套索回归算法 2.1.4弹性网络回归算法 2.2非线性算法审查 2.2.1K近邻算法 2.2.2分类与回归树 2.2.3支持向量机 3.算法比较 总结 程序测试是展现BUG存在的有效方式,但令人绝望的是它不足以展现其缺位. --

  • python机器学习实现oneR算法(以鸢尾data为例)

    目录 一.导包与获取数据 二.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三.定义函数:获取某特征值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及错误率 四.定义函数:获取每个特征值下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错误率 五.调用函数,获取最佳特征值 六.测试算法 oneR即“一条规则”.oneR算法根据已有的数据中,具有相同特征值的个体最可能属于哪个类别来进行分类.以鸢尾data为例,该算法实现过程可解读为以下六步: 一. 导包与获取数据 以均值为阈值,将大于或等于阈值的特征标记为1,低于阈值的特征标记为0. import numpy as np f

  • python机器学习基础K近邻算法详解KNN

    目录 一.k-近邻算法原理及API 1.k-近邻算法原理 2.k-近邻算法API 3.k-近邻算法特点 二.k-近邻算法案例分析案例信息概述 第一部分:处理数据 1.数据量缩小 2.处理时间 3.进一步处理时间 4.提取并构造时间特征 5.删除无用特征 6.签到数量少于3次的地点,删除 7.提取目标值y 8.数据分割 第二部分:特征工程 标准化 第三部分:进行算法流程 1.算法执行 2.预测结果 3.检验效果 一.k-近邻算法原理及API 1.k-近邻算法原理 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

  • Python机器学习入门(五)之Python算法审查

    目录 1.审查分类算法 1.1线性算法审查 1.1.1逻辑回归 1.1.2线性判别分析 1.2非线性算法审查 1.2.1K近邻算法 1.2.2贝叶斯分类器 1.2.3分类与回归树 1.2.4支持向量机 2.审查回归算法 2.1线性算法审查 2.1.1线性回归算法 2.1.2岭回归算法 2.1.3套索回归算法 2.1.4弹性网络回归算法 2.2非线性算法审查 2.2.1K近邻算法 2.2.2分类与回归树 2.2.3支持向量机 3.算法比较 总结 程序测试是展现BUG存在的有效方式,但令人绝望的是它

  • python机器学习Sklearn实战adaboost算法示例详解

    目录 pandas批量处理体测成绩 adaboost adaboost原理案例举例 弱分类器合并成强分类器 pandas批量处理体测成绩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pandas import Series,DataFram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ata = pd.read_excel("/Users/zhucan/Desktop/18级高一体测成绩汇总.xls") cond =

  • Python机器学习算法之k均值聚类(k-means)

    一开始的目的是学习十大挖掘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并用编码实现一遍,但越往后学习,越往后实现编码,越发现自己的编码水平低下,学习能力低.这一个k-means算法用Python实现竟用了三天时间,可见编码水平之低,而且在编码的过程中看了别人的编码,才发现自己对numpy认识和运用的不足,在自己的代码中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求均值的地方可以用mean直接对数组求均值,再比如去最小值的下标,我用的是argsort排序再取列表第一个,但是有argmin可以直接用啊.下面的代码中这些可以优化的并没有改,

  • 纯python实现机器学习之kNN算法示例

    前面文章分别简单介绍了线性回归,逻辑回归,贝叶斯分类,并且用python简单实现.这篇文章介绍更简单的 knn, k-近邻算法(kNN,k-NearestNeighbor). k-近邻算法(kNN,k-NearestNeighbor),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之一,其核心思想在于用距离目标最近的k个样本数据的分类来代表目标的分类(这k个样本数据和目标数据最为相似). 原理 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用距离最近(多种衡量距离的方式)的k个样本数据来代表目标数据的分类. 具体讲,存在训练样本集, 每个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