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mysql实现的雪花算法案例

一、为何要用雪花算法

1、问题产生的背景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用分布式、微服务,那么对应的就会针对不同的服务进行数据库拆分,然后当数据量上来的时候也会进行分表,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分表以后id的问题。

例如之前单体项目中一个表中的数据主键id都是自增的,mysql是利用autoincrement来实现自增,而oracle是利用序列来实现的,但是当单表数据量上来以后就要进行水平分表,阿里java开发建议是单表大于500w的时候就要分表,但是具体还是得看业务,如果索引用的号的话,单表千万的数据也是可以的。水平分表就是将一张表的数据分成多张表,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自增来做主键id,那么就会出现id重复,这个时候就得考虑用什么方案来解决分布式id的问题了。

2、解决方案

2.1、数据库表

可以在某个库中专门维护一张表,然后每次无论哪个表需要自增id的时候都去查这个表的记录,然后用for update锁表,然后取到的值加一,然后返回以后把再把值记录到表中,但是这个方法适合并发量比较小的项目,因此每次都得锁表。

2.2、redis

因为redis是单线程的,可以在redis中维护一个键值对,然后哪个表需要直接去redis中取值然后加一,但是这个跟上面一样由于单线程都是对高并发的支持不高,只适合并发量小的项目。

2.3、uuid

可以使用uuid作为不重复主键id,但是uuid有个问题就是其是无序的字符串,如果使用uuid当做主键,那么主键索引就会失效。

2.4、雪花算法

雪花算法是解决分布式id的一个高效的方案,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在使用雪花算法,当然还有公司自己实现其他的方案。

二、雪花算法

1、原理

雪花算法就是使用64位long类型的数据存储id,最高位一位存储0或者1,0代表整数,1代表负数,一般都是0,所以最高位不变,41位存储毫秒级时间戳,10位存储机器码(包括5位datacenterId和5位workerId),12存储序列号。这样最大2的10次方的机器,也就是1024台机器,最多每毫秒每台机器产生2的12次方也就是4096个id。(下面有代码实现)

但是一般我们没有那么多台机器,所以我们也可以使用53位来存储id。为什么要用53位?

因为我们几乎都是跟web页面打交道,就需要跟js打交道,js支持最大的整型范围为53位,超过这个范围就会丢失精度,53之内可以直接由js读取,超过53位就需要转换成字符串才能保证js处理正确。53存储的话,32位存储秒级时间戳,5位存储机器码,16位存储序列化,这样每台机器每秒可以生产65536个不重复的id。

2、缺点

由于雪花算法严重依赖时间,所以当发生服务器时钟回拨的问题是会导致可能产生重复的id。当然几乎没有公司会修改服务器时间,修改以后会导致各种问题,公司宁愿新加一台服务器也不愿意修改服务器时间,但是不排除特殊情况。

如何解决时钟回拨的问题?可以对序列化的初始值设置步长,每次触发时钟回拨事件,则其初始步长就加1w,可以在下面代码的第85行来实现,将sequence的初始值设置为10000。

三、代码实现

64位的代码实现:

package com.yl.common;
/**
 * Twitter_Snowflake<br>
 * SnowFlake的结构如下(每部分用-分开):<br>
 * 0 -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 - 00000 - 00000 - 000000000000 <br>
 * 1位标识,由于long基本类型在Java中是带符号的,最高位是符号位,正数是0,负数是1,所以id一般是正数,最高位是0<br>
 * 41位时间截(毫秒级),注意,41位时间截不是存储当前时间的时间截,而是存储时间截的差值(当前时间截 - 开始时间截)
 * 得到的值),这里的的开始时间截,一般是我们的id生成器开始使用的时间,由我们程序来指定的(如下下面程序IdWorker类的startTime属性)。41位的时间截,可以使用69年,年T = (1L << 41) / (1000L * 60 * 60 * 24 * 365) = 69<br>
 * 10位的数据机器位,可以部署在1024个节点,包括5位datacenterId和5位workerId<br>
 * 12位序列,毫秒内的计数,12位的计数顺序号支持每个节点每毫秒(同一机器,同一时间截)产生4096个ID序号<br>
 * 加起来刚好64位,为一个Long型。<br>
 * SnowFlake的优点是,整体上按照时间自增排序,并且整个分布式系统内不会产生ID碰撞(由数据中心ID和机器ID作区分),并且效率较高,经测试,SnowFlake每秒能够产生26万ID左右。
 */
public class SnowflakeIdWorker {

 // ==============================Fields===========================================
 /** 开始时间截 (2020-01-01) */
 private final long twepoch = 1577808000000L;

 /** 机器id所占的位数 */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Bits = 5L;

 /** 数据标识id所占的位数 */
 private final long datacenterIdBits = 5L;

 /** 支持的最大机器id,结果是31 (这个移位算法可以很快的计算出几位二进制数所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 */
 private final long maxWorkerId = -1L ^ (-1L << workerIdBits);

 /** 支持的最大数据标识id,结果是31 */
 private final long maxDatacenterId = -1L ^ (-1L << datacenterIdBits);

 /** 序列在id中占的位数 */
 private final long sequenceBits = 12L;

 /** 机器ID向左移12位 */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数据标识id向左移17位(12+5) */
 private final long datacent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时间截向左移22位(5+5+12) */
 private final long timestampLeft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datacenterIdBits;

 /** 生成序列的掩码,这里为4095 (0b111111111111=0xfff=4095) */
 private final long sequenceMask = -1L ^ (-1L << sequenceBits);

 /** 工作机器ID(0~31) */
 private long workerId;

 /** 数据中心ID(0~31) */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

 /** 毫秒内序列(0~4095) */
 private long sequence = 0L;

 /** 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截 */
 private long lastTimestamp = -1L;

 //==============================Constructors=====================================
 /**
 * 构造函数
 * @param workerId 工作ID (0~31)
 * @param datacenterId 数据中心ID (0~31)
 */
 public SnowflakeIdWorker(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
 if (workerId > maxWorkerId || work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work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WorkerId));
 }
 if (datacenterId > max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datacent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DatacenterId));
 }
 this.workerId = workerId;
 this.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 ==============================Methods==========================================
 /**
 * 获得下一个ID (该方法是线程安全的)
 * @return SnowflakeId
 */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如果当前时间小于上一次ID生成的时间戳,说明系统时钟回退过这个时候应当抛出异常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String.format("Clock moved backwards. Refusing to generate id for %d milliseconds",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如果是同一时间生成的,则进行毫秒内序列
 if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sequence = (sequence + 1) & sequenceMask;
 //毫秒内序列溢出
 if (sequence == 0) {
 //阻塞到下一个毫秒,获得新的时间戳
 timestamp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
 }
 //时间戳改变,毫秒内序列重置
 else {
 sequence = 0L;
 }

 //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截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移位并通过或运算拼到一起组成64位的ID
 return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LeftShift) //
 | (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Shift) //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 sequence;
 }

 /**
 * 阻塞到下一个毫秒,直到获得新的时间戳
 * @param lastTimestamp 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截
 * @return 当前时间戳
 */
 protected long til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timeGen();
 }
 return timestamp;
 }

 /**
 * 返回以毫秒为单位的当前时间
 * @return 当前时间(毫秒)
 */
 protected long timeGen()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Test=============================================
 /** 测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nowflakeIdWorker idWorker = new SnowflakeIdWorker(0, 0);

 for (int i = 0; i < 100; i++) {
 long id = idWorker.nextId();
 System.out.println(id);
 }
 }
}

补充知识:雪花算法实现分布式自增长ID

我就废话不多说了,大家还是直接看代码吧~

/**
 * <p>名称:IdWorker.java</p>
 * <p>描述:分布式自增长ID</p>
 * <pre>
 * Twitter的 Snowflake JAVA实现方案
 * </pre>
 * 核心代码为其IdWorker这个类实现,其原理结构如下,我分别用一个0表示一位,用—分割开部分的作用:
 * 1||0---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 --- 00000 ---00000 ---000000000000
 * 在上面的字符串中,第一位为未使用(实际上也可作为long的符号位),接下来的41位为毫秒级时间,
 * 然后5位datacenter标识位,5位机器ID(并不算标识符,实际是为线程标识),
 * 然后12位该毫秒内的当前毫秒内的计数,加起来刚好64位,为一个Long型。
 * 这样的好处是,整体上按照时间自增排序,并且整个分布式系统内不会产生ID碰撞(由datacenter和机器ID作区分),
 * 并且效率较高,经测试,snowflake每秒能够产生26万ID左右,完全满足需要。
 * <p>
 * 64位ID (42(毫秒)+5(机器ID)+5(业务编码)+12(重复累加))
 *
 * @author Polim
 */
public class IdWorker {
 // 时间起始标记点,作为基准,一般取系统的最近时间(一旦确定不能变动)
 private final static long twepoch = 1288834974657L;
 // 机器标识位数
 private final static long workerIdBits = 5L;
 // 数据中心标识位数
 private final static long datacenterIdBits = 5L;
 // 机器ID最大值
 private final static long maxWorkerId = -1L ^ (-1L << workerIdBits);
 // 数据中心ID最大值
 private final static long maxDatacenterId = -1L ^ (-1L << datacenterIdBits);
 // 毫秒内自增位
 private final static long sequenceBits = 12L;
 // 机器ID偏左移12位
 private final static long work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数据中心ID左移17位
 private final static long datacent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时间毫秒左移22位
 private final static long timestampLeft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datacenterIdBits;

 private final static long sequenceMask = -1L ^ (-1L << sequenceBits);
 /* 上次生产id时间戳 */
 private static long lastTimestamp = -1L;
 // 0,并发控制
 private long sequence = 0L;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
 // 数据标识id部分
 private final long datacenterId;

 public IdWorker(){
 this.datacenterId = getDatacenterId(maxDatacenterId);
 this.workerId = getMaxWorkerId(datacenterId, maxWorkerId);
 }
 /**
 * @param workerId
 *  工作机器ID
 * @param datacenterId
 *  序列号
 */
 public IdWorker(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
 if (workerId > maxWorkerId || work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work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WorkerId));
 }
 if (datacenterId > max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datacent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DatacenterId));
 }
 this.workerId = workerId;
 this.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
 * 获取下一个ID
 *
 * @return
 */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String.format("Clock moved backwards. Refusing to generate id for %d milliseconds",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if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 当前毫秒内,则+1
  sequence = (sequence + 1) & sequenceMask;
  if (sequence == 0) {
  // 当前毫秒内计数满了,则等待下一秒
  timestamp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
 } else {
  sequence = 0L;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ID偏移组合生成最终的ID,并返回ID
 long nextId =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LeftShift)
  | (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Shift)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sequence;

 return nextId;
 }

 private long tilNextMillis(final long lastTimestamp) {
 long timestamp = this.timeGen();
 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this.timeGen();
 }
 return timestamp;
 }

 private long timeGen()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 <p>
 * 获取 maxWorkerId
 * </p>
 */
 protected static long getMaxWorkerId(long datacenterId, long maxWorkerId) {
 StringBuffer mpid = new StringBuffer();
 mpid.append(datacenterId);
 String name = ManagementFactory.getRuntimeMXBean().getName();
 if (!name.isEmpty()) {
  /*
  * GET jvmPid
  */
  mpid.append(name.split("@")[0]);
 }
 /*
 * MAC + PID 的 hashcode 获取16个低位
 */
 return (mpid.toString().hashCode() & 0xffff) % (maxWorkerId + 1);
 }

 /**
 * <p>
 * 数据标识id部分
 * </p>
 */
 protected static long getDatacenterId(long maxDatacenterId) {
 long id = 0L;
 try {
  InetAddress ip = InetAddress.getLocalHost();
  NetworkInterface network = NetworkInterface.getByInetAddress(ip);
  if (network == null) {
  id = 1L;
  } else {
  byte[] mac = network.getHardwareAddress();
  id = ((0x000000FF & (long) mac[mac.length - 1])
   | (0x0000FF00 & (((long) mac[mac.length - 2]) << 8))) >> 6;
  id = id % (maxDatacenterId + 1);
  }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 getDatacenterId: " + e.getMessage());
 }
 return id;
 }

}

以上这篇利用mysql实现的雪花算法案例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Mysql使用索引实现查询优化

    索引的目的在于提高查询效率,可以类比字典,如果要查"mysql"这个单词,我们肯定需要定位到m字母,然后从下往下找到y字母,再找到剩下的sql.如果没有索引,那么你可能需要把所有单词看一遍才能找到你想要的. 1.索引的优点 假设你拥有三个未索引的表t1.t2和t3,每个表都分别包含数据列i1.i2和i3,并且每个表都包含了1000条数据行,其序号从1到1000.查找某些值匹配的数据行组合的查询可能如下所示: SELECT t1.i1, t2.i2, t3.i3 FROM t1, t2,

  • 利用MySQL空间函数实现位置打卡的完整步骤

    前言 项目需求是跟用户当前位置判断是否在给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符合位置限制才可以打卡,其中的位置范围是一个或多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如下图,判断用户是在清华还是北大. 图形获取区域坐标# 因为项目前端使用微信小程序的wx.getLocation获取地理位置,为了坐标的一致性,后台选取区域范围采用了腾讯地图的地理位置服务,在应用工具->绘制几何图形里,提供了点.线.多边形和圆形可以方便的选取看这里. 在官方提供的示例上稍加改动即可获取选定的位置坐标. 存储位置 取到坐标位置后,接着就是怎么存储? 开放

  • mysql 无限级分类实现思路

    第一种方案: 使用递归算法,也是使用频率最多的,大部分开源程序也是这么处理,不过一般都只用到四级分类.这种算法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最为简单.category表中一个字段id,一个字段fid(父id).这样可以根据WHERE id = fid来判断上一级内容,运用递归至最顶层. 分析:通过这种数据库设计出的无限级,可以说读取的时候相当费劲,所以大部分的程序最多3-4级分类,这就足以满足需求,从而一次性读出所有的数据,再对得到数组或者对象进行递归.本身负荷还是没太大问题.但是如果分类到更多级,那是不可取

  • 利用mysql实现的雪花算法案例

    一.为何要用雪花算法 1.问题产生的背景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用分布式.微服务,那么对应的就会针对不同的服务进行数据库拆分,然后当数据量上来的时候也会进行分表,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分表以后id的问题. 例如之前单体项目中一个表中的数据主键id都是自增的,mysql是利用autoincrement来实现自增,而oracle是利用序列来实现的,但是当单表数据量上来以后就要进行水平分表,阿里java开发建议是单表大于500w的时候就要分表,但是具体还是得看业务,如果索引用的号的话,单表千万的数据也是

  • Go语言实现Snowflake雪花算法

    每次放长假的在家里的时候,总想找点简单的例子来看看实现原理,这次我们来看看 Go 语言雪花算法. 介绍 有时候在业务中,需要使用一些唯一的ID,来记录我们某个数据的标识.最常用的无非以下几种:UUID.数据库自增主键.Redis的Incr命令等方法来获取一个唯一的值.下面我们分别说一下它们的优劣,以便引出我们的分布式雪花算法. 雪花算法 雪花算法的原始版本是scala版,用于生成分布式ID(纯数字,时间顺序),订单编号等. 自增ID:对于数据敏感场景不宜使用,且不适合于分布式场景. GUID:采

  • Java DFA算法案例详解

    1.背景 项目中需要对敏感词做一个过滤,首先有几个方案可以选择: 直接将敏感词组织成String后,利用indexOf方法来查询. 传统的敏感词入库后SQL查询. 利用Lucene建立分词索引来查询. 利用DFA算法来进行. 首先,项目收集到的敏感词有几千条,使用a方案肯定不行.其次,为了方便以后的扩展性尽量减少对数据库的依赖,所以放弃b方案.然后Lucene本身作为本地索引,敏感词增加后需要触发更新索引,并且这里本着轻量原则不想引入更多的库,所以放弃c方案.于是我们选定d方案为研究目标. 2.

  • JVM中四种GC算法案例详解

    目录 介绍 引用计数算法(Reference counting) 算法思想: 核心思想: 优点: 缺点: 例子如图: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算法思想: 优点 缺点 例子如图 标记–整理算法 算法思想 优点 缺点 例子 复制算法 算法思想 优点 缺点 总结 介绍 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内存垃圾(一些没有引用指向的内存对象都属于内存垃圾,因为这些对象已经无法访问,程序用不了它们了,对程序而言它们已经死亡),为了确保程序运行时的性能,java虚拟机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

  • Java实现雪花算法的示例代码

    一.介绍 SnowFlow算法是Twitter推出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主要核心思想就是利用64bit的long类型的数字作为全局的id.在分布式系统中经常应用到,并且,在id中加入了时间戳的概念,基本上保持不重复,并且持续一种向上增加的方式. 在这64bit中,其中``第一个bit是不用的,然后用其中的41个bit作为毫秒数,用10bit作为工作机器id,12bit`作为序列号.具体如下图所示: 第一个部分:0,这个是个符号位,因为在二进制中第一个bit如果是1的话,那么都是负数,但是我们生成

  • Go实现分布式唯一ID的生成之雪花算法

    目录 背景: 特性: 雪花算法: 分布式唯一ID的生成 背景: 在分布式架构下,唯一序列号生成是我们在设计一个尤其是数据库使用分库分表的时候会常见的一个问题 特性: 全局唯一,这是基本要求,不能出现重复数字类型,趋势递增,后面的ID必须比前面的大长度短,能够提高查询效率,这也是从MySQL数据库规范出发的,尤其是ID作为主键时**信息安全,**如果ID连续生成,势必会泄露业务信息,所以需要无规则不规则高可用低延时,ID生成快,能够扛住高并发,延时足够低不至于成为业务瓶颈. 雪花算法: ​ sno

  • mybatis-plus雪花算法生成Id使用详解

    目录 前言 一.mybatis-plus官网 二.雪花算法实战 三.实现分析 四.为什么默认就是雪花算法 五.主动设置Id生成策略 总结 前言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数据库自增主键生成Id能满足大部分的场景.但是随着分布式应用场景的增多,表数据的增大导致分表分库的大量应用.数据库自增主键的生成规则无法满足对应的业务场景,于是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其中雪花算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今天说一下在mybatis-plus中如何使用雪花算法生成Id. 一.mybatis-plus官网 官方文档:h

  • mybatis-plus雪花算法增强idworker的实现

    目录 一.官网 二.默认实现的弊端 三.mybatis-plus中datacenterId和workerId的默认生成规则 四.idworker介绍 五.idworker实战 总结 一.官网 官方文档:https://baomidou.com/ Git地址:https://github.com/baomidou/mybatis-plus idworker官网:https://github.com/imadcn/idworker TIP️:推荐学习框架的时候,多研究下官网,获取第一手资料. 二.默

  • MySQL中Nested-Loop Join算法小结

    不知不觉的玩了两年多的MySQL,发现很多人都说MySQL对比Oracle来说,优化器做的比较差,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这样,但是毕竟MySQL才到5.7版本,Oracle都已经发展到12c了,今天我就看了看MySQL的连接算法,嗯,现在来说还是不支持Hash Join,只有Nested-Loop Join,那今天就总结一下我学习的心得吧. Nested-Loop Join基本算法实现,伪代码是这样: for each row in t1 matching range { for each r

  • Oracle使用触发器和mysql中使用触发器的案例比较

    一.触发器 1.触发器在数据库里以独立的对象存储, 2.触发器不需要调用,它由一个事件来触发运行 3.触发器不能接收参数 --触发器的应用 举个例子:校内网.开心网.facebook,当你发一个日志,自动通知好友,其实就是在增加日志的时候做一个出发,再向表中写入条目. --触发器的效率很高 举例:论坛的发帖,每插入一个帖子都希望将版面表中的最后发帖时间,帖子总数字段进行同步更新,这时使用触发器效率会很高. 二.Oracle 使用 PL/SQL 编写触发器 1.--PL/SQL创建触发器的一般语法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