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可变对象与不可变对象原理解析

一、原理

  • 可变对象:list dict set
  • 不可变对象:tuple string int float bool

1. python不允许程序员选择采用传值还是传引用。Python参数传递采用的肯定是“传对象引用”的方式。实际上,这种方式相当于传值和传引用的一种综合。如果函数收到的是一个可变对象的引用,就能修改对象的原始值——相当于通过“传引用”来传递对象。如果函数收到的是一个不可变对象的引用,就不能直接修改原始对象——相当于通过“传值'来传递对象。

2. 当人们复制可变对象时,就复制了可变对象的引用,如果改变引用的值,则修改了原始的参数。

3. 为了简化内存管理,Python通过引用计数机制实现自动垃圾回收功能,Python中的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引用计数,用来计数该对象在不同场所分别被引用了多少次。每当引用一次Python对象,相应的引用计数就增1,每当消毁一次Python对象,则相应的引用就减1,只有当引用计数为零时,才真正从内存中删除Python对象。

二、具体应用

1. = 与 copy 与 deepcopy

= 赋值并不会新建对象,b 和 a 引用的是同一个对象。

copy 方法会新建对象,b 和 a 引用的是不同的对象,但里面的可变对象(列表 y)依然引用的是同一个对象。也就是说 copy 方法只会复制最外面一层,里面的不会新建对象而是直接用原对象,是浅层复制。

deepcopy 方法会新建对象,里面的可变对象也会新建对象。实际上deepcopy是递归copy,是深层复制。

代码实例

# = 赋值
a = {'x': 11, 'y': [22, 33]}
b = a
print(id(a))
>>> 1630605400840
print(id(b))
>>> 1630605400840

# copy 方法
a = {'x': 11, 'y': [22, 33]}
b = a.copy()
print(id(a))
>>> 2357161715536
print(id(b))
>>> 2357161715608
print(id(a['y']))
>>> 140720772330640
print(id(b['y']))
>>> 140720772330640

# deepcopy 方法
import copy
a = {'x': 11, 'y': [22, 33]}
b = copy.deepcopy(a)
print(id(a))
>>> 2357161715536
print(id(b))
>>> 2357161715608
print(id(a['x']))
>>> 140720772330640
print(id(b['x']))
>>> 140720772330640
print(id(a['y']))
>>> 2462852627784
print(id(b['y']))
>>> 2462852628232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Python转换itertools.chain对象为数组的方法

    之前做1月总结的时候说过希望每天或者每2天开始的更新一些学习笔记,这是开始的第一篇. 这篇介绍的是如何把一个 itertools.chain 对象转换为一个数组. 参考 stackoverflow 上的一个回答:Get an array back from an itertools.chain object,链接如下: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6853860/get-an-array-back-from-an-itertools-chain-ob

  • 浅谈Python中的可变对象和不可变对象

    什么是可变/不可变对象 不可变对象,该对象所指向的内存中的值不能被改变.当改变某个变量时候,由于其所指的值不能被改变,相当于把原来的值复制一份后再改变,这会开辟一个新的地址,变量再指向这个新的地址. 可变对象,该对象所指向的内存中的值可以被改变.变量(准确的说是引用)改变后,实际上是其所指的值直接发生改变,并没有发生复制行为,也没有开辟新的出地址,通俗点说就是原地改变. Python中,数值类型(int和float).字符串str.元组tuple都是不可变类型.而列表list.字典dict.集合

  • Pytho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类的定义、实例化、封装及私有变量/方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类的定义.实例化.封装及私有变量/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1. 定义类 python中定义一个类的格式如下: class MyClass(object): def __init__(self,data1,data2): self.__data1=data1 self.data2=data2 def __func1(self): print("MyClass类的私有方法被调用!") def print_data(self): s

  • python编程进阶之类和对象用法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类和对象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前面我们都是用python面向过程编程,现在来用python创建类和对象,面向对象编程.类和对象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两个主要方面.类创建一个新类型,而对象这个类的 实例 .这类似于你有一个int类型的变量,这存储整数的变量是int类的实例(对象).在python中,类和实例中的变量称为域,类和实例中的函数称为方法,域和方法都是类和实例的属性. 类的定义 在定义类或者它的函数的时候,如果没有参数的话,需要把参数写为self,这样

  • Python面向对象中类(class)的简单理解与用法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面向对象中类(class)的简单理解与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我们先来创建一个简单的类 class Fish(object): pass xiaoming = Fish() 一个基础类(base class) Fish(鱼)类就创建好了.class Fish(object)等同于class Fish() caoyu = Fish() 语句创建了一个对象:xiaoming(小明).变量名 = 类名+() 实例化 类 下面对Fish类进行扩充 class F

  • Python 面向对象之类class和对象基本用法示例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 面向对象之类class和对象基本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类(class):定义一件事物的抽象特点,usually,类定义了事物的属性和它可以做到的性为 对象(object):是类的实例. 1.基本点 class MyClass(object): message = "hello,world" def show(self): print (self.message) 类名为MyClass 有一个成员变量:message,并赋予初值 类中定义了成

  • 基于Python对象引用、可变性和垃圾回收详解

    变量不是盒子 在示例所示的交互式控制台中,无法使用"变量是盒子"做解释.图说明了在 Python 中为什么不能使用盒子比喻,而便利贴则指出了变量的正确工作方式. 变量 a 和 b 引用同一个列表,而不是那个列表的副本 >>> a = [1, 2, 3] >>> b = a >>> a.append(4) >>> b [1, 2, 3, 4] 如果把变量想象为盒子,那么无法解释 Python 中的赋值:应该把变量视作

  • Pytho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类变量与成员变量、类方法与成员方法用法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类变量与成员变量.类方法与成员方法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类变量与成员变量 在类中声明的变量我们称之为类变量[静态成员变量], 在init()函数中声明的变量并且绑定在实例上的变量我们称之为成员变量. 类变量直接可以通过类名来调用. 1.若类变量与成员同时存在并且同名 使用对象来调用的时候,获取的结果是成员变量的值, 使用类名来调用,获取的是类变量的值. 2.若类变量存在,成员变量不存在, 使用对象来调用的时候,它首先寻找成员变量, 如果

  • Python为何不能用可变对象作为默认参数的值

    先来看一道题目: >>> def func(numbers=[], num=1): ... numbers.append(num) ... return numbers >>> func() [1] >>> func() [1, 1] >>> func() [1, 1, 1] 我们似乎发现了一个Bug,每次用相同的方式调用函数 func() 时,返回结果竟然不一样,而且每次返回的列表在不断地变长. >>> id(fu

  • 跟老齐学Python之深入变量和引用对象

    在<永远强大的函数>那一讲中,老齐我已经向看官们简述了一下变量,之后我们就一直在使用变量,每次使用变量,都要有一个操作,就是赋值.本讲再次提及这个两个事情,就是要让看官对变量和赋值有一个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当然,最后能不能达到此目的,主要看我是不是说的通俗易懂了.如果您没有明白,就说明我说的还不够好,可以联系我,我再为您效劳. 变量和对象 在<learning python>那本书里面,作者对变量.对象和引用的关系阐述的非常明了.我这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的启发.感谢作者Mar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