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中4种日志的详细介绍

前言

任何一种数据库都有各种各样的日志,MongoDB也不例外。MongoDB中有4种日志,分别是系统日志、Journal日志、oplog主从日志、慢查询日志等。这些日志记录着MongoDB数据库不同方面的踪迹。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日志。

系统日志

系统日志在MongoDB数据库中很重要,它记录着MongoDB启动和停止的操作,以及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异常信息。
配置系统日志的方法比较简单,在启动mongod时指定logpath参数即可

mongod -logpath=/data/log/mongodb/serverlog.log -logappend

系统日志会向logpath指定的文件持续追加。

Journal日志

journaling(日记) 日志功能则是 MongoDB 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 , 它保证了数据库服务器在意外断电 、 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数据的完整性。它通过预写式的redo日志为MongoDB增加了额外的可靠性保障。开启该功能时,MongoDB会在进行写入时建立一条Journal日志,其中包含了此次写入操作具体更改的磁盘地址和字节。因此一旦服务器突然停机,可在启动时对日记进行重放,从而重新执行那些停机前没能够刷新到磁盘的写入操作。

MongoDB配置WiredTiger引擎使用内存缓冲区来保存journal记录,WiredTiger根据以下间隔或条件将缓冲的日志记录同步到磁盘

  1. 从MongoDB 3.2版本开始每隔50ms将缓冲的journal数据同步到磁盘
  2. 如果写入操作设置了j:true,则WiredTiger强制同步日志文件
  3. 由于MongoDB使用的journal文件大小限制为100MB,因此WiredTiger大约每100MB数据创建一个新的日志文件。当WiredTiger创建新的journal文件时,WiredTiger会同步以前journal文件

MongoDB达到上面的提交,便会将更新操作写入日志。这意味着MongoDB会批量地提交更改,即每次写入不会立即刷新到磁盘。不过在默认设置下,系统发生崩溃时,不可能丢失超过50ms的写入数据。

数据文件默认每60秒刷新到磁盘一次,因此Journal文件只需记录约60s的写入数据。日志系统为此预先分配了若干个空文件,这些文件存放在/data/db/journal目录中,目录名为_j.0、_j.1等

长时间运行MongoDB后,日志目录中会出现类似_j.6217、_j.6218的文件,这些是当前的日志文件,文件中的数值会随着MongoDB运行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数据库正常关闭后,日记文件会被清除(因为正常关闭后就不在需要这些文件了).

向mongodb中写入数据是先写入内存,然后每隔60s在刷盘,同样写入journal,也是先写入对应的buffer,然后每隔50ms在刷盘到磁盘的journal文件
使用WiredTiger,即使没有journal功能,MongoDB也可以从最后一个检查点(checkpoint,可以想成镜像)恢复;但是,要恢复在上一个检查点之后所做的更改,还是需要使用Journal

如发生系统崩溃或使用kill -9命令强制终止数据库的运行,mongod会在启动时重放journal文件,同时会显示出大量的校验信息。

上面说的都是针对WiredTiger引擎,对于MMAPv1引擎来说有一点不一样,首先它是每100ms进行刷盘,其次它是通过private view写入journal文件,通过shared view写入数据文件。这里就不过多讲解了,因为MongoDB 4.0已经不推荐使用这个存储引擎了。

从MongoDB 3.2版本开始WiredTiger是MongoDB推荐的默认存储引擎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客户端的写入速度超过了日记的刷新速度,mongod则会限制写入操作,直到日记完成磁盘的写入。这是mongod会限制写入的唯一情况。

固定集合(Capped Collection)

在讲下面两种日志之前先来认识下capped collection。

MongoDB中的普通集合是动态创建的,而且可以自动增长以容纳更多的数据。MongoDB中还有另一种不同类型的集合,叫做固定集合。固定集合需要事先创建好,而且它的大小是固定的。固定集合的行为类型与循环队列一样。如果没有空间了,最老的文档会被删除以释放空间,新插入的文档会占据这块空间。

创建固定集合:

db.createCollection("collectionName",{"capped":true, "size":100000, "max":100})

创建了一个大小为100000字节的固定大小集合,文档数量为100.不管先到达哪个限制,之后插入的新文档就会把最老的文档挤出集合:固定集合的文档数量不能超过文档数量限制,也不能超过大小限制。

固定集合创建之后就不能改变,无法将固定集合转换为非固定集合,但是可以将常规集合转换为固定集合。

db.runCommand({"convertToCapped": "test", "size" : 10000});

固定集合可以进行一种特殊的排序,称为自然排序(natural sort),自然排序返回结果集中文档的顺序就是文档在磁盘的顺序。自然顺序就是文档的插入顺序,因此自然排序得到的文档是从旧到新排列的。当然也可以按照从新到旧:

db.my_capped_collection.find().sort({"$natural": -1});

oplog主从日志

Replica Sets复制集用于在多台服务器之间备份数据。MongoDB的复制功能是使用操作日志oplog实现的,操作日志包含了主节点的每一次写操作。oplog是主节点的local数据库中的一个固定集合。备份节点通过查询这个集合就可以知道需要进行复制的操作。

一个mongod实例中的所有数据库都使用同一个oplog,也就是所有数据库的操作日志(插入,删除,修改)都会记录到oplog中

每个备份节点都维护着自己的oplog,记录着每一次从主节点复制数据的操作。这样,每个成员都可以作为同步源给其他成员使用。

如图所示,备份节点从当前使用的同步源中获取需要执行的操作,然后在自己的数据集上执行这些操作,最后再将这些操作写入自己的oplog,如果遇到某个操作失败的情况(只有当同步源的数据损坏或者数据与主节点不一致时才可能发生),那么备份节点就会停止从当前的同步源复制数据。

oplog中按顺序保存着所有执行过的写操作,replica sets中每个成员都维护者一份自己的oplog,每个成员的oplog都应该跟主节点的oplog完全一致(可能会有一些延迟)

如果某个备份节点由于某些原因挂了,但它重新启动后,就会自动从oplog中最后一个操作开始进行同步。由于复制操作的过程是想复制数据在写入oplog,所以备份节点可能会在已经同步过的数据上再次执行复制操作。MongoDB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将oplog中的同一个操作执行多次,与只执行一次的效果是一样的。

由于oplog大小是固定的,它只能保持特定数量的操作日志。通常,oplog使用空间的增长速度与系统处理写请求的速率几乎相同:如果主节点上每分钟处理了1KB的写入请求,那么oplog很可能也会在一分钟内写入1KB条操作日志。

但是,有一些例外:如果单次请求能够影响到多个文档(比如删除多个文档或者多文档更新),oplog中就会出现多条操作日志。如果单个操作会影响多个文档,那么每个受影响的文档都会对应oplog的一条日志。因此,如果执行db.student.remove()删除了10w个文档,那么oplog中也就会有10w条操作日志,每个日志对应一个被删除的文档。如果执行大量的批量操作,oplog很快就会被填满。

慢查询日志

MongoDB中使用系统分析器(system profiler)来查找耗时过长的操作。系统分析器记录固定集合system.profile中的操作,并提供大量有关耗时过长的操作信息,但相应的mongod的整体性能也会有所下降。因此我们一般定期打开分析器来获取信息。

默认情况下,系统分析器处于关闭状态,不会进行任何记录。可以在shell中运行db.setProfilingLevel()开启分析器

db.setProfilingLevel(level,<slowms>) 0=off 1=slow 2=all

第一个参数是指定级别,不同的级别代表不同的意义,0表示关闭,1表示默认记录耗时大于100毫秒的操作,2表示记录所有操作。第二个参数则是自定义“耗时过长"标准,比如记录所有耗时操作500ms的操作

db.setProfilingLevel(1,500);

如果开启了分析器而system.profile集合并不存在,MongoDB会为其建立一个大小为若干MB的固定集合(capped collection)。如希望分析器运行更长时间,可能需要更大的空间记录更多的操作。此时可以关闭分析器,删除并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名为system.profile的固定集合,并令其容量符合要求。然后在数据库上重新启用分析器。

可以通过db.system.profile.stats()查看集合的最大容量.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谢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

(0)

相关推荐

  • MongoDB数据库的日志文件深入分析

    前言 日志是MongoDB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他保证了数据库服务器在意外断电.自然灾害下数据的完整性 .MongoDB日志记录了数据库实例的健康状态.语句的执行状况.资源的消耗情况,所以日志对于分析数据库服务和性能优化很有帮助. 因此,很有必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学习解析一下MongoDB的日志文件. 下面话不多说了,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日志信息的格式 <日志时间> <严重级别> <信息所属分类> [<内容>] <消息> 例如 : 2014-1

  • 深入讲解MongoDB的慢日志查询(profile)

    前言 说到MongoDB的慢日志分析,就不得不提到profile分析器,profile分析器将记录的慢日志写到system.profile集合下,这个集合是一个固定集合.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个集合的查询,来了解当前的慢日志,进而对数据库进行优化. 整体环境 MongoDB 3.2.5 实战 Part1:输出示范 在查询system.profile的时候,我们能够观察到所有的操作,包括remove,update,find等等都会被记录到system.profile集合中,该集合中包含了诸多信息,如:

  • SpringBoot中logback日志保存到mongoDB的方法

    Springboot默认集成的就是logback,logback相对来说是优秀于log4j的,log4j2也是参考了logback的设计. 自定义Appender非常简单,继承一下AppenderBase类即可. 可以看到有个AppenderBase,有个UnsynchronizedAppenderBase,还有个AsyncAppenderBase继承了UnsynchronizedAppenderBase.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区别,异步的.普通的.不加锁的. 我们定义一个MongoDBAppend

  • Node.js和MongoDB实现简单日志分析系统

    在最近的项目中,为了便于分析把项目的日志都存成了JSON格式.之前日志直接存在了文件中,而MongoDB适时闯入了我的视线,于是就把log存进了MongoDB中.log只存起来是没有意义的,最关键的是要从日志中发现业务的趋势.系统的性能漏洞等.之前有一个用Java写的分析模块,运行在Tomcat下.实现相当的重量级,添加一个新指标的流程也比较繁琐,而且由于NFS的原因还导致分析失败.一直想改写,最初想用Ruby On Rails,可是一直没有时间学习和开发(在找借口啊!).在杭州QCon 201

  • MongoDB日志文件过大的解决方法

    MongoDB的日志文件在设置 logappend=true 的情况下,会不断向同一日志文件追加的,时间长了,自然变得非常大. 解决如下:(特别注意:启动的时候必须是--logpath指定了log路径的) 用mongo连接到服务端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use admin  //切换到admin数据库 db.runCommand({logRotate:1}) 这样会使mongo关闭当前日志文件,重启一个新的日志文件,不需要停止mongodb服务.

  • Linux下定时切割Mongodb数据库日志并删除指定天数前的日志记录

    System.out和System.err都被打印到catalina.out.catalina.out不会rotate.一般在部署Tomcat后,运行久了,catalina.out文件会越来越大,对系统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可通过修改conf/logging.properties日志配置文件来屏蔽掉这部分的日志信息. [root@localhost conf]# pwd /usr/local/tomcat/conf [root@localhost conf]# cp logging.pr

  • 使用MongoDB分析Nginx日志的方法详解

    本文我们要从日志文件中找出IP访问最多的10条记录,然后判断其是否合法,从而采取对应的措施.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日志解析流程 正常情况下,关于Nginx日志解析的流程如下所示: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对要解析的日志提前进行切分,常用的方式是按照日期,然后保存1个星期的日志.然后接下来就是日志的解析了,在这个过程中会使用到一些工具或编程语言,例如awk.grep.perl.python. 最后的入库和可视化处理一般视业务而定,没有强制的要求. 日志查询的解决方案 而关于Nginx日志解析的常用

  • MongoDB运行日志实现自动分割的方法实例

    前言 其实所谓自动分割MongoDB日志文件,就是指Rotate MongoDB log files,即让MongoDB每天(或每个星期,可自定义控制)生成一个日志文件,而不是将MongoDB所有的运行日志都放置在一个文件中,这样每个日志文件都相对较小,定位问题也更容易. 实现自动分割MongoDB日志的方法可以参考:https://docs.mongodb.com/manual/tutorial/rotate-log-files/ 现在以一个MongoDB实例为例,可以写一个脚本来实现自动分割

  • 如何利用MongoDB存储Docker日志详解

    前言 日志是系统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日志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修复问题提供线索.Docker提供了多种插件方式管理日志,本文就对使用MongoDB存储Docker日志的过程做个记录. 数据流 Docker产生的日期 发送到 FluentD,然后FluentD在转存到MongoDB. 配置Fluentd 前提:操作系统是CentOS7,已安装MongoDB3.4 1. 安装Fluentd CentOS 7的软件库并没有包含Fluentd的安装包,所以需要手动安装.在CentO

  • MongoDB中4种日志的详细介绍

    前言 任何一种数据库都有各种各样的日志,MongoDB也不例外.MongoDB中有4种日志,分别是系统日志.Journal日志.oplog主从日志.慢查询日志等.这些日志记录着MongoDB数据库不同方面的踪迹.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日志. 系统日志 系统日志在MongoDB数据库中很重要,它记录着MongoDB启动和停止的操作,以及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异常信息. 配置系统日志的方法比较简单,在启动mongod时指定logpath参数即可 mongod -logpath=/data/log/

  • Android中imageview.ScaleType使用方法详细介绍

    Android中imageview.ScaleType使用方法详细介绍 ScaleType属性用以表示显示图片的方式,共有8种取值: ScaleType.CENTER:图片大小为原始大小,如果图片大小大于ImageView控件,则截取图片中间部分,若小于,则直接将图片居中显示. ScaleType.CENTER_CROP:将图片等比例缩放,让图像的短边与ImageView的边长度相同,即不能留有空白,缩放后截取中间部分进行显示. ScaleType.CENTER_INSIDE:将图片大小大于Im

  • Activity 四种启动模式详细介绍

    Activity 四种启动模式详细介绍 在Android中每个界面都是一个Activity,切换界面操作其实是多个不同Activity之间的实例化操作.在Android中Activity的启动模式决定了Activity的启动运行方式. Android总Activity的启动模式分为四种: Activity启动模式设置: <activity android:name=".MainActivity" android:launchMode="standard" /&

  • Java中的main函数的详细介绍

    Java中的main函数的详细介绍 JAVA中的主函数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相信每个学习过JAVA语言的人都能够熟练地写出这个程序的入口函数,但对于主函数为什么这么写,其中的每个关键字分别是什么意思,可能就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地答出来的了.我也是在学习中碰到了这个问题,通过在网上搜索资料,并加上自己的实践终于有了一点心得,不敢保留,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主函数的一般写法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下面分别解释这些关键字的作用: (1)p

  • Java中的同步与异步详细介绍

    进程同步用来实现程序并发执行时候的可再现性. 一.进程同步及异步的概念 1.进程同步:就是在发出一个功能调用时,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该调用就不返回.也就是必须一件一件事做,等前一件做完了才能做下一件事.就像早上起床后,先洗涮,然后才能吃饭,不能在洗涮没有完成时,就开始吃饭.按照这个定义,其实绝大多数函数都是同步调用(例如sin,isdigit等).但是一般而言,我们在说同步.异步的时候,特指那些需要其他部件协作或者需要一定时间完成的任务.最常见的例子就是 sendmessage.该函数发送一个消

  • sql server数据库中raiserror函数用法的详细介绍

    sql server数据库中raiserror函数的用法 server数据库中raiserror的作用就和asp.NET中的throw new Exception一样,用于抛出一个异常或错误.这个错误可以被程序捕捉到. raiserror的常用格式如下: raiserror('错误的描述',错误的严重级别代码,错误的标识,错误的描述中的参数的值(这个可以是多个),一些其它参数),在官方上的格式描述如下: RAISERROR ( { msg_id | msg_str | @local_variab

  • Java中批处理框架spring batch详细介绍

    spring batch简介 spring batch是spring提供的一个数据处理框架.企业域中的许多应用程序需要批量处理才能在关键任务环境中执行业务操作. 这些业务运营包括: 无需用户交互即可最有效地处理大量信息的自动化,复杂处理. 这些操作通常包括基于时间的事件(例如月末计算,通知或通信). 在非常大的数据集中重复处理复杂业务规则的定期应用(例如,保险利益确定或费率调整). 集成从内部和外部系统接收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需要以事务方式格式化,验证和处理到记录系统中. 批处理用于每天为企业处

  • React中10种Hook的使用介绍

    目录 React Hook是什么? React目前提供的Hook 1.useState 2.useEffect & useLayoutEffect 3.useMemo & useCallback 4.useRef 5.useContext 6.useReducer React Hook是什么? React官网是这么介绍的: Hook 是 React 16.8 的新增特性.它可以让你在不编写 class 的情况下使用 state 以及其他的 React 特性. 完全可选的 你无需重写任何已有

  • C++四种case的详细介绍小结

    目录 一.static_case 1.基本数据类型转换 2.指针和void指针的转换 3.父类和子类之间的转换 二.dynamic_case 三.const_case 1.加上const 2.去掉const 四.reinterpret_case 在C++中,我们经常使用到类型的转换,像把一个int类型转换成char类型,一个int类型转换成double类型,这些转换属于隐式类型转换.而今天我们要来讲的是显式类型转换.C++提供了四种显式类型转换,分别是:static_cast.dynamic_c

  • C++四种cast使用详细介绍

    目录 一.static_cast 1.基本数据类型转换 2.指针和void指针的转换 3.父类和子类之间的转换 二.dynamic_cast 三.const_cast 1.加上const 2.去掉const 四.reinterpret_cast 在C++中,我们经常使用到类型的转换,像把一个int类型转换成char类型,一个int类型转换成double类型,这些转换属于隐式类型转换.而今天我们要来讲的是显式类型转换.C++提供了四种显式类型转换,分别是:static_cast.dynamic_c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