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机器学习算法之k均值聚类(k-means)

一开始的目的是学习十大挖掘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并用编码实现一遍,但越往后学习,越往后实现编码,越发现自己的编码水平低下,学习能力低。这一个k-means算法用Python实现竟用了三天时间,可见编码水平之低,而且在编码的过程中看了别人的编码,才发现自己对numpy认识和运用的不足,在自己的代码中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求均值的地方可以用mean直接对数组求均值,再比如去最小值的下标,我用的是argsort排序再取列表第一个,但是有argmin可以直接用啊。下面的代码中这些可以优化的并没有改,这么做的原因是希望做到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丢玉,如果能给出优化方法就更好了

一.k-means算法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k-means聚类算法就是体现。数学公式不要,直接用白话描述的步骤就是:

1.随机选取k个质心(k值取决于你想聚成几类)
2.计算样本到质心的距离,距离质心距离近的归为一类,分为k类
3.求出分类后的每类的新质心
4.判断新旧质心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就代表已经聚类成功,如果没有就循环2-3直到相同

用程序的语言描述就是:

1.输入样本
2.随机去k个质心
3.重复下面过程知道算法收敛:

计算样本到质心距离(欧几里得距离)
样本距离哪个质心近,就记为那一类
计算每个类别的新质心(平均值)

二.需求分析

数据来源:从国际统计局down的数据,数据为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点击这里下载)

数据描述:

1.横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纵轴:1996-2012年。
3.数据为年度数据

需求说明:我想把这数据做个聚类分析,看人民的收入大概经历几个阶段(感觉我好高大上啊)

需求分析:

1.由于样本数据有限,就两列,用k-means聚类有很大的准确性
2.用文本的形式导入数据,结果输出聚类后的质心,这样就能看出人民的收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Python实现

引入numpy模块,借用其中的一些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上代码:

# -*- coding=utf-8 -*-

"""
authon:xuwf
created:2017-02-07
purpose:实现k-means算法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random

'''装载数据'''
def load():
 data=np.loadtxt('data\k-means.csv',delimiter=',')
 return data

'''计算距离'''
def calcDis(data,clu,k):
 clalist=[] #存放计算距离后的list
 data=data.tolist() #转化为列表
 clu=clu.tolist()
 for i in range(len(data)):
  clalist.append([])
  for j in range(k):
   dist=round(((data[i][1]-clu[j][0])**2+(data[i][2]-clu[j][1])**2)*0.05,1)
   clalist[i].append(dist)
 clalist=np.array(clalist) #转化为数组
 return clalist

'''分组'''
def group(data,clalist,k):
 grouplist=[] #存放分组后的集群
 claList=clalist.tolist()
 data=data.tolist()
 for i in range(k):
  #确定要分组的个数,以空列表的形式,方便下面进行数据的插入
  grouplist.append([])
 for j in range(len(clalist)):
  sortNum=np.argsort(clalist[j])
  grouplist[sortNum[0]].append(data[j][1:])
 grouplist=np.array(grouplist)
 return grouplist

'''计算质心'''
def calcCen(data,grouplist,k):
 clunew=[]
 data=data.tolist()
 grouplist=grouplist.tolist()
 templist=[]
 #templist=np.array(templist)
 for i in range(k):
  #计算每个组的新质心
  sumx=0
  sumy=0
  for j in range(len(grouplist[i])):
   sumx+=grouplist[i][j][0]
   sumy+=grouplist[i][j][1]
  clunew.append([round(sumx/len(grouplist[i]),1),round(sumy/len(grouplist[i]),1)])
 clunew=np.array(clunew)
 #clunew=np.mean(grouplist,axis=1)
 return clunew

'''优化质心'''
def classify(data,clu,k):
 clalist=calcDis(data,clu,k) #计算样本到质心的距离
 grouplist=group(data,clalist,k) #分组
 for i in range(k):
  #替换空值
  if grouplist[i]==[]:
   grouplist[i]=[4838.9,1926.1]
 clunew=calcCen(data,grouplist,k)
 sse=clunew-clu
 #print "the clu is :%r\nthe group is :%r\nthe clunew is :%r\nthe sse is :%r" %(clu,grouplist,clunew,sse)
 return sse,clunew,data,k 

if __name__=='__main__':
 k=3 #给出要分类的个数的k值
 data=load() #装载数据
 clu=random.sample(data[:,1:].tolist(),k) #随机取质心
 clu=np.array(clu)
 sse,clunew,data,k=classify(data,clu,k)
 while np.any(sse!=0):
  sse,clunew,data,k=classify(data,clunew,k)
 clunew=np.sort(clunew,axis=0)
 print "the best cluster is %r" %clunew

四.测试

直接运行程序就可以,k值可以自己设置,会发现k=3的时候结果数据是最稳定的,这里我就不贴图了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代码里面主函数里的数据结构都是array,但是在每个小函数里就有可能转化成了list,主要原因是需要进行array的一下方法进行计算,而转化为list的原因是需要向数组中插入数据,但是array做不到啊(至少我没找到怎么做)。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数据结构混乱,到最后我调试了半天,干脆将主函数的数据结构都转化成array,在小函数中输入的array,输出的时候也转化成了array,这样就清晰多了

五.算法分析

单看这个算法还是较好理解的,但是算法的目的是聚类,那就要考虑到聚类的准确性,这里聚类的准确性取决于k值、初始质心和距离的计算方式。

  • k值就要看个人经验和多次试验了,算法结果在哪个k值的时候更稳定就证明这个分类更加具有可信度,其中算法结果的稳定也取决于初始质心的选择
  • 初始质心一般都是随机选取的,怎么更准确的选择初始质心呢?有种较难实现的方法是将样本中所有点组合起来都取一遍,然后计算算法收敛后的所有质心到样本的距离之和,哪个距离最小,哪个的聚类就最为成功,相对应的初始质心就选取的最为准确。但是这种方法有很大的计算量,如果样本很大,维度很多,那就是让电脑干到死的节奏
  • 距离的计算方式取决于样本的特征,有很多的选择,入欧式距离,夹角余弦距离,曼哈顿距离等,具体的数据特性用具体的距离计算方式

六.项目评测

1.项目总结数据源的数据很干净,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数据清洗和数据降噪,数据预处理的工作成本接近为0。需求基本实现
2.还能做什么:可以用计算最小距离之和的方法求出最佳k值,这样就可以得到稳定的收入阶梯;可以引入画图模块,将数据结果进行数据可视化,显得更加直观;如果可能应该引入更多的维度或更多的数据,这样得到的聚类才更有说服力。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

(0)

相关推荐

  • K-means聚类算法介绍与利用python实现的代码示例

    聚类 今天说K-means聚类算法,但是必须要先理解聚类和分类的区别,很多业务人员在日常分析时候不是很严谨,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分类其实是从特定的数据中挖掘模式,作出判断的过程.比如Gmail邮箱里有垃圾邮件分类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什么都不过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我人工对于每一封邮件点选"垃圾"或"不是垃圾",过一段时间,Gmail就体现出一定的智能,能够自动过滤掉一些垃圾邮件了.这是因为在点选的过程中,其实是给每一条邮件打了一个"标签&qu

  • python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图像分割

    1 K-means算法 实际上,无论是从算法思想,还是具体实现上,K-means算法是一种很简单的算法.它属于无监督分类,通过按照一定的方式度量样本之间的相似度,通过迭代更新聚类中心,当聚类中心不再移动或移动差值小于阈值时,则就样本分为不同的类别. 1.1 算法思路 随机选取聚类中心 根据当前聚类中心,利用选定的度量方式,分类所有样本点 计算当前每一类的样本点的均值,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聚类中心 计算下一次迭代的聚类中心与当前聚类中心的差距 如4中的差距小于给定迭代阈值时,迭代结束.反之,至2继续下

  • python实现鸢尾花三种聚类算法(K-means,AGNES,DBScan)

    一.分散性聚类(kmeans) 算法流程: 1.选择聚类的个数k. 2.任意产生k个聚类,然后确定聚类中心,或者直接生成k个中心. 3.对每个点确定其聚类中心点. 4.再计算其聚类新中心. 5.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满足收敛要求.(通常就是确定的中心点不再改变. 优点: 1.是解决聚类问题的一种经典算法,简单.快速 2.对处理大数据集,该算法保持可伸缩性和高效率 3.当结果簇是密集的,它的效果较好 缺点 1.在簇的平均值可被定义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可能不适用于某些应用 2.必须事先给出k(要生成的簇的数

  • k-means 聚类算法与Python实现代码

    k-means 聚类算法思想先随机选择k个聚类中心,把集合里的元素与最近的聚类中心聚为一类,得到一次聚类,再把每一个类的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重新聚类,迭代n次得到最终结果分步解析 一.初始化聚类中心 首先随机选择集合里的一个元素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放入容器,选择距离第一个聚类中心最远的一个元素作为第二个聚类中心放入容器,第三.四...N个同理,为了优化可以选择距离开方做为评判标准 二.迭代聚类 依次把集合里的元素与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分为一类,放到对应该聚类中心的新的容器,一次聚类完成后求出新容器里

  • 在Python中使用K-Means聚类和PCA主成分分析进行图像压缩

    在Python中使用K-Means聚类和PCA主成分分析进行图像压缩 各位读者好,在这片文章中我们尝试使用sklearn库比较k-means聚类算法和主成分分析(PCA)在图像压缩上的实现和结果. 压缩图像的效果通过占用的减少比例以及和原始图像的差异大小来评估. 图像压缩的目的是在保持与原始图像的相似性的同时,使图像占用的空间尽可能地减小,这由图像的差异百分比表示. 图像压缩需要几个Python库,如下所示: # image processing from PIL import Image fr

  • python中实现k-means聚类算法详解

    算法优缺点: 优点:容易实现 缺点:可能收敛到局部最小值,在大规模数据集上收敛较慢 使用数据类型:数值型数据 算法思想 k-means算法实际上就是通过计算不同样本间的距离来判断他们的相近关系的,相近的就会放到同一个类别中去. 1.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k值,也就是我们希望把数据分成多少类,这里k值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很大,Ng的课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elbow method,简单的说就是根据聚类的结果和k的函数关系判断k为多少的时候效果最好.另一种则是根据具体的需求确定,比如说进行衬衫尺寸的聚

  • 利用Python如何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目录 前言 算法原理 目标函数 算法流程 Python实现 总结 前言 K-Means 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聚类算法(聚类算法都属于无监督学习).给定固定数量的聚类和输入数据集,该算法试图将数据划分为聚类,使得聚类内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聚类与聚类之间具有较低的相似性. 算法原理 1. 初始化聚类中心,或者在输入数据范围内随机选择,或者使用一些现有的训练样本(推荐) 2. 直到收敛 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点与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是通过欧几里德距离测量得到的. 通过将聚类中心的当前估计值设置为属于

  • 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是发现给定数据集的k个簇的算法,也就是将数据集聚合为k类的算法. 算法过程如下: 1)从N个文档随机选取K个文档作为质心 2)对剩余的每个文档测量其到每个质心的距离,并把它归到最近的质心的类,我们一般取欧几里得距离 3)重新计算已经得到的各个类的质心 4)迭代步骤(2).(3)直至新的质心与原质心相等或迭代次数大于指定阈值,算法结束 算法实现 随机初始化k个质心,用dict保存质心的值以及被聚类到该簇中的所有data. def initCent(dataSe

  • Python机器学习之K-Means聚类实现详解

    本文为大家分享了Python机器学习之K-Means聚类的实现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K-Means聚类原理 K-means算法是很典型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其基本思想是:以空间中k个点为中心进行聚类,对最靠近他们的对象归类.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各聚类本身尽可能的紧凑,而各聚类之间尽可能的分开. 算法大致流程为:(1)随机选取k个点作为种子点(这k个点不一定属于数据集)

  • Python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客户分群的实现

    一.背景 1.项目描述 你拥有一个超市(Supermarket Mall).通过会员卡,你用有一些关于你的客户的基本数据,如客户ID,年龄,性别,年收入和消费分数. 消费分数是根据客户行为和购买数据等定义的参数分配给客户的. 问题陈述:你拥有这个商场.想要了解怎么样的顾客可以很容易地聚集在一起(目标顾客),以便可以给营销团队以灵感并相应地计划策略. 2.数据描述 字段名 描述 CustomerID 客户编号 Gender 性别 Age 年龄 Annual Income (k$) 年收入,单位为千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