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设计模式行为型观察者模式
目录
- 一、观察者模式
- 二、应用场景
- 三、代码示例
一、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必须包含 “观察者” 和 “被观察者” 这两个角色,并且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存在 “观察” 的逻辑关联,当被观察者发生改变的时候,观察者就会观察到这样的变化,并且做出相应的响应。例如:业务数据是被观察者,用户界面是观察者。
实际上,观察者模式大部分都是一对多的关系,可以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观察某一个被观察对象。
观察者模式的实现思路是:核心的抽象类用于管理所有依赖它的其他类,当核心类发生变动时,主动通知并更新其他类。
二、应用场景
- 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个方面。将这些方面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
- 一个对象的改变将导致其他一个或多个对象也发生改变,而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将发生改变,可以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度。
- 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他对象,而并不知道这些对象是谁。
- 需要在系统中创建一个触发链,A 对象的行为将影响 B 对象,B 对象的行为将影响 C 对象,…。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创建一种链式触发机制。
三、代码示例
当客户的数量减少到阀值时,销售将通知工厂减少生产量、同时通知人力资源开始裁员,反之则增加。
class Observer: """观察者核心类,销售人员""" def __init__(self): self._number = None self._department = [] @property def number(self): return self._number @number.setter def number(self, value): self._number = value print('当前客户数:{}'.format(self._number)) for obj in self._department: obj.change(value) print('------------------') def notice(self, department): """相关部门""" self._department.append(department) class Hr: """观察者类,人事部门""" def change(self, value): if value < 10: print("人事变动:裁员") elif value > 20: print("人事变动:扩员") else: print("人事不受影响") class Factory: """观察者类,工厂类""" def change(self, value): if value < 15: print("生产计划变动:减产") elif value > 25: print("生产计划变动:增产") else: print("生产计划保持不变") if __name__ == '__main__': observer = Observer() hr = Hr() factory = Factory() observer.notice(hr) observer.notice(factory) observer.number = 10 observer.number = 15 observer.number = 20 observer.number = 25
到此这篇关于Python设计模式行为型观察者模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Python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内容请搜索我们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我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