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观察者设计模式(Observable和Observer)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

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上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让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一、观察者模式介绍

在Java中通过Observable类和Observer接口实现了观察者模式。一个Observer对象监视着一个Observable对象的变化,当Observable对象发生变化时,Observer得到通知,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工作。

如果画面A是显示数据库里面的数据,而画面B修改了数据库里面的数据,那么这时候画面A就要重新Load。这时候就可以用到观察者模式

二、观察者模式实现方法

java.util.Observable中有两个方法对Observer特别重要

①setChanged()方法

/**
* Sets the changed flag for this {@code Observable}. After calling
* {@code setChanged()}, {@code hasChanged()} will return {@code true}.
*/
protected void setChanged() {
changed = true;
}
②notifyObservers()方法 / notifyObservers(Object data)方法
[java] view plaincopy
/**
* If {@code hasChanged()} returns {@code true}, calls the {@code update()}
* method for every observer in the list of observers using null as the
* argument. Afterwards, calls {@code clearChanged()}.
* <p>
* Equivalent to calling {@code notifyObservers(null)}.
*/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
notifyObservers(null);
}
/**
* If {@code hasChanged()} returns {@code true}, calls the {@code update()}
* method for every Observer in the list of observers using the specified
* argument. Afterwards calls {@code clearChanged()}.
*
* @param data
* the argument passed to {@code update()}.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Object data) {
int size = 0;
Observer[] arrays = null;
synchronized (this) {
if (hasChanged()) {
clearChanged();
size = observers.size();
arrays = new Observer[size];
observers.toArray(arrays);
}
}
if (arrays != null) {
for (Observer observer : arrays) {
observer.update(this, data);
}
}
} 

以上两个方法十分重要

setChanged()方法 ——

用来设置一个内部标志位注明数据发生了变化
notifyObservers()方法 / notifyObservers(Object data)方法 ——
通知所有的Observer数据发生了变化,这时所有的Observer会自动调用复写好的update(Observable observable, Object data)方法来做一些处理(比如说画面数据的更新)。
我们可以看到通知Observer有两个方法,一个无参,一个有参。那么这个参数有什么作用呢?
其中一个作用:现在我不想通知所有的Observer,而只想其中一个指定的Observer做一些处理,那么就可以传一个参数作为ID,然后在所有的Observer中判断,每个Observer判断只有接收到底参数ID是属于自己的才做一些处理。

当然参数还有其他作用,我只是举了个例子。

下面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import java.util.Observable;
/**
* 被观察者类
*/
public class SimpleObservable extends Observable
{
private int data = 0;
public int getData(){
return 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int i){
if(this.data != i) {
this.data = i;
setChanged();
//只有在setChange()被调用后,notifyObservers()才会去调用update(),否则什么都不干。
notifyObservers();
}
}
} 

上面这个类是一个被观察者类,它继承了Observable类,表示这个类是可以被观察的。
然后在setData()方法里面,也就是数据改变的地方,来调用Observable类的setChanged()方法和notifyObservers()方法,表示数据已改变并通知所有的Observer调用它们的update()方法做一些处理。

注意:只有在setChange()被调用后,notifyObservers()才会去调用update(),否则什么都不干。

/**
* 观察者类
*/
public class Simpl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SimpleObserver(SimpleObservable simpleObservable){
simpleObservable.addObserver(this );
}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bservable ,Object data){ // data为任意对象,用于传递参数
System.out.println(“Data has changed to” + (SimpleObservable)observable.getData());
}
} 

通过生成被观察者(SimpleObservable类)的实例,来调用addObserver(this)方法让观察者(SimpleObserver类)达到观察被观察者(SimpleObservable类)的目的。
然后还要复写update()方法,做数据改变后的一些处理。

下面可以写一个简单的测试类来测试一下

public class Simpl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impleObservable doc = new SimpleObservable ();
SimpleObserver view = new SimpleObserver (doc);
doc.setData(1);
doc.setData(2);
doc.setData(2);
doc.setData(3);
}
}

运行结果如下

Data has changed to 1
Data has changed to 2 //第二次setData(2)时由于没有setChange,所以update没被调用
Data has changed to 3

下面介绍一个Observable类的其他一些属性和方法

属性 ——

// observers是一个List,保存着所有要通知的observer。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Observer>();
// changed是一个boolean型标志位,标志着数据是否改变了。
boolean changed = false;

方法 ——

// 添加一个Observer到列表observers中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if (observer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synchronized (this) {
if (!observers.contains(observer))
observers.add(observer);
}
}
// 从列表observers中删除一个observer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delet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remove(observer);
}
// 清空列表observers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deleteObservers() {
observers.clear();
}
// 返回列表observers中observer的个数
public int countObservers() {
return observers.size();
}
// 重置数据改变标志位为未改变
protected void clearChanged() {
changed = false;
}
// 将数据改变标志位设置为改变
protected void setChanged() {
changed = true;
}
// 判断标志位的值
public boolean hasChanged() {
return changed;
}
// 通知所有observer(无参)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
notifyObservers(null);
}
// 通知所有observer(有参)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Object data) {
int size = 0;
Observer[] arrays = null;
synchronized (this) {
if (hasChanged()) {
clearChanged();
size = observers.size();
arrays = new Observer[size];
observers.toArray(arrays);
}
}
if (arrays != null) {
for (Observer observer : arrays) {
observer.update(this, data);
}
}
} 

注意:在Observer对象销毁前一定要用deleteObserver将其从列表中删除,也就是在onDestroy()方法中调用deleteObserver()方法。

不然因为还存在对象引用的关系,Observer对象不会被垃圾收集,造成内存泄漏,并且已死的Observer仍会被通知到,有可能造成意料外的错误,而且随着列表越来越大,notifyObservers操作也会越来越慢。

 观察者模式所涉及的角色有:

  ●  抽象主题(Subject)角色:抽象主题角色把所有对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聚集(比如ArrayList对象)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何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抽象主题角色又叫做抽象被观察者(Observable)角色。

  ●  具体主题(ConcreteSubject)角色:将有关状态存入具体观察者对象;在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改变时,给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具体主题角色又叫做具体被观察者(Concrete Observable)角色。

  ●  抽象观察者(Observer)角色:为所有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得到主题的通知时更新自己,这个接口叫做更新接口。

  ●  具体观察者(ConcreteObserver)角色:存储与主题的状态自恰的状态。具体观察者角色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接口,以便使本身的状态与主题的状态 像协调。如果需要,具体观察者角色可以保持一个指向具体主题对象的引用。

(0)

相关推荐

  • angular2使用简单介绍

    让我们从零开始,使用Typescript构建一个超级简单的 AngularJs 2应用. 先跑一个DEMO 运行这个 DEMO先来感受一下 AngularJS2 的应用. 下面是这个应用的文件结构 angular2-app |_ app | |_ app.component.ts | |_ main.ts |_ index.html |_ license.md 总结来说就是一个 index.html 文件和两个在 app 文件下的 Typescript 文件, 我们可以hold住! 下面我们将一

  • 详解Angular2中的编程对象Observable

    前言 RxJs提供的核心是Observable对象,它是一个使用可观察数据序列实现组合异步和事件编程. 跟这个很类似的异步编程模型是Promise,Promise是基于状态变化的异步模型,一旦由等待状态进入成功或失败状态便不能再次修改,当状态变化时订阅者只能够拿到一个值:而Observable是基于序列的异步编程模型,随着序列的变化,订阅者可以持续不断的获取新的值.而且Promise只提供回话机制,并没有更多的操作来支持对结果的复杂处理,而Observable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操作符,来处理运算结

  • angular.element方法汇总

    addClass()-为每个匹配的元素添加指定的样式类名 after()-在匹配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后面插入参数所指定的内容,作为其兄弟节点 append()-在每个匹配元素里面的末尾处插入参数内容 attr() - 获取匹配的元素集合中的第一个元素的属性的值 bind() - 为一个元素绑定一个事件处理程序 children() - 获得匹配元素集合中每个元素的子元素,选择器选择性筛选 clone()-创建一个匹配的元素集合的深度拷贝副本 contents()-获得匹配元素集合中每个元素的子元

  • Angular2内置指令NgFor和NgIf详解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来学习如何使用Angular2来展示数据,以及如何使用它的内置指令NgFor和NgIf 首先要确保你有一个可以运行起来的Angular2的样例程序,最好就是我们上一章节中完成的那个QuickStart小项目或者你自己根据官网上面的步骤完成的QuickStart小项目,因为我们的讲解都是在那个基础上来进行的;然后让我们开始下面的快乐旅程吧. 因为我们的这一系列的文章都是使用的TypeScript所以在看下面的内容之前你最好可以看一下TypeScript或者ES6的类,它们的网址分

  • AngularJS内置指令

    指令,我将其理解为AngularJS操作HTML element的一种途径. 由于学习AngularJS的第一步就是写内置指令ng-app以指出该节点是应用的根节点,所以指令早已不陌生. 这篇日志简单记录了一些内置指令,先使用起来,再谈一些有趣的东西. 内置指令 所有的内置指令的前缀都为ng,不建议自定义指令使用该前缀,以免冲突. 首先从一些常见的内置指令开始. 先列出一些关键的内置指令,顺便简单说说作用域的问题. ng-model 将表单控件和当前作用域的属性进行绑定,这么解释似乎也不太正确.

  • 深入理解Angular2 模板语法

    1. 说明 Angular2的模板用来显示组件外观,作为视图所用,用法和html语法基本一致,最简单的Angular2的模板就是一段html代码.Angular模板语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l 直接绑定 l 插值表达 l 属性绑定 l 事件绑定 l 双向绑定 l 样式绑定 l 模板和 * l 局部变量 首先来看一个模板例子,如下所示: import { Component, OnInit } from '@angular/core'; @Component({ selector: 'ui-de

  • 最棒的Angular2表格控件

    现在市面上有大量的JavaScript数据表格控件,包括开源的第三方的和自产自销的.可以说Wijmo的Flexgrid是目前适应Angular 2的最好的表格控件. Angular 2数据表格基本要求: 更小.更快.更熟悉. 为了使用Angular 2表格,首先你需要了解表格的基本要求.FlexGrid开始于1996年,当时使用C++为Visual Basic编写的控件.多年来,它不断进化并在多个平台得到完善,尤其是JavaScript平台.FlexGrid 因为Flex的理念而命名,控件应当包

  • Knockout数组(observable)使用详解示例

    1.简单举例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myObservableArray = ko.observableArray();  ///初始化一个空的数组    myObservableArray.push("Some Value");          ///向数组中添加一个项</script> 2.关键点:监控数组跟踪的是数组里的对象,而不是这些对象自身的状态.简单说,

  • angular.foreach 循环方法使用指南

    angular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循环给一个 angular监听的变量复值时.最好还是用angular自带的循环方法."angular.foreach" 格式: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var objs =[{a:1},{a:2}]; angular.forEach(objs, function(data,index,array){ //data等价于array[index] console.log(data.a+'='+array[index].a); }); 参数如下: objs:需要

  • Java观察者设计模式(Observable和Observer)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 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上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让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一.观察者模式介绍 在Java中通过Observable类和Observer接口实现了观察者模式.一个Observer对象监视着一个Observable对象的变化,当Observable对象发生变化时,Observer得到通知,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工作. 如果画面A是显示数据库里面的数据,而画面B修改了数据库里面的数据,那么这时候画面A就要重

  • Java观察者设计模式详解

    观察者模式(有时又被称为发布(publish )-订阅(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View)模式.源-收听者(Listener)模式或从属者模式)是软件设计模式的一种.在此种模式中,一个目标物件管理所有相依于它的观察者物件,并且在它本身的状态改变时主动发出通知.这通常透过呼叫各观察者所提供的方法来实现.此种模式通常被用来实现事件处理系统. 观察者模式(Observer)完美的将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分离开.举个例子,用户界面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业务数据是被观察者,用户界面观察业务数据的

  • 详解Java编程的Observer观察者设计模式

    java语言里包含了许多对设计模式的直接支持,如command模式,agent模式,observer模式等.虽然java提供的对这些模式的支持很简单,不能满足比较复杂的应用.但在简单的场景下,使用这些类往往能够得到立杆见影的效果.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特殊需求,还是最好利用java的这些类.         Observer模式,又称监听模式,观察者模式,是经典设计模式之一(one of GOF).java语言中,对这种模式支持的类和接口主要有以下几个,全部来自java.beans包: java.b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原理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观察者模式: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被观察). 以便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发生相应的变化. 观察者模式有很多实现方式:该模式必须包含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两种角色.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存在"观察"的逻辑关系,当被观察者发生改变的时候,观察者就会观察到这样的变化,发出相应的改变. /** * 观察者接口:观察者,需要用到观察者模式的

  • IOS观察者设计模式

    什么是观察者模式?我们先打个比方,这就像你订报纸.比如你想知道美国最近放生了些新闻,你可能会订阅一份美国周刊,然后一旦美国有了新的故事,美国周刊就发一刊,并邮寄给你,当你收到这份报刊,然后你就能够了解美国最新的动态.其实这就是观察者模式,A对B的变化感兴趣,就注册为B的观察者,当B发生变化时通知A,告知B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观察者的用法,我把这种使用方法叫做经典观察者模式.当然与之相对的还有另外一种观察者模式--广义观察者模式. 从经典的角度看,观察者模式是一种通知变化的模式,一般认为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原理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策略模式指:策略模式指将程序中可变部分抽象分离成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 策略模式一般由下面三部分组成: 1. 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类,通常由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实现. 2. 具体策略角色:包装了相关的算法和行为. 3. 环境角色:持有某一个策略类的引用,客户端调用. 策略模式设计原则: 1. 把程序中需要变化的部分抽离出来,独立于不变

  • C#中利用代理实现观察者设计模式详解

    界面开发中,经常使用观察者设计模式来实现文档/视图模式,当文档内容改变时,作为观察者的用户视图必须相应作出调整以向用户呈现文档的状态.由于语言机制的不同,观察者设计模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实现方法也不尽相同. 在MFC的文档/视图模式中,每当文档内容改变都需要调用UpdateAllView函数来更新视图,该函数会遍历文档的每一个视图,调用每个视图的更新函数来更新视图,为此文档须登记每一个使用该文档的视图.C#中观察者设计模式的实现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但C#提供的代理(delegate)机制为实现观察者

  • Java命令设计模式详解

    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传入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用于"行为请求者"与"行为实现者"解耦,可实现二者之间的松耦合,以便适应变化.分离变化与不变的因素. 一.角色 Command 定义命令的接口,声明执行的方法. ConcreteCommand 命令接口实现对象,是"虚"的实现:通常会持有接收者,并调用接收者的功能来完成命令要执行的操作. Receiver 接收者,真正执行命令的对象.任何类都可能成为一个接收者,只要它能够实现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原理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适配器模式是把一个类的接口适配成用户所期待的,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一些类可以在一起工作从而实现用户所期望的功能. 适配器模式的优势: 1. 通过适配器,客户端可以调用统一接口,操作简单直接,并且代码逻辑紧凑,使用起来方便. 2. 代码复用,适配器模式就是解决因为环境要求不相同 的问题,通过适配实现代码复用. 3. 将目标类和适配器类解耦,通过新建一个适配器类来重用现在的类,不用再去重复修改原有代码

  • 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原理与用法详解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经典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责任链模式:多个对象由其对象对应下家的引用连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接收对象处理此请求.因为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最终是谁来处理这个请求,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从而避免了请求发送者与请求处理者之间的耦合. 责任链械中涉及到三种角色: 1,抽象处理者角色 2,具体处理者角色 3,请求发送者 小例子:假设去买房子,买房子就需要砍价, 卖房的人职位不同,可以优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