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算法简介和Python实现实例

一、爬山法简介

爬山法(climbing method)是一种优化算法,其一般从一个随机的解开始,然后逐步找到一个最优解(局部最优)。 假定所求问题有多个参数,我们在通过爬山法逐步获得最优解的过程中可以依次分别将某个参数的值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单位。例如某个问题的解需要使用3个整数类型的参数x1、x2、x3,开始时将这三个参数设值为(2,2,-2),将x1增加/减少1,得到两个解(1,2,-2), (3, 2,-2);将x2增加/减少1,得到两个解(2,3, -2),(2,1, -2);将x3增加/减少1,得到两个解(2,2,-1),(2,2,-3),这样就得到了一个解集:
(2,2,-2), (1, 2,-2), (3, 2,-2), (2,3,-2), (2,1,-2), (2,2,-1), (2,2,-3)
从上面的解集中找到最优解,然后将这个最优解依据上面的方法再构造一个解集,再求最优解,就这样,直到前一次的最优解和后一次的最优解相同才结束“爬山”。

二、Python实例

设方程 y = x1+x2-x3,x1是区间[-2, 5]中的整数,x2是区间[2, 6]中的整数,x3是区间[-5, 2]中的整数。使用爬山法,找到使得y取值最小的解。

代码如下:


代码如下:

import random

def evaluate(x1, x2, x3):
    return x1+x2-x3

if __name__ == '__main__':
    x_range = [ [-2, 5], [2, 6], [-5, 2] ]
    best_sol = [random.randint(x_range[0][0], x_range[0][1]),
           random.randint(x_range[1][0], x_range[1][1]),
           random.randint(x_range[2][0], x_range[2][1])]

while True:
        best_evaluate = evaluate(best_sol[0], best_sol[1], best_sol[2])
        current_best_value = best_evaluate
        sols = [best_sol]

for i in xrange(len(best_sol)):
            if best_sol[i] > x_range[i][0]:
                sols.append(best_sol[0:i] + [best_sol[i]-1] + best_sol[i+1:])
            if best_sol[i] < x_range[i][1]:
                sols.append(best_sol[0:i] + [best_sol[i]+1] + best_sol[i+1:])
        print sols
        for s in sols:
            el = evaluate(s[0], s[1], s[2])
            if el < best_evaluate:
                best_sol = s
                best_evaluate = el
        if best_evaluate == current_best_value:
            break

print 'best sol:', current_best_value, best_sol
某次运行结果如下:

[[0, 5, 1], [-1, 5, 1], [1, 5, 1], [0, 4, 1], [0, 6, 1], [0, 5, 0], [0, 5, 2]]
[[-1, 5, 1], [-2, 5, 1], [0, 5, 1], [-1, 4, 1], [-1, 6, 1], [-1, 5, 0], [-1, 5, 2]]
[[-2, 5, 1], [-1, 5, 1], [-2, 4, 1], [-2, 6, 1], [-2, 5, 0], [-2, 5, 2]]
[[-2, 4, 1], [-1, 4, 1], [-2, 3, 1], [-2, 5, 1], [-2, 4, 0], [-2, 4, 2]]
[[-2, 3, 1], [-1, 3, 1], [-2, 2, 1], [-2, 4, 1], [-2, 3, 0], [-2, 3, 2]]
[[-2, 2, 1], [-1, 2, 1], [-2, 3, 1], [-2, 2, 0], [-2, 2, 2]]
[[-2, 2, 2], [-1, 2, 2], [-2, 3, 2], [-2, 2, 1]]
best sol: -2 [-2, 2, 2]

可以看到,最优解是-2,对应的x1、x2、x3分别取值-2、2、2。

三、如何找到全局最优

爬山法获取的最优解的可能是局部最优,如果要获得更好的解,多次使用爬山算法(需要从不同的初始解开始爬山),从多个局部最优解中找出最优解,而这个最优解也有可能是全局最优解。

另外,模拟退火算法也是一个试图找到全局最优解的算法。

(0)

相关推荐

  • python快速查找算法应用实例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快速查找算法的应用,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import random def partition(list_object,start,end): random_choice = start #random.choice(range(start,end+1)) #把这里的start改成random()效率会更高些 x = list_object[random_choice] i = start j = end while True: while li

  • python实现的二叉树算法和kmp算法实例

    主要是: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级遍历.非递归前序遍历.非递归中序遍历.非递归后序遍历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tf8 -*- class TreeNod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data=None, left=None, right=None):        self.data = data        self.left = left        self.right =

  • python计数排序和基数排序算法实例

    一.计数排序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 算法的步骤如下:找出待排序的数组中最大和最小的元素统计数组中每个值为i的元素出现的次数,存入数组C的第i项对所有的计数累加(从C中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每一项和前一项相加)反向填充目标数组:将每个元素i放在新数组的第C(i)项,每放一个元素就将C(i)减去1当输入的元素是 n 个 0 到 k 之间的整数时,计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K),空间复杂度为O(N+K).当K不是很大时,这是一个很有效的线性排序算法. 以下是测试代

  • kNN算法python实现和简单数字识别的方法

    本文实例讲述了kNN算法python实现和简单数字识别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kNN算法算法优缺点: 优点: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输入数据假定 缺点: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都很高 适用数据范围:数值型和标称型 算法的思路: KNN算法(全称K最近邻算法),算法的思想很简单,简单的说就是物以类聚,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堆已知的训练集中找出k个与目标最靠近的,然后看他们中最多的分类是哪个,就以这个为依据分类. 函数解析: 库函数: tile() 如tile(A,n)就是将A重复n次

  • python k-近邻算法实例分享

    简单说明 这个算法主要工作是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有个这个距离,就可以进行分类了. 简称kNN. 已知:训练集,以及每个训练集的标签. 接下来:和训练集中的数据对比,计算最相似的k个距离.选择相似数据中最多的那个分类.作为新数据的分类. python实例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 -*- coding: cp936 -*- #win系统中应用cp936编码,linux中最好还是utf-8比较好.from numpy import *#引入科学计算包import operator #经典pyt

  • Python实现的Kmeans++算法实例

    1.从Kmeans说起 Kmeans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聚类算法,使用了迭代的思想,关于其原理这里不说了.下面说一下如何在matlab中使用kmeans算法. 创建7个二维的数据点: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x=[randn(3,2)*.4;randn(4,2)*.5+ones(4,1)*[4 4]]; 使用kmeans函数: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class = kmeans(x, 2); x是数据点,x的每一行代表一个数据:2指定要有2个中心点,也就是聚类结果要有2个簇. class将是一个具有7

  • Python算法之栈(stack)的实现

    本文以实例形式展示了Python算法中栈(stack)的实现,对于学习数据结构域算法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栈stack通常的操作: Stack() 建立一个空的栈对象 push() 把一个元素添加到栈的最顶层 pop() 删除栈最顶层的元素,并返回这个元素 peek()  返回最顶层的元素,并不删除它 isEmpty()  判断栈是否为空 size()  返回栈中元素的个数 2.简单案例以及操作结果: Stack Operation Stack Contents Return

  • Python中的二叉树查找算法模块使用指南

    python中的二叉树模块内容: BinaryTree:非平衡二叉树  AVLTree:平衡的AVL树  RBTree:平衡的红黑树 以上是用python写的,相面的模块是用c写的,并且可以做为Cython的包. FastBinaryTree  FastAVLTree  FastRBTree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树往往要比python内置的dict类慢一些,但是它中的所有数据都是按照某个关键词进行排序的,故在某些情况下是必须使用的. 安装和使用 安装方法 安装环境: ubuntu12.04, py

  • python实现simhash算法实例

    Simhash的算法简单的来说就是,从海量文本中快速搜索和已知simhash相差小于k位的simhash集合,这里每个文本都可以用一个simhash值来代表,一个simhash有64bit,相似的文本,64bit也相似,论文中k的经验值为3.该方法的缺点如优点一样明显,主要有两点,对于短文本,k值很敏感:另一个是由于算法是以空间换时间,系统内存吃不消.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usr/bin/python# coding=utf-8class simhash: #构造函数    def __

  • python多重继承新算法C3介绍

    mro即 method resolution order (方法解释顺序),主要用于在多继承时判断属性的路径(来自于哪个类). 在python2.2版本中,算法基本思想是根据每个祖先类的继承结构,编译出一张列表,包括搜索到的类,按策略删除重复的.但是,在维护单调性方面失败过(顺序保存),所以从2.3版本,采用了新算法C3. 为什么采用C3算法 C3算法最早被提出是用于Lisp的,应用在Python中是为了解决原来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不满足本地优先级,和单调性的问题. 本地优先级:指声明时父类的顺

  • python实现k均值算法示例(k均值聚类算法)

    简单实现平面的点K均值分析,使用欧几里得距离,并用pylab展示.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import pylab as pl #calc Euclid squiredef calc_e_squire(a, b):    return (a[0]- b[0]) ** 2 + (a[1] - b[1]) **2 #init the 20 pointa = [2,4,3,6,7,8,2,3,5,6,12,10,15,16,11,10,19,17,16,13]b = [5,6,1,4,2,4,3,1,

  • 数据挖掘之Apriori算法详解和Python实现代码分享

    关联规则挖掘(Association rule mining)是数据挖掘中最活跃的研究方法之一,可以用来发现事情之间的联系,最早是为了发现超市交易数据库中不同的商品之间的关系.(啤酒与尿布) 基本概念 1.支持度的定义:support(X-->Y) = |X交Y|/N=集合X与集合Y中的项在一条记录中同时出现的次数/数据记录的个数.例如:support({啤酒}-->{尿布}) = 啤酒和尿布同时出现的次数/数据记录数 = 3/5=60%. 2.自信度的定义:confidence(X-->

随机推荐